诸天历史:从剧透玄武门开始
繁体版

第2章 谋算

    站在殿外的顾笙,收眸之际忽然注意到李渊向舱外看的动作,猛然一怔,他在算李建成,在算李世民,唯独没算李渊!

    再被历史忽略的开国皇帝,他也是开国皇帝!终究是把李世民折磨得欲仙求死的唐高祖李渊!

    李世民是怎么将玄甲军运进宫中的?尤其战马、盔甲、弓箭全副武装的玄甲军,是怎么做到悄无声息埋伏在临湖殿的?

    如果没有李渊默许,李世民绝对做不到,如果李世民能随意运兵入宫,那么,在武德七年毒酒案后就会爆发玄武门之变!绝对不会拖到今天,李世民被完全逼到墙角的一刻,才迫于无奈发动的临时反击!

    只有李渊是幕后黑手,才能派死间说动李建成放弃抵抗,入宫请罪,进入玄武门,这段历史遗漏的部分,就解释得通了。

    而这,绝对在李世民的算计之中,他料定李渊的心思,也料定李建成一定会来的!

    作为千古第一名将皇帝,当他变身成猎手时,他的猎物将无可遁形。

    顾笙不敢低估李渊,根据罗成的记忆,李渊是个成熟政客,隋末枭雄,开国皇帝,绝不是史书上毫无存在感的小丑。

    所以,玄武门之变,根本不是父子三人局,自始至终都是李世民和李渊的正面交锋,李建成不过李渊推出来的挡箭牌罢了!

    难怪他选择在海池上朝,李世民选择在临湖殿埋伏,因为海池和临湖殿隔水相望,父子俩刺刀见红,一较高下,也许也是互相藐视,互相嘲讽。

    那么我该如何利益最大化呢?

    顾笙这具肉身,是要在武德时空生老病死的,还有个不省心的老爹,自以为聪明却站错了队。

    李建成和李渊一脉相承,都是容不下功臣的君主,跟他们混绝对没好下场,反观李世民,是最完美的主公。

    玄武门之变,功劳第二是尉迟恭。

    尉迟恭三大功劳,第一苦劝李世民下定兵谏决心,第二射杀李元吉救下李世民,第三威逼李渊交权。

    最大的功劳,就是控制了李渊,所以贞观年间尉迟恭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外臣,无人出其右。

    顾笙收回眼眸,舔了舔嘴唇:敬德,门神我帮你当吧。

    “几时了?”李渊慢慢收回视线。

    “回圣上,辰时四刻(八点整)。”龙案内侧卷帘阴影下,站着一个老太监,低声回应。

    “太子、秦王和齐王可到?”

    “圣上莫急,几位殿下可能因宫中琐事耽搁了,想来已经在入宫路上了。”裴寂是李渊好友,太原元谋功臣第一,也是朝中坚定的保皇党,李渊最信任的人。

    李渊面无表情,殿中气氛肃穆。

    顾笙却意识到,李渊的杀子计划,谋主就是裴寂,所以裴寂是贞观朝唯一被清算的武德朝老臣。

    史书上记载,张婕妤是李建成的宫中盟友,她将秦王密奏内容透露给李建成。也可能是她,说动李建成放弃戒心入宫的,照这么看,张婕妤是李渊的人,假装和李建成结盟。

    李建成在宫中的眼线,也都在李渊的掌握之中,所以他能推动李建成摒弃戒心入宫请罪。

    那么,李渊敢放玄甲军入宫,说明他有把握镇压李世民政变,起码他认为十六卫都在自己掌握之中。

    历史记载,李建成招募两千长安恶少年,李元吉藏匿凶犯,私招部曲,麾下恶人更多,外加两宫护卫,两千宫府军,势力庞大。

    反观李世民只有八百部曲,所以李渊忌惮李建成手里的军力,需要用李世民灭了李建成,两败俱伤后,再调十六卫,平息战乱,驱虎吞狼,一石二鸟。

    顾笙转而审视自己,他是太子党,李渊既然决定除掉李建成,就不会信任自己,但他外面有罗艺撑腰,李渊不会牵连他,也不会重用他。

    该如何参与进去呢?名正言顺的参与,最好能得到李渊的信任。

    顾笙约摸着时间,按照史实推测,李建成应该在八点钟从东宫出发,绕行太极宫宫墙,走玄武门去海池见驾。

    路上给宫府军传令,整军备战,有变则攻打玄武门。

    他大概会在八点半抵达玄武门,通过查验后,八点四十到达临湖殿。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殿中气氛沉闷至极,顾笙轻吐浊气,纾解紧张,放手一搏,赌史料记载为真。

    辰时六刻,八点半整,系统报时。

    “启禀圣上,臣有密奏直达天听!”

    顾笙的声音让沉闷的大殿为之一震,尚书右仆射萧瑀微微回眸,眸露不解。

    李渊也在焦急等待,只因城府极深,脸上没表露出来,眉头凝结,扫向顾笙,见是罗艺的儿子,神情微缓:“讲来。”

    “臣不敢说!”顾笙改双膝跪地,身体颤抖,带动明光甲片,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朕赦你无罪,说!”李渊语气不耐烦。

    顾笙手脚并用,爬至御前:“微臣探听到,秦王谋反罪证,不敢不报……”

    殿中就缺“吁”的倒轰,李渊收回眼眸,暗呼晦气,太子、齐王举报秦王谋反多少次了,哪次是真的?

    “秦王率领铁骑就埋伏在岸边,请圣上早做准备!”

    什么?

    殿中嗡的一声炸开,众多朝臣闻之色变,纷纷探头于窗外。

    “不可能!”

    宰相宇文士及急声辩解:“圣上切莫听此小人胡说,秦王恭敬圣上,多年来从未有不恭之举,他却污蔑秦王埋伏岸边弑杀君父,简直无稽之谈。”

    “且不说秦王至孝淳朴,天下楷模。”

    “就说这皇宫禁地,秦王如何率甲胄之士埋伏于岸边?莫非宫中宿卫皆是眼瞎?看不到秦王的埋伏?”

    “老臣请圣上诛杀此獠,离间皇族血脉亲情,当腰斩于市!”

    宇文士及是李渊老友,大业年间曾推心置腹地交流过谋反密事,李渊登基后,任他为宰相,极为信重于他,可他心向秦王,多次在御前为秦王说情。

    “圣上,秦王恭谨勤孝,断不会率兵叩门,欲图不轨,老臣愿用项上首级为他作保!”中书舍人颜师古,跪伏在地。

    上首的李渊迟迟没有回应,殿中气氛凝固。

    宰相陈叔达略微犹豫,便道:“老臣听闻李中郎颇有燕王之风,出入太子府,犹如出入自家后院。”

    “朝间东宫与秦王纠缠不休,由来已久。”

    “而今李中郎空口白牙,污蔑秦王,谄媚东宫,挑唆党争,离间皇族,乱我国政,老臣以为其心可诛。”

    陈叔达话音方落,萧瑀走到顾笙面前,居高临下质问:“李中郎,你何时收到的情报?从什么渠道得知?情报是真是假?为何不及早上报?”

    没错,顾笙一直在这站岗,中间不曾离去,他是什么时候收到的情报?如果是早间收到的,为何不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