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冰河十四年
繁体版

第35章 疯狂的强渡

    马含章把哨子塞进嘴里,鼓起腮帮用力吹响。一连串“嘟——嘟——嘟——嘟——”地连续长响意味着敌人攻击的警报。

    战士们虽然还没有完全从刚才的猛烈炮击中缓过劲来,但听见马含章吹起的警报哨音时,还是第一时间从各自的掩体里冲了出来,迅速进入了各自的战斗位置。

    见战士们进入阵地,马含章大声命令道:“所有人自由射击,趁鬼子渡江尽量消灭他们,打!”

    随后,他转身回到排部,拿出那门八九式重掷弹筒,又在战壕里找了一个视野开阔的位置,将掷弹筒的底座拄在地上,向着江面发射起掷榴弹来。

    他没有把目标对准那些正在江上航行的船只。虽然那里面装满了鬼子,一旦命中就可以造成很大的杀伤效果。但同时,那些航行的船只并没有那么容易命中,很大程度上需要碰运气。

    马含章的目标是那些接近了嫩江北岸正在减速的船只,尽管一部分鬼子已经跳下了船向芦苇地涉水过去,但船上还有一下没来得及下来以及负责操船的鬼子。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船只都在减速,很多已经几乎停了下来,固定靶可比运动靶好打多了。

    没有一点客气的意思,马含章用最快速度操作着掷弹筒向船只最密集的登陆区域开始猛轰。

    几乎不需要怎么校射,第二发掷榴弹就成功命中了一艘还没卸完士兵的小型木船,将其瞬间炸的粉碎。一些还没来得及走远的鬼子被气浪掀翻,而那些还在船上的鬼子更是立即变成了一堆散发着臭气的尸体碎块。

    胡彪和贾天柱一见马含章发射的弹着点,立即理解了马含章的意思。他们也使用掷弹筒效仿着马含章开始对江边正在靠岸的船只和日军士兵轰击起来。

    马含章排的三门掷弹筒在这个时候大显神威。尤其是马含章和排部士官贾天柱操作的那两门八九式重掷弹筒,频频命中密集的正在靠岸的大小船只,不到两分钟就击沉击伤了十多艘。

    至于一班长胡彪操作的那门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由于射程只有区区一百七十五米,基本够不到那些船只。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对准已经登陆的鬼子们进行轰击。

    因为担心船只搁浅,登陆的鬼子兵们只能在最后一段距离跳下船只徒步涉水上岸,这不但让他们的行进速度大大减慢,而且也限制了他们战斗队形的展开。

    在水中只能硬着头皮拥挤前进的鬼子兵直到踏上了相对干硬一点的土地才有机会展开战斗队形,然而这个时候后面的登陆部队又抵达了,于是他们又被后续的登陆部队挤着向前,却始终没有足够的时间完全展开队形。

    很快,这些在芦苇地里一直没能展开战斗队形的鬼子就进入了一班长胡彪的掷弹筒射程。一枚枚九一式手榴弹被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发射到了这些鬼子的身边,尚未能够展开的较为密集的混乱队形成了最好的靶子,胡彪甚至都不需要怎么瞄准。

    手榴弹的爆炸造成了大量日军士兵的伤亡,这些刚刚上岸的鬼子们为这种冒失的密集队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手榴弹的威力在这里被发挥到了极致,每一次爆炸都会造成多名鬼子的伤亡。

    这些鬼子见自己成了被掷弹筒瞄准的目标,赶紧再次试图散开躲避轰击。然而后续的部队依然在挤压着他们的空间,使他们的努力难以获得足够的效果。

    显然,这些鬼子对于渡江作战方面实在缺乏经验,不仅组织糟糕混乱,而且对中国守军的抵抗强度明显认识不足。甚至他们连自己最擅长的步炮协同都没有做好,以至于炮火停下了,最前面的船竟然还没有登陆。

    这一切都给了中国守军,尤其是马含章排一个绝佳的机会去大量杀伤日军士兵的机会。而中国守军也没有错失这样的良机,步枪、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将大量鬼子兵打死在江面和滩涂上。

    然而这一次,日军高级军官或许是下了死命令,所以登陆的鬼子尽管遭受了巨大伤亡,却依然没有一点退却的意思。

    江面的船只还在将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运到北岸,尽管路上就被重机枪杀伤了相当数量的士兵,这些船只没有一点返回的意思,依然挣扎着进行强渡。

    而滩涂上的鬼子更是如此,他们几乎是不要命地迎着枪弹发起冲锋,一边向前奔跑一边展开战斗队形。由于很多鬼子被枪弹打死,这倒是让他们密集的阵型变得稀疏了不少,反而让剩余的鬼子得以展开队形。

    马含章一看鬼子这个架势,就知道今天肯定不能善了了。他很了解鬼子的特性,这帮畜牲发起疯来确实不要命。之前的日俄战争,小鬼子就干过迎着机枪发动冲锋的事情,尽管损失极大,但还是依靠刺刀冲锋打败了俄国。

    结果,小鬼子对于这种由鬼畜乃木希典发扬光大的万岁冲锋战术变得极为迷信。现在那些鬼子的高级军官见到战况不利,肯定也是决定拿出这种“压箱底”的“绝招”了。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军队的火力较弱,火炮和机枪的数量也不够多,因此日军的万岁冲锋虽然损失不小但是效果也算是不错的。

    马含章排有三挺轻机枪,其中一挺是缴获的,另一挺是额外加强的,普通的守军一个排一般只有一挺轻机枪,少数能和马含章排一样额外得到一挺加强。

    因此,日军这次发动了万岁冲锋,立即就让各条战线的局势吃紧了起来。尤其是之前遭遇了大口径火炮轰击的阵地,炮击造成的伤亡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火力密度,使他们在面对万岁冲锋的时候更加捉襟见肘。

    马含章这边给鬼子造成了大量伤亡的同时,右侧被日军大口径火炮“照顾”过的阵地上,枪声却明显稀疏的多。

    这就导致马含章排对面的鬼子被密集弹雨压得抬不起头的同时,右边的鬼子已经逐渐接近了中国守军的战线。

    马含章立即发现了这个要命的问题,他当然不希望右侧友军阵地被突破,那样会让他的部队陷入两面受敌的窘境,但是他能做的实在有限。

    为了尽可能帮助友军减轻一点压力,他只能一边继续操作掷弹筒一边命令一挺轻机枪调转枪口,从侧面向右翼发动突击的日军部队进行射击。

    突然遭到侧射机枪火力打击的日军依然没有放慢冲锋的脚步,他们如同失去了人性的疯子一样嚎叫着继续冲锋,丝毫不顾忌身边其他人的纷纷倒下。

    尽管侧射的轻机枪给日军带去了巨大的伤亡,但是日军还是凭借那股血勇之气冲进了中国守军的阵地。

    双方惨烈的白刃战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