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归来之兄弟情深
繁体版

第十章 势如破竹

    队伍到延安府时,前线传来消息——平夏城大捷。原来,虚竹所使的反间计成功了,西夏梁太后和皇帝李乾顺听从虚竹建议,实施离间计,看到宋哲宗赵煦果然撤了章楶,改派赵康为元帅,遂大喜,于是起兵三十万,御驾亲征大举进攻大宋边境要塞平夏城。

    结果,西夏大军来到平夏城下,正要攻城时,城头上的“赵”字旗帜,全部换成了“章”字旗帜,城楼上的主帅一转身,赵康摇身一变成了章楶。西夏梁太后大惊,知道中计,急忙命令后撤。这时,左、右、后方提前埋伏的三路大军全部杀出,西夏军顿时大乱,章楶带领的主力军也从正门杀出,西夏军顿时陷入四路军队的包围之中。

    其实,西夏军兵力远胜于章楶的守军,章楶的左、右、后三路大军,各只有一万人,主力军也才两万人,五万大宋军把三十万西夏军打得大败。只因当时西夏军处于包围之中,惊慌失措,大部分士兵只知逃命。梁太后和李乾顺也被宋军的包围乱了方寸,只知仓皇逃跑,真正抵抗的只有少数人,而且是处于败势,且战且退,所以宋军才能一鼓作气,大败西夏军。

    这次战役宋军杀敌五万,俘虏五万,梁太后和皇帝李乾顺带领残兵败将退守银州,收拢部队发现已不足二十万,但是,兵力还是平夏城守军的四倍之多。

    萧峰一行看到宋军大胜,便不着急赶路,决定在延安府休整一日,补充干粮、饮水等。结果,第二日,传令兵又传来捷报,骑马绕城大喊:“银州捷报。”

    原来,西夏军到达银州后,惊魂未定,人困马乏,士气低落。午夜丑时,西夏军早已沉沉睡去,连站岗的士卒都蜷缩在城楼上睡着了。这时,章楶派出精锐小队,翻墙而入,悄悄打开城门,大军如天兵天将一般,从天而降,大杀四方,很多西夏兵还在睡梦中就一命呜呼了,而惊醒的士兵也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纷纷从西门逃命而去,这一战西夏军又损失五万兵力,等退到夏城时,兵力已不足十五万。

    这时,西夏梁太后大为震怒,命令赫连铁树派遣西夏一品堂高手刺杀章楶,以解决心腹大患,另一方面继续增兵,并且还从藩属国吐蕃和大中各征集了五万兵力。

    萧峰从延安府出发,继续向西,刚行至三川口,前方又传来军报。传令兵高喊:“银川再次大捷,章楶元帅假死设伏,大破敌军。”

    原来,赫连铁树派遣西夏一品堂神箭手弓一长,深夜行刺章楶元帅,结果章楶元帅向来警惕性很高,听到弓箭划破空气的声音,他侧身一躲,弓箭只是射中他的肋部,他“啊”的一声,顺势一倒,再无声息,假装射中心脏而死。弓一长对自己的箭术无比自负,自认为从不失手,再加上大批卫兵已经赶到,便没有再发箭而是悄然离去,回去就上报赫连铁树,已将章楶射死。梁太后和李乾顺大喜,但又不敢肯定,只等第二天派细作打探消息。

    第二天,细作回报:敌营中人人头缠白布,痛哭失声,看来章楶已被射死无疑了。于是,梁太后和李乾顺密谋发兵反击,等到深夜,也来奇袭章楶大营,不想西夏军赶到章楶大营,发现是一座空营,梁太后和李乾顺大呼不妙,又中计了,赶紧后撤,结果还是被章楶几路埋伏的大军围杀,左冲右突,终于逃得性命,回到夏州,兵力已不足十万。

    梁太后和李乾顺回到夏州后,非常生气,连发十三道诏令,命令西夏援军、吐蕃军、大中军连夜急行,赶赴夏州,而自己再也不敢轻易用兵,只是固守城池,等待援军。

    数天之后,萧峰等人来到平夏城,与提前到来的灵鹫宫众人和江湖人士汇合。没过几日,少林玄寂方丈、丐帮杨渊帮主也带领天下群雄来到平夏城,众人汇聚一处,也有上万之众。

    这时,章楶也将主力撤回平夏城,只留少数兵力驻守银州,平时对驻守夏州的西夏军进行袭扰,但只要西夏军一出战,就立刻快马逃走,敌军也不敢追击,害怕中了诱敌之计。

    这一日,章楶拜访了前来助战的江湖人士,带来了十车烈酒、百挂牛肉,与一众江湖人士开怀畅饮,以感激众位英雄的相助之情。

    席间,众人也是对章楶的神机妙算、用兵如神赞不绝口。少林方丈玄寂道:“老衲平生佩服的人不多,但章元帅智谋过人,用兵虚虚实实,三战三捷,打得敌军损兵折将、丢盔弃甲,实在令老衲佩服。”

    丐帮帮主杨渊道:“章元帅这招偷梁换柱、李代桃僵之计当真用的精妙,直让敌人摸不着头脑,不得不陷入我们设计的陷阱中来,杨渊佩服,敬章元帅一杯。”

    章楶道:“其实这个计策要归功于灵鹫宫虚竹宫主,他使用反间计,成功使西夏上当,我才能够设伏兵,大败西夏军。”于是,他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众人无不交口称赞。

    丐帮帮主杨渊道:“没想到这等妙计竟出自于我等江湖人士之手,我等真是倍感荣幸,虚竹宫主,你是我们江湖人士的骄傲。”

    虚竹连忙抱拳,谦虚道:“不敢当,不敢当,只是顺势而为,还是多亏当今皇上英明决断,章元帅运筹帷幄,此计才能成功。不知接下来章元帅有何打算?”

    章楶道:“本来,本帅想要乘胜追击,攻打夏州,但是,西夏人被打怕了,坚守不出,以待援军,敌人善射,我军强攻必然会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我先撤回防御坚固的平夏城,然后写信给鄜延路经略使吕惠卿、河东路经略使孙路、熙河路经略使王文郁,让他们派兵来援,我们要在平夏城与西夏军展开决战。”

    众人听后,顿觉热血沸腾,纷纷出谋划策。章楶道:“听闻大理段誉公子也在这里,我这里有一计可以操作,若此计成,则大败西夏军就在眼前。”

    段誉道:“章元帅不必客气,只要是能让百姓少受战乱之苦,只要能大败西夏军,章元帅但有所命,段誉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章楶道:“据报此次带领大中军队出征的将领乃是大司空巴天石,此人乃是段公子旧部,且一向对段公子忠心耿耿,段公子何不联系他,诉说旧情,让他临阵倒戈,给西夏军以重创。再有,吐蕃国师鸠摩智将一身内力传于段公子,段公子也算是鸠摩智的半个弟子,而此次带领吐蕃军队出征的将领正是鸠摩智大弟子释延寿,段公子何不主动联系,叙说师兄弟情谊,让吐蕃军也成为我军助力。大中、吐蕃本就不是真心归附西夏,只是迫于西夏的武力而选择暂时臣服,且西夏对大中、吐蕃多方打压,只要我们晓以利害,一定能够让大中、吐蕃倒戈相向,到时我们三方势力联合攻击,一定能够大败西夏军。”

    众人听罢,连呼有理,如果此计成功,那么破西夏大军指日可待。

    段誉道:“章元帅,此计甚妙,我一定不负众望,努力促成此事。”

    商议已毕,众人散去。段誉拜别萧峰、虚竹,带领朱丹臣、傅思归、方一舟等护卫,乔装打扮成西夏兵士模样,悄悄潜入西夏国。段誉一行先是去见了巴天石,巴天石看到是段誉,赶紧下拜,道:“陛下,你怎么出现在此处?”

    段誉道:“巴司空,请起,我接下来所说的事,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命运,所以,你一定要慎重决定。西夏大军已经连败三场,损失兵力十几万,梁太后和李乾顺之所以急切地从大中、吐蕃调兵,正是他们兵力不足的体现,所以,此时正是反抗西夏强权统治的最好时机,我准备联合大中、吐蕃、大宋三方,到时对西夏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在两军对垒时,大中、吐蕃临阵倒戈,那时西夏必定慌乱,三国大军共同攻击西夏,西夏必定大败,我国趁机摆脱西夏的统治。”

    巴天石道:“陛下,将士们早就希望陛下站出来,带领我们恢复大理段氏的统治,将士们对西夏的强权压迫早就不满,对高氏的卑躬屈膝、奴颜媚态早就看不惯。只等陛下一声令下,就推翻高氏的统治,恢复大理段氏的江山。陛下,我们等这一天很久了,我立刻联系众将,让他们面见陛下,共同起事,敢有不从者,立刻斩杀。”

    段誉一听这话,顿时一愣,暗想:我只是让你们临阵倒戈,攻打西夏,怎么成了我要恢复大理段氏江山,推翻高氏了?我可不想再做大理国皇帝,也不想整天处理那些繁琐的政事。可是,如今骑虎难下,好像不得不召集众将,密谋起事了。

    段誉无奈道:“巴司空,见一下众将可以,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暂时收押起来就行,不要多增杀戮。”

    巴天石赶紧传令,召开高级将领作战会议,不一会众将到来,巴天石命令道:“兵士何在?将高泰然、高泰平拿下。”

    一队士兵一拥而上将高泰然、高泰平绑了起来。高泰然道:“巴元帅,这是何意啊?”

    这时,段誉从帐后走了出来,众将赶紧拜见,高泰然、高泰平顿时明白。高泰然道:“巴元帅、诸位将军,各位的妻儿老小可都还在大中,现在反我高氏,岂不是亲手将自己的妻儿老小送入坟墓。”

    段誉道:“各位,所谓祸不及妻儿,如果你们高氏真的做出这种灭绝人伦的事,那你们高氏也就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必要了。况且我这次来,并非是为反对高氏,而是要众将反抗西夏,西夏已成败亡之势,我们大中何必跟着他们陪葬,不如反戈一击,彻底摆脱西夏的强权统治,诸位以为如何?”

    众将纷纷称是,巴天石道:“我巴天石第一个支持陛下,诸位还是快下决心吧。”

    众将纷纷表示支持段誉,段誉道:“此事事关重大,诸位千万要保守秘密,一旦泄密,不但事不成功,还会危及诸位性命,所以知道的人仅限于我们这些人,千万不要外传。”段誉还没说完,后面两位将领已经拔刀将高泰然、高泰平两人杀死。

    段誉听到声音,赶紧道:“何必伤这二人性命,只需把他们绑起来,嘴巴封严,让专人看管即可。”

    巴天石道:“陛下,此事事关诸位身家性命,不可有妇人之仁,万一走漏风声,后果不堪设想。”

    段誉也只能就此作罢。具体的实施,段誉便不再过问,而是告别众将,向吐蕃驻军方向而去。

    没过多久,段誉来到吐蕃营地,他独自潜入中军大帐,看到一个又高又壮的粗犷汉子正在大帐内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段誉进入大帐道:“兄弟,好酒量,可否请小弟喝一杯?”

    那汉子看到段誉,全无惊慌,瓮声瓮气地道:“请坐,阁下好手段,竟能在戒备森严的吐蕃营地来去自如,本帅佩服。”

    段誉笑道:“看来阁下就是吐蕃国国师鸠摩智的大弟子,本次吐蕃大军的统帅释延寿了。”

    那汉子道:“正是,敢问阁下是谁?”

    段誉道:“我乃大理段誉,曾经与国师有一段渊源,不知国师近来可好?”

    释延寿睁大眼睛道:“你就是段誉?师傅常说,当今世上惊才绝艳、天赋绝伦之辈甚多,大理段誉当属第一。我师父虽武功尽失,但身体康健,整日宣讲佛法,不再过问江湖中事,在吐蕃颐养天年。”

    段誉道:“没想到国师对我评价如此之高,释元帅可猜到我的来意?”

    释延寿道:“愿洗耳恭听。”

    段誉道:“西夏用武力强迫吐蕃做附属国,现在又强迫吐蕃出兵,我相信吐蕃对西夏是敌视的。现在西夏大军连败,正是打败西夏的最好时机,我已经联合大宋、大中,只要吐蕃同意,三国军队合力战胜西夏必定指日可待。西夏集结兵力,必定以吐蕃军和大中军为前锋,等吐蕃、大中与大宋战的两败俱伤,它再渔翁得利。与其给别人做垫脚石,不如奋起一搏,到时大败西夏,也能脱离其掌控,岂不两全其美。元帅只需待两军对垒时,阵前倒戈,攻打西夏军,西夏军必定大乱,到时三国兵力齐出,西夏军必定大败。”

    释延寿道:“段公子果然智谋过人,此计可行,我吐蕃早就不满西夏的盘剥,若依段公子之计行事,我吐蕃能有什么好处?”

    段誉道:“大宋、大中愿与吐蕃结为盟友,地位平等,吐蕃不但免交大量贡品给西夏,还多了两个盟友,岂不都是好处。”

    释延寿道:“好,一言为定。”

    段誉道:“释元帅爽快,但此事事关重大,一定要保密,只能发动心腹将领,到时一起行事,若泄密,则不但事不成,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释延寿道:“段公子放心,这件事情一定办妥。来,我们干一杯,庆祝协议达成,我们高原汉子碰杯就要用命去守约,否则必定不得好死。”

    两人干杯一饮而尽。段誉辞别释延寿,悄悄从吐蕃军营退出。不多时,段誉回到平夏城,直接去拜见章楶元帅,告诉他事已办成。章楶大喜,道:“此战若功成,段公子当居首功。”

    段誉道:“段某只是做了份内之事,不敢居功。”

    没过几日,西夏大军集结完成,梁太后和皇帝李乾顺率领西夏三十万大军坐镇中军,巴天石带领的大中军和释延寿带领的吐蕃军分居两翼,浩浩荡荡向平夏城进发。

    大宋这边,援军也陆续赶到。章楶率领的五万泾原军、吕惠卿率领的八万鄜延军、孙路率领的六万河东军、王文郁率领的五万熙河军一字排开,加上一万江湖人士组成的绿林军,共计二十五万大军。

    两军对垒,话不多说,梁太后和皇帝李乾顺果然下令,让大中军和吐蕃军为前锋,前去攻打平夏城。击鼓声“咚咚”响起,巴天石和释延寿同时下令,从左右两个方向向西夏军攻来,西夏军顿时大乱,好多士兵还没搞清楚情况就死于箭下。这时平夏城城门打开,五路大宋军从正面攻来,喊杀声震天。西夏军本来就被大中军和吐蕃军搞得措手不及,现在面对五路大宋军的攻杀更加混乱不堪,所谓兵败如山倒,三十万西夏军被围在中间,相互踩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西夏一品堂众多高手保护梁太后和皇帝李乾顺后撤,萧峰、虚竹、段誉、玄寂大师、杨渊等江湖人士对战西夏一品堂众高手,萧峰连杀数人,与李延宗、李延硕、李延凯三兄弟战在一起;虚竹大战孔天佐、毒娘子、漠北孤鹰;段誉对战李紫薇、青阳真人、努儿海;玄寂大师与西北三狼战在一处,杨渊则对战塞外双侠和驼背老怪;其他人也各有对手。赫连铁树则保护太后和皇帝急走,不多时,萧峰已经斩杀李延硕、李延凯,李延宗眼见不敌,急忙逃走;虚竹也是斩杀漠北孤鹰,孔天佐、毒娘子重伤而逃;段誉六脉神剑发威,将李紫薇、青阳真人、努儿海打成重伤,三人不敌,纷纷逃走;玄寂大师和杨渊也是打退敌人。

    大战持续了一天一夜,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眼看西夏军就要全军覆没,突然从西北方飞驰来一万铁骑,大喊:“西夏护国军驰援太后和皇上。”一万铁骑风驰电掣,所过之处所向披靡,很快撕裂开一道口子,将西夏梁太后和皇帝李乾顺及部分西夏军营救出来,向西而去。章楶下令,穷寇莫追,西夏军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大战,从此以后,大宋对西夏由守转攻,连战连捷,西夏不得不对宋称臣。

    大战过后,大宋、大中、吐蕃庆祝胜利,胜者打扫战场,获得战利品。大战使双方都损失惨重,西夏三十万大军死的死,逃的逃,最后成功退走的不过两万余人;大中和吐蕃大军也损失过半;大宋也有近十万将士战死。整个战场哀鸿遍野,残肢断臂随处可见,尸体堆积如山,战后焚烧尸体就持续了一个多月,遍地的火光将夜晚的星空照的通红,尸体烧焦的味道飘传千里,绵延不绝,怎一个惨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