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后的爷们
繁体版

第四十八章 分田制

    安顿好渭州一切事宜,谢三真一行人踏上去往延安府的行程,思虑再三,谢三真终是将石磊带在了身边,一行人本打算直接去延安府,谢三真考虑了下还是决定从京兆府转路再去,一是之前刺杀他的人没有查到心里不够安心,二是想看看石磊这个人办事怎么样,回延安府先让石磊去处理一些事情。

    一行人快马加鞭赶回京兆府,在议事厅简单开了个会,对这几天的事情做了个总结,又规划了一下未来的行程,待众人散去,谢三真想了想却是对石磊喊道:“石将军你先留下来,孤有些话还想要和你说。”

    其余众人用有些疑惑的眼神瞧瞧石磊,然后陆续退走。

    谢三真起身走到石磊面前问道:“石将军可听说过唐都堡?”

    月舞说月婵有未婚夫是唐都堡少堡主,谢三真不愿放弃月婵自然是想查查这个唐都堡。若是唐都堡有什么问题的话,他也有理由打压唐都堡,甚至将唐都堡少堡主关押,这样到时候月婵的婚事自然不了了之。谢三真也知道自己这样做有些不光彩,但却更舍不得放弃月婵。再者说如果当杜堡要是真的有问题,那朝廷对付他们也是应该的。

    “太子殿下也知道唐都堡?”可让谢三真没想到的是,石磊听到这话却是露出笑脸来:“说起这唐都堡,它可是京兆府甚至整个西北边区武林的泰山北斗了。”

    谢三真微微皱眉道:“那这唐都堡名声如何?”

    石磊颇,赞赏道:“唐都堡在我们西北的名声是相当好的,堡主唐川乐善好施,为人仗义疏财,对江湖人颇多帮助,堡内聚集不少英雄好汉,江湖人称‘京兆及时雨’。少堡主唐豪据说也是人中俊杰,这些年来为民驱强盗、赶贼贼,在西北地区的名望颇高。”

    “对了。”石磊说到这时忽地抬起眼皮又补充道:“太子殿下,就在前几日唐都堡还有两百义士来渭州投军呢!”

    谢三真只是讷讷地点头。听完石磊的这番话他心里着实复杂得很。唐都堡名声这般好,自己难道真要鸡蛋里挑骨头的对付他们?可若是不对付唐都堡的话,月婵又怎么办?沉吟半晌,他叹息道:“你帮孤去打探打探唐都堡,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龌龊事吧?”

    “龌龊事?”石磊却是不解道:“太子殿下莫非您是听到了什么传闻?唐都堡名声斐然应该不至于有什么龌龊事才是。”

    谢三真道:“你且帮孤去打探就是。”

    石磊不敢再说,拱手道:“末将领命。”

    谢三真止不住又是叹息道:“嗯,那你先退下吧!”

    石磊退出大殿之后,谢三真坐在椅子上发起了呆,他在良心和私欲之间剧烈挣扎着。他乃是这大宋的九五至尊,数十万军马屯在西北地区,纵是唐都堡真的木秀于林,在西北江湖中享有极大威望,他要想对付唐都堡也并不困难。但坏就坏在唐都堡是个名声斐然的好门派,而且派义士来投军,谢三真要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付他们,心里过不去这个坎。

    哪怕是上辈子见识过太多尔虞我诈的他也仍然坚守着害人之心不可有的原则。他是穷苦家庭出来的,知道什么比财富、权势更为重要。他不允许自己做那些苟且之事,若是那样他又有何颜面面对月婵?有什么颜面继续做这大宋太子?

    直过去许久的谢三真才默默离开议事厅。

    就这样过去四五天。

    狄家兄弟这些天率领士卒捉拿不少京兆府原贪赃枉法的官员,闲暇之余帮助农民修缮房屋,石磊率军打压山贼路霸,让得京兆民间普遍为大宋朝廷叫好,连带着去渭州、延州投军的义士也越来越多。

    只是京兆府欣欣向荣谢三真的心情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忙完工作闲暇时间他都会坐在那里发呆。在这里总是会想到曾经月婵月舞姐妹对自己的刺杀,而每次想起,他对月婵的爱慕就有种病入膏肓的感觉。相思不是病得起来真要命。

    这日清晨有照例举行早会。

    京兆府尹王杰率先奏道:“殿下,近日来往商队逐渐增多,但是贼寇为患伺机而动,又让得不少商贩受到损失,纷纷到府上报案。”

    古代盗匪横行有尤其是战乱时代更加。谢三真闻言不禁皱眉,上次劫银队的事情还没清算,没想到这些贼寇竟然变本加厉。他询问过黄裳那两个探查贼寇的高手所得的情报,剩余的音量他们始终放在老巢里面未曾动用。宝库里的钱财不动却宁愿出来冒险劫掠商队,这不合常理。

    谢三真确信这些贼寇势力的背后绝对有人。可是又会是谁呢?

    正当他思索的时候石磊已是走出行列有道:“太子殿下,末将愿领军剿灭贼寇!”

    他是西北渭州军将领,京兆的府军由他率军倒是再为合适不过。但谢三真心里却是在想,如果如此清剿贼寇的话那幕后的人还能够浮出水面么?可若不对贼寇采取行动而任由他们这么肆意妄为下去京兆府贸易便始终难以开展。

    沉吟半晌谢三真才点头道:“好,那便由石将军你率军清剿贼寇!”

    石磊大喜连道:“多谢太子殿下!”

    幕后真凶虽然事大,但到底只是牵扯到护银队,和民生比起来自然还是民生更为重要。

    谢三真点点头后环视众人道“哪位大人还有事要奏?”

    堂下无人说话。

    谢三真见他们不说话便又道:“既然诸位大人无事要奏了,那孤便来说件事情。孤打算在京兆府境内实行分田到户制,每家每户不论贫富贵贱皆以人数重新分配土地,人均两亩。”

    两宋时候并非是没有过分田制度,只是多未成功实施下去。这在朝廷里可谓是个老生常谈却又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相对于教育、贸易等等问题,分田制度涉及大地主阶层的根本利益又和平民百姓息息相关,其实施难度着实要艰难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