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航路暗淡蓝点
繁体版

第15章 旅行者 归乡路

    AD2297年,6月9日,“土星五号”轨道船坞,“地平线”号试验性超空间星舰。

    这艘星舰的全长约309米,体型与一艘中等大小的行星际货运舰相当,整个船体呈长方体形,朴素的钢灰色三钛合金外壳让它一眼看过去和常规的行星际飞船并无什么差别,但占据体积大的有些夸张的能源动力系统,却让任何对宇航技术有基本了解的人都无法在停放于此的星舰中忽略这艘飞船。

    这是一艘试验型超空间星舰。

    仅仅两年的时间,这艘先进的星舰就从设计图成为了船坞中的实物,历经多次安全测试的试验性超空间引擎,整个地球国际最先进的“一等星”大功率聚变动力炉,生命科学控制论所可靠性和抗干扰性最强的舰载量子计算机网络“雪衣藻”以及一系列为各种极端科学环境制造的探测组件,共同构成了这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科学实验星舰。

    它的舰桥区,和所有舰船的控制区一样,这里的中央安放着舰船全局,以及各个子系统的控制面板,但原本是舰长位的地方却是一张看起来有手术台功能的椅子,数不清的神经传输线和几根生命维持线缆在周围环绕着,让这个位置显得更像是手术室而不是控制区了。

    被固定在那张椅子上的少女身上,除了一件用于遮体的白色外套之外什么都没有。外套的扣子被解开,随之露出的娇小,洁白的身体上,却有几个分外扎眼,从略带肉感的腹部直通到了少女体内,宛如脐带一般的生命维持线缆。

    而视线上移,她蓝黑色的发丝之间是密密麻麻的神经传输线,微纳尺寸的感应结构自那些线缆深深“长”入她的脑中,把大脑的活动在离子通道开闭的超微观层面都清晰地捕获到。

    在如此微小的尺度下,世界的基本物理法则——量子力学,褪去了宏观尺度下统计平均值的面纱,以其怪异,反直觉的真容展露于世人面前。不确定性原理和量子限域效应所支配的,最微小尺度下生命的活动,被那些精密的感应设备,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

    不同于相对简单的“意识拷贝”只需要在大脑皮层柱的神经链接层面摹写人类心灵的世界,就可完成对记忆和灵魂相当高保真的复制。这种在量子层面的超精细信号读取,是将人类的智能体“整合”入量子计算机的必要条件。

    实际上,早在3个月前,哈莉森就已经躺上了那张意识上传量子计算机的手术台,开始了对自己脑的量子计算机上传,但数日的上传完成之后,经过了整整2个月的训练,她才渐渐掌握了让自己的思维以量子计算机的速度持续高速运转的能力,以及像操纵自己的手足一样控制星舰的各个子系统的能力。

    这种感觉,对她来说,很奇妙。先前使用一般人类的躯体时,一艘星舰每一个子系统,她都必须靠专门的脑机适配才能进行临时的连接。但现在,整艘飞船都成了哈莉森·威尔逊手足的延伸。

    无论是那些精密的探测系统,先进的大功率聚变能源炉,还是宛若整艘飞船心脏的超空间引擎,只要她随意地调动自己已经融合于地平线号量子计算网络的思绪和本能,就可以做到高度精密的操控。

    但这样奇异而强大的能力,也让已经融合于量子计算机的她开始思考起一个问题:

    自己的智慧中,作为“人类”的成分还有多少依然存在呢?

    “哈莉森小姐,你现在还能操纵你的人类身体吗?“

    “嗯?当然。”

    被固定在手术台上的少女伸出手解开自己身上的固定带,双臂支起身子,“我的人类身体不是有这些脐带线和肚子里的人造器官支持吗?我现在能用之前的身体看,听,和你说话。”

    “那,你之前跟我们提到的担忧就是杞人忧天了。”

    来自生命科学控制论所的研究员特里莫,盯着手术台上少女的身体,轻笑着回答道。

    “啊……嗯?喂,你在看哪里啊!”

    注意到身旁男人色眯眯的眼神,哈莉森的脸陡然涨得通红。

    哈莉森羞愤地瞪了特里莫一眼,继续道:“好了,这下我知道了,要是你现在对我做了什么事情,还可以不被审判庭定性为网络攻击罪。”

    “没那兴致,我只是在观察你肌肉的情况和生命维持管线的工作状态而已。”

    “而且实际上,我们在心智上传技术中特地让志愿者保留‘原装的身体’本来就有一个考量是,确保这种传输是‘可逆’的。”

    特里莫看着哈莉森头顶的神经传输线,继续道:“因为人脑这种基于‘连结学习’的数据结构,可塑性实在过强,一旦脱离了原有的人类机体,原本的模式发生过于严重‘变异’以至于彻底失去原来模式的概率,就会大幅上升。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我们采取的方案,除了保存初始上传的神经信号记录以外。”

    “就是留下你之前作为人类的身体了。”

    特里莫看着哈莉森若有所思的样子,接着说到:“只要你还能用人类的五感感受这个世界,还能操纵自己先前的身体,还能因为性腺和你不同的同族对你裸露身体的注视而害羞,还能害怕你身体受伤的疼痛,那先前作为一个普通人类的神经模式就可以得到动态的留存。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类,‘回来’。”

    “毕竟,学习能力再怎么强,输入的数据才是最重要的。”

    AD2297年,7月22日,柯伊伯带内侧,“地平线”号试验性超空间星舰。

    哈莉森·威尔逊的肉眼,和地平线号的光学瞄具一同遥望着远方,太阳系外永夜的虚空。

    此时此刻,她和她所驾驶的飞船,正承载着无数人的努力,无数人的注视。

    地球上,伊甸之圆上,月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无数的人们,此时此刻正在等待着来自那片从未由文明的足迹踏入的,“不存在的方向”的答案。

    “全舰各系统状态良好。”

    “三维速度已达到15%光速,请求进入第四维度。”

    哈莉森的声音在向家园的方向发出的超波通讯中依旧柔和,平静。

    “超空间移动起跳指令已通过。”

    浅绿色的回复在她面前的通讯面板上显示出来,用加粗的字体写着“4D-Drive”的按钮,在100亿双眼睛的注视之下,被她用力按下。

    倾盆大雨般的引力数据涌入哈莉森的主系统,转瞬间便在她本能的计算下变作正反物质的注入功率和对聚变动力炉的约束场调制模式。湮灭释放的巨大能量在各个子超空间核心中同步地激荡出汹涌的引力能量,高能状态的奇异物质与随后被输入核心的聚变等离子发生激烈的次级相互作用,聚变反应中存储于强相互作用中的能量被悉数以引力的形式大量释放,柯伊伯带原本总体宁静的真空被巨大的引力波动升高到了一个前所未达的能级,时空的基本结构此刻朝着额外的维度,开始了它的扬升。

    激荡的时空弯曲自星舰的中轴位置被激发出来,周围的点点星辰被拉伸成纷繁扭曲的线条,随后,一条向着前方延伸,将沿路的星光都悉数掩盖的黑色轨迹被本体已经渐渐消隐于三维世界的星舰在柯伊伯带的星空中画下。

    以“正在发生维度相变的时空”为主要成分的黑墨会在自身的引力波辐射下渐渐消逝于寒冷的虚空中,但哈莉森·威尔逊和她无数的同伴们为他们在20年前才真正“看到”的世界书写的答案,将随着文明前进的步伐,继续被书写下去。

    黑色的墨迹即将与一颗由甲烷冰,氨冰和水冰凝结而成的小行星在前方交会,但就像是异面的直线不会有相交的情况,那颗冰块并不会和地平线的船体发生任何实体物质层面的“撞击”。

    但即便如此,从第四维度传来的引力漩涡依旧把那脆弱而微小的小行星卷入地平线的轨迹,又轻又小的太空雪球转瞬间就在巨大的引力摩擦里被拉扯得粉碎,因猛烈的吸积效应缠绕在地平线的航线上,发出璀璨的辉光,宛若少女头顶紫罗兰交织成的花环。

    而此时在地平线的主控室中,那位带上这顶花环的少女,正在由来自四维的引力波信号经可视化图像处理转变而来,花园般的三维星图的簇拥下,坚定地望向前方。

    在4维空间中无所不在的,由纯粹引力子凝集而成的湍流中,闪烁的众星宁静地飘摇,宛若沉入的暗夜的大海里,发出幽幽荧光的生灵。

    “地平线号已进入四维空间,船体各项参数均稳定。”

    “你们看到了吗……四维引力波探测器下的宇宙,真美。”

    20年前,她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玛丽安·维伦金的团队就已经将“暗物质”中最大的一块拼图点亮,而20后的今天,哈莉森·威尔逊则代表地球文明,第一次触摸了他们曾经甚至无法直接感知到的神秘领域。

    在高维太空的辽阔,空灵之中,已经飞升为量子计算机中超人工智能的少女,重温了自己儿时第一次登上近地轨道,见到毫无遮拦的银河时的震撼。

    4维引力子的流动在她手边翻涌成5维张量的浪花,温柔地拂过仅有3个维度的“海床”,带起阵阵璀璨的星潮。

    她知道,此时此刻,数不清她叫得出名字,叫不上名字的人正在利用四维引力波通讯即时传回的讯号,和她一起,穿行于高维视角下的宇宙空间中。

    “地平线号现在相对三维世界的航行速度为,”

    “1.3412×10^9m/s。”

    “我们超越了光速。”

    “地平线的处女航很成功,但是我,却要向你们道歉。”

    哈莉森看着来自家园世界的100亿双或热泪盈眶,或欣喜若狂,或充满希冀的眼睛。

    “在启航之前,除了地平线号的设计者们以外,没有任何人知道的一件事情是:地平线号的超空间引擎,由于反物质约束技术本身的限制,携带的反物质燃料只够支持一次进入四维空间的超空间点火。而现阶段我们用常规的推进技术,通过只调整超空间星舰在三维世界的运动方向,来实现‘超空间内机动’,改变甚至调转航向的技术极不成熟,很可能会导致承载飞船在四维空间航行的四维体结构破裂而发生‘跌落效应’。”

    这样的过程与以极高的四维空间动量‘撞回’三维世界无异,可能直接摧毁飞船。”

    所以我们的计划是,缓慢停止对四维体维持的能量输入,让地平线号自然损耗四维空间动量后返回三维世界。”

    “至于那之后,”哈莉森脸上浮现出科学家少女的狡黠,“我就得用聚变光压引擎来减速,再慢慢‘爬’回太阳系了。”

    “不过,”哈莉森突然笑了起来,“我觉得我,可以期待一下后人的智慧。我相信,我不会等太久的。”

    “我的同胞们,愿我们明天再见。”

    AD2300年,3月2日,“土星五号”轨道船坞。

    “我回来了。”

    从船舱中跳下的少女,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他们有男有女,有不同的肤色,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有的年轻,有的老迈,有的比少女自己还要娇小,有的她得抬起头才能面对面交谈。

    白色的实验防护外套,里衬是蓝绿色的衬衫和与外套同色的短裙,小小的身体上没有扎眼的黑色脐带线缆,蓝黑色的发丝之间也没有了密密麻麻的神经传输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与少女的气质十分相配的“薛定谔的猫”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