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琴听风
繁体版

疑点重重

    叶聆弦与少年匆匆作别,转身跟上爸爸的脚步。

    沿着长廊前的台阶一路下行,来到出口处,景区大门深锁,不得擅闯,只有售票点旁的侧门可以通行,门口的售票员正趴在桌上打盹,听到窸窸窣窣的脚步声靠近,猛然惊醒,连忙正襟端坐,微笑目送两人离开。

    走到门口,叶聆弦回首望向身后的牌楼,造型简单的夹杆石紧靠着四根石柱,支撑起上方的重量,排列整齐的斗拱层层堆叠,扛下厚重的屋顶,青灰色的屋檐边缘被一根霓虹灯带围绕起来,静待夜晚降临,惊艳漫漫长夜。青檐下挂一匾额,题字“虞山福地”,匾下两侧石柱刻楹联“南窺五湖近,北覽大江横”。

    牌楼前的石板桥下,莲叶满塘,偶有几朵睡莲悄悄推开绿裳,一展芳容;漫步桥上,头顶的红幡随风舞动,为游人送去热烈的祝福。

    两人向东一路前行,炙热的阳光晒得右脸生疼,爸爸悄悄从叶聆弦身后换到她右手边,替她挡去少许日光。

    “妹妹,我刚刚上厕所的时候,你是在外面跟谁说话吗?”爸爸放缓步伐,和女儿攀谈起来:“我在里面听到声音,感觉像你,但听不懂你们在说些什么?”

    难道……

    叶聆弦心里“咯噔”一下,不由得屏住呼吸:“你都听到了?那个和我说话的人,他的声音你也听到了?”

    刚才的那一幕仍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一向不信鬼神的唯物主义,遇上一个超自然的存在……这太离谱了!但她无法解释:的确,这世上存在众多未知,可为什么偏偏是她?她试图寻找她与那少年之间的联系,可她想破脑袋,发现除了两人都出生在常熟以外,没有任何交集。

    倘若爸爸也能听到……这……莫非与我的家族有关?

    “另外一个人的声音我没听见,我只听见了你的,你是在跟人打电话吗?什么人啊?一开始我还以为你被陌生人搭讪了,但是听了半天,光听到了你的声音,那就不是遇到奇怪的人了……所以,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是不是遇到什么诈骗电话了?别是什么奇怪的组织,不然怎么会莫名其妙地聊到’人活四百年’、’看不看得见’的问题?”

    线索就此断裂,一切又回到了起点。叶聆弦无法向爸爸解释刚刚的奇怪景象,只得避重就轻,强行糊弄过去:“不是诈骗电话,是我跟朋友在聊电视剧呢!是一部仙侠剧,里面的角色活了四百年还没老,我们在猜是为什么?”

    “原来如此!”爸爸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耐心地带着女儿前往山前觅食。

    天气愈发闷热,沿途行人稀少,一向热闹的石梅广场,此时只剩树荫下的三两闲人。

    “我们去那家面馆吃吧!”已过饭点,这是附近能找到的最近的食店,不等叶聆弦回复,爸爸已推着她上前。

    “小宝贝,想吃什么?”

    “鳝丝拌面!”叶聆弦头也不回,就近落座,把手机点亮放在桌上,低头盯着屏幕发呆。

    ……

    “姑娘,将来你若是得空,可否再来此处陪我说说话?”分别前,少年的最后一番话在叶聆弦的耳畔响起。

    只需要去陪他说说话吗?叶聆弦心生恻隐——四百年,只剩这一个愿望了吗?叶聆弦想起了常年独居的奶奶,每次去见她,临走时她的最后一句嘱咐,便是常回去看看她,与她说说话。他究竟经历了什么?蹉跎数百年,仍是少年风采,却说着垂垂老者的心声,还是“相由心生”本就是欺人的混话?

    种种疑问浮上心头,叶聆弦不禁被勾起了好奇心,开始暗自规划明天的行程。

    回到家里,叶聆弦随即瘫倒在沙发上,举起手机上网搜索“大石山房”,可惜网上关于此处的信息廖廖无几,更别提神话传说之类的了,她换成“严公阁”再次搜索,结果相差无几。四百年……那是什么时候?清朝?明朝?她继续在网上搜索,清朝是1636年-1912年,明朝是1368年-1644年,那就是明末。

    明末……明末……叶聆弦脑中灵光乍现,飞速搜索“严澂”——生卒年:1547年-1625年——巧合吗?1625年、大石山房、严澂、四百年、那个陌生的少年,她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严澂与少年之间一定存在某种特别的联系,她心里已有了一个答案,但还需要确认。

    眼下,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她与这个少年究竟是什么关系?又或者,她在他漫长的岁月中是怎样的一环?她为何能看见他?她在这世间又是怎样的存在?但这些都不得而知。

    “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厨房中热火朝天,妈妈趁着焖饭空隙逃出来透口气,却见两人早已到家,一个甚至已经躺下:“既然到家了,那就开饭吧!”

    叶聆弦抓着手机一边查一边走到餐餐桌前坐下,看着爸妈忙里忙外,欲言又止。

    “妹妹,你坐这儿看我们半天了,又不说话,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妈妈看她那副模样,想都不用想,肯定又有事要说。

    叶聆弦随即按灭手机屏幕,翻转机身叩在桌面上,鬼祟地打探道:“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今天我跟老爸去了趟严公阁,看介绍说是古时候一个官员的房子,一直流传到现在。那我就好奇了,我们家有没有什么流传下来的东西,或者族谱、传说什么的?”她双手握拳扒在桌上,两眼放光,像只等待被投喂的小狗。

    “没有。”爸妈异口同声。

    “你外公外婆家以前穷得叮当响,要真有什么传家宝,或者什么拿手绝活,还用得着受这穷罪?”

    “你爷爷奶奶家也是,那时候都是穷苦百姓,老一辈小的时候新中国还没成立,战乱年代,都是饥一顿饱一顿,多的是被遗弃的孩子,连自己爹娘是谁,都未必知道。族谱这种东西,早八百年就没了,这玩意儿只有那些大户人家才会有。”

    “好吧!原来我家这么穷!”叶聆弦撇撇嘴:看来还是得从那个少年身上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