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年小帝师,吓坏朱元璋
繁体版

第20章:应梦贤臣难度加大,始皇帝遗产必须迎回!

    孟浩看着这一路疾驰而来的火花,听着这尖锐无比的声音,与如同棕熊出笼的吼声,只想吃一颗世上没有的后悔药。

    “这是真的亲爹啊!”

    “......”

    不等孟浩暗自吐槽第二句,厚重的关公偃月刀,就直接拍面而来。

    孟浩双手架枪格挡,虽然是凭借他的速度和力量挡了下来,但却架不住变幻莫测的刀法,以及不断折射到他眼睛里的刀光。

    三个回合之后,孟浩手里的银枪就脱手而出,直接落地。

    而他的脖颈,也刚好感受到了金属的冰凉!

    孟端收起大刀之后,只是轻轻的拍了拍孟浩的肩膀道:“儿子,你比起以前,已经很厉害了。”

    “好好练武,将来一定可以战胜你爹。”

    “对了,明天你要是不去读书的话,爹还会趁你现在还打不过爹,狠狠的揍你。”

    “说服教育,那是不可能的!”

    说着,孟端就满意的笑着的同时,背着手就扬长而去了。

    孟端走后,孟浩就缓缓蹲下身去,捡起地上的银枪,整个人都严肃了起来。

    “就凭那半吊子的武艺,我就能在他手里走三个回合?”

    “如果我从现在开始,认真习武的话......”

    想到这里,孟浩也是满意的淡淡一笑,眼里还尽是希望之色。

    紧接着,他就长枪一抖,在演武场上认真练了起来。

    花园的拱门之后,

    孟端一手捂着老腰,一手扶着青砖院墙,看着月下认真练武的白衣少年,差点就喜极而泣了。

    尤其是那认真的目光,专注的神情,真就觉得和以前的纨绔样比起来,完全就是换了一个人。

    “好啊!”

    “真的被雷劈之后就脱胎换骨了呀!”

    “可是,他昨晚在琉璃杯上画刻度线,还在书房里偷偷用火,把杯底烧得焦黑,又是为了什么?”

    “......”

    想到这里,孟端也变得认真了起来。

    如果不是儿子这脱胎换骨似的变化,他还真不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可现在他愿意认真思考,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本能的想去问个究竟,但也不想打扰此刻认真练武的儿子。

    想到这里,他也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并把这件事情记在心里,就默默的离开了这里。

    第二天一早,清晨的阳光挥洒在大明的朝议正殿,奉天殿上。

    这座位于应天皇宫南北中轴线核心位置,上承重檐庑殿顶,坐三层汉台阶之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大殿,足以彰显着汉家王朝气吞天下的霸气,与傲视诸蛮的雄心。

    奉天殿内,金龙盘绕的穹顶之下,

    朱元璋身披五爪金龙正当胸的大龙袍,正坐于龙椅之上,以居高临下之姿,看着下方的文武百官。

    “启奏陛下,”

    “今年北伐的兵马已经齐备,粮草也已快要备妥,只是兵甲和火器的缺口还比较大。”

    朱元璋的眼里,位于右侧文官首位,身披大红官袍,且胸前绣有代表一品文官的‘仙鹤’图案补子的中书右相胡惟庸,抱着玉笏行礼道。

    朱元璋严肃问道:“全部齐备,需要多少时间?”

    工部尚书出列道:“启奏陛下,还需半年时间。”

    朱元璋一听,直接就皱起眉头道:“不行,半年之后,秋天都过完了。”

    “真到了那个时候,只怕北元都已经劫掠完毕,满载而归了。”

    “咱只给你们四个月的时间,大军必须在秋收之前,开赴到长城要塞。”

    工部尚书一听这话,直接就面露焦急之色,但也不敢用强硬的语气和朱元璋说话。

    他只是抱着玉笏,严肃道:“启奏陛下,这次我们拟出兵十五万兵马,四个月时间真的做不出来。”

    “如果必须要四个月之内做出来,臣建议减少三万兵马。”

    “只减少三万兵马的话……”

    不等工部尚书把话说完,朱元璋就强势打断道:“不行!”

    “简直是书生谬言,还只减少三万的话。”

    “你知道三万兵马能干什么吗?”

    “唐朝的王玄策,借几千番兵,就可以覆灭一个小国。”

    “此战必须出兵十五万,必须直达北元老巢哈拉和林,必须找回……”

    说到这里,朱元璋欲言又止,紧接着他就站起身来,还看向咸阳城的方向,也是看向秦始皇陵寝的方向,加强语气道:“必须找回始皇帝遗留给我华夏后世之君的,传国玉玺!”

    朱元璋说到这里,工部尚书虽然依旧面露难色,但也不敢再多言一句。

    反观武将一列,都和朱元璋一样,齐齐看向秦始皇陵的方向,还眼里充满了敬意。

    紧接着,他们在想到传国玉玺还在北元手里这件事,也是目露不大明显的凶光,以及明显的坚毅之色。

    而此刻,

    已经平复心情的朱元璋,看着面露难色,却不敢再说一句话的工部尚书,也感受到了他的不易。

    但出征的兵马必不能少,出征的时间也必不能延!

    想到这里,朱元璋也是面露难色。

    “那孟浩要是既能加强大炮威力和射程,又能帮工部提前两个月的工期,就好了!”

    “要是能做到,咱就认下这个应梦贤臣!”

    “……”

    也就在朱元璋如此思索之时,站在龙椅之下,百官之前的朱标,深施一礼道:“启奏陛下,儿臣有本要奏。”

    “准奏!”

    朱标严谨道:“儿臣以为,我们可以再觅能臣巨匠,委以重任!”

    朱元璋看着朱标,只觉得这就是父子同心,他刚想到孟浩,他儿子就递了话茬。

    朱元璋点头道:“此事再议,退朝!”

    “孟爱卿留下!”

    站在中间的孟端,直接就加入了退朝的队伍。

    毕竟他只是一个应天府境内不出大事,在朝堂上就没什么存在感的人。

    “孟端!”

    “你听不见咱叫你是不?”

    站在门口,还未走出大殿的孟端,直接就愣在了那里。

    开国已五年,除了大封功臣的时候,朱元璋就没在朝堂上点过他的名,着实是有点不适应。

    “臣,遵旨!”

    就这样,满朝文武都从他的身边经过,眼里也都尽是诧异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