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年小帝师,吓坏朱元璋
繁体版

第21章:孟大人沾儿子的光,竟享受徐达的待遇!

    奉天殿外,玉阶之上。

    胡惟庸只是眉心微微皱起,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便是怎么前脚刚说要找能臣巨匠,后脚就让应天府尹孟端留下?

    要知道这孟端可是少有的,不怎么买他账的文官。

    从他内心来讲,他并不希望这个被安置为文官,但却和武将一条心的人,得到过多的重用。

    也就在胡惟庸如此思索之时,一位前脚刚踏出奉天大殿,就昂首大步离去的朝中大员,就与他擦肩而过了。

    这位朝中大员身披大红官袍,胸前补子图案为象征着正一品武官的‘麒麟’图案。

    不错,

    他就是史上唯一一位,从南统一到北的,大明第一元勋魏国公徐达。

    胡惟庸赶忙上前道:“魏国公请留步!”

    徐达转身淡笑道:“胡相有何赐教?”

    胡惟庸连忙笑道:“我哪里敢赐教魏国公,我只是想向魏国公讨教,怎么太子前脚刚提议寻找能臣巨匠协助工部,陛下怎么后脚就让应天府尹孟端单独留下?”

    “难道这孟大人,还懂工艺匠作?”

    徐达只是看着胡惟庸,一脸严肃道:“胡相,本相劝你一句,陛下的家事,我等不可置喙,陛下单独留下谁,自然也是不想我等置喙。”

    徐达话音一落,胡惟庸直接就当场噶在了那里。

    他除了微笑点头,并表示受教之外,也没有其他话可说了。

    徐达见目的已经达到,又当即淡笑道:“我军中还有要事,就不耽误胡相了。”

    胡惟庸忙拱手道:“魏国公慢走!”

    就这样,胡惟庸目送着徐达,以及在前方等徐达的汤和、李文忠武将离开。

    也就是确定徐达他们已经走远之后,他这才看着他们三人的背影,目光逐渐深邃了起来。

    也就在此刻,

    一名身披大红官袍,胸前补子图案为象征正二品文官的‘锦鸡’图案,身高一米九,体格比某些武将还壮的老者,走到了胡惟庸的身边。

    他便是孔子五十五世孙,当朝翰林院大学士,国子监五经博士孔克表。

    他的官职并不高,翰林院大学士才正五品,胡国子监五经博士更是只有从八品。

    他之所以可以穿正二品文官的官袍,还得感谢他的祖先孔子!

    因为孔子的嫡系长子长孙,世袭正二品‘衍圣公’爵位!

    别人的官职爵位再怎么世袭,也只是本朝作数,可他家的这个特殊的爵位封号,却是自宋至和二年(1055年)开始,就一直世袭了下来。

    不仅宋明两个汉家王朝认账,就连金元两个外来势力也认账。

    也可以说金元两个外来势力,为了某些政治原因,比宋明两朝还要重视‘衍圣公’三个字!

    孔克表走到胡惟庸身旁问道:“胡相,魏国公知道是什么情况吗?”

    胡惟庸看着这个面相像儒圣,身高与体格却比武将还武将的老人家,突然出现在身旁,也是被吓得不轻。

    但碍于他这特殊的身份,即便胡惟庸贵为中书右相,也不敢太过斥责。

    不说要多么的恭敬,保持客气就是了!

    胡惟庸还算客气道:“魏国公自称本相,让本相不要置喙此事。”

    孔克表一听这话,直接就皱起眉头道:“他居然在您面前自称本相?”

    胡惟庸严肃道:“他也是中书右相,有着文武一品两套官袍,他自称本相乃实至名归,你我断不可多言。”

    “魏国公说得也对,你我确实不该置喙!”

    话音一落,胡惟庸就加快了脚步。

    可他嘴上说着不置喙,但却在心里置喙个不停。

    毕竟孟端不是他的人,他是真不希望孟端受到太多的重用。

    也就在胡惟庸沉浸式思考这个问题之时,孔克表又追上,自信的淡笑道:“胡相放心,孟端虽然是亚圣孟子五十六代子孙,但他却只是个披着文官身份的武将,哪里懂得什么工艺匠作?”

    “再者说了,他孟端独子,还只是一个不学无术之徒,断不可能得到陛下的重用。”

    胡惟庸忙提醒道:“小点声,你生怕别人不知道本相不希望他得到重用?”

    紧接着,他也只是长叹一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孔大学士,本相以为,孔孟之争可以适可而止了。”

    “人家孟大人从来没说过要和你争什么,你孔大学士也不必处处贬踩于他!”

    “本相的确是因为某些原因,不希望他得到重用,但他也是开国功勋,你我不该背后论人长短。”

    “尤其是,人家的儿子!”

    “尽管他的儿子确实不学无术,一无是处,但也不要说出来啊!”

    “如果别人背后说你儿子不行,你高兴吗?”

    “做人做事,还是得对得起你这个姓!”

    胡惟庸话音一落,直接就果断转身,快速与孔克表拉开了距离。

    孔克表看着胡惟庸那扬长而去的背影,也只是心中暗自鄙夷道:“你有本事在魏国公面前,自称本相,也如此说教啊!”

    “孔孟之争适可而止?”

    “我孔家任何时候都要压他孟家一头,我孔克表也势必任何时候,都要压他孟端一头!”

    “......”

    想到这里,孔克表也加快脚步向翰林院而去。

    而此刻,

    一直在身后不远处默默看着这一幕的太常寺卿吕本,也是目光深邃的看了一眼,只剩下朱元璋和孟端二人的奉天殿,也径直往太常寺而去。

    与此同时,徐达和李文忠以及汤和二人,也已经走出承天门,走上了去往五军都督府的外五龙桥。

    李文忠好奇道:“大将军当真不知为何?”

    “这孟端虽然没有爵位,但也是我等弟兄,末将只怕......”

    徐达皱眉道:“我是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也好奇呢!”

    “但也还是那句话,不该我们置喙的,就不要置喙,该我们知道的时候,自然会真相大白。”

    说着,徐达就看向李文忠道:“文忠啊,我也奉劝你一句,自从陛下登基那一天开始,他就不单是你的舅舅了。”

    “他可以把你当外甥,你却不能当他是舅舅,你只是他的臣工!”

    “我们现在应该做的事,那就是全力保证二次北伐的胜利!”

    李文忠抱拳道:“末将受教!”

    “中山侯呢?”

    徐达忙转头看去,只看见汤和早已独自远去。

    徐达看向李文忠道:“从今以后,你我都不要叫他‘中山侯’!”

    说着,徐达忙笑着追上去,又笑着招呼道:“汤大哥,汤大哥,等等我们......”

    也就在徐达和李文忠追上汤和之时,朱元璋和朱标父子就已经把孟端领到了,御书房隔壁的皇帝专用‘多功能厅’内。

    朱元璋在马皇后的建议下,让人把这个房间弄成了既可以喝茶会客聊天,也可以当饭厅使用的大厅。

    而这个大厅在这个时间点,就是吃早饭的饭厅。

    而今天做这顿早饭的主厨,却是当朝皇后马秀英。

    孟端看着这一桌丰盛的早餐,再看着坐在那里微笑等待的马皇后,直接就愣在了那里。

    “陛下把我留下来,是为了请我吃早饭?”

    “还一家三口都在?”

    “这早饭,不会是皇后娘娘亲自做的吧!”

    “......”

    孟端想到这里,真就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下朝之后叫他单独留下来之时,他就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看到这一幕,就更加的慌了。

    因为皇帝开私宴请客吃饭,还皇后亲自上灶,真就不是什么好事,而且还极有可能是九死一生的‘差事’要让被请之人去办。

    在这方面,徐达是最有发言权的。

    朱元璋第一次请徐达吃饭,马皇后亲手做徐达爱吃的烧鹅,那是因为至正十七年,陈友谅进犯应天,朱元璋要徐达与开平王常遇春在九华山设伏。

    朱元璋第二次请徐达吃饭,马皇后又亲手做烧鹅,那是因为至正二十五年,徐达带兵讨伐张士诚。

    而这第三次这样的规格请徐达吃饭,那是因为吴元年之时,朱元璋要徐达与常遇春率领二十五万大军,进攻元大都。

    要知道这三次战役,不是九死一生之战,就是决定局面的关键性战役。

    孟端想到这里,心就更加的悬了。

    看着马皇后微笑的脸庞,朱标友善的面容,孟端还不是特别的慌,可他看见朱元璋这慈祥的笑颜,直接就慌了!

    “我也没徐达的本事,我凭什么吃这碗饭啊?”

    “......”

    孟端看着多出来的那副碗筷,真就是不敢再前进一步。

    甚至在他看来,那碗里的菜粥不是粥,而是一碗满满的砒霜汤,而那一碗砒霜汤边上的筷子,也是钻心的两根大针。

    “还愣着干嘛呀?”

    “还要太子扶你坐下吗?”

    朱元璋话音一落,直接就看向朱标道:“快,去扶你孟叔坐下。”

    “你要记得,你孟叔当年可是咱的亲兵,不仅帮咱接来了惠妃,还曾经替咱挡下过一刀。”

    “就凭这两件事,你这个太子殿下,就该扶你孟叔坐下。”

    朱标忙起身笑着说道:“爹说得是。”

    紧接着,朱标就笑着朝孟端走来。

    孟端看着这一幕,直接就脚下一软,要不是朱标速度快,他就不是顺势坐凳子上,而是直接坐地上了。

    “我啥时候替他挡一刀了?”

    “我要是有这机缘,我最起码也是个伯爵了!”

    “替他接回惠妃?”

    “就是当年的倩儿,确实是我驾车一路护送回府的,可他又为什么这时候当着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的面提起?”

    一想到这里,他再看碗里菜粥之时,就不再是砒霜汤,而是砒霜羹了!

    完全找不着北的孟端,直接就坐不下去了。

    他赶忙站起身来,行礼道:“陛下,臣没犯什么事吧?”

    “臣虽然开始不想当这府尹,是有点情绪,但也安心赴任啊!”

    “臣虽然不怎么懂治理地方,但手下得力,也没出什么大事,勉强算个无功无过吧!”

    “这,您不说出个道道,臣实在是......”

    朱元璋一听这话,直接严肃道:“咱让你当应天府府尹,是因为你是亚圣孟子的五十六代嫡系子孙。”

    “咱把你赶鸭子上架,是为了逼着你文武双全,是为了不让他孔克表一家独大!”

    “你还有情绪?”

    “你还无功无过就心安理得?”

    孟端一听这话,瞬间就觉得自己有愧圣恩不说,还自以为这就是皇帝上次微服之时,不安排他负责沿途安保的原因。

    “陛下,臣知罪。”

    “臣以后一定尽心竭力,不让陛下失望!”

    朱元璋见孟端已经有了这个态度,直接就满意的笑了。

    而他对面的朱标,看着一脸笑意的朱元璋,也只是心中暗道:“明明都快忘记别人的存在了,还能编出这么好的理由?”

    “姜还是老的辣,爹的驭人之道,我还有的学!”

    也就在此刻,马皇后又看向朱元璋劝道:“陛下,孟大人已经知错,就不要责备他了。”

    “我们好好吃饭,先把饭吃了再说。”

    朱元璋也是当即一笑道:“皇后说得对,吃饭就得好好吃,咱们吃完了再说。”

    “别客气,就像当年在战壕里一样,一起啃饼子。”

    此刻的孟端,看着碗里的菜粥,已经不那么像砒霜了。

    因为在他看来,朱元璋请他吃饭,就是为了明说,让他扛起不让孔克表一家独大的大旗。

    如果是以前的话,他还真不敢动筷子。

    原因无他,

    只因为不仅他是武人出身,没孔克表的本事,他儿子更是文不成武不就,文武都没本事。

    可现在他却敢坐下来吃这碗饭了!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可以肯定,他的儿子已经脱胎换骨了!

    尽管他也不敢保证能成什么事,但他却是实打实的看到了希望,只要有哪怕一点希望,他就愿意为了皇帝陛下去拼!

    也就在孟端如此思索之时,宫女又端上来了一盘烧鹅。

    马皇后笑道:“尝尝,我亲手做的烧鹅。”

    孟端一看这只久闻大名,但却从未见识过的烧鹅,直接就瞪大了眼睛。

    他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也有了徐达的待遇?

    “陛下,皇后娘娘。”

    “怎么大早上的,就上烧鹅呀?”

    没有人回答他这个问题,朱元璋也只是把一卷圣旨,直接就放在了他的面前。

    朱元璋一边吃饭,一边说道:“有个差事,你得替咱办好咯!”

    “先吃,吃完了拿回家再看。”

    “再者说了,吃烧鹅还非要分个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