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若狭之虎的崛起
繁体版

第10章 本承寺之战

    “主公,大事不好了!”

    一阵刺耳的呼号声打断了这场盛宴,一名武士模样的家伙踉踉跄跄闯进殿内,只见他风尘仆仆,满脸是血,还未等殿内众人发问,他便“噗通”一声跪了下去。

    “发生何事了?”看着这家伙的笠印,栗屋元隆知道这是自己麾下的武士。

    “有人突袭发心寺,小人拼死冲出重围,特来向主公求援!”

    “发心寺?那里我可是部署了一百名足轻!”栗屋元隆“噌”地站起身,一脸难以置信地质问道:“来敌有多少,可看清楚是哪家的军势?”

    “敌军光是骑马队就百余人,小人看他们背上的旗指物,有‘武田菱’、有‘丸内桔梗’、还有‘寓生鸠’,还有些没见过的,总之七八种应该是有的!”

    “看来是霞美城的那位来了。”栗屋元隆看向殿上的武田信孝,后者则是向两侧的武士使了个眼色,转而笑嘻嘻地对武田元光父子说道:“看来是有不速之客到访,就请两位先下去休息,待我处理完这边的事情,咱们继续开怀畅饮。”

    两人还没完全搞清楚状况,便被走上来的武士“请”回了后殿。

    “看来,山县家和熊谷家也卷了进来。”见两人离去,武田信孝这才与众人商量对策。

    “事已至此,只能准备迎战了。”说罢,栗屋元隆急匆匆走出大殿,招呼着一众郎党前去穿戴甲胄、召集兵马,准备出城迎敌。

    “且慢!”内藤胜高叫住了他,劝说道:“既然能集结山县、熊谷等各方势力,想必人数不会少,而我军历经后濑山城、发心寺两场战斗,所剩兵马不足九百人,仓促迎战,实难断胜负。不如暂避锋芒,退回小村城……”

    “既然已经继任家督,哪有还没开打就后退的道理,况且三方殿还要防备朝仓家,能挤出多少兵力支援他这女婿?依老夫所见,就应该兵对兵将对将地正面交锋,以我军现有的兵力和士气,击败这支临时拼凑的队伍应该不成问题。”

    武田信孝听罢犹豫不决,在原地来回踱步良久,最终决定正面应敌:“两位大人皆言之有理,但正如右京亮所言,我刚继任家督,此刻撤军实在为人不齿,不如背水一战,兴许敌军也没有那么不可一战。”

    见他心意已决,内藤胜高便不再规劝,也率领众人整军备战。武田信孝则换上刚脱下不久的甲胄,以及他那标志性的明黄色阵羽织,在其余军士的簇拥下走出大殿。

    本承寺,位于后濑山东北麓的一座法华宗寺庙,位于发心寺与武田氏馆的中间位置,这里一旦被占,武田氏馆将无险可守。

    栗屋元隆等人当然知道此地的重要性,得之信重率军突破发心寺后,立即派遣骑兵前去夺取此地,没成想,还是被快人一步的山县盛信抢先占据。

    栗屋骑兵见状只好折返,途中却遇到了急行军赶来的叛军主力,两军便合流成一路,在本承寺西郊,沿着丹后街道摆出了锋矢阵。

    所谓锋矢阵,就是全军形成箭状,总大将或者阵代率领马廻位于最前面,适合主将战斗力高或者继续身先士卒鼓舞士气的情况,由于最前面的部队是精锐且非常密集,所以是典型的突击阵形。

    此役,武田信孝以栗屋元隆为阵代,自己则龟缩在大军之后。前者之所以摆出突击而非防守阵型,一方面是鼓舞士气,另一方面则是想以骑兵为先阵打信重一个措手不及,毕竟在没摸清楚对方有多少兵马的情况下,主动进攻比被动防御更为灵活。

    临近中午,信重率领的主力部队也赶到了本承寺,他以熊谷元直和山县盛信分率骑兵领衔左、右翼,自己坐镇中军,组成鹤翼阵。

    清楚叛军兵力配备的信重,在与熊谷元直等人商议后,决定以此阵型迎战,目的是凭借骑兵的速度优势,率先击溃对方相对薄弱的侧翼,进而对栗屋元隆率领的主力前锋,以及武田信孝坐镇的中军分割包围,逐个击破。

    本承寺外,白茫茫的雪地中,两支大军的“四割菱”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战鼓擂动、呼号震天,若狭武田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内战就此爆发。

    虽说,信重一方经过急行军和发心寺一战略显疲惫,但经历了后濑山城强攻战的武田信孝方情况更是糟糕,表面上尚存九百军势,可除去伤兵和逃兵,最多不过八百人。

    一千二对八百,虽说拥有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但信重不敢掉以轻心,几次三番派遣使番前去查探敌情,确认稳妥后,才命人吹响法螺号,敲响阵太鼓,大军依托现有阵型首先发起进攻。

    栗屋元隆见状随即发兵迎战,他虽是一员老将,却敢于一马当先,叛军的士气也为之一振。

    可山县盛信和熊谷元直,作为年轻一代的将领也毫不逊色,他们的骑兵抢先一步触敌。果不其然,本就处于弱势的叛军侧翼很快便支撑不住,在骑兵、足轻的轮番猛攻下先后被打穿。

    此时,栗屋元隆已杀到信重本阵,但遭到松宫清长率领的马廻众的顽强阻击。面对这名名不见经传的小将,两人交手甚多回合竟然不分胜负。

    眼看着信重军逐渐围了上来,下午四时许,眼瞅着突破本阵、讨取信重无望后,栗屋元隆不甘心地调转马头朝后方退去。

    松宫清长可不愿错过一战成名的良机,在信重的默许下,率少量马廻紧追不舍,先后击杀多名骑马武士后,最终将栗屋元隆团团包围。

    自知难逃一死的栗屋元隆,向松宫清长提出了“一骑讨”的请求。后者不顾马廻众的劝阻爽快地答应下来,两人激战百余回合后,栗屋元隆率先体力不支落马,随即被松宫清长一刀枭首,若狭的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栗屋右京亮已被我松宫清长讨取!”松宫清长高举栗屋元隆的首级,大声呼喊道。

    “吼!吼!”

    “嘿!”

    信重军的欢呼声响彻整个战场,尚在包围圈中拼死抵抗的叛军,看见这一场景纷纷没了斗志,有的开始不顾一切地奋力突围,有的没了斗志成为鱼肉任人宰割,有的则当场切腹以展现武士的忠诚。

    五时许,夕阳西下,包围圈中的叛军基本清理完毕,而包围圈外的叛军本阵仍在顽强抵抗。

    得到栗屋元隆被讨取的消息后,武田信孝和内藤胜高皆是痛心疾首,心知大势已去的两人决定且战且退,先返回武田氏馆再做打算,那里城防虽然比不上后濑山城,但也算得上坚固,抵挡个一晚上应该不成问题。

    可是,信重又怎会让他们有机会见到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