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若狭之虎的崛起
繁体版

第11章 半日家督

    武田信孝的本阵,仅剩下不足四百人,且都是足轻,本就行动缓慢。加之,山县盛信和熊谷元直结束了对栗屋元隆的围剿,腾出手来再次发动两路夹击,很快便截断了通往武田氏馆的丹后街道。

    见此情形,叛军丢盔卸甲、落荒而逃者甚众,武田信孝已然无法逃出生天。

    六时左右,带着仅存的三十多名残部,武田信孝和内藤盛信逃进了一处废弃的神社。随后不久,山县盛信率军赶到,命人将神社团团包围。

    “宫川殿,投降吧!”山县盛信侧身下马,大步迈进破损的寺庙大门,对着门锁紧闭的内殿说道。

    武田信孝此刻已经卸掉甲胄,解开衣带,浑身颤抖着跪坐在地上,身前摆放着的胁差寒光逼人。

    “殿下,做好觉悟了么。”武田信孝的身后,内藤胜高手握太刀,等待着他最终的决断。

    “廿载风华一朝逝,从此无我无他年。就这样吧,在下要追随先父去了,只可惜没能完成他的遗愿,可惜……”

    说罢,武田信孝拿起胁差,猛地捅进自己腹部。他本应该先是从左到右、再从下到上切成“十字形”,但实在太过疼痛,切完第一刀他便痛苦不堪无法继续,只好哀求内藤胜高赶快解脱自己。

    内藤胜高赶忙进行“抱首”,即挥刀向武田信孝脖子处斩下,速度虽快,却是点到为止——脖颈并未完全斩断,而是让头和脖子仍有一丝牵连,这正是介错刀法精准的体现。

    望着躺在血泊中的武田家名义上的第八任当主,内藤胜高深深拜伏下去,毕竟他比胆小怕死的武田信丰要更有武士的骨气。

    门外的山县盛信此刻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正准备命人破门,大门却突然洞开,内藤胜高率领剩余的武士,一身素衣走出大殿。

    直到人都出来了也未见武田信孝的身影,山县盛信心里差不多明白是何原因了。他整了整衣装,踱步进入殿内,眼前的一幕虽然在意料之内,但真出现在眼前,他还是有些惋惜和钦佩:“不愧是武田家的子孙。”

    “派人去禀报吧,宫川殿自尽了。”山县盛信缓缓走出大殿,长长地叹了口气,感慨这场武田氏的内战终于结束了。

    此时,他望向一旁垂着头站立在一旁的内藤胜高,揶揄道:“怎么,内藏助不追随宫川殿一起去么?”

    “老夫乃是武田氏的家老,是去是留应由当主决定。”内藤胜高羞红着脸回答道。

    他仍然寄希望于武田氏的“重臣合议制”能救自己一命,况且,虽然武田信孝自尽了,可如今谁是武田氏的家督呢,是武田信丰,还是武田信重?

    自己虽然参与叛乱,但实力尚在,远敷郡东部的天濑、箱岳等城仍在内藤氏的控制之下,只要自己愿意以此为筹码,不论是信丰还是信重都很难不心动。

    山县盛信虽是一介武夫,但也知道他心里打的什么盘算,毕竟“重臣合议制”之下,若狭的各股势力始终保持微妙的平衡,这有点类似“三家分晋”前的晋国,赵魏韩互相制衡,维持晋国名义上的稳定,而彼时晋国国君不过是一个傀儡,权力几乎被完全架空。

    固然,此时的武田氏作为若狭守护,拥有的权力比傀儡还是多上不少的,但对比整个家臣团和国人众,还是处于弱势。这也是“重臣合议制”为何能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原因:家臣们利用这一制度平衡各自的利益,同时又能一同牵制武田氏,形成“主弱臣强”的局面。

    话说回来,包括此番支持信重的山县氏、熊谷氏以及松宫氏、香川氏在内,哪个地方势力不是这一制度的受益者呢,因此,山县盛信也不便多言,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后续赶来的信重。

    约莫七时,天色早已暗淡,信重在一众马廻的护卫下姗姗来迟。当他得知武田信孝的死讯后,亦是十分惋惜,本来能作为本家的重要分家,协助本家平定内部各股势力、统一若狭的,如今却落得身首异处,实在是不值得。

    相反,“武田四天王”之一的内藤胜高却苟活下来,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即便不自尽,也难逃一死么?

    确实,他有这份自信,笃定信重就是不敢杀他,信重在得知武田信孝死前,也确实想着留他一命,可现如今,武田氏的分家灭亡了,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增强主家的实力,必须要对这些参与叛乱的重臣下狠手。

    “满打满算当了半日家督,一条命就这么没了,值得么?”信重命人将尸体好生收敛,转脸,便不顾内藤胜高错愕的表情,下令将他和麾下武士一并押解回武田氏馆。

    早在本承寺战败的消息传来时,留守武田氏馆的数十名叛军便作鸟兽散,武田元光和武田信丰也恢复了自由。

    “父亲,真是小瞧了彦五郎,这小子算是立了大功了。”武田信丰浑然不知自己的处境,还想着应该给信重怎样的封赏。

    相较自己这个“傻”儿子,担当家督二十多年的武田元光就看得清现状:“你觉得彦五郎这般功绩,是什么奖赏能匹配的?”

    “我打算把宫川城赏给他。”

    “够吗?”

    “也是,不然就把右京亮的小村城也划给他治理,这样算下来,他应该也有万石石高的知行了。”武田信丰对自己的计划很是满意,他甚至觉得信重一定会感恩戴德,毕竟此时武田氏主家手中的领地的石高也不过一万两千石。

    “是么,”武田元光并不打算把话说开来,毕竟他俩都是自己的儿子,谁做家督都不会影响自己在家中的地位。

    况且,早先武田元光也确实看好过信重,奈何武田信丰是嫡长子,思忖良久他才做出这个让他抱憾的决定。特别是这次叛乱中武田信丰的表现,让他觉得,自己这个长子,确实应该“退位让贤”了。

    但这话不能他来说,能否妥善处理好其中的权力交接,就要看信重的了。

    信重来到武田氏馆门前,刚从“乘物”(日本的一种轿子,平民使用的叫“驾笼”,武家和贵族使用的叫“乘物”)中下来,便被早早在门前等候的武田信丰紧紧抱住。

    “彦五郎,这次干得不错,辛苦了,为兄要重重赏你!”

    武田信丰的行为和言语,让包括信重在内的在场众人面露赧色,着实尴尬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