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八十三章 不急,再等等

    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一,

    邝埜毙,卒于大同镇城墙之上。

    邝埜死后,明军退下城墙,回到了大帐之中,各个都变得沉寂无比。

    “大同镇内没多少鞑子了,只要再攻一次,攻一次便可光复大同镇。”

    “你们这些武夫蛮子,真是大明的毒害,只知吃皇粮、吸民血,真让你们攻城时,怎么全畏畏缩缩躲起来了!”

    “给本官攻城!”

    “给本官上啊!”

    任凭文臣们如何跳梁,逼迫大军再度攻城,大军也不为所动,只默默的埋锅造饭,围困大同镇。

    “给本官上”与“跟本官上”,只有一字之差。

    可其中的份量,却差之千里。

    八月二十二,也先太师再次亲登城墙,与瓦剌首领们一同眺望明军大帐。

    明军大帐依旧沉寂在邝埜阵亡的悲痛中,远远看过去毫无任何生气与战意。

    “太师,我看那些南人毫无战意,要不要今夜再去突袭一波。”

    “只要再干他们南人几次,咱们便可突围回草原。”

    “南人全是软蛋弱鸡,咱们出城杀他们便可,在城上打实在太过憋屈了。”

    “不急,再等等。”

    也先太师压下了众首领的袭击议案,用手指向明军大帐处。

    “南人有句古话,哀兵必胜。”

    “软蛋般的南人与咱们草原上的雄鹰不同,”

    “咱们是带着儿郎们冲锋陷阵,咱们越英勇,儿郎们便也越矫健;”

    “南人们不同了,他们只有在将领战死后,才能有那么一点点缚鸡之力。”

    “只要等上几日,等到南人们忘却将领身死一事后,才是最适合的突围时机。”

    “这几日嘛,先乱乱他们的士气为主。”

    “传我军令,从城中南人中,挑选五千有家眷的青壮。”

    “优先挑快饿死的南人。”

    “遵命,太师。”

    几名首领听罢,便下了城墙,开始在大同镇内挑选也先太师所需之人。

    别看瓦剌被明军围困了许久,但丝毫不缺军粮补给。

    从大同镇民户中,特别是富硕的民户中,瓦剌大军搜刮出来了如山的粮食,

    这些粮食,足够大同镇内二十万人吃上半年有余。

    大同镇内什么粮都缺,

    缺军粮、缺官粮、缺赈灾粮,

    但唯独不缺民粮,

    这可能便是“藏富于民”的大明惯例吧。

    毕竟家中良田千亩、仆役上百、商铺良多的人家,也是民户。

    前面提过,瓦剌的劫掠屠城,也不是漫无章法的肆意烧杀,

    而是以劫财为主、掳女人为辅、杀南人次之的循序渐进掠夺。

    自大同镇再次被围后,也先太师为了保证大同镇内的安稳,更是管束了手下,不再大肆对民户劫掠,防止大同镇内出现变数。

    除此之外,也先太师还开始适当征役民夫、协助守城。

    不少走投无路的穷苦农夫,都加入了瓦剌军中,帮忙协助守城。

    对于来大同镇内避难的穷苦农夫来说,

    瓦剌围城时,他们无财贿赂东城门将校,

    瓦剌破城后,他们无财被瓦剌士兵劫掳,

    瓦剌被围城,也先太师反而给了他们能赚份口粮的活计。

    怎么选,想来也很简单了。

    所以此时瓦剌挑选青壮,过程也顺利无比,

    估摸着最多一个白日,瓦剌便能在大同镇内,挑选出也先所需要的五千青壮。

    在瓦剌各部首领挑选青壮时,邝埜毙命的急报也传入了京师之中。

    最先知道的,当然是嘉靖与王振二人了。

    王振和之前一样,手捧急报在软塌旁轻声朗读,

    嘉靖也如往常那般,平静的坐在软榻上,甚至不知是睡是醒。

    急报的内容由王佐亲笔书写,邝埜被也先太师阵斩后,明军的大权便交到了王佐手上,

    王佐比邝埜还要做作,

    如果说邝埜之前的辞呈,只是为了保命而就轻避重,

    那今日王佐的急报,便是脸都不要了的春秋笔法了,

    急报中,王佐把文臣们描述成了英勇武威之悍将,

    邝埜与文臣们一同,带领着上万明军强攻大同镇,

    很显然,王佐在借着邝埜之死一事,为全体文臣的脸上贴金,

    邝埜身先士卒,等于全体文臣身先士卒;

    邝埜披甲先登,等于全体文臣披甲先登;

    邝埜为国捐躯,等于全体文臣也不惧为国捐躯。

    这点小伎俩,嘉靖当然听得出来。

    王佐怕被追责是一方面,更怕接替领军之位的人不是文臣,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王佐此时便要给文臣形象说好话。

    王佐明白,现在胜局已定,无非是谁来吃下这个胜利果实,

    王佐本人最坏的下场,便是战死沙场,或被追责诛灭,终究也不过一死而已,

    身后名再差,也可用“内政兢业、督军不力”八字概括一生;

    但倘若因为王佐的问题,导致接替王佐的领军之人不是文臣,最终的胜利果实让别人吃了,

    那史书上可要对王佐大书特书了。

    若情况真发展到那一步,便不只只是王佐一人身亡那么简单,

    王佐一脉,定要被万世唾弃,彻底与仕途无缘。

    王振看不出那么深的弯弯绕,只觉得这封急报若是公之于众,便可让张辅、于冕与王山回去领军。

    王振念完后,本来想祝贺嘉靖一番,恭贺嘉靖终于能重夺军中指挥权,

    可回想起前几日嘉靖的模样,王振不敢再出声发表任何意见。

    嘉靖太让人捉摸不透了,谁知道一句看似恭维的话,是拍在了嘉靖的马屁之上,还是拍在了嘉靖的逆鳞之处。

    二人便这么一站、一坐,在大殿中凝固了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嘉靖轻巧玉磬。

    “duang。”

    “王振。”

    “奴婢在。”

    “去把这封急报誊抄够足量的,分发给官员们,保证明日早朝前,人手一份。”

    “奴婢遵旨。”

    王振听得懂暗示,嘉靖是要在早朝上商讨顶替邝埜的人选,便转身出了乾清宫。

    王振回了司礼监,一方面招呼手下人开始誊抄急报,一方面通知京师内的官员们,明日准备早朝。

    看着手下人抄着急报,王振心中的困惑频出。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皆有“兵乃国之重器,不可拖误”的共识,

    嘉靖完全可以借着邝埜身死,火急火燎的安排张辅、于冕上位。

    为啥还要召开早朝商讨呢?

    若是早朝上讨论人选,文臣还要建议文臣们顶上。

    皇爷到底图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