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欢乐颂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厂公》

    花费一天,对照着《明史》,徐皓峰将《暗江湖》系列的前四篇看完。

    看完后,不禁感叹,这作者的脑洞是真大啊!

    《剑雨》和《戚家刀》不用多说,剧情都是经过后世市场检验的。

    只是徐皓峰自己不但是作家,还是编剧,这几篇亮点不少,但还足以让他感觉到惊艳。

    可《厂公》确实惊艳到他了。

    因为这部小说十分反套路,故事是以明正德朝大太监刘瑾为第一视角来写的,毫无疑问是反派视角,而且作者也没有给他翻案,刘瑾最后被判凌迟处死完全咎由自取。

    但看到最后,才发现实际这篇小说的第一主角应该是正德帝朱厚照!

    在刘瑾的视角下,那个历史上以顽劣、荒唐、嬉笑玩闹著称的明武宗,实际是个英明果敢的君主。

    细研究过明史的人才知道,明武宗之父、历史上那位被广为称赞、与宋仁宗齐名的仁慈君主、号称缔造“弘治中兴”的明孝宗朱祐樘,实际是个庸碌之君,而且是个实打实的败家子!

    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虽跟文臣关系极为紧张,但功绩是实打实的。在明朝十六帝里,论功绩足可排到第三(前两位是洪武和永乐)!其不但给明孝宗留下了极为优渥的政治环境,还留有丰厚的家底。

    可轮到正德帝登基的时候是啥情况?

    国库穷的连大行皇帝的丧葬费都拿不出来!

    不开玩笑的说,国库里是真穷的能跑耗子了。

    盖因弘治帝在位时笃信佛道,尤其是道教“烧炼斋醮”之术。

    弘治三年(1490),朱祐樘即位已三年而没有子嗣,有点着急。作为一个皇帝,正常的做法是广纳嫔妃,普降甘露。但践行“一夫一妻制”的朱祐樘,想法异于常人——下令再建祈圣嗣醮,祈求子嗣诞生。

    有言官上疏提醒他,皇帝应该遵循“古者天子一娶十二女之义”,选良家女以充六宫,远离斋醮方术才对。朱祐樘嘴上说“爱卿言之有理”,实际上却不为所动,仍然通过斋醮仪式求子。

    谁知道第二年,皇太子朱厚照就诞生了。朱祐樘这下对道教斋醮死心塌地,对道教正一派第四十七代天师张元庆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加赏赐。从此,他崇尚道教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不仅恢复父亲成化时期的斋醮场所,还在各地疯狂修建道观。

    自弘治八年(1495年)以后,他更是经常从事此类活动,逐渐倦怠临朝听政,章奏“或稽留数月,或竟不施行”,出现政事积压的情况,经筵进讲每年也不过只有几天。

    内阁首辅徐溥为此上疏劝谏朱祐樘,使其颇为感动,在一个月后召见了阁臣面议机务。但在这次召见之后,“终(徐)溥在位,亦止此一召而已”。

    而为了进行这种法事,光禄寺每日需要提供数百桌食物,南京方面需要制造十余万件器皿,购置数十万斤香!可以想象这花费得有多大!

    弘治帝两次在武当山玉虚宫举办“吉祥好事”斋醮,长达四十九昼夜,前前后后花费上千万两白银!

    和这位好伯父比起来,实际后面的道君皇帝嘉靖都是“相形见绌”。

    而更要命的,弘治帝上位后,对外奉行“和平政策”,一改成化朝积极对外的强硬作风,使得九边军备废弛日益严重,对北方蒙古鞑靼部的侵略更是仅采取防御的战略。

    鞑靼小王子(达延汗)时战时和,不时侵扰明境。可朱祐樘统治期间,对鞑靼小王子、火筛等的多次入侵只是采取抗战驱赶之策,“纵容”对方的野心逐步壮大,对明境的侵扰一次比一次规模大。

    待到朱厚照刚即位,就遭遇鞑靼小王子入侵的虞台岭之战,给这位年轻的帝王带去了一样特别的“继位之礼”。

    因而正德帝继位后接手的完全就是个烂摊子,和他爹继位时的朝局近乎天差地别。

    但这位年轻的帝王励精图治,表面看上去是纵情玩乐,不愿在皇宫居住,反而耗资巨大兴建个豹房(其实才花了25万两)居住,搜罗奇珍异兽以供其赏玩,实际是绕过内阁,将自己的政治中心放到豹房,并通过任用以刘瑾为首的宦官“八虎”制衡日益强大的文官势力,还通过提拔边将许泰、杨一清、江彬等人,操练新军,逐步掌握军权。

    而且这位帝王的手腕足够强硬。

    正德五年(1510年)平息宁夏安化王之乱后,“八虎”另一成员张永与朝臣杨一清联手合作呈上被刘瑾隐匿的安化王檄文,其中提到刘瑾图谋不轨,刘瑾遂被逮捕,在抄家过程中发现了兵甲、玉玺和藏着匕首的扇子,坐实其谋逆罪状。八月二十五日,刘瑾便被正德帝下旨凌迟处死,五年来在朝堂上呼风唤雨的“立皇帝”大太监刘瑾就这样一夕即灭。

    而在正德十二年(1517年)春,鞑靼小王子率领七万大军南下,大败宣府总兵潘浩,杀掳3749人,劫掠牲畜23500余头。得信后正德帝决定亲自巡边,抵御鞑靼。同年十月四日,正德帝与鞑靼小王子交战于应州城北的五里寨,大败鞑靼大军,打出了应州大捷!正德皇帝甚至亲上战场“阵斩一人”,此后“虏虽岁犯边,然罕大入”。

    可以说,后面嘉靖帝继位后,能轻而易举的掀起“大礼议”,也得感谢他那位堂兄给他留下了极好的外部环境。

    当然,《厂公》故事仅写到刘瑾领死,后面的应州大捷等明武宗的光辉事迹仅一笔带过。

    给徐皓峰带来惊艳感的是,刘瑾被处死前,君臣最后一番对话。

    刘瑾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对朱厚照不再卑躬屈膝,而是大骂朱厚照实际是个刻薄寡恩、冷血无情的人。利用他们这群宦官,制衡乃至压制文官,一切罪责都被他们宦官背了,他(朱厚照)这个皇帝仅有点儿识人不明之过!如今文官已被降服,他们这帮宦官也就要被鸟尽弓藏,他刘瑾是第一个被抛弃的,却绝不是最后一个!

    而后,刘瑾又大笑,“实际咱家也早知会有这么一天,皇上你(朱厚照)是咱家看着长大的,心思如何,咱家怎会不知?但咱家也知道自己绝难逃得一命,便早早做了报复!”

    说着,其指向正德帝,“皇上这几年吃食里,咱家多多少少下了点儿药,虽要不了皇上的命,可皇上你的子嗣就很难有了!啊哈哈哈~~~”

    夜枭般的笑声传遍牢房,可出乎其预料之外,正德帝全程都很冷静,只是静静地看着刘瑾,面无表情,不知其所思所想。

    待刘瑾笑声渐歇,正德帝方才开口,只是话语一出就是石破天惊!

    “朕自幼顽劣,离经叛道,多有惊世骇俗之举,与母后、皇舅及各位东宫旧臣关系都不好,恐将来下场难堪。

    当年教授朕房中礼仪的内府女官,在朕大婚四月后被送回其老家,却是在那湖广地带。次年九月,朕那兴王叔府中传喜讯,兴王婶诞下麟儿,如今也已有四岁了。”

    刘瑾闻言,整个人如遭雷劈,都被震傻了,最终只能心悦诚服的跪地高呼:“吾皇万岁!”

    而朱厚照只是转身离去,再未看刘瑾一眼。

    有些秘密,只能说与死人听。

    只是看其北影,形单影只,才知何为孤家寡人……

    徐皓峰读到这段,也是有些傻了。

    正德帝朱厚照口中的兴王叔是谁?

    真名朱祐杬,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明孝宗朱祐樘异母弟、明武宗朱厚照之叔,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到封地湖广安陆州(今HUB省钟祥市)就藩。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薨,正德帝初赐谥“献”,即“兴献王”。

    而他的儿子,正德二年九月生的,名朱厚熜,也就是明武宗驾崩后、兄终弟及而登上皇位的明世宗嘉靖帝!

    尼玛,按照作者的潜台词,这嘉靖跟正德,名为兄弟,实是父子!

    这玩笑可开大了吧?!

    但细琢磨,也不是没有可能!

    《明武宗实录》记载,明武宗是在正德元年八月十一日大婚,将皇后夏氏迎娶进宫。

    而在成婚前,会有专门的内府女官侍寝,教授小皇帝如何行成人之礼。

    这些女官如果在过程中取悦了皇帝,会被皇帝在大婚后再充入后宫;

    如果不能取悦皇帝,因被皇帝临幸过,会先被处理确定不会有孕,之后养个几年送出宫外赡养。因为其服侍过皇帝,便终生不能嫁人。

    明武宗留下的轶事典故不少,其中有抢男霸女、喜好人妻两则,说其喜爱民间女子,还最好是嫁过人的,颇有孟德遗风。

    据有历史爱好者考据,朱厚照应该是比较喜欢体态丰满的女子。因古时成婚早,女子身子还未发育完全就早早嫁人,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身材干瘪自然不吸引人。而嫁过人的女子实际也就是二十来岁,正是身材发育完好的年纪,审美正常的朱厚照更喜欢这样的也不难理解。

    大婚时服侍其的内府女官,岁数应比其大,估计身子已发育成熟,正好符合朱厚照的喜好,被其多留了四个月也算合理。

    而嘉靖帝朱厚熜生日是9月16日,按照时间上算,也算吻合。

    更有意思的是,考据下朱厚熜的父母兄弟姐妹生卒:

    其父兴献王朱祐杬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薨,享年44岁。

    朱厚熜胞兄岳怀王朱厚熙,生于弘治十三年六月十二日(1500年7月7日),生后五日(1500年7月12日)而殇。

    朱厚熜同母长姐常宁公主,生于弘治十四年十月十六日(1501年11月26日),卒于弘治十七年四月二日(1504年4月16日),不到四岁即夭折。

    朱厚熜异母二姐善化公主,生于弘治十六年六月二十八日(1503年7月21日),兴王侧妃王氏所出,卒于正德七年五月初一日(1512年5月15日),才活了九岁,亦是早夭。

    朱厚熜同母三姐永福公主,生于正德元年四月二十八日(1506年5月20日),卒于嘉靖四年五月三十日(1525年6月20日),没活到二十岁。

    朱厚熜同母胞妹永淳公主,生于正德六年九月十一日(1511年10月2日),卒于嘉靖十九年三月(1540年),将将三十岁,这还算活的长的。

    朱厚熜生母蒋氏,锦衣卫中兵马指挥蒋敩之女,生于成化十三年(1477)二月初三日。弘治四年(1491)十二月,册立为兴王朱祐杬王妃。嘉靖十七年(1538)十二月病逝,享年62岁。

    可以说,兴献王本人的寿元就不昌,连蒋氏的好基因都救不过来,长子、长女皆是夭折,其他三位女儿也都是早亡。

    但就算古代夭折率高、古人寿命短,可一堆短命鬼里突然冒出来一个相对长寿的,也是奇事儿。

    还有兴献王的谥号为“献”,虽《逸周书·谥法》对“献”的解释是“聪明澼哲曰献”。但继汉献帝后,大众看到这个谥号,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人做了什么“奉献”的事儿。

    自汉献帝后,只有四位帝王有这同样谥号,但除了汉献帝真正做过皇帝外,其他四人都是追尊,可见古人也都觉得这个谥号有些“晦气”。

    再加上这谥号是正德帝给兴王上的,这里面就更有意思了。

    兴王做了什么,对正德帝算是奉献的事儿?

    前面汉献帝可是禅位的,所以魏明帝曹叡给其上了个“献”字。其后三位,成汉献帝李骧、前赵献帝刘广、代献帝拓跋邻,都是子孙追尊,是子孙做帝王后,认为先祖功莫大焉,给上的尊号。

    他兴献王跟正德帝不过叔侄关系,关系不远不近,无缘无故的咋就能得个“献”字谥号呢?

    是不是,因为兴献王甘愿献出一个儿子的名额?!

    所以,作者如此编排,也确实有合理之处。

    徐皓峰只能如此想到。

    他已被这作者的脑洞所折服,而后看到杂志最后的预告,得知这《暗江湖》系列还有五篇,喜不自禁。

    徐皓峰毕业于北电导演系,毕业后直接去了作协,但已和北电方达成共识,他来年就会回北电任导演系教师。

    06年其出版了小说《逝去的武林》,而后一直有拍电影的想法。

    如今徐皓峰看到《暗江湖》系列,里面大都是明朝故事,便有了拍摄一部以明朝为背景的武侠动作电影。

    “嗯,最好是万历年间,有关戚家刀的故事。”徐皓峰看着手上杂志中第四篇小说《戚家刀》,摸着下巴自言自语道。

    他心中已慢慢有了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