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风之后
繁体版

第十六章 上海的家

    在杨妇保住院一周后,我们抱着儿子回家了,婆婆事先已经给楼里的邻居发了红色喜蛋。在家坐月子,婆婆说过不要她伺候可以叫外婆来。我当然听得出其中意思,加上母亲还没退休,根本就没时间来照顾我。生好儿子后,先生给哥哥打过电话,住院期间来看望我们的娘家亲戚只有小姨奶,带来一套传统手工做的婴儿棉服,都是丝绸面料,绿袄紫裤汉服样式非常可爱,穿着一整个冬季。此外就是婆婆和老公的两个姐姐,经常来看儿子,婴儿室里集中洗澡,他的个头比人家大好多。

    好在我当时仗着年轻,并不太注重保养,破腹产第三天我就坚持自己举着输液瓶上厕所,身体恢复也很快。回家后仍然是天天起床正常作息,很少躺在床上。婆婆每天炖鸡汤,偶尔鱼汤,说是下奶,实际上除了医院里刚生下来头两天没奶,饿了还会找同室顺产妈妈吃两口,后来奶水很足,儿子自此不碰奶粉。可是前三个月他日夜颠倒,白天除了吃就呼呼大睡,晚上睁着眼睛不肯睡,还要有人抱着陪着,不然就哼哼唧唧地闹。先生那时有夜班,他不在的时候,常常半夜里我穿着大棉袄,把儿子包在里面,在房间里兜圈子。

    白天家里的人进进出出。家是八十年代的公房,两室朝南带独立厨卫,一共五十几平。公婆住的一间装修时改造过,隔墙内移又把原来的阳台包进来,房间面积不变,外间放出一个小厅。原来的阳台外安装了晾衣架,所以还是要进出他们的房间,不过这里每天都有客人。我们出院后,婆婆让大姑姐一家住进来,因为她要人帮忙照顾孙子。大姑姐每天帮我一起给儿子洗澡,换洗衣服,和偶尔弄脏的床单,此外就是一家大小的三餐。而公公婆婆每天端坐在麻将桌前,上午下午每天两场,一天不拉,家里经常充斥着人声麻将声。

    婚前我知道他们家喜欢打麻将,那时看到的是热闹,家人气氛和谐。我珍惜来之不易的家,那是我唯一拥有的。我也感恩婆婆没有用外地人的眼光看待我,公公平易近人,态度温和,结婚前后给予我们尊重和帮助。遇到传统节日,我总是提醒先生不要忘记对父母表示一下,虽然住在一起,婚后我们每个月交给婆婆生活费,而先生对于这些是后知后觉的,也难怪,婚前他从来不用考虑人情往来,都由婆婆一手包办。儿子出生之前家庭基本上是和谐的,大家都相互磨合,我也在摸索和学习中。

    在儿子出生后,家里突然多出来好多家务事,而公公又确诊肠癌并且动了手术,有些想法也在慢慢改变。公婆打麻将时,会嫌孩子吵闹,我如果不放心想带去医院查一下,就像给大家找麻烦。偶尔我们自己带孩子去医院回来,顾不上吃饭婆婆也会抱怨没人烧饭。在老家从来没有打麻将的传统,父母都不会,过年连打扑克牌都凑不齐人。家里只有哥哥会,轮船公司的同事也会偷偷上班打牌,我没看到过他们赢钱。但是上海的家里要赢钱,那种讨论起来说到赢钱,便得意忘形的模样我很不喜欢。哥哥训斥我,那是别人的家庭,你有什么资格管。可是我和儿子不算家庭成员吗?

    儿子八个月大了,我打电话找李总,想要回去上班,他没说什么,只是去了被安排到车间办公室,整个管理层都已经搬到另外一座楼里,车间办公室只有秦总和我。我仍然坚持上班,这时候又觉得家已不是港湾,还想把握一点自己的东西。婆婆仍然有意见,说孩子太小没法带,我说不然叫他爸爸在家带,她不响。大家都克制着没有撕破脸,公公依旧和蔼耐心,在我早上赶着上班的时候,婆婆会躲出去,公公从我手里接过孩子,我提前把奶泵好放在冰箱里。

    国庆放假,我想给儿子办周岁生日,之前没有人建议办满月或者百日请客,办周岁也像是我找来的事情,只是没人反对而已。好在老家父母哥嫂姐姐都答应来上海看孩子,饭店就是门口的家常菜,一个包间两桌席,婆家两个姑姐簇拥他们的父母,娘家同兴路舅妈也来捧场。晚上就住在家里,沙发地铺都是人,第二天我带娘家人去外滩逛逛,先生留在家看孩子。哥哥姐姐先走了,仍然是送父母的时候才告诉我,婆婆在我们夫妻俩首日出门忙碌的空隙,来找父母告状,说我不懂事下班回家不感恩她在家操劳,又我不礼貌在公公从医院回家没有上前问候,还说我不听话自作主张上班不管孩子,说她在家说一不二,只有我会顶撞她。半途公公进房间把她拉走,哥哥劝父母在我们办事期间忍住。

    自此之后,我们回家以后的吃穿住行婆婆一概不管了,先生下班回家路上买菜,到家后再烧菜也因此开启了上海男人的顾家模式,周末我在家也会动手烧菜,不过更喜欢炖汤而不是爆炒。几个月后,公公在医院离世,家里举办了漫长的告别仪式,从葬礼到头七至五七,一应按照所谓的规矩,出门不得拿掉黑孝章,火葬场的跨火仪式,每个祭日除了烧纸时要说话还要带着儿子拜一拜,我尽力遵守以最大的诚意向和蔼的公公致敬。

    给公公折纸钱时,婆婆向邻居诉苦,等她走了以后不知道有没有人烧纸。在给亲戚的电话里,声声对我控诉,养儿女无用。我做不到无动于衷,在几次激烈争吵后,我们仨一起搬到浦东,在工厂附近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小套间,儿子送小区的托儿所,父母轮流来帮我接送。半年后在亲戚调解和先生的坚持下,我们又搬回来,这以后婆婆除了管着孙子,家里的事不再找茬。

    儿子一岁半以后,正式送进幼儿园小班,有了托儿所铺垫进园顺利许多,我也开始准备自学考试了。在之前家长里短的婆媳矛盾中,弟弟就劝过我,不要把重点都放在家庭上,把注意力多集中到自己身上,婚后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再考证,或者考虑工作的方向了。我报名参加复旦的夜校自考,在两年半的时间了完成十六门课程,终于拿到一份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并且在之后的几年里,有陆续完成本科的学业和学位,生活也从忍耐工作、重点学习到家庭稳定,理顺了关系。

    这个时期,反而是家庭提供了很多支持。开始两年,由于每周晚上和周末都有课程安排,我经常是下班直奔课堂,回家吃饭也是先生准备好,冬天的时候,他去外面买来一盆牛肉粉丝汤,我在课间吃过一个肉夹馍,回家喝碗汤正好暖和。儿子也会等我回家,一起玩会就跟奶奶去睡觉。很长一段时间,我回家后还能复习几个小时。周末我一个人骑车去邯郸路的校区上课,先生和婆婆会跟儿子说,让妈妈读书去。有了家庭的支撑,一切稳步就绪,对工作的忍耐似乎因为前方有着希望而平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