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扶苏只求赐死
繁体版

第35章 一个敢讲,一个敢信

    领了职务,又回府上收拾好东西,在正午的时候,扶苏踏上了前往蜀郡的道路。

    除了有苏文陪同之外,还有那个老顽固安排给他的五十名卫兵。

    这不是普普通通的卫兵,而是咸阳宫的卫兵。

    这个时候的兵很多,打起仗来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长平之战,为了争夺上党,秦国出兵六十五万,赵国出兵四十五万,加起来有一百一十万。

    而在后面的历史中,明明人口在不断增长,但参与战争的人数却在减少。

    究其原因,是因为征兵方式的不同。

    后世为募兵制,现在则是征兵制。

    不仅是适龄男子,必要的时候,就连同龄女人,以及儿童老人也要编入战斗序列,也就是所谓的三军。

    这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全民皆兵,战时为兵,不战时为农。

    正因如此,这个时候的兵普遍素质不高。

    但咸阳城的卫兵不同,他们是职业士兵,领朝廷俸禄,熟练掌握战斗技能,可以以一敌多,而咸阳宫的卫兵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带领这群卫兵的也不是一般人,是咸阳宫内的郎官,王异,前丞相王绾的儿子。

    安排如此实力强劲的兵士保护安全,可见嬴政对扶苏的关爱。

    不过关爱是有,但不多。

    这些人表面是来保护他的,实际上却是监视他的,以防他干出出格的事,老顽固的这点儿小心思他还是能看出来的。

    这可就实在是让他有些束手束脚了,只能乖乖地跟着队伍往前走。

    实在是有些无聊,他便主动搭起了话。

    “王异,你为啥要当郎官啊?”

    “郎官是陛下亲兵,离陛下最近,一旦得到赏识,就能飞黄腾达,左丞相李斯不也是这样上来的吗?”

    “听起来好像是这么个道理,不过李斯人家的儿子李由可是当了三川郡的郡守,而且还娶了我皇妹,同样都有个当丞相的爹,你怎么才是个郎官?是不是没有好好努力?”

    王异突然间愣住,心说你不会聊天可以不聊,但看着扶苏一脸认真,毫无取笑他的样子,还是按奈住脾气回答,“家父和左丞相政见不同,家父主张三晋郡县,燕、齐、楚偏远之地实行封国,而左丞相主张全面郡县,陛下采取了左丞相的主张,此长彼消,家父的地位也就渐渐滑落了。”

    “想起来了,当初我和令尊的看法可以说是如出一辙,一番交谈之下,都快要引为知己,然后就一起被父皇骂了,我被关了禁闭,令尊也被父皇安排到地方上执行统一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的大一统政策,后来消息越来越少,直接彻底隐退了,至今起码有五年了吧。”

    “可不止五年,七年了,自家父辞官以后,就再也没有问过朝政,秦律规定爵位不允许继承,除非父亲战死,如果没有爵位的话,那就是普通黔首,就必须要服劳役,好在家父曾身居高位,可以让我不用从普通士卒做起,而是直接去陛下身边做郎官。”

    “当郎官确实是好啊,既不用反复操练,也不用冲锋陷阵,多少人想做也没有门路,还得是有让父皇信得过的背景才行啊!”

    扶苏一改先前的平静淡然,一脸为对方感到庆幸的表情,又像是想起来了什么,突然长长的叹了口气。

    “空有背景,却不知道利用,真是可惜了!”

    “长公子此话何意?”

    王异顿时好奇之心大起,当即带了下缰绳,让马匹渐渐靠近扶苏。

    两匹马的距离一点点地接近,扶苏摇了摇头,欲言又止,但看着王异真诚请教的模样,还是淡淡地开口。

    “我且问你,父皇这次派你来干什么?”

    “当然是为了保护长公子!”

    听到这个回答,扶苏痛心疾首地闭了下眼睛。

    “我担任的是一个小小的督查令,干的也只是一件小小的运输木材的事,就打扮成一个督察令的样子来就可以把事情办完,现在身后带这么一大队士兵招摇过市,就差把我的身份刻在脸上,父皇就是这样保护我的?你到底是在侮辱我的智商,还是在侮辱我父皇的智商?”

    “微臣不敢,其实陛下是想让微臣监视长公子!”

    果然如此!

    扶苏心中了然,但又一次痛心疾首地闭了下眼睛。

    这可把王异彻底看晕了脑袋,毕竟他这次说的可是真话,是嬴政亲口交代给他的,绝对不会有错。

    “难道微臣说的有什么问题吗?”

    “监视需要这么多人吗?”

    “既监视,也保护啊!”

    “这么说确实没问题了!”扶苏无奈地笑笑,“但你只能理解到这一层,也怪不得都快要到不惑之年了,还只能做个郎官,俸禄还没更年轻的李由高!”

    王异本就是一头雾水,现在被这么一刺激,直接诚惶诚恐地作揖请教道:“还请长公子明示!”

    “你知道父皇在朝会上跟我怎么说的吗?”

    “这我知道,是让长公子代陛下去看看人间疾苦!”

    “大秦三十六郡的文书每天都送往咸阳宫,父皇不知道人间疾苦是什么样吗?还需要我去看吗?好好想想,到底让我看的是什么?”

    “微臣不知,还请长公子赐教!”

    “看得是文书是否符合现实,现实是否和父皇想的一样,仁政是否能够放心大胆的施行!”

    前面两句王异还能理解,但第三句却是怎么也接受不了,下意识反问。

    “施行仁政?”

    “要不说你迟钝呢!之前陛下审查诸生,缉捕刑讯了半年之久,关押一千七百六十九人,按照父皇的秉性,你觉得会怎么处置?”

    “其他人有些说不好,不过那罪证确凿的四百六十二人绝对没有活的可能!”

    “可结果是怎么处置的?”

    “陛下只处罚了卢生侯生的尸体,其他人一概放过!”

    “为什么都要放过?”

    “是要施行仁政!”

    “是谁让父皇做出了这种改变?”

    “是长公子!”

    “现在父皇想要继续施行仁政,最适合委任的人是谁?”

    “是长公子!”

    “你觉得父皇让你带这么多人跟来,但又没有明说的那层意思究竟是什么?”

    “帮助长公子施行仁政!”

    在扶苏的循循善诱下,王异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