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扶苏只求赐死
繁体版

第36章 太聪明和太笨都不行

    秦国以前居于关中,被中原各国视为西夷,一度被打的几乎灭国。

    后来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强大自身能力,跟齐、楚联手围殴魏国,夺回以前失去的河西之地,才算是勉强站稳脚跟。

    但真想要到挺直腰杆的程度,还得是从杀了商鞅的秦惠文王时期,他一改先前理念,暂时停止东出,顶着巨大的压力南下,把巴蜀之地纳入版图,让其成为秦国的粮仓。

    而巴蜀之地之所以能成为粮仓,除了本身优越的自然条件之外,最为重要的是,秦国将商鞅变法后的政策都引了过来,而且不断的治理改革,这才让原本的化外之地成为天府之国,使得关东六国都眼馋不已。

    如今秦国扫灭了六国,让天下都成了秦朝,但六国旧地距离咸阳还是远了一些,而且移风易俗,不容易管控。

    相较而言,巴蜀之地就没有这样的顾虑,还不像关中势力庞大,绝对是试行新国策的不二之地。

    想清楚这层关系,王异愈发觉得扶苏说的有道理,神情不自觉地露出欣喜。

    一旁的扶苏看在眼里,同样也跟着笑了起来。

    人就是这样,只要你让他相信了一个答案,那他自己就会把这个答案的合理性脑补完整。

    这事聪明人不行,一眼就能看清楚到底有没有道理,笨人也不行,根本不会接受别人的道理,孔子说的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大概说得就是这么回事。

    就得是王异这样的人,既不够聪明也算不上愚笨的人,很轻易就相信了他的说辞,实际上嬴政让他来真的只是罚他来当苦力,让他见识见识厉害,还是有其他的目的,就连他自己也想不明白。

    不过这并重要,直接沿着道路继续前行便是。

    脚下的这条道北起斜谷口,南至褒谷口,上半段沿着斜水,下半段沿着褒水,故得名为褒斜道,是连通关中和汉中的主要通道,全长五百余里。

    很早以前这里事谷道,当初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伐蜀,把这里开凿成了能通过大部队和辎重的栈道,后来到了秦昭襄王时,相国范雎力主完善,进一步沟通关中和巴蜀的联系,而如今到始皇帝嬴政手里,大兴土木,从蜀地运输木材就成了最主要的作用。

    一路走来,商旅没有看到多少,运输木材的推车倒是一辆接着一辆,从中午开始,到现在黄昏,半日的时间起码看到了百辆。

    上面少的有六七根,多的有十一二根,全都是直径一到两尺(三四十厘米)的成材,而且各个都有五六丈(十二三米)长,有的甚至更长。

    粗略估计下来,一天有近两千木材送往咸阳,一根木材基本就需要一整棵树,尽管嬴政年初才让阿房宫动工,但从蜀地运输木材的事早在继位修皇陵时就已经开始,十年时间里砍伐的树木必然早就突破了百万。

    蜀山兀,阿房出。

    读起来朗朗上口的《阿房宫赋》,只有亲自看见这样的场景,才知道什么叫做触目惊心。

    而且这还只是运输过程中,不知道到了蜀郡,到时候又是怎样一番场景。

    想到这里,不由得感觉一阵苍凉。

    也就在这时,远处又过来了三辆车,上面拉着满满的木头。

    因为处在一段上坡路,车辆前进的速度越来越慢,游荡在旁边的一个精壮汉子大声吼道。

    “都把力气用上,不要停,一旦停下来就更走不动了,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等过了这个坡,下面就是很长的一段下坡路了,就轻松了,用力,用力啊!”

    大吼的同时,汉子把手搭上最前面的车边。

    许给众人希望,再加上身为督察令的汉子亲自加入,所有人齐心协力,车辆前进的速度肉眼可见的提升。

    但这个速度并没有保持太久,只是遇到几处巴掌大小的潜坑和土坡,车辆就几乎陷入停滞,被车轮下的一个蚂蚁超了过去。

    接连晃动了两下,还是没有前进之后,汉子再也没了先前的耐心,涨红着脸破口大骂。

    “使劲,都他娘的使劲,送不到地方,都他娘的别想吃饭!”

    话音落下,车辆没动不说,旁边一个推车的瘦弱汉子直接趴倒在地,挣扎了两下都没有起来。

    这一幕可把汉子看得怒火中烧,抽出腰间的鞭子就冲了过去,只听啪啪两声,瘦弱汉子破破烂烂的衣服上就出现两条血线,人也颤抖地缩成了一团,口鼻间不停地发出闷哼。

    眼看第三鞭就要抽到脸上,旁边一个高个汉子一把接住皮鞭,哭丧着脸开口祈求。

    “他已经病了三天了,能活着就不错了,别再打了吧,督察令!”

    “滚回去推车,再不让开,乃公连你一起打!”

    汉子一脚将阻拦之人踹开,再一次高高举起鞭子,朝躺着的人抽去,那狰狞的神情,恨不得把人给直接抽死。

    就在鞭子落到身体上的前一瞬,一只大手抓住了他的胳膊,又惊又疑地抬起头来,只见一个面庞俊秀的男子正笑盈盈地看着他,微微下压的眉梢渗出丝丝寒意。

    “真把人的打死的话,是要吃官司的,你可要想清楚了!”

    “关你……”

    汉子只骂出两个字,便戛然而止。

    因为在男子身后,一群比他还要精壮的汉子正包围过来,身上的杀气敛而不发。

    尽管这些人装束普通,但他依旧一下子就感觉出来,这是标标准准的一屯(五十)士兵,而且还不是普通士兵,是训练有素的精兵。

    一口唾沫不自觉地吞咽而下,心中一紧张,就连手中的皮鞭都掉落在了地上。

    扶苏捡起皮鞭,塞回壮汉腰间的同时,转过身子弯腰开始推车。

    一旁的王异连忙上前,顺便向着随行的亲兵一招手,五十号人一拥而上,在壮汉呆滞的目光之中,三辆运输木头的推车飞速向坡上冲去。

    约莫片刻的工夫,车辆越过坡顶,扶苏停下脚步,看着下坡路上渐行渐远的车辆,抹了把脸上的汗水,情不自禁地沉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这是《离骚》中的一句,为楚国的令尹屈原所做,王异也曾读过,如今听到扶苏吟唱,也不由得感同身受,刚刚转身想要说话,却听扶苏开了口。

    “我救得了他一时,却救不了他一世,像他那样的人不知道这条路上还有多少,就这样子下去的话,可推行不了仁政!”

    “那长公子的意思是……”

    “听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