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扶苏只求赐死
繁体版

第37章 仁义不是嘴上喊的

    蜿蜒曲折的栈道之上,五十名士兵分成两列,整齐划一的前行。

    他们各个身穿长襦,腰束革带,下着短裤,腿扎行縢,脚踩方头履,头戴皮板冠。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实行军功爵制,将爵位分为二十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对应的服饰,其中最具区别性的就属头冠。

    秦王凌驾于所有爵位之上,戴通天冠,下面随着爵位的降低,头冠的高度降低,样式变简单,直到最后变成一片皮板。

    但能带这一片皮板的,起码也是第五级的大夫。

    若是放在军队里面,可以管理一辆战车和跟随战车的三十六个士卒,是妥妥的军官,而此刻他们却是像普通士兵一样列队前行。

    而在他们前面,正有两个人骑着高头大马。

    左边一人头戴着双皮板,是第八级爵位的公乘,因为能够乘坐公家的车辆而得名,几乎是普通黔首能够到达的天花板。

    至于右边一人,戴的并不是标准的头冠,但其精致的样式,罕见的材质,以及身上的锦绣华服,却恰恰说明其已经不受军功爵的限制,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单就是这身份已经足够骇人,别提他们还都穿着甲胄,手持利剑,更是透漏着一种宛若实质的肃杀之气,让人望而生畏。

    没错,这就是扶苏和王异,以及随行的五十皇帝亲兵。

    按照扶苏的说法,想要推行仁义,就不能藏着掖着,必须要大张旗鼓,而且声势越大越好。

    身为穿越者,你可以说他吃苦耐劳不行,也可以说他人情世故不行,但你绝对不能说他表演装范不行。

    看着扶苏老神在在的样子,王异当时是深以为然,不仅让亲兵们换上了守卫咸阳宫时的衣服,就连自己也穿上了那套郎官的铠甲。

    至于扶苏本人,也是穿上了平日的华服,佩上了玉和剑。

    一队人整齐划一的前行,像极了昔日皇帝巡游天下。

    自皇帝扫灭六国以来,短短九年,就已经进行了四次,差不多有一半时间都在巡游。

    这期间他也跟随过,第二次去泰山封禅,他还帮忙举行过封禅大典,以他后人的目光来看,别的不说,就凭百代皆行秦制度这一条,秦始皇就是有资格封禅的,那些博士不赞同纯属是私心作祟。

    还有第三次,为了防止张良在博浪沙成功刺杀嬴政,他也是亲自跟着去了,但事实证明还是他小看了嬴政的防范措施。

    嬴政为自己安排了好几辆一模一样的六驾鞍车,每日出行时随机选择一辆,其余车辆就由专门的寺人去坐,递东西进去都是一式多份,若非有特别重大的事件,臣子汇报都是在车门口喊话。

    这样一套操作下来,就是他也不知道嬴政的所在,也难怪即使他暗中帮嬴政修改了行程,张良依旧把巨石砸向了车队,但还是没能砸中嬴政所在的那辆车,就连其他的鞍车也没砸中,而是砸到了更远处的副车。

    而这只是其中指甲盖大小的一点儿防备,各式各样的车架一辆接着一辆,文臣武将拥立两侧,前后战车保护,远处还有轻骑开道巡查,万人左右的队伍连绵数里,旌旗蔽空,让两个青史留名的人物发出来灵魂感叹。

    其中一个是西楚霸王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

    另一个是汉高祖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也!

    尽管扶苏的这一屯兵马还不足秦始皇巡游部队的百分之一,但是在这山沟沟里也是相当地惹人眼球,过往的人看见能躲多远就就躲多远。

    不过这狭窄的道路又能够躲到哪儿去,实在硬着头皮从旁边经过,都是连大气都不敢喘,像之前遇到那种打人的督察令,更是提前就挤出一脸笑容,有的甚至在原地停下施礼,等着他们从眼前过去。

    这可不是扶苏想见到的,毕竟他是来推行仁义的,而不是来耀武扬威的,于是他便弄了一块木牌,在上面刻了“巡行天下,广施仁义”八个大字。

    为了防止黔首不识字,他还让五十名士兵朗声大呼,一时间整个山里都是他们的的声音,数里之外都能听到。

    但仁义这东西光靠一张嘴喊可不行,那些路过的人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而后他在路过驿站时又买了不少的干粮和水,让随行士兵带着,遇到那些运输木材的队伍就上去给每个人发上一些,偶尔也看见车走不动的,翻车的等等,只要是遇到麻烦的,他们都要上去帮忙,主打的就是一个热情。

    因为做这些事情,他们前进的速度也是大大降低。

    按照常理推算,两天一夜的时间,轻装简行,就算不到汉中郡,也离不了多远,但现在他们才前进了一百余里,连路程的一半都没有走完。

    也正因如此,与他们同方向的个别商贾将消息提前带了过去,在后面的运输队伍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天还没亮就起来推车,趁着停下来休息的功夫吃了朝食,然后一直推到现在大中午,中间就喝了几口水,到现在我感觉腰疼,腿疼,胳膊疼,浑身都疼,听说从关中来了一个队伍,他们带着水和粮食见到咱们运输队就发,那些跟随着的督察令管都不管,任由车队停下来休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不按时到达指定的地方,可是要受罚的,尤其是带队的督察令,受到的罪责最重,各个都想方设法的催,怎么可能不管,怕不是谣言。”

    “不是督察令不想管,而是根本就不敢管,那来的可是官家的队伍,而且领头的还是一位皇子,举着广施仁义的牌子。”

    “皇子带队,还广施仁义,你怕不是活在梦里?当今陛下施行的可是法治,万般事务皆有秦法定论,不容半点儿私情,哪个皇子会干出这种对抗陛下的事,脑子被驴踢了?”

    在停下来休息的间隙里,一众汉子情不自禁地讨论,舒缓这身体的疲惫,也就是在这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中,一个整整齐齐的卫队出现在视野之中,领头的正是一个皇子,而且还是皇子之中最负盛名的长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