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太阳系毁灭
繁体版

第一百零一章 沈文山

    卫兰惊讶的看着林希,她没有想到林希竟然连美区那边的沃森也能说服。

    林希对卫兰的想法嗤之以鼻,“他那样的人,怎么可能被人说服?与其说是被我说服,还不如说是他自己想通。

    我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给了他一个提示,把他的迷茫给打破。你信不信,只要有机会他肯定也会给我来一个难堪?”

    交情归交情,工作归工作。如果林希因为他的报复来离世,沃森绝对会亲自给林希送别一程。

    “行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上面会提高沃森的关注级别。”

    这是应有之意,可以预见到沃森会满世界的寻找同类,然后想办法在末世来临之前自救。

    不过,沃森会默认夏国是林希的地盘,不会在夏国活动,但国外的话,就是沃森自己的地盘,林希也不能插手。这是两人在谈话中无形中达成的默契。

    这下林希也不用担心,国外的幸运儿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自我了断这种极端行为。虽说诅咒,但这就么白白的死去也太不值当了。

    末日还有二十几年才会到来,你那么着急离开人世干吗?

    托罗夫斯基的事就告一段落,林希就把视线转到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杨晓莉的工作进展的很顺利,已经完成了初期的目标,并且把新技术应用到一号厂房。

    这也是件只要看到,都会感到震憾的事情。小麦种子种下后,三个小时就会发芽,省却中间过程,直接长出麦穗。

    培养槽里的营养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下降,麦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成熟!

    把几百天的生长过程浓缩到一天的时间里,不管是谁都会从心底发现感叹的声音。

    生物聚变反应堆的投入使用,使得生产过程中能源的需求被全部放开,各种可以提高生长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上都给用上。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小麦可以一天一熟,亩产达到了惊人的六吨。

    这个产量还有提高的余地,希南生物的员工们,现在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量的事情上。

    杨晓莉这个被林希竖起来的例子,真的起到了绝大的刺激作用。

    “林希,库房不够用了!”

    许南跟林希抱怨起因产量增加而导致公司库房不够用的事情。

    “没找卫兰?”

    “她说吃不下这么高的产量。夏粮的收购站建设才刚开始,还无法大规模收购粮食。”

    林希嗟了下牙花子,“当时也没有想到技术进步会这么快,赵院士和宋院士两位院士对我们的研究起的作用太大了,至少推进我们的技术前进了三年。

    要不,我们再建两座粮仓?第二代技术稳定之后,我准备让公司展开其它作物的研究。

    一号厂房就稳定的推进小麦的工业化种植,新建厂房开展新的作用的种植,到时候夏粮的粮食收购站应该也建好了。”

    “也只能这样,靠货车运输也不是个事。”

    “项荣那边干的怎么样?”

    “还可以,资金不缺他们的进度很快。”

    项荣的脸又黑了几分,但他根本不在意这件事情,看着一株株不同品种的树苗拔地而起,覆盖平时只有漫天黄沙的地方,他的心里只有无穷的满足感。

    “老师,一期工程明天就可以完工,按照进度,二期项目我们可以往前赶一赶,明年我们的进度就可以提前完成。”

    项荣的学生,曾年,一直跟着他在大西北札根,他们两人有同一个梦想,就是让西北从一望无际的荒漠,变成绿色点缀其中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本来曾年也以为他们师生两人的梦想,也只是梦想,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完善西北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的资料,万一哪天夏国需要西北的时候,不至于一摸两眼黑。

    去年他们来到祁连山脉与沙漠交界的附近考察,意外的发现这处绿色之地。

    梦想可能要实现了!这是曾年当时的想法。

    “不用着急,就按项目进度施工就行。进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树木的成活率,只要种下的树都能成活,这个项目做上五年十年都可以。

    我从来没有想过,在沙漠种树还可以机械化施工。”

    项荣的话引发了曾年的共情:“就是啊,附近的村民听说我们绿色长廊工程,全都自带工具和干粮过来帮忙,可是到了工地他们却傻眼了,整个过程他们就插不上手。

    好在事后他们可以帮忙固定树苗,浇水,要不然他们真的很难受。”

    “这个项目成功之后,他们的居住环境可以极大的改善,说不定可以超过古代西域。”

    “真希望有一天西北的这两片沙漠能全部消失。”

    “可能会有那天吧!”

    天气变冷之后,绿化工程的进度虽然慢下来,但并没有停止,此时种下的种子,在特殊成份组成的培养土的保护下,可以安然的渡过整个冬天,当冰雪融化,嫩草发芽之时,就是它们破土而出的时候。

    卫兰给林希带来了好消息。

    “上面批准了文明保存的项目,不过费用得你自理。”

    林希对这点费用并不在意,有了上面的批准,他行事就有了名义。比如林希可以成立一个项目组,招聘真正的专家学者,由他们出面对各种古藉进行扫描和建挡。

    涉及到的各地博物馆,文物部门,还有一些私人的收藏家,对于国家背书的行动,还是很配合的。

    林希私人出面就不好说了,关系好的可以帮忙,没有关系的人家根本鸟都鸟。

    许南穿着一身职业装,盘着头发,坐在林希的身边。

    “我们没有认识的可靠的人执行这个计划,另外我认为文明传承的计划,也不宜公开大规模的进行,反正我们的时间还很长,可以慢慢来。

    还有,各种文献的收集,国内不少部门都在进行,前期我们可以收集他们整理的资料,用上面的名义并且拨付一些费用的话,相信大部分的部门都会配合。”

    “许南的建议不错,事实上这也是上面的建议,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整体,你这里把台子先搭起来,有了存储资料的地方,上面就可以把目前官方保存的资料交接给这里。

    事实上,就官方的资料转移复制,就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卫兰很赞成许南的意见。上面或许没有制定过文明传承的计划,平时有关部门其实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他们保存已存在的文献,挖掘保护处于危险状态的文物。

    林希想了想也对,大规模的行动说不定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八号厂房已经改造完成,我给它配置了一台新的光能计算机,零专门给它编写了一个人工智能,专门负责文明传承的事情。

    嗯,南南你去拜访下赵正华院士,我想他一定认识不少愿意为夏国文明传承延续的学者,我们可以邀请愿意进入这个项目的人成立工作组。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最好用的工具!”

    许南一想也对,这件事情想要做起来其实也很简单,林希出钱出设备,上面出人出资料,最后林希再监督一下资金的使用情况,验收下资料的收集情况,事情就算是办成了。

    有零的存在,想必违规挪用资金,资料收集有问题,它都可以查出来。

    涉及到林希的申请事项上,上面很多时候都是特事特办,林希把和许南、卫兰商讨的方案递交上去后,很快就得到了批复,而且不用林希找人负责项目的事,上面就把人给配齐了。

    负责文明传承项目的人叫沈文山,是部门退下来的一位专家,是一位真材实料的专家,精通夏国古代的文化,夏国现代文化的演变他同样清楚。

    文明传承该从哪方面着手,沈文山一清二楚。

    见到林希的时候,沈文山拉着他的手就不放。

    “林总,我没想到有人会提出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项目,文明传承这个名字起的很好。

    文明之火不熄,我们的民族无论遭受多大的磨难,总会有再起的那天。

    领导告诉我这个项目所有的资金由你筹集,我在这里给你表个态,项目的每一分钱我都会保证它花到该花的地方!”

    林希对沈文山这样具有真正文人风骨的人,是非常佩服的。

    “沈老那里的话,我也是一时心血来潮,才想到做这个项目,比不得沈老你从事夏国文化研究几十年做出的贡献。

    沈老,我给你讲下项目前期已做好的准备。一是准备了一台超级计算机,它的存储容量即是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资料都保存下来。

    另外,还配置了专用的扫描仪器,还有大容量存储设备,可以从其它的存储设备拷贝相关的资料。

    除此之外,我这里还专门研究了一套处理文物的设备。比如发掘的竹简,专用的设备可以在一天的时间内批量复原。

    还有隔绝千年的文物如何及时的保存不至于让它们氧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