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太阳系毁灭
繁体版

第一百零二章了 首秀

    为了把历史上因为战乱等原因消失的文献重新发掘出来并完好保存,林希可是费了不小的劲,在零的配合下,他才研究出一整套紧急保存文物的设备。

    以往的考古发掘中,专家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挖开一个密封的墓穴,因为空气的流通,里面保存千年的纸张还有壁画等文物,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氧化,纸张化为飞灰,壁画失去颜色。

    林希研究的这套设备,可以让专家在不打开墓穴的情况下,把设备送入墓穴里,尽全力把珍贵的文物保护下来,不至于让它们存世一秒就消失。

    沈文山没想到甫一见面,林希就给了他一个天大的礼物。超级计算机什么的,他并不在意,林希所讲的文物保护设备,却是真的投其所好,他恨不得立马去看林希所说的设备。

    林希如他所愿,带着他去了仓库,所有的设备都存放在那里。

    “这是粮仓?”

    进入仓库,沈文山首先看到的就是仓库内保存的粮食。

    “嗯,厂里生产的有点多,转运不及时,过一段就好了。”

    许南听了沈文山的问题,立马回答了他。能一眼看出这是粮仓的事,说明他曾经到过粮库,见识过粮食是怎么保存的。

    “这地方还有农场吗?”沈文山有点不解,在他的印象里,西北这边除了农恳集团,基本上没有大的农场。林希这个仓库存储的粮食可不少。

    “不是,这些粮食是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沈老有兴趣的话,一会可以到一号厂房里参观一下。”

    沈文山参与到林希的项目里,他的保密等级是可以知道工业化种植技术的存在,但具体的技术细节他就没必要知道。

    把深深的好奇心压在心底,眼前最为重要的还是看一下林希所说的设备。

    很快,沈文山就来到设备存放所在仓库。

    “沈老,这些就是相关的设备。这个像钻井一样的设备,可以钻进墓穴里,搭建一个封闭的管道。

    通过管道可以给墓室输入惰性气体。如果墓室进水,通过管道还可以排水。

    这个是小型机器人,它搭载的高清夜视仪可以在微光的环境下,拍出墓室内部的高清图像,它还可以在水下工作。

    还有地下探测仪,它可以对地下一百米范围内的地层成像,构建的三维模型可以还原墓穴内哪怕一本书大小的物体。

    详细的清单一会给你发一份,沈老可以自己研究一下。”

    林希简单介绍的几句,却让沈文山热泪盈眶,如果以前就有这样的设备,有多少珍贵的文物可以保存下来?要说每次保护性发掘最令人痛惜的,就是因保护不当而损毁的文献资料。

    沈文山亲自经历的事件,就不止一两次。

    许南在林希说完之后,再补充了一句:“沈老,设备都是实验室自行研制,市面上没有相似的设备存在,为了方便你以后使用,林希还制作了所有设备使用的高清教学动画,会随这批设备交付给你。”

    “好!太好了!”

    激动之下的沈文山,只能不断的重复着以上这句话。

    参观完设备之后,沈文山也顾不得去参观林希所讲的一号厂房,他要返回京城,拉起人手,尽快启动文明传承项目。

    沈文山急啊!整个夏国有很多的珍贵文献埋在地下,因为各种原因,尽管已经确定存在,却因为发掘难度大,只能让它们躺在地下,等条件具备后才挖掘。

    如今有了林希提供的设备,这些濒临毁灭的文献,终于可以抢速发掘出来,沈文山能不急吗?

    都不用林希催促,一个月后沈文山就拉起一支队伍,把文明传承项目的架子给搭起来。

    相关的制度,还有工作流程,都是由沈文山提出建议,林希和零完善。

    可以说,正式成立的夏国文明传承项目组,不但制度完善,职位划分明确,而且立马可以投入工作。

    沈文山拉起来的队伍,成员都是和他一样有着共同情怀的人,一听项目是由沈文山主持,他们毫不犹豫的离开原单位,来到沈文山的项目组。

    沈文山为项目组找到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位于晋省的一个道宫的地穴。

    根据沈文山翻阅浩如烟海的卷宗还有历史资料,他可以确定那个地穴里有存量极大的文献。

    之前他不敢发掘,就是因为怕一旦挖开地宫,里面保存的书藉极有可能化为飞灰。

    如今有了林希提供的设备,他有信心把里面的资料全部保护下来。

    经过探测,沈文山发现,地宫的环境很复杂,因为年代久远,里面渗进了大量的水,部分结构还坍塌。

    更加糟糕的是,地宫上下两层之间的支撑也出现问题,倒塌的风险很大。

    探明地宫的详细情况之后,沈文山和队员们根据林希提供设备的功能,制定了严格且详细的计划。

    沿着地宫薄弱处用钻探设备打出一个封闭性的管道,派出机器人进入地宫,进一步探明地宫内部的详细情况。

    探明地宫内部情况之后,就是另外一种机器人派上用场的时候。

    这种机器人能初步处理损毁状况不一的书藉,经过小心的分离之后,它会给每一本书藉和纸质品喷涂一种特制溶液。

    这种溶液可以隔绝纸制品与外界的接触,同时还可以增加纸制品的强度,让它不至于一碰就碎。

    接下来的发掘过程,证明了林希的实力确实很强大,他研究的设备确实很好的保护了地宫里的资料。

    也证明沈文山的研究也没有错,地宫里确实有上万册的书籍,很多文献都因为各种原因,不传于世。

    这次成功发掘只在小范围内引起轰动。因为有保密要求,要不是新发现的文献填补了历史上众多传承缺失的部分,都不会有人知道沈文山做出的贡献。

    小试牛刀之后,沈文山把目标瞄上了明朝的那部传世巨著,永乐大典。不过,永乐大典不是那么好发掘的,他还需要林希的帮忙,至少要把设备水平再提升提升。

    一号厂房里,沈文山吃惊的看着培养槽里比稻谷还要巨大麦穗,张大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一时之间,沈文山都有点气馁,让林希再去把发掘的设备升下级真的合适吗?林希有这时间,研究工业化种植水平岂不更好?

    这种技术普及开来,那夏国绝对不会再有饥饿,外国的资本绝对没有机会控制夏国的粮食市场。

    解决十几亿人的粮食安全重要,还是永乐大典重要?沈文山确实有点迷茫了。

    “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一天一成熟,亩均产量已经超过六吨,沈老,就这个厂房一年的粮食差不多有八万吨。公司除了一号厂房外,后续共几批共新建了八间厂房。

    新建厂房的标准生产面积为五十亩,年产量超过了十万吨,八间厂房加上一号厂房,每年的小麦产量近百万吨。

    1605厂那边更夸张,他们建的厂房加起来共二十间。如果全部用来生产小麦,每年的产量超过两百万吨。”

    沈文山神色复杂的说道:“林总,你正在干伟大的事业,你的事迹公开的话,地位不会低于原老。”

    林希连忙摆手,不停的说着愧不敢当。

    客套完后,还是林希主动说起关于设备的话题。

    “沈老,我在后台看到你提交了发掘永乐大典的文件。不得不说沈老就是眼光毒辣,如果永乐大典现世,我们文明传承项目的资料库,最起码会充实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林总,这么说来你支持永乐大典的发掘?”

    林希奇怪的望着沈文山,难道他说过不支持的话,还是表达过不支持的意思?

    “我当然支持了!说实话,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不过沈老你不在现场,怎么回到公司了?”

    “现场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现有的设备不以充分探测到永乐大典的位置,所以我回来向林总求救来了!”

    林希倒没想到设备竟然会出现不够用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出,永乐大典的位置要比想像中要深。

    “这个没有问题,你安排人把设备运回公司,我会尽快解决设备工作范围不足的问题!”

    沈文山听到林希的话后很高兴,连忙表示立即安排人把设备送到公司。

    两人都没有提再生产一套设备的事。因为这批设备备案后,上面就禁止林希再给文明传承项目生产相同的设备。

    关键的原因在于,林希生产的设备里,探测设备的能力太过逆天!它对地下目标的成像,可以分辨出不同的物质,比如书藉,比如瓷器,比如棺椁里人体的位置。

    精度这么高的原因,是林希使用了当世顶尖的重力梯度仪,这种设备可以用来追踪大洋里的大黑鱼,战略意义极为重大。上面让林希生产了一套最高精度的设备运走,然后给林希下达了禁令。

    不能再生产,升级倒是可以。

    林希和沈文山离开一号厂房后,直接去办公室。到了办公室后,林希发现杨大蜜竟然回来了,她此时穿着一身OL装,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拿着一堆文件,正装秘书呢。

    沈文山活这么大岁数,什么样的事情没见过,于是也不和林希唠嗑,直接告辞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