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的家庭
繁体版

第21章 装饰院墙

    雨季过后,家属区的院墙重新粉刷,白墙黛瓦。大家纷纷说道:“你看这白墙黛瓦,是不是很有江南水乡的味道?家属区的路灯也都换成新的了,晚上散步再也不怕黑了……”

    夜幕低垂,点点星光映衬着家属区新换的路灯,柔和而温暖。孩子们在路灯下嬉戏,他们的笑声和呼喊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大人们则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论着最近的新闻和家常。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得的和谐与宁静。

    老张头坐在自家院里的藤椅上,手中捧着一杯热茶,眼神中满是对新生活的满足和期待。他抬头望向天空,那里繁星点点,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他轻轻地笑了笑,心想:这样的日子,真是好啊。高兴地哼唱起荒腔走板的《徐策跑城》,手在藤椅扶手上,拍打着节奏。

    这时,头顶上传来声音,“张爷爷,老徐策在哪儿呐?耳又聋,眼又花,怎么不复员,耳聋眼花怎么打仗啊?”老张头转身抬头,看见说话的是隔壁俞团长的小儿子安然,双手抓着二楼阳台的石栏杆,头在两个栏杆之间,黑溜溜的眼睛咕噜咕噜转来转去。

    “哈哈,小安然啊,徐策可不是当兵的,他是戏里的人。”洗完澡的浩然,听到阳台上弟弟和谁在说话,便来到阳台,和安然说道:“张爷爷唱的是《徐策跑城》里的,徐策就是评书《隋唐演义》里徐茂公的儿子,是唐朝人……”

    “嚯!厉害啊,小浩然,知道的这么多啊……”任绍芳洗完澡,一边擦着头发,一边回屋,没看到小哥俩在屋里,刚想找俩孩子,却听到阳台上浩然在说话。来到阳台,就看到二团的张团长的父亲,正仰着头和孩子们说话。

    月光如水,洒落在阳台的石栏杆上,映出张爷爷慈祥的脸庞和孩子们好奇的眼神。任绍芳站在他们身后,低头看向了楼下的张叔,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意。这位老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传承。

    “张爷爷,您能再给我们唱唱那段《徐策跑城》吗?”安然眨着明亮的眼睛,充满期待地看着楼下。

    老张头笑了笑,点了点头。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低声唱了起来。他的声音虽然不再年轻,但却充满了韵味和感情。在月光的映衬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仿佛一位历史的见证者,正在向孩子们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任绍芳默默地听着,虽然总是跑调,可词没一处错误。老张头兴致勃勃地唱着,直到他老伴儿出来制止,拿过他手里的茶杯,拽着他回屋。“安然,浩然,你张爷爷唱的荒腔走板的,以后想听,就去小广场找高爷爷,他唱的好……”

    任绍芳拉着孩子们进屋,给他们脱了鞋子,让他们上了床,俞正明洗完澡,把浴室擦干净,也过来看孩子,安然突然开口唱道:“老徐策,我站城楼……”

    任绍芳听到安然的稚嫩嗓音,心中一阵惊喜。她转头看向俞正明,只见他也露出了欣赏的微笑。昏黄的灯光下,两个孩子的脸庞洋溢着纯真和热情,他们的眼睛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老徐策,我站城楼,耳又聋来眼又花…”安然的声音虽然稚嫩,但每个字音都咬得清晰而坚定,仿佛他正在努力地追寻着老张头那种独特的韵味。浩然则躺在床上,静静地听着弟弟的歌唱,眼中流露出一丝骄傲和自豪。

    任绍芳轻轻拍了拍安然的肩膀,鼓励他继续唱下去。安然点了点头,更加投入地唱起了《徐策跑城》。他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音乐画卷。

    等着安然唱完,居然一字不差,除了跑调没什么毛病。俞正明忍不住问道:“安然,告诉爸爸,你跟着学……”“听了一遍,就会了啊,爸爸。”一旁的任绍芳,听了眉头不由得一挑,自己这是生了个“神童”嘛……

    第二天上午,安然就要求去广场的另一头,家属区老头老太太聚集的地方,要听票友唱戏,浩然是唯弟弟马首是瞻,任绍芳就推着小推车来到几个票友唱戏的地方。

    老张头老远地看见,高兴地招呼兄弟俩过去。对琴师说:“徐策跑城,高参谋,你先来咋样……”“好,老徐策,我站城楼,我的耳又聋,我的眼又花。耳聋眼花观不见城下儿郎哪一个跪在城边?”

    “我问你,家住哪府、哪州并哪县?哪一个村庄有你家门?你的爹姓甚?你的母姓甚?你们弟兄排行第几名?说得清,道得明,放下吊桥开城门,放你进城;你若是说不清来道不明,要想开城万不能!你报上花名。”

    周围的几位老头老太太,看见安然坐在小推车里,摇头晃脑地听得如痴如醉,等高参谋一唱完,立刻问道:“小安然,你听得懂,喜欢听……”安然听了,忙不迭地点头,浩然立刻说道:“我弟弟不但喜欢听,还会唱呐,昨天他听张爷爷唱过一遍,就会了。”

    “哦!真的啊,小安然来给爷爷奶奶唱唱。”安然站在小推车里,开口唱道:“老徐策,我站城楼,我的耳又聋,我的眼又花。耳聋眼花观不见城下儿郎哪一个跪在城边”

    “我问你,家住哪府、哪州并哪县?哪一个村庄有你家门?你的爹姓甚?你的母姓甚?你们弟兄排行第几名?说得清,道得明,放下吊桥开城门,放你进城;你若是说不清来道不明,要想开城万不能!你报上花名。”

    琴师等着安然唱了几句,拉琴跟上,安然一见有琴伴奏,兴致更高,唱的越来越带劲儿越来越投入。

    周围的老头老太太们见安然唱得如此投入,都忍不住鼓掌喝彩。有的还竖起了大拇指,夸赞道:“这孩子真有天赋,听一遍就会唱,真是难得!”在琴师的伴奏下,安然的嗓音越发清亮,仿佛带着一股天生的韵律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老张头看着安然,眼中满是欣赏和骄傲。他转向任绍芳,笑道:“小任啊,你家安然真是个小天才啊,这么小的年纪就这么有灵性,将来肯定能成大器!”任绍芳听了,心里也是美滋滋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