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繁体版

第五十三章:苦瓜

    唐均确实想抄一本长篇小说赚笔大钱,老写短篇,零敲碎打,来得实在太慢,不过瘾。

    但这里有个问题,唐均虽然有一项穿越者福利,记性好,可长篇小说动辄几十万字,如何能一字不差的记下来。

    很多时候只想得起大概,细微之处还需要自己亲手去写。

    而这正是最要命的地方。

    细微之处就是细节,一本小说的成败,其实就在细节描写。

    文学界,或者说小说界有一句话说得好:“细节之中有神在。”

    周克勤继续说着:“其实,单线结构最简单。不过,唐均你没有大长篇的写作经验,单线写到后面会无事可写,就是撑不住。至于网状结构,难度最大,群像人物笔墨的分配,人物什么时候出场,什么时候退场,大的故事怎么推进,时间空间如何转换,都是一门大学问,没有几十年写作经验控制不住,到后面会写崩。”

    唐均心有戚戚:“周老师,你这么说我心里怎么有点慌呢?”

    周克勤笑笑:“所以,我建议你如果有志于长篇小说创作,刚入手可以选择撞珠式结构。先确定题材和主题,然后做几个人物卡。再让你设计的这几个人物分别出场。”

    唐均还是有些头疼:“一部长篇那么多人物,就算是撞珠式,也不可能一个人物谢幕下场和就再不出现,水浒传最后一百零八将不还一起整体亮相,这有点难。”

    周克勤笑笑:“唐均你如果实在控制不住笔墨,有一个讨巧的方法,那就是杀主角。出场一个杀一个,出场一个杀一个,这样就不会到最后因为出场人物太多,你收不了尾。”

    “皆杀的田中!”唐均心中闪过这么一句话。

    这手法田中芳树不经常干吗,原来是害怕写到后面写崩,索性让人物领盒饭。

    看来,无论是纯文学还是通俗小说,其写作原理都一样,殊途同归。

    唐均心里思量一会,又说道:“多谢周老师指导,小子受教了。我今年要一本长篇小说,我有信心写得很好看,老师推荐一个发表的地方。”

    “《红岩》吗?我的许茂就是在那里发的,到时候可以帮你推荐一下。而且,杂志社毕竟一向喜欢提携本省作家,只要质量够好。”

    正在这个时候,周妻又唠叨起来:“《红岩》又有什么好,发那里又没几个钱。上个月发了你一篇文章,才三十来块。”

    周克勤对妻子的唠叨不厌其烦:“不错了,不错了,关键是全国有名的刊物,影响力摆在那里。”

    周妻对此依旧耿耿于怀:“你不是说京城那个什么杂志向你约稿,千字给二十,你写两千字就相当于一个月工资,为什么不写?”

    千字二十,那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天价了,唐均非常吃惊。

    心中大动,正要问究竟是哪家老板这么大方,推荐给小弟认识一下,大家发财噶。

    周克勤却显得很不愉快很厌烦的样子,显然对那家杂志不以为然:“我们发表作品,就好像女子嫁人,要看人家门第身世。唐均,来,我们继续喝酒。”

    他是个古典才子式的雅士,能够和唐均喝酒聊文学,不亦快哉!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过,胸前的红花映彩霞……”

    正在这个时候,一队民兵扛着枪,排着队伍从远处过来,歌声嘹亮。

    原来,民兵们已经在河滩地那边训练完回来了。

    周妻热情,连忙招呼老乡们过来吃酒。

    于是,几个民兵又各自回家拿来腊肉香肠花生瓜子烤红薯什么的,又开了两桌,大伙儿开始喝烧刀子。

    四川老乡喜欢白酒,喜欢浓香型,茅台竟无人问津,只便宜了唐均一人。

    周克勤抽烟凶,喝酒也凶,通常是抽一口烟,喝一口酒,再吃一口菜。

    一顿午饭吃到下午四点才结束,众民兵各自搀扶着告辞而去,周克勤也醉得不省人事。

    唐均忙和阿姨一起把周老师扶上床,就要告辞而去。

    周妻却一把拉住他:“小唐,阿姨有一句话想问问你。”

    唐均有些疑惑:“阿姨您请说。”

    阿姨期期艾艾半天,见床上的丈夫实在是醉得不省人事,也不用怕他责怪,才问:“小唐你刚才说你是学道的,懂得占卜起卦,阿姨想起你给我起个卦。”

    “这不好吧……”唐均觉得尴尬,正要想用什么理由推辞。

    阿姨却将三枚铜钱塞他手中,说:“我上次去道观烧香,看道士都是用铜钱起卦的,小唐,你快整。”

    唐均没有办法,手中摇动那三枚道光通宝:“阿姨,你要问什么?”

    阿姨一针见血:“问老周能不能拿奖,能不能调进城去。”

    唐均心中好笑,嘴上说着:“那就是问前程了。”

    说着就把铜钱撒地上,装模作样看了看:“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阿姨,这是上上大吉,如果没有意外,今年之内,周老师和你肯定要进城,而且是去成都省。”

    阿姨高兴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谢谢小唐,你等等,阿姨给你看一样东西。”

    她在房间抽屉里找了一封信递给唐均。

    唐均不解:“阿姨,这是什么?”

    阿姨解释信的来源:“先前你和老周说起要发一部长篇小说,谈到那个千字二十的杂志。看得出来小唐你也是个苦出身,想要多赚钱,这就是那家杂志给老周的约稿信。小唐你如果愿意,可以投稿给他们。”

    唐均大喜:“对对对,我是苦出身,我太苦了,苦瓜一样。”

    说着就紧了紧手脸,定睛朝信纸上看去。

    信是一个叫蒋见生的人写的,自我介绍是京城一家通俗文学杂志的总编,杂志以刊载原创长篇通俗小说为主,现在正在创刊,拟定于在四月份出创刊号。

    蒋见生信中写着:认识周克勤已经好多年了,以前在地方上的文学期刊做编辑的时候,大家合作过两次,彼此都相处愉快。这次创刊号,稿件稀缺,如果周克勤手头有已经写好,故事性很强的作品,还请投稿,照顾一下老朋友。润笔好说,千字二十顶格给。

    盼回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