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返城知青开始
繁体版

第五十四章:诡异

    唐均看完,摇摇头,说:“阿姨,周老师是写纯文学严肃文学的,这位蒋编辑让他投稿,好像是找错人了。单稿酬确实很优厚,可周老师又不缺钱。而且,投稿到那边对周老师来说不太合适。”

    周克勤今年可是要获茅盾文学奖的文学大家,你让人写通俗小说,确实过分了。

    这事太损逼格,难怪先前周老师说:“作家和杂志社出版社的关系,好像是女子嫁人,要看人家门第身世。门不当,户不对,这事自然搞不成,并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阿姨又说道:“而且,我听克勤说,那位蒋总编办的杂志好像不合法。”

    唐均迷糊:“我不明白。”

    阿姨想了想说道:“好像是说什么,杂志不是国营单位,是蒋见生和京城某个区的文化结构还有某所大学合办,自己又掏了腰包入股什么的。等杂志办好,赚了钱大家分,反正挺乱。”

    唐均大惊,这不是股份制文化企业吗,这么超前?

    现在才1982年,在小地方,自己和老娘出去卖鸡蛋,还担心被人以投机倒把抓起来,就有人敢办杂志社,搞企业。

    蒋见生,壮士也!

    或许……这人真有什么不得了的背景吧?

    唐均又看了看信封,脑子嗡一声差点宕机。

    却见信封上豁然印着“《今古传奇》杂志社编辑部”一行大字。

    苍天,《今古传奇》不是湖北的吗,怎么跑京城去了,还变成了混合制单位。

    这什么乱七八糟的世界线。

    唐均骑自行车回舅舅家的路上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想得脑壳发胀。

    他一直感觉自己这次重生后的世界和以前那个有些不一样,比如上次的《啄木鸟》转载了自己的《棋王》一事,据他所知,啄木鸟杂志两年后才会创刊。

    现在好了,《今古传奇》又和真实历史上不一样,这就诡异了。

    在舅舅家玩了两天,唐家一行四人假期结束,回到机砖厂,正常上班。

    唐均心中莫名担心,花了两天时间把国内最近一年的主要报纸的新闻版块通读了一遍,直看得手指都被油墨糊成黑色,双眼糊满眼屎才舒了一口长气:“还好,所有的国际国内大事都没有发生变化,世界线也没变。啄木鸟和今古传奇或只是这条时间线上一点小小变量,并不影响大的历史走向。”

    “是的,我就是一只小小的蝴蝶,重生在这个世界,产生蝴蝶效应也是必然的。只是我因为立志于在文化艺术行当做出一番事业,所以对文化文学界产生一点小小的影响也是应当的。我连重生这种事情都遇到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记忆中,八十年代是文学文艺文化的时代,特别是文学刊物。

    各省各地区都在办刊,无论是纯文学还是通俗文学刊物。

    比如四川一省,就有《四川文学》《红岩》《青年作家》《峨眉》《草地》《星星诗刊》等几种全国性刊物,另外,各地级市也有自己的刊物。

    另外,各种报纸的副刊,也刊载文学作品。

    四川也是如此,加上全国各省市大大小小文学杂志社,起码上千家。

    可说是百花齐放,空前繁荣。

    但到了九十年代,随着人们的娱乐方式进一步丰富,纯文学很快成为小众,被电视录像流行歌曲和游戏所代替,文学杂志也纷纷倒闭,十不存一。

    说到文学杂志,就不得不提其销量,后人也弄了个排行榜。

    当然,销量前三名都是通俗文学类杂志。

    没办法,大家都是俗人,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喜欢大仲马的读者数量都是喜欢《喧哗与骚动》的一千倍。

    风花雪月看不懂,枕头加拳头才是王道。

    有一句话说得好:劳动人民喜欢的,你不喜欢,你看不惯,你算老几?

    销量排名第一的杂志是……《武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八十年代,《少林寺》《武当》等一系列功夫电影上映,引起观影狂潮。

    唐均记得当年自己在厂子里上班,一个月才三十块钱的工资,《少林寺》黑市票价已经炒到五块一张。

    即便如此昂贵,他还是二刷三刷,看得如痴如醉。

    正因为功夫电影的热潮,广东体委就办了《武林》这本杂志,刚开始的时候,以记录南拳的招式讨论和练习方式为主,兼顾其他门派。

    后来编辑大约是觉得单纯刊载这种内容太单调,就开始发表小说。

    当时广东和香港联系紧密,粤港一家嘛。

    于是,体委就联络到金庸先生,弄到他的稿子,开始连载《射雕英雄传》。

    这可是大杀器。

    《武林》,卖到爆炸,销量常年维持在五百万订阅以上。

    排名第二的则是《今古传奇》这本通俗小说刊物。

    今古传奇是湖北文联搞的,刚开始的时候想弄成像《故事会》那样的火车旅行读物,但因为没有合适的拿得出手的稿件,品牌一直打不响。

    直到有一天,社里幡然醒悟,开始弄武侠小说。

    他们刊载的是民国著名武侠小说《玉娇龙》,就是后来电影《卧虎藏龙》的原著。

    这下就大爆了,销量在三百万以上。

    排名第三的就是众望所归的《故事会》,这没什么好说的,量贩式,快餐读物,厕所读物,看完就丢,通杀每个年龄段的读者,是人们旅行出差打发无聊光阴的必备之物。

    销量也在三百万左右。

    至于《知音》《读者文摘》《意林》《家庭》《婚姻和计划生育》,因为不是文学刊物,就不在讨论范围。

    《读者文摘》后来因为名字和美国著名杂志同名,侵犯了人家的知识产权,改名《读者》。

    这几种刊物的销量也高得吓死人。

    八十年代,就是出版业的黄金时代。

    到九十年代,直接就是黑铁,坠落得非常之快。

    唐均琢磨:“八十年代是武侠小说的时代,你也不用写得有多好,哪怕你只有金庸新,金庸名,古龙巨的水准,轻易就能卖出去几十万本,数钱数到手抽筋。”

    “或许我可以写一本武侠小说赚点快钱。”

    “以后一只手写纯文学获取名声和社会资源,一只手写武侠搞钱。”

    “今古传奇现在正在创刊,急需稿件,不然蒋总编也不会病急乱投医,约稿约到周克勤那里去,搞成一桩笑话。”

    “至于今古传奇究竟因为什么原因跑去京城,又变成了混合所有制企业,我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要给钱就好。”

    “那么,写什么小说好呢……暂时没有主意,但是不管写什么,得抓紧时间了。不然,等今古传奇的人开始刊载《玉娇龙》大卖,我再投稿还有什么意义,黄花菜都凉了。”

    唐均陷入思考,想了两天,想得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