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说穿越简单的?
繁体版

第三十二章 酒宴上的讨论

    就在两人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又有一青年文士打扮的人进了客厅,对着荀绲说道:“叔公,酒宴已经备好,随时可以上菜了。”

    荀绲连忙招刘星:“小友,这是我侄孙荀攸,表字公达,咱们入席,边吃边聊如何?”

    这可是让刘星有点措手不及了,荀攸怎么会在这里,不是应该在雒阳任黄门侍郎吗?后细细一想,这才恍然,是自己疏忽了,荀攸就任黄门侍郎的时间在189年,离现在还有7年光景呢。

    对着荀攸拱了拱手:“见过公达兄,我看公达兄有官运在身,日后必定显贵。”

    荀攸一头雾水的看着刘星,心中暗想,这是哪个神棍来骗吃骗喝的,怎么连自己都忽悠上了,询问的目光看向荀彧。

    哪知荀彧开口:“公达,这是刘星,刘鹏举,其有观测未来之术,他说你有官运,那么想来应是不虚。”

    几人落座,徐晃和两名搬酒的少年在刘星身后伺候。

    这荀家并没有使用汉帝刘宏所推的胡桌胡凳,还是跪坐,身前一张小桌,作分餐制,让刘星很不适应。

    指向身边一处空桌,荀绲说道:“我弟荀爽听闻有好酒,也想来凑个热闹,小友不介意吧。”

    “客随主便,叔父无需客气。”

    不多时,荀爽施施然赶来,又是一番客套,这才开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气氛逐渐热闹了起来,先是评论了一番骄阳美酒,话题逐渐引到了刘星的身上。

    荀彧:“鹏举兄,之前所言公达有官运,可否详细说说?”

    “涉及朝廷之事,不敢妄言。”

    荀绲:“小友但说无妨,这都是自家人,话止于此。”说完挥退了左右。

    刘星想了想,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于是开口道:“光和之后,年号中平,中平元年,也就是两年后,帝封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镇守京师,中平六年,何进会征辟公达入朝为官,任黄门侍郎。”

    荀爽一旁大惊:“何进?眼下不是之前的颍川太守吗?这人乃是屠户出身,因其妹而贵,眼下任河南尹一职。”

    荀绲也疑惑道:“帝为何会命何进镇守京师?小友,这镇守二字有些耐人寻味了。”

    “叔父,此事不能再多言了,就当是小子的醉话罢了。”

    还是荀彧岔开了话题:“鹏举,之前你对商人颇为看重,能否详细说说?”

    刘星整理了下思路:“士人皆说商人粗鄙,与民逐利,那么请问诸位,我大汉为何要大费周章开那丝绸之路?”

    然后自顾自回答:“因为商队能带来人有我无的东西,能换取大量的财富,壮大我大汉国力,由此可见商队的重要性。”

    荀攸接口:“可是若人人经商,不事耕作,荒废田地,该如何应对?”

    “那就鼓励经商,收取商税。”

    荀攸更加疑惑了:“那岂不是更加没人耕种了?”

    “首先,不是人人都适合经商,商税重了,许多人赚不到钱,那么自然会去耕种,保证自己的生活。其次,官府出文,补贴种植的农户,把农税的压力转移到商税之上,同时再拿一部分钱出来补贴农户,鼓励他们耕作,这样就能保证耕种的顺利进行。”

    说完之后,出乎刘星意料的是荀家四人居然没有反驳,反而静静的思索了起来。

    最后还是荀彧开口:“这商队之事关乎朝廷的统治,各处商人售卖之物无法统计,这税收之言无从计算,虽说公子这话有些道理,但关乎国本,彧不敢妄言。”

    荀攸也开道:“昔年齐楚之战,管仲以购鹿之计让楚国田地大荒,大败,公子对此怎么看?”

    “这就涉及到一些关键的问题了,若我是楚王,那么我会先派人将卖鹿所得分与农户,鼓励生产,一加一减,相互抵消,虽然齐国付出的大量铜钱没拿到手里,但是藏富于民,保证粮食产量,削弱齐国国力,一举三得,长此以往,齐国必定俯首称臣。”

    随后刘星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眼下的商人在我来看,仅仅是纯粹的商人,我心目中的商人,是以技术为手段,研发出一些大家都离不开的东西,形成垄断,就比如,我发明了一种新的织布机,产量比眼下的织布机要高出百倍,所用人工相同,会出现什么情况?”

    荀彧不假思索:“自然是布的价格降低,低到其他无人肯去织布。”

    刘星似笑非笑的看向荀彧:“这就是垄断,由于成本的问题,我的布是最便宜的,自然能掠夺大量的财富,若是两国对垒,我只需倾销布匹就能不战而胜。”

    荀彧若有所思,随后问道:“若是敌方君主禁止你的布批入境呢?”

    “你太小看商人了,他们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上被砍头的危险。一旦有了巨大的利益驱动,那么走私者就会大量出现的。”

    荀彧追问:“鹏举,你说的我都能理解,但是我还是想不到如何能不战而胜。”

    “遭到大量的布批倾销,那么流通的铜钱必然会流失,最后导致两种可能,一是民间无钱可用,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塌,二是被大量采购其他物资,造成物价的飞速涨,若你是敌国君主,你可有回天之术?”

    荀彧长身而起,拜道:“荀彧服了,鹏举兄对商之一道的见解远胜于彧,同时也让彧改变了对商人的看法。没想到世间还有商战一说,虽不动刀兵,却是能轻易掌控别国的生死,今日真的开眼了。”

    刘星连忙起身还礼:“无需如此客气,但商之一道须配合技术的发展,荀公子可愿听听?”

    “愿闻其详。”

    “世间万物总会追寻一定的规律进行,我称这种规律为科学,你可曾想过,为何树叶会朝地上飘落,而不是飘向空中?你可曾想过,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你可曾想过我为何能在炎炎夏日制冰?敢问诸位,可知我们脚下的地,眼中的天是什么形状?”

    荀攸不假思索:“天圆地方,自古传下的说法,鹏举怎会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