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我也想当太子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耀之

    一连三天,段然都是在案牍间度过。度支司的员外郎每日一早,都亲自捧来一堆文档,以供段然对司内事务进行初步了解。

    段然自是笑纳。

    而今手头最重要的任务,一是南征军需,二是战后重建以及对荆国的规划,分别由司内的两位主事牵头办理。

    这两项都牵扯极广,须与许多部门进行协调,当然,更是离不开金部、仓部这两个钱袋子。

    对此,袁和曾与段然开玩笑说:“度支司来了代王爷这么一顶大帽子,以后做事就容易多了。”

    好像他与裴晨的帽子不够大一样。

    不过这种恭维话,其实也算是事实,毕竟他们两个虽有判事之权,官职却过高,也不算度支司的直接主官,许多不值得他们出面的事情,叫段然去办,便很有优势了。

    第三掌固庄选,被特地安排在了段然的公廨,据说度支司近三十年的档案,都在他的脑子里,这对段然目前的工作状态会很有帮助。

    下午,终于见到了裴晨。这个须发皆白的老者,身上穿着的紫袍,是大夏官员奋斗一生的顶点。

    裴晨很是温和,对段然表示了诸如“适应得怎么样”、“能否忙得过来”的慰问,并给予勉励,说完便不强留段然,让他尽管做自己的事去。

    离开户部尚书的公堂,还没回到公廨,就直接迎上了尚书房的黄门。

    “代王爷,陛下请您去尚书房一趟。”他说。

    皇帝段言,照旧坐在那张颇为宽敞的龙榻上批着奏折。段然行过礼后,他只“嗯”了一声,说道:“这几日在户部办差,可还习惯?尚书省不同于地方的刺史部,做事的风格、流程,需要用到的学问,都大有不同,你要好好学。”

    侍从搬来一张椅子,段然坐下后,答道:“感谢父皇挂念,儿臣一切都好,这几日尚在熟悉度支司掌故,还未参与实际政务。儿臣预备先多看,多听。”

    “嗯,你说的对,不要急,度支司是个公务繁杂的地方,你有很多机会去学。静下心来,总能有收获的。”段言放下笔,说:“不要辜负朕的期望,做出一番成绩来。”

    “儿臣定当尽心竭力!”段然承诺道。

    段言微微一笑,说:“也不必如此严肃,案牍劳形,劳逸结合才是正理,只要办事的时候谨慎认真就好。”

    “儿臣谨记。”

    段然摆摆手,便要催段然离去,段然却再度跪倒,说道:“儿臣有一不情之请。”

    “说来。”

    “这几日在公廨,下面的官员还好,儿臣强令他们称我为郎中,儿臣也受得自在。但面对上官,总也不好意思教他们做事,然他们往往称儿臣为‘殿下’、‘代王’,叫的儿臣颇不好意思。儿臣已经成年,也已正式开始当差,恳请父皇给儿臣赐个字,方便以后与同僚之间称呼。”

    段言想了一会儿,便颔首说道:“也确实该有个字了。起来吧。”

    说完,从桌上拿过一张白纸,执笔开始写写画画,许久以后,又扯来一块帛,在上面写下一行字,叫张华送到段然面前。

    段然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段然,字耀之。”

    “你的然字,立意取于五行之火,火盛则耀目,因此赐你‘耀之’为字,望你日后成为皇家的耀目之火。”

    段然将这块布帛折好,收进怀中,再度下拜:“谢父皇赐字,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

    “好了,回去吧。”

    段然乃躬身后退。

    ……

    八月,威远侯陈光进京述职。

    此前,段然从未听说过这位侯爷是什么人,略微打听过后,才知道其人正是西陵峡口击败夏恺之的团校尉。

    预料之内的事情,这位陈校尉到底没能当上国公,不过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也的确是骤然发达了。

    朝会上,这位新晋侯爷得见天颜,激动万分,大有肝脑涂地之态。下朝以后,陈光迎了上来,说什么也要请段然这位大恩人屈尊到他的寒舍去饮一杯薄酒。

    段然恰好也想问问南边战况如何,便欣然应允了。

    在王公贵胄集居的城东,他的“敕建威远侯府”也坐落其中,大堂之内,他立功那日所穿皮甲撑在一桩木架上,旁边挂着同样是那日所用的佩刀。

    提及南征战况,陈光说道:“听说大帅已经到了歙州,东边的贺将军也攻下了湖州,杭州城等于是被两位大帅包围了,荆国皇帝已经走投无路,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要被押到京城来。”

    “大夏万胜!”段然贺道。

    “大夏万胜!”陈光也跟着贺了一句。

    “荆州的曹都尉近况如何?”段然问。

    “曹都尉已经移镇鄂州了,现在他同时要负责大帅和萧将军两部的军需,忙得头痛。”陈光答道。

    对此,段然只得一笑,曹让给他的印象很好,是个知趣的人。现在忙些,以后论功行赏起来,也能多得些好处。

    段然又问了些归州的情况,陈光知无不尽。目前依旧是吴颁总览归州事务,据说操持得不错,但粮道运转之事,压力依旧大。

    这些日子办差,段然也认识了不少尚书省的同僚,据吏部的人说,归州的新刺史还在遴选当中,预计明年初才会有结果。

    算下来,也差不多是平灭荆国的时候了。一大批夏荆两国官僚的档案出入于吏部各司之间,他们的工作压力也同样大。

    与陈光能聊的并不多,再三祝贺后,段然便准备离去。

    临走前,陈光高声道谢:“殿下大恩,卑职万分感激。”

    段然想起那张硕大的“敕建威远侯府”的牌匾,指着堂侧的皮甲军刀,笑着说道:“你该感谢的是它们。”

    ……

    终于对度支司有了初步了解后,段然开始参与到实际事务当中,不过大抵只是观政,时而行使一下监督之权。庄选依旧被段然留在身边,这个人的确很好用。

    皇帝、裴晨、段基、段峙,许许多多人,似乎都忘了段然的存在。即使是袁和,也很少亲自到度支司来。

    但段然知道,水面之下,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希望自己出错。

    显而易见的是,段然会让他们失望。整日忙碌于公廨的他,迟迟没有做出出格的事情,当然,他也确实没有时间和机会。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十月虽还称不上是天寒地冻,宫城却也开始供暖了。段然仗着身份尊贵,替度支司分到了不少炭火,司中吏员,有时还能分润一些带回家。

    这也不算出格之举,毕竟对宫城里的衮衮诸公来说,些许炭火,值不了几个钱。

    但对于“奉旨填词”的魏王林来说,却是不得了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