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我也想当太子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交锋

    当段哲领着定一库的一干计吏以及府上的一众家丁侍从闯进宫城时,段然搬了把椅子,就坐在荆国户部档房门口。

    “定一库办事!”

    段哲骑着高头大马,手执马鞭,一副颐指气使的模样,冲身后的人说:“把闲杂人等都清出去!”

    刘全站在段然身侧,伸手拦住众人。

    段然缓缓开口:“五哥是定一库的人?”

    “本官受命主持建康行宫营造事宜,用度紧张,现在要征用台城府库,无关人等尽快退出。”段哲依旧没有下马。

    “可有文书?”段然问。

    段哲朝身后一人点点头,那人趋步走上前来,将一封文件递给段然。

    段然打开看了一眼,也从怀里掏出一封文件,说道:“本官为户部特使,手执正三品户部尚书调令,上有中书省、门下省签押。五哥这调令,却单单只有一枚正四品定一库监的官印,好像不是很妥当吧?”

    将两份文件交给刘全,刘全当即上前,递到段哲手边。

    “啪!”

    一鞭子抽到刘全的手上,两份文件也脱手落地。

    段然有些恼怒,但还是正了正神色,说道:“五哥若有空,不妨先与弟入内洽谈一二。”

    看了眼段然,却不知其意欲何为,但段哲还是翻身下马。段然也从椅子上站起,引段哲入内。

    “列位不妨在这门前相侯!”段然回身向院中众人喊道。

    寻了一张小案,两兄弟就坐。段然将案上收拾干净,又吩咐人去备茶。

    不久,便有一小厮,端着茶水茶具侍立一旁。

    段然不忙叫他添茶,指着他向段哲问道:“五哥可认识此人?”

    段哲抬头瞧了一眼,却顿时火大,这正是他府上的奴仆。

    见段哲抬手便要打,段然连忙拦住,感叹道:“看来此人说的是真的了。五哥你的驭下之术,着实不仁啊。”

    盯着段然,段哲无名火气,说道:“我如何管教府上的人,恐怕与六弟无关吧?”

    段然从那小厮手上的茶盘中,取下一枚茶杯,又只给自己添了一杯茶,见水尚且烫,便放在案几上,说道:“五哥怎样管自家下人,我这做弟弟的,也确实无话可说。但五哥不该欺压良善,残虐顺民的。”

    “我欺压良善,残虐顺民?”段哲伸手指着自己。

    “事已至此,五哥还要遮掩吗?你府上私建牢狱,关押良善,横施恶刑,这种事,即使弟弟没找到这下人,恐怕也能轻松打听到。”

    段然用手转动桌上的小杯,继续说道:“建康城破之时,那些人都是最早投降的顺民,其中不少人都是荆国旧朝廷的官员。投降后,我大夏官方也是主张优待,部分人还酌情保留官身。这样的人,怎敢轻易打杀上刑?”

    “左将军正在南面招抚各地州府,你是想让他们看见,归顺我大夏后,就是如此遭遇?届时徒然靡费军资,损失军民,这个责任,是他们自己担,还是曹将军来担,又或者是你这个大夏五皇子顶上!”

    段哲神色一凛,却不作答,转而看向那小厮,问道:“以奴告主,你知道是什么下场吗?”

    那小厮惊惧之中便要下跪磕头,段然连忙阻止,回应段哲:“本王让他告,他怎敢不告!”

    “那我要是不认呢?”段哲反问。

    “那恐怕过些日子,来台城的,就是宗正寺的人了!到时候,我很担心百王院会给五哥安置一处怎样的王府。”段然冷言道。

    “啪”,又是一声,段哲一掌拍在桌案上,喊道:“好,我让你一步!我会想办法的,到时候谁伤了谁,老七你不要怪哥哥!”

    “看茶!”段然朗声叫道。

    “不必了!”段哲猛然起身出门而去。

    待人走后,那小厮才战战兢兢地将茶盘放在案上。

    ……

    这种事是段哲的老毛病了,从做人来看,尤其是做贵人,他会有很多破绽。因此,在第一回见到段哲后,段然便遣刘全去收集这类信息,以备不时之需。现在看来,的确是用上了。

    但也仅仅是权宜之计罢了。段哲这个人,虱子多了不怕痒,加上段基、段林的存在,现在还不是扳倒他的时候,而且其实也未必能扳得倒他。

    等他反应过来,恐怕又要无理取闹了。

    不过作用已经是有了,至少给段然争取到了一些时间。现在他要加快手下人的工作速度,并祈祷曹原那边的调令尽快到来。

    届时兵马一到,不只是自己的事情,王举道的问题也都将迎刃而解。

    建康是荆国故都,曾经的天子脚下首善之地,这里的豪门大户数不胜数,且许多家族往上数,都出过不少四品以上的高官。

    这样的人,这样的家族,段然和王举道并不能确定他们是否已经完全切割了与荆国后方的勾连,若是一招不慎,很有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

    因此段王二人决定,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必要斩草除根,断绝一切可能会有的副作用。王举道正在设法拖住他们,绝口不谈要清查人口田亩的事情,只等调令到来,摧枯拉朽。

    想想王举道也是个狠人,竟憋了这样一波大的。在峡州,段然可没看出来他是这样的人。

    其实王举道这样做也不只是为了百姓。从峡州到润州,的确是官场上一个很大的跃迁。在他原本的想象里,估计至少还要再做两任中州刺史,才能得以治理一上州。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他看来,而今即使有些希望,但作为降官,进入夏国中央,想要真正穿上紫袍,却依旧渺茫,真是难上加难。

    不过可以操作的是,有了润州这个平台,他就有了搏一搏的资本,因此他愿意冒险去做一些难做但正确的大业,这叫非常人行非常之事。

    他不是邓平那种人,会为了一己私欲而剑走偏锋。但如今既然看到了一点希望,若没有生出些更高远的念头,也自然是不可能的。

    这些想法段然不知道,他很看好王举道这个人。段然极其在乎度田这件事,在他心里,这是一件将让他付出数十年乃至一生的大事。

    王举道是他遇到的,第一个愿意主动这样做的朝廷命官,无论如何,段然都很愿意提供些许助力。

    眼前的段哲也好,台城的大户们也罢,都只是一个开始,无法阻止段然的脚步。南征的紧张气氛还未散尽,虽已有不少士兵开始被兵部安排退役、返乡或就地屯住,但曹原依旧有数万大军在侧。

    这样的好条件,正该段然妥善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