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我也想当太子
繁体版

第六十七章 灌溉

    就在第一批绿豆种下的前夕,新开地上到底还是闹了些矛盾。

    水是耕地的保障,也是百姓的生计之本。干旱时节自不必说,即便是平日里,各家就如何分配水源的使用权时,也常常引发激烈的冲突,这就是争水。哪怕不说争水,有时别家耕地离自家地垧沟过近,乃是只是在自家耕地附近种了几棵树,也要产生不少龃龉。

    当初段然在划定开荒区域时,就已经顾及到了这个问题,因此特地避开了与既有耕地的接壤。但他却忘了,那些参与开荒的流民内部,也会因为水源而产生争执,尤其再过不久便要夏播,豆种育苗之时,最是要关注灌溉之事。

    操劳于新开地上的周辅陈浩二人,第一时间回到州城向段然汇报了这个问题,琅琊山下数百亩耕地,实在是过于缺水了。

    参与过滁河疏浚以及开拓荒地的人们,已不能再称为流民,他们如今是为滁州做过贡献、手中拥有土地的庄稼人了,不能再如当初一般,强行分配。夏播在即,这些人为水源的问题已经发生过不少争吵,只是尚有军屯在侧,调解和镇压都能做得及时,因此还没发展到聚众械斗的地步。

    但水源问题一日不解决,大规模的暴力争水就总有一天会爆发。

    有过组织民夫疏浚滁河的经验,段然能够想到的的第一种解决方案便是治水修渠,若能修一条新水渠,自滁河引水灌溉农田,难题自将迎刃而解。

    “毕竟是为自家耕地修渠,他们总会有热情的。”段然说道。

    “来不及了。”陈浩却摇了摇头:“远水岂能救近渴?生生挖一条沟渠,又得花上多少时间?况且,滁州衙门哪里还掏得出钱来修渠?”

    “琅琊山上可有水源?”段然接着问。

    “有两座无名小湖。”陈浩答道。

    “那就先修两条小渠,从山上引水?”

    陈浩当即否定说:“还是来不及的。”

    段然无奈地摇了摇头,看着一旁的周辅问:“那又为之奈何呢?我知道若弼你是有办法的。”

    周辅拱了拱手,说道:“为今之计,无非权宜二字。”

    “琅琊山的两座湖,枝桠出了不少溪流,灌溉了山中的林木百草,野兽也多至溪边饮水。我们原本就是准备依靠这些溪水来灌溉的,只是如今看来,利用得并不彻底,不够支持山下农田。”

    “依我之见,不如先在溪水较盛的地方,挖几座池塘出来,将水蓄住,再统一引至田中。”

    段然忽然皱眉说:“那不是还得修渠?”

    “不。”周辅解释道:“田垧之侧本就有沟渠,我们分别在山中溪水处和田渠上游开挖池塘,两处池塘之间,可以效仿盐场,以竹管为介,实现连通。”

    听到这个办法,段然不免感叹一声“妙哉”,其后又笑着朝周辅作了一揖:“我就知道,若弼要是没有办法,岂会来此见我。”

    周辅坦然受了段然一礼,陈浩则见机说道:“不过今年还请耀之你要谨慎行事,节省一些,最好到明年乃至后年,能让滁州府库攒下些钱粮,滁河之渠,对百姓有大利,到底还是要修的。”

    “理应如此。”段然点头向陈浩表示谢意。

    “对了。”周辅再度开口对段然说:“耀之不妨将此事放在公学里做个题目,看看滁州的才子们,有没有什么高见。”

    ……

    公学里的那些个士子,若最终学业有成金榜题名,大抵是要到地方上从县长这个百姓父母官做起,段然也很好奇,对于这类事情,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起初,段然很期待,作为名门之后的庞玉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但当自己亲自批阅了那近百份试卷后,却对林松溪有了新的看法。

    庞玉的答案是中肯的,他与周辅二人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给出了依据溪水开挖池塘的办法,只是并未想到可以借助竹管辅助输送。段然对此很宽容,毕竟庞玉还很年轻,未必就见过这种定远盐场里的特色。

    而林松溪在卷子上则详细地讲述了琅琊山寨取水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筒车。看到这两个字,段然不免用手重重地拍了下自己的脑壳,筒车他当然是知道的,只是自己加上周辅陈浩三人,乃至是庞玉,怎都未想起过这东西。

    更让段然惊喜的是,林松溪不仅给出了筒车的提示,甚至还更进一步,自设问题,并给出答案。那就是筒车的应用需要相对完整的水渠,而夏播在即,此时开挖水渠时间过紧,因此他也想出了开挖池塘辅以竹管的办法。待夏播结束以后,再投入人力将两座池塘之间的溪流,整饬一条适合使用筒车的水渠出来,同时他提示道,曾经琅琊山寨建设的那一小截,正好合适作为水渠的基础部分。

    最后,林松溪还指出,待将来衙门财政有了宽裕,便能以滁河为基,辅以筒车、水渠、蓄水池这样的设施,为整个滁州建设一套完备的水路灌溉网络。

    林松溪的看法是极其切实并具前瞻性的,他以自身经历为引,详细地论述了关于琅琊山下新开地争水地现状,给出了眼下、以及将来的处置办法,并最终拓展至涉及整个滁州的长期工程。难能可贵的是,他也考虑到了滁州的财政情况。

    自那日公审之后,很长时间内,段然都觉得林松溪是个不顾场合大言炎炎的人,而今看来,他倒是成长不少。

    这一篇文章,段然看得津津有味。他带着文章,来到了新开地,在周辅和陈浩的陪同下,亲自登上琅琊山,对那两座无名小湖进行实地考察。

    暮春时节日光洋溢,湖面波光粼粼,岸边正有几只麋鹿在饮水。段然从袖子里将文章拿出来,递给周辅。

    “好文章!”看完,周辅一声赞叹,其后将卷子再递给陈浩。

    “确实是好办法!”陈浩也赞道。

    段然嘿嘿一笑,对二人说:“这是林松溪写的。”

    “他?”陈浩尤其惊讶,再度感叹:“难以置信。”

    周辅起初也很意外,随即拱手向段然道贺:“滁州士子里也有英才诞生了。”

    爽朗的笑声将麋鹿惊得逃离湖畔,段然对周辅说:“若没有什么问题,便按照这位英才的意见去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