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唐跑图游戏要逆天了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镇国公主

    李简听着身后的议论声,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激动。她知道,这个消息对于大唐,对于她的父皇母后,对于她自己来说,都意义重大。她深吸一口气,调整了自己的仪态,缓步上山,尽显公主威严。

    当她走到祭坛前时,发现父皇李治和母后武则天已经站在那里,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他们看到了李简,眼中闪过一丝骄傲和欣慰。

    “长生,你来了。”武则天微笑着向她招手,“我们刚刚听到了王孝杰带来的好消息,你做得很好,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简躬身行礼,“都是父皇母后教导有方,女儿只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此时,祭天仪式也即将开始。礼部官员们重新恢复了祭坛的秩序,大臣们也纷纷归位,静候仪式的开始。

    随着鼓声隆隆,祭坛上的香烟缭绕更加浓烈,整个泰山之巅再次陷入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李治和武则天携手走上祭坛,开始主持祭天仪式。他们向天地神灵祈福,感谢神灵对大唐的庇佑,并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李简站在一旁,凝视着祭坛上的一切。她第一次感到自己仿佛与这片天地、与大唐的命运紧密相连。

    突然,李治转身对李简道:“长生公主,来将扶桑国国玺献给上苍,你亲自打下来的,你亲自来献。”

    李简愕然,与正在进行皇后亚献的武媚娘对视一眼,才恭敬道:“遵旨。”

    李简从腰间解下装有扶桑国国玺的锦囊,缓步走到祭坛中央。她双手捧着锦囊,高举过顶,神情庄重而虔诚。在场的所有人都屏息凝视,目光聚焦在这位英勇的公主身上。

    “上苍在上,大唐长生公主李简,今将扶桑国国玺献于您。”李简的声音坚定而洪亮,回荡在泰山之巅,“愿我大唐国运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父皇母后万寿无疆。”

    说完,她将锦囊轻轻放在祭坛上,退后三步,深深一躬。

    此时,祭坛上空突然出现一道耀眼的霓虹,仿佛天地感应到了李简的虔诚。

    李治和武则天面露惊异之色,下面的文武大臣也出现了骚动。

    没有人想到,皇帝和皇后祭天时,天地无异象,却是这位长生公主祭祀时,偏偏出现了霓虹。

    某种程度上,这是僭越。

    祭天仪式结束后,泰山之巅再次恢复了宁静。

    人们的心头却不再宁静。

    当晚,李治召秘阁郎中李淳风。

    李淳风身为皇家天文学家,亦是大唐知名的占卜家,对于天命气运有着深厚的研究。

    他身着道袍,手持长须,神态飘然,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

    “陛下,”李淳风躬身行礼,“不知陛下召见,有何询问?”

    李治沉吟片刻,神色凝重地说:“今日在泰山祭天,我女儿李简将扶桑国国玺献上,天空中出现了霓虹异象。我想知道,这是否预示着什么?”

    李淳风微微一笑,他早已听闻了今日泰山祭坛上的奇景,“陛下,此乃大吉之兆。霓虹出现,代表着天地感应,神明赞许。公主殿下立下赫赫战功,又亲手献上扶桑国玺,此乃天意所归,预示着大唐国运将更加昌盛。”

    李治听后,神色稍缓,“那么,对于大唐的未来,你有何看法?”

    李淳风沉思片刻,道:“陛下,自古兴衰有常,但大唐自建立以来,一直得到天地庇佑,国运昌盛。然而,世事难料,未来仍需谨慎行事,勤政爱民,方能长久保持国家繁荣。”

    李治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你说得对,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胜利而骄傲自满。那么大唐的子孙后代呢?他们的命运如何?”

    李淳风掐指一算,眉头微皱,“陛下,此事难以预料。然而,从今日祭坛异象来看,大唐后代中必有英才辈出,能够继续守护这片土地和百姓。但命运多变,还需他们自身努力方可。”

    李治听后默然许久,最后深吸一口气,“若我问长生公主身上是否有天命呢?”

    李淳风脸色一变,仿佛想起了什么,道:“陛下言重,自古以来,女子不曾有过天命。不过,这十年来,天机一片混沌,贫道也无法断定未来如何。”

    “就是说还是有可能的”李治挥手让李淳风退下,嘴里喃喃道。

    夜色已深,月光洒在窗棂上,斑驳如碎银。

    李治独坐案前,心中五味杂陈。他回想起白日的泰山祭坛以及那天空中出现的霓虹异象,便觉得如鲠在喉,坐立难安。

    他深知,自己扶植李简,不仅是因为她的才华和能力,更是为了牵制皇后武媚的野心。

    武媚的才智和权谋,他是清楚的,而他也需要一种平衡,以保证皇权的稳固。

    但是现在,李简身上出现异象,满朝文武都看见了。是不是会有人因此生出别的心思?

    李治叹了口气,拿起桌上的玉玺,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整个大唐的重量。他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大唐的未来。

    最终,他还是将玉玺盖上早已写好的一道诏书,并让宦官将诏书连夜送走。

    次日清晨,朝霞映红了半边天,宫中的晨钟响起,打破了长安城的寂静。

    文武百官纷纷入宫,准备朝会。李治坐在龙椅上,神色如常,但心中却是波澜起伏。他扫视了一眼殿下的群臣,目光在每一个人脸上都稍作停留,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读出一些端倪。

    昨日泰山祭坛的异象,已经成为朝野上下热议的话题。李治知道,今日的朝会上,这个话题必然会被提及。

    果然,不久便有大臣出列,恭敬地问道:“陛下,昨日泰山祭坛上空出现霓虹异象,不知陛下对此有何看法?”

    李治微微一笑,神色平静地说:“此乃天地感应,神明赞许之兆。长生公主立下赫赫战功,又亲手献上扶桑国玺,故有此异象。”

    群臣议论纷纷,有人赞同,也有人面露疑色。李治心知,这场朝会只是一个开始,关于长生公主和祭坛异象的议论,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朝会结束后,李治独自回到后宫,心中依然沉重。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做出决定,以稳定朝局。

    此时,一位宦官匆匆来报:“陛下,皇后娘娘求见。”

    李治眉头一皱,但随即舒展开来,“让她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