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徐世绩演义
繁体版

第三十八章 血战安市

    安市是高句丽的北方门户,更是沟通辽东与朝鲜半岛的重要枢纽。一旦唐军攻破安市城,则可以势如破竹直取平壤。唐军围攻安市城的消息传到高句丽平壤后,高句丽北部耨萨高延寿、高惠真遂率高句丽十五万大军前来增援。

    贞观十九年八月的一天,安市东面十里的大唐军营中军大帐内,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徐世绩等人正在一个牛皮地图上比比画画。

    李世民虽已是皇帝之尊,但与生俱来的英武加上几十年的征战,练就他无所畏惧的气概。在唐军还没有集结完毕的情况下,他就与徐世绩、长孙无忌商量如何迎击高句丽十五万大军,而抵达安市的唐军只有三万人!

    李世民指着地图上的一处长长的土坡道:

    “诸位来看,西岭东高西低,朕率领一万五千人屯兵高处遍展旌旗,吸引敌军主力来攻。无忌领军一万从北山后绕到敌军之侧后,懋功你率领五千玄甲骑兵偃旗息鼓埋伏北山树林。三军等朕的战鼓为号一起发起攻击,一战击败高句丽!”

    徐世绩道:“以末将之见,还是我让在西岭迎击敌军主力,陛下亲领玄甲军埋伏北山为好,毕竟玄甲军是您亲自调教的精锐之师!此仗成败的关键在于陛下与无忌的包抄。”

    长孙无忌笑道:“懋功这是为圣上安全着想,毕竟这次战斗成败的关键在于正面能否抵御敌军主力的冲击。”

    李世民笑道:“朕与诸将都听你这个兵部尚书的调遣!”

    第二天徐世绩率领一万精兵在西岭上列阵,卯时高句丽大军出现在了西面的地平线上。来的正是高句丽军队的主力——重装突击骑兵,每个骑兵都有高高的铁护领护着脖子和脸颊。

    徐世绩依然运用对付薛延陀骑兵的办法,让步兵身着重甲,手执长槊排成一队队长蛇阵,抵御重装骑兵的冲击。

    高句丽人的首领高惠真远远看见西岭上的唐军人少,哈哈大笑,对高延寿道:“李世民就带这点人马,就是自取灭亡!”

    高延寿道:“听说李世民能征惯战,正面人马一万左右,侧翼不会有埋伏吧?”

    高惠真道:“十五万大军泰山压顶,就算他有埋伏,也是螳臂当车!”

    于是高惠真下令大军向西岭上的唐军发起冲击,眨眼间两军碰撞在一起,人喊马嘶杀声震天。

    徐世绩手持长槊就站在第一排,这是他作战和李世民相似之处,从来都是站在最前线。

    当第一排第一个高句丽骑兵冲过来的时候,年近五旬的徐世绩大喝一声“杀”!犹如猛虎啸川,他第一个跳起来把长槊扎进敌兵的肋下,双膀一较力,把那个骑兵高高挑起,重重甩项敌群!

    一万唐军个个奋勇争先,居高临下,死死抵住十几万敌军的冲锋,把高句丽人逼得步步后退。

    此时在北山树林中的李世民,来到山坡高处,手搭凉棚观察敌阵。李世民瞅见敌军有后撤迹象,立刻命鼓手擂起战鼓,亲率一万玄甲骑兵从侧后向敌人发起猛烈冲击!

    薛仁贵一身白袍白盔白甲,胯下白马手执一杆亮银枪,一骑绝尘冲在最前面!银枪所指,劈波斩浪般敌酋纷纷落马,高句丽人畏惧其神威,纷纷后退。

    另一侧山谷中长孙无忌听到鼓声也挥军出击,高句丽人的军阵立刻大乱。唐军喊杀声震动山野,高句丽人吓得心胆俱裂,战线全面崩溃。

    高句丽士卒四散奔逃,被斩首两万余人,高延寿率残部三万多人余人依山固守等待援军。此时李道宗率五万唐军赶到,击退高句丽援军。

    高句丽军粮草逐渐不支,六月二十四日,高延寿、高惠真率余部归降唐军,唐军还缴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一万领。

    唐军俘虏了三千多靺鞨骑兵,李世民问大家如何处置。

    徐世绩对李世民道:“臣在并州十几年,遇到的最凶狠的叛匪就是这些靺鞨人。他们劫掠钱财,屠杀边民,手段极其残忍。”

    李世民怒道:“靺鞨人早已归附中土,朕还赐予首领国姓。如今这些人竟然投靠高句丽抵御天军,不杀不足以儆效尤!”于是把三千靺鞨骑兵全部坑杀。

    李世民骑着白马,身着黄金盔甲,用黄马鞭指着安市,自信满满地对长孙无忌、徐世绩等人说道:“高句丽十五万精锐尽失,我们拿下安市指日可待。诸位有什么策略,都说说吧!”

    徐世绩道:“如今建安城的守军被张俭将军拖住,安市已然成为一座孤城。只要四面围定,不出旬日城内粮草耗尽,安市唾手可得!”

    长孙无忌道:“懋功之言有差。恐怕不等安市城内粮草耗尽,我十万大军粮草就先耗光了。因此我认为要立刻乘胜攻取安市,然后跨过鸭绿江,直取平壤!”

    李世民道:“无忌之言有理。明日即刻起兵攻城,一举拿下安市!”徐世绩、李道宗领命而去,连夜布置攻城事宜。

    第二天天刚亮,李世民就披挂上马,与徐世绩指挥五万大军猛攻安市东门,长孙无忌与李道宗率军攻南门与北门。

    在安市东门外的护城河二里处,李世民亲临前线指挥大军云梯驾云梯攻城。安市城上弓矢如雨,木石齐下,云梯上的唐军士卒前赴后继。

    两个时辰过去了,唐军伤亡惨重,李世民心急如焚。

    此时城上的守军发现了李世民的黄罗伞盖,就找那些会汉话的士兵,提着李世民的名字对城下大呼小叫,极尽侮辱谩骂之事。

    徐世绩正在指挥攻城,他听到针对皇帝的这些污言秽语,愤怒异常,就对攻城的将士高声喊道:“众将士听真,这些高丽狗狂犬吠日,你们攻上城去,割下他们的舌头,再活埋了他们!”

    徐世绩激励唐军的喊话,被一个熟通汉话的高句丽军官听到,他高声喊道:“唐朝皇帝说了,攻进城内要活埋所有男女老少!”

    安市城内百姓听了,信以为真,于是人人奋勇争先,抗拒唐军。

    北城门外的李道宗命人堆起一座土城,其高超过城墙垛口。唐军正要攻进去城之时,土城底部坍塌,压死了数百自己人。

    如此唐军攻了一个半月,伤亡四千多人,依然没有拿下安市。

    此时已到了十一月初,一场大北风连续猛刮三天三夜。气温骤降滴水成冰,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唐军粮草即将耗尽,御寒冬衣更是捉襟见肘,根本低于不了那彻骨的寒冷。

    唐军中军大帐内,李世民对徐世绩等人道:“此次征高丽之战,靡费钱粮,士卒伤亡两千人,却未能平定高句丽,乃朕之过也!魏征若在,必会阻止朕出兵辽东。”

    徐世绩道:“陛下亲征高丽,完成了前隋想完成而没有完成的奇功。假如魏征在天有知,也会感到无比欣慰。”

    长孙无忌道:“此次陛下亲征高句丽,虽然未获全功,但收复了辽东二十多座城池,这已经是齐天之功了!”

    李世民听了转忧为喜,指着薛仁贵对徐世绩等人说道:“诸位将军都老了,朕也老了。此次远征使朕欣慰的不是收复辽东,而是看到我大唐后继有人!”

    李世民下令撤军。唐军回兵路过柳城,李世民命人在城南把牺牲将士的骸骨集中埋葬,并亲自祭祀痛哭悼念,三军无不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