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之宋时行
繁体版

第六十一章 五柳意境

    “元哥儿,你跑什么。”秦玲喊道。

    撒脚跑了没两步的小少年站住,看着从前边院子急匆匆进来的女子问道:“姐,你怎么回来了。”

    “我上次好容易与四公子说了,要你去喂马,你怎不去?”秦玲急道。

    元哥儿用袖子摸了鼻涕说道:“我才不去呢,我忙着呢。”

    秦玲气急,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弟弟,原先不能提携,如今自己在四公子面前得力,所以趁机给他也求个好差事,没想到过了好几日了,一问才知弟弟根本就没去,刚揪住弟弟的胳膊道:“你都这么大了,还乱跑什么,爹娘怎好放心?”

    元哥儿争辩道“我挣钱呢,可比伺候那些牲口要好的多。”

    “你哪里挣钱?被人诓骗了吧。”秦玲根本不信

    “秦梅姐姐那里修房子,我当小工呢,一天能挣一文钱呢。”元哥儿笑道,带着几分得意。

    秦梅?

    是谁啊?秦玲愣了下,才想起来询问道:“那个傻公子跟前的丫头?”上清宫修缮她也是知道的,“那不是下清宫观主的事么?她能说上话?”

    “那我不知道,秦梅姐姐反正让我去了,那些人还是我找的呢,上次修的时候就是我找的,这次还让我找的人,那工头感谢我还给我酬金呢。不信,你去问娘”元哥儿往屋子里努嘴说道。

    秦玲娘从屋子里走出来,闻言也有些惊讶道:“怎么?不是你在四公子那里打了招呼才让元哥儿去的?”

    “我跟四公子打了招呼是给那丫头几个钱,好让她尽心照看那傻子几分,承那萧鸾儿的情,怎么又扯上元哥儿了。”秦玲觉得有些糊涂的道。

    “是那甄观主,也看四公子的面子?”秦玲娘猜测道。

    家里都知道,因为下清宫的观主主动留下傻公子,对了家里老爷夫人们的心意,所以才得了这个好差事,据说老爷一次给了那观主十两银子。

    修个房子才花多少?里面的油水大了去了。

    好些人有心捞一把。但那甄观主大家都不熟。还没来得及暗示,人家那边已经找好了人开始了。

    那些有头脸的还没捞到,秦玲一家更是不想。偏偏不想这好事就落他们头上一份了。

    秦玲娘一直以为是自己女儿的在四公子跟前的面子,没想到女儿竟然不知道。

    “不会的,四公子读书要紧,才不管这些俗事,再说,夫人还气我呢,如果四公子去说,得不到这个差事是一个,我少不了吃挂劳。”秦玲摇头否认。

    元哥儿不耐烦的说道:“说了是秦梅姐姐让我去的。你们还不信,我走了,还忙着呢,快要完工了。”

    他说完蹬蹬跑了,秦玲在后也没喊住。有些失笑道:“秦梅?她算什么啊?照顾傻子也照顾出这么大的脸面了?”

    元哥儿来到翠云峰时。见到甄观主也在上清宫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老者和老仆,他们看着两个匠人将三个字拓印在门眉上。

    鸾儿也在,甄观主正对他露出恭敬和善的笑意。

    看,就说是秦梅姐姐的面子嘛。他们还不信。

    元哥儿从一旁溜进门去了。

    “鸾儿姑娘,再过三五日就差不多收拾好了,你和公子可以搬回来了,家居摆设也都到了,你看看还有什么需要的?”甄观主说道

    鸾儿含笑点头说道:“看过了,观主安排的很好。”

    甄观主脸上就浮现轻松的笑意,既然这丫头说好,那便是那公子说好,公子说好,那就是真的好。

    一旁的老者几分诧异问道:“老夫,可能进去瞧瞧否?”

    小厮和老仆有些意外,一个少年人住的道观有什么好瞧的,更何况这道观先时名声还不佳。

    老太爷真是......

    甄观主立刻去看鸾儿,鸾儿含笑点头。

    “请,请。”甄观主这才说道,一面做请。

    老者抬步进去了。

    道观前只有一殿,并无奇处,来到后院,院子里还有工人忙碌着,地上堆积着杂物,乱哄哄,但老者一眼看去面露惊讶赞叹。

    原来这上清宫如此精妙,格局小而雅致,一房两侧耳,一院子一小亭子,绿竹石路,除此之外别无他设,倒显得豁然通朗。

    越过山石,看那正室,素雅木门半开,两个村妇正在擦拭地板门窗,一眼看到其内六扇屏风,长凭几,白毡垫,高脚炉,还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在。

    这便是这鸾儿丫头安排的?要不然那观主方才不会如此询问。

    看了一圈,到底是他人住处,老者走出来,又回头看山门。

    原本上清宫三字已经抹去,新拓上的上清宫尚未开凿着色。

    “上清宫。”老者念出声。

    这三个字论起来不算精妙,甚至犹如初启蒙的幼童所写,但其中一笔一画又似乎别有玄妙。

    貌似不是自己熟悉的任何字体…

    临近中秋,秦家也在准备迎节,但秦二夫人这边却有些气氛低沉,外边晚饭已经送来了,对坐的夫妻二人谁也没有吃的心思。

    秦二老爷这次卸任交职后,按理应该擢升的,但吏部迟迟没有消息来,虽然托人问了好些,得到消息都是放心放心,这一次肯定是擢升,但没见到告身到底是没底,不日前终于有确定的消息传来,为饶州刺史。

    虽然同为刺史,但绵州为下州,饶州则是中州,就是由正四品下擢升为正四品,且饶州此地富足,民丰安顺。

    但同时不好的消息是,有人也看中了这个位置。

    “咱们朝里能说话的也不是没人,你的老师横渠先生不是在太学吗?请他出面举荐一下。”秦二夫人叨叨的说道

    张载并非官身,但却是名士大儒,开馆立学,弟子三千,威名赫赫。

    “是,我正有此意,已经给老师写了信送去了,不日便有消息。”秦二老爷说道。

    “老师的父亲正好在这里,又恰好临节,你不去见一见?”秦二夫人说道。

    秦二老爷点头皱眉愁道:“那是自然,只是老太爷始终不会客,真是愁人。”

    “那就多去几次,总不会总不见吧。”秦二夫人说道。

    “好,吃饭吃饭。”秦二老爷说道,跪坐拿起筷子。

    秦二夫人却没动。

    “怎的不吃?”秦二老爷问道。

    秦二夫人看着桌上的饭菜冷笑一下道:“有人不乐意让我吃,我何必要吃。”

    这又怎么了?秦二老爷一头雾水。

    那惹麻烦的傻儿已经送走了,怎么家里好像还是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