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之宋时行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开导启发

    上清宫,鸾儿将浆洗好的衣裳叠起来,问道:“公子,那老丈没有送食材来,你想吃什么?我一会儿去城里,那老丈说要果肉酥糕,我做好了与他送去,然后买回来菜肉什么的。”

    “这几日没来?倒是可惜,他挑选的果蔬菜肉不错,就没别人再送上门?”秦乐抬起头沉吟一刻问道。

    鸾儿知道他说话想事慢半拍,要等一等,没想到等来的这一句话,不由的被逗笑了。

    公子几乎不笑,但有时候说话偏生逗人笑,最关键是他还不笑,说真的似的。

    “本就说真的。”秦乐说道。

    鸾儿掩嘴笑道:“是,是,奴婢不笑。”嘴还合不上。

    秦乐不明白有什么好笑,便也不理会。

    “奴婢笨,选不好菜肉。”鸾儿笑过又自责说道。

    “也不是笨,是心不在。”秦乐说道

    “公子,奴婢不敢偷懒的,都是仔细的选的。”鸾儿略带分辨急道。

    “不是这个。”秦乐说到这里,又叹口气说道,说到这里。

    鸾儿不知所以,担忧的看着他,不敢再说话。

    屋子里安静一刻。

    手脚也算是能自如了,只是这说话,几乎是没好转,舌头僵硬。

    不急,不急,话,不在多,在说到就可。

    “你,心里不想吃,不知怎么吃,所以,便想不到要什么样,用什么味,这便是,心不在焉,而不是说,你对我,不用心。”秦乐抬头看着鸾儿说道,

    鸾儿释然,旋即眼睛微红,俯身在地叩头道:“公子,奴婢愚钝,还要公子开解。”

    “那也要,你肯听我开解,所以,在这时,你便是用心,人若不用心,只听自己要听的,所谓偏听偏信既是如此。”秦乐抿嘴幽幽说道。

    鸾儿看着秦乐认真的点头,起身跪直再次施礼道:“谢公子教诲,奴婢明白何谓用心了,那,没有有心人精挑细选的食材,公子用心想一下想吃什么,奴婢好用心去做。”

    秦乐看着她显然是在笑这一次嘴角微弯,再次抿嘴道:“不管何物,但凡用心,都是美味的。”

    鸾儿笑着起身退出道:“公子,您等着瞧好吧。”

    甄观主在屋中坐了好半日了,门外两个送饭来的徒弟对视一眼低声问道:“师父是怎么了?从山上回来就长吁短叹,有什么愁事一般,莫非修缮道观的银钱不够花了?”

    另一个道士点点头压低声音说道:“光布置那房间,就花去了比修缮房子多得多的钱。”

    “一个傻子怎么用那么好的东西啊?看来,咱们是换不了新道袍了。”那道童无不可惜的怏怏说道,怪不得师父不在提衣服的事。

    屋门在这时打开了,观主走出来,却又停下脚退了回去。

    “师父,您到底怎么了?”两个徒弟跟进去,干脆问道。

    “我在想一件与咱们道观有关的大事,但又不知能不能行。”甄观主说道,愁眉不解。

    “什么事啊?您说出来,大家一起想想。”徒弟们说道,在他面前跪坐下来,顾不得摆饭。

    甄观主迟疑一刻说道:“我想,咱们观有个好扬名的机会。”

    道观名扬,自然是好事,两个徒弟很是高兴。

    “师父,是什么机会?”他们急忙问道。

    甄观主踌躇的说道:“斋饭。”

    两个徒弟对视一眼。

    斋饭扬名,并不稀奇,洛阳城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便是那城西的白马寺。

    最初庙里来了个看破红尘的名厨,入了佛门之后,潜心修行,佛法精修不精修不知,厨艺倒是飞涨,先是庙中僧侣称赞,再接着香客称赞,日渐闻名,到今日等着吃一顿斋饭的香客们都要排队等,可见非是一般盛名。

    吃斋饭不要钱,但没几个人会白吃斋饭,功德箱里自然要多添几个,最关键是,扬名聚人气,人气旺则名更扬,如此往复,白马寺至今名声赫赫,香火旺盛。

    这种看破红尘的名厨可遇不可求,能像白马寺那般机遇的少之又少。

    两个徒弟苦笑的对视一下道:“咱们的斋饭?师父,今日才勉强多了些油水,谁人肯吃。”

    甄观主看向门外说道:“咱们的自然不行,所以,要学嘛。”

    学?

    “跟谁?”徒弟问道。

    “鸾儿姑娘啊。”甄观主说道。

    “鸾儿姑娘做的饭,真的那么好?”徒弟们问道。

    甄观主笑着说道:“那你们以为,那老者当真是登山累了过来歇脚?是为了那鸾儿姑娘端来的一碟果子一碗菜。”

    徒弟们恍然。

    “可是鸾儿他们就要搬到山上去了,总不能还跑去端人家的果子饭菜吧。”甄观主叹气说道。

    “那师父何必发愁,去问问鸾儿姐姐,可否能教会咱们。”一个小道童说道。

    “这个,可以吗?”甄观主迟疑,他半日纠结的就是这个。

    “怎么不可以啊,鸾儿姐姐是个好心人,她肯定同意的。”说小道童道。

    鸾儿是个好心人,但关键是,做主的不是她。

    甄观主默然喃喃说道:“我不敢…”

    道士们很是惊讶。

    “师父,为何不敢?鸾儿姐姐很好说话的,行与不行,问一问怕什么?”他们不解问道。

    “我怕,万一他不高兴了,下清宫也…”甄观主喃喃说道。

    ……

    八月十四,甄观主带领弟子们做了一个法事,秦乐和鸾儿搬进了新居。

    前殿后院,甄观主派了一个小道童负责香火之事。

    “你在这里要恭敬守礼,无召唤不许到后边去,但后院的洒扫要做的尽心。”甄观主叮嘱了一遍又一遍。

    如果不是大观离不开人,他一定要自己住在这上清宫里。

    甄观主看着山下,带着几分舒畅吐出一口气。

    原本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实现的事,竟然成真了。

    虽然此时属于那个秦家少年,但不是修行人,早晚要离开的。

    鸾儿出来擦拭廊下,看到甄观主在门外踌躇踱步,似是要进来,又似乎要走,打了声招呼。

    “公子,可醒着?”甄观主上前问道。

    “醒着呢。”鸾儿含笑说道。

    甄观主欲言又止。

    “住得好还吧?有什么需要的我再去添置。”甄观主欲言又止道。

    “好,好,很好了。”鸾儿说道。

    “请进来吧。”秦乐的声音从门后传来。

    鸾儿忙起身拉开门,甄观主也深吸一口气,应声是,迈步进来。

    “这次。让你破费了。”秦乐开门见山说道。

    甄观主拿来的钱,修缮道观倒没花多少,基本上都花在布置这住所了,地垫子卧榻门窗幕帐等等全部焕然一新。

    “不敢不敢,本就是公子得来的钱。”甄观主忙说道。

    秦乐点头道:“我喜欢,明事理的人,你很好。”

    这是夸奖?甄观主有些小欢喜。

    自己的年岁抵着少年两个还要多,此时竟然感觉自己才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而这少年则是个久历人世的老者。

    甄观主有些失笑。

    “你需要我为你做什么,尽管说。”秦乐说道。

    一旁的鸾儿有些愕然,这还是头一次见公子这样主动说话呢。

    甄观主同样愕然,但更多的是欢喜,也直接说道:“我,我想,公子可否让鸾儿姑娘教与我弟子们厨艺。”

    鸾儿愣了下,忍不住问道:“学这个?做什么?”

    “那老者喜欢鸾儿姑娘你的手艺,如今你们搬到山上来住,总不好麻烦你,所以我想…”甄观主讪讪说道。

    总不好直接说自己想要靠这个…来扬名吧。

    “你想要大名,还是小名?”秦乐打断他问道。

    大名?小名?

    这公子竟然再次猜中自己的来意?

    甄观主更加忐忑。

    “如是想要小名,我可以,给你煎炒烹炸煮、菜、鱼肉、蛋、米、果茶酒汤,各色方技。”秦乐说道。

    甄观主瞪大眼。满面的惊愕。

    所以说,那些东西,其实不是这鸾儿姑娘的手艺?

    “是她的手艺,我不过是,提了一提。”秦乐说道。

    提了一提。就让那老者恨不得一天三顿在他们观里吃?

    甄观主有些激动,他这次问对了!

    小名,就这么多做法。摆出去一桌宴席就齐全了,那要是大名的话……

    “如是,想要大名,以上方技,只选其一。”秦乐说道。

    甄观主以及那鸾儿都再次愕然。

    一个?一种?反而能成大名?

    秦乐看着甄观主道:“道长,你修行所为何来?”

    甄观主打个机灵,脑中顿时清明。

    “道长你修的是,大道,吃食不过是小道而已,可以为辅,不可为主,主次不分,大小不明,道,远矣。”秦乐说道。

    是啊,他是道观,不是饭馆。

    他是修道,不是修名,他是道士,不是厨子。

    怎么可以迷了心窍,忘了正道,纵然靠着斋饭声名大作,但下清宫是什么?

    纵然盛名,那他穿着这身道袍岂不是成了笑谈?

    有此笑谈,这名又能盛多久?

    所以学得多反而是小名,甄观主诚心诚意的俯首施礼道:“多谢公子。”

    秦乐看着他微微一笑道:

    “也不用谢我,要谢,谢你自己才是,人敬我一尺,我便要还人一丈,这,本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