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之宋时行
繁体版

第六十八章 中秋回礼

    城中,张宅门外,管事瞪了身旁的丫头一眼,带着几分告诫低声喝道:“不许哭,莫要把好事变成坏事,想想你爹娘老子。”

    秦梅咬住下唇,死死的忍住眼中的泪水,低下头。

    门打开了,门房带着几分戒备探头。

    管事忙堆起笑恭敬的说道:“我是秦府的,老爷让我…”

    话没说完那门房就要关门。

    “哎哎,来送个人,来送个人,老丈,你别急着关门。”管事忙死命推门说道,一面冲那秦梅喊道:“还不快过来。”

    秦梅期期艾艾的上前,门房看清猛地松开手,管事踉跄跌了进去,看着刚才还一副讨债鬼模样的门房笑得如同盛开的菊花。

    “鸾儿姑娘啊,是你来了啊,有什么事啊?正念叨你呢。”

    张老太爷放下茶碗,看着站在眼前的管事和丫头。

    “得知老太爷独身在这边,恰好这丫头略有些厨艺,我们老爷便送来伺候太爷。”管事恭敬的说道。

    说罢看了眼秦梅。

    “奴婢,不知道,老太爷是…多有冲撞。”秦梅叩头颤声说道。

    张老太爷笑了,点点头笑道:“不知者无罪,再者你也没冲撞我,而且还是我的救命恩人呢,你可愿意留在我这里做个厨娘?”

    “其实,不是奴婢…”秦梅颤声要说话,那便管事咳了一声,秦梅不敢再说低下头不言语了。

    这丫头在家里就嚷着自己不会做,都是公子教的之类的话,来这里还嚷着,岂不是表明来的不情不愿?

    张老太爷没有注意,含笑喝了口茶。

    “你要是把这攀请的事给弄成结仇,休怪我无情。”

    “你这个不知好歹的蹄子,白养了你一场,这是要了一家子的命了,没法活了…”

    秦梅的耳边回荡着秦二老爷的怒喝以及父母的哭喊,她咬住下唇,咽回眼泪,低头答道:“奴婢,愿意。”

    ……

    夜色降下来时,山脚下并没有看到人影奔来,看来是不会来了。

    甄观主从门外转回身,轻轻叹口气道:“奈何,如之奈何啊。”

    “师父,你看什么呢,看了半天了?”小道童不解的问道。

    “没什么,时候不早了,我去看看公子。”甄观主迈步进去说道。

    已经一天没断人了,不是师父亲自守着,就是让两个师兄守着,怎么都晚上了还要去?不是有两个丫头了吗?

    小道童不解,但还是跟过去了。

    院子里,两个新来的丫头坐在小亭子里叽叽咕咕的说笑,地下磕了一地的瓜子皮,另一边厨房里,两个道士正捧住一个托盘。

    “我来吧。”甄观主忙说道,伸手接过。

    “师父,我们来吧。”道士们谦让。

    那边的丫头噗嗤笑了。

    “要不,咱们去?”一个笑道,却没有起身的意思。

    “让他们去呗,拿着咱们家的供奉呢,不就是做这个嘛。”另一个笑道。

    甄观主只当没听见,拉开了屋门说道:“公子,白粥好了。”

    秦乐放下手里的书,坐正身子说道:“有劳你了。”

    甄观主跪坐下来,将碗筷摆上笑道:“不敢不敢,应该的,公子,请。”

    秦乐看着他,嘴角弯弯忽的问道:“道长,你有名字吗?”

    ……

    繁华热闹的东市里,不是货郎讨生活的地方,穿街走巷,高声叫卖才得糊口。

    吴货郎放下担子,用袖子擦了擦汗,略作休息。

    货架子里,胭脂水粉偶玩蜜饯针头线脑应有尽有。

    孩童的哭闹从一家门内传出来。

    生意来了,吴货郎顿时打起精神,摇响了拨浪鼓。

    “货郎,这边来。”两个妇人拉着一个孩儿招手说道。

    在货架子上翻来翻去,拿起各色物件逗孩子,三四岁的孩童也扒着货架好奇的胡抓一通。

    “吃蜜饯好不好?哎,这个是什么?从未见过。”妇人说道,一面翻出几包。

    “上面还有字,写的什么?”另一个妇人也凑过来问道。

    吴货郎看去,恍然,这是昨日从青牛观得来的那个贡品,叫什么来着?中秋节,团圆…“月饼,这是青牛观的贡品呢,那里的道士说过中秋,吃这个寓意团圆,你瞧,圆圆的,像月亮吧。”

    妇人拿在手里还没细看,就被旁边的孩子一把抓过,撕开了油纸。

    “有花,有花。”孩子看着手上月饼喊道,一面张口就咬。

    “哎呀呀,能不能吃啊。”妇人惊呼道,但还是晚了,咬了一口的东西,总不能再退给人家,只得不情不愿的掏钱,“这个多少钱?”

    “大娘子,只要这个的话,就不要钱了,这是观里随喜的,怎好收钱。同福同福吧。”吴货郎笑道。

    这话说的两个妇人都高兴了,当下又挑了几条线付了钱才作罢。

    这些妇人就爱沾些小便宜,吴货郎带着几分小得意挑起胆子摇着拨浪鼓吆喝着走开了,迎面一个胖乎乎的老者晃悠悠的过来,远远的小童看到就喊了声。

    “爷爷。”

    那胖男人加快脚步,抱起跑过来的小童,小童手里举着月饼蹭了他一脸。

    “这是什么?”老者笑道。

    “是月亮。”小童喊道,记着方才听到的只言片语。

    老者惊讶的啊了声,小童已经将月饼举到他嘴边喊道:“好吃好吃。”

    老者张开嘴咬了口,眼睛顿时一亮,几口咽下去,有些意犹未尽再次凑过去咬了一口道:“不错,不错,不错。”

    巷子里有孩童的哭声响起。

    “爷爷,你把我的月亮吃完了…”

    “乖乖,爷爷再给你买…货郎,货郎….货郎慢走….”

    ……

    秦四郎迈进院子时,几个丫头正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说的热闹。

    秦四郎有些不高兴跺了跺脚,丫头们忙散开了。

    “公子今日回来的早。”秦玲忙迎上去接过秦四郎的披风说道,

    “一会儿有客人来。”秦四郎说道。

    秦玲应声是问道:“茶还是酒?”

    “茶吧。”秦四郎一面迈进屋子说道。

    秦玲跟了进去,她迟疑一刻,还是忍不住说道:“公子,翠云峰那里,又换了丫头了。”

    秦四郎嗯了声,一时没反应过来是什么。

    秦玲话匣子打开便刹不住说道:“乐少爷那里,那个接替鸾儿的丫头,也走了,原来昨日老爷叫她来是为这个,送到张老太爷府上了,说是做的点心合口…”

    秦四郎略愣神一刻,又换人了?又被别人要走了?

    这个傻子那里的丫头。是留不住呢,还是太抢手了?

    “公子,富公子来了。”

    门外的声音打断了二人的谈话。

    “姐姐,这些点心不够多呢。”

    屋子里一个丫头说道,看着一碟点心。

    “这里还有几个。”另一个丫头说道,从一旁的桌子上捡起两三个油纸包的蜜饯。

    “是哪里来的?哎,上面还有字呢。”那丫头接过问道。

    “好了没?”秦玲进来催促道,“富公子来了。”

    两个丫头不敢怠慢,忙将点心放好,端着跟着秦玲向书房这边而来。

    公子们之间的闲谈说笑,不需要她们这些丫头在旁,就连贴身丫头秦玲也只能站在门外等候召唤。

    屋子里谈诗论画,笑语风声,一直到日暮,才意犹未尽的告辞。

    富公子走到屋门口又想到什么说道:“哦对了,四郎,你家的点心不错,不如我拿些回去给我家四妹吃,她最爱吃这个了。”

    秦四郎笑道:“好说好说,喜欢哪个?”

    “就是那个纸包里的桃条。”富公子说道,伸手指了指。

    秦四郎便吩咐丫头去拿。

    等了片刻,丫头们惶惶过来了答道:“公子,这个,不是家里的。”

    富公子有些意外,秦四郎则有些尴尬说道:“那是哪里买来的,再去买些就是了。”

    “不用了,不用了,告诉我哪里买的,我自去就好了。”富公子忙笑道。

    丫头们对视一眼,看向秦玲说道:“是秦玲姐姐带回来的。”

    秦玲愣了下想起来什么道:“哦,是那个…青牛观的点心吗?”

    “青牛观?”富公子重复问道。

    而与此同时,城中很多人家,也都在念出这个名字。

    “青牛观”他们念道,看着手上纸包上的花纹文字,再看自己面前的管事道:“这便是张老太爷特意送来的中秋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