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的故事
繁体版

37、转世重修而来的夏风

    在那片宁静而深邃的空中,济凡与夏风这两位修道大能者相对而立。济凡缓缓开口,声波在空旷的领域中悠扬传播:“阿弥陀佛!济凡,有幸再次见到天尊。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是百年光阴,然而天尊您的神采依旧,令人不禁感叹岁月在您面前似乎失去了作用。”

    他的话语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与感慨,称呼夏风为“天尊”,这不仅确认了夏风的身份,更昭示着对彼此百年修道情谊的缅怀。

    随着两人的对话展开,济凡轻轻地将手中的“十色琉璃真我佛宝浮屠印”收回,而夏风也将自己的“南冥湮灭真火”收回。

    夏风的目光落在济凡的佛宝之上,他缓缓地说道:“你的浮屠宝印,自上次相见之后,确实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甚至可以说,你已经将其打造得近乎最理想的状态,构建出了最为理想的运行结构。然而,龙隐寺虽然在佛印之道上颇有造诣,但所收录的佛印之中高品法印实在是太少了。在你的十种法印之中,仅有三种达到了仙品的级别,五种属于人间的上品法印,而剩余的两种,只能算作是人间中品。这样的配置,一旦遇到能够创造出虚空无灵环境的对手,你的浮屠宝印将无法从外界吸取灵力来维持其内在的平衡。那样的话,浮屠宝印的结构很快就会变得不稳定,若是长时间的战斗,恐怕很容易被敌人找到破绽,进而一击致命。”

    夏风的话语中,既有对济凡对浮屠宝印修炼进步的赞赏,也点出了济凡所修炼这门佛门神通的不足之处,让济凡在赞叹之余,也深刻反思自己的修为与未来的进阶之路。

    听完夏风的话,济凡和尚深感赞同,他认真的点头表示同意,并回应道:“天尊的智慧真是深邃无比,您的一番指点让我豁然开朗,我也明白该如何完善浮屠宝印了。想起往昔,天尊曾说过这浮屠宝印修炼之法犹如聚沙成塔,看似塔成,却一触便会坍塌。今日再见天尊,得到天尊的肯定,实乃佛祖的恩典与庇护。”

    然而,夏风却不以为然,他嘴角一撇,半开玩笑地说:“你这个光头老僧,难道不知道我和你家的佛祖八字犯冲吗?算了,咱们不谈这个了。带我去你的禅房吧,我有事要和你说。”

    济凡对夏风这种看似不敬的态度并不感到惊讶或生气,因为这正是他所熟悉的南冥天尊的个性。于是,他双手合十,恭敬地领着夏风,从天空中缓缓降落,回到了白草禅庐的宁静之中。

    当两人从天而降落入到了天井之中后,夏风并没等待济凡引领他进入内室的禅房,而是迅速将目光投向了旁边站立着的一位身影——魏大年。夏风对济凡开口说道:“济凡,这位是我的随从,他被特殊事务局给盯上了。我希望你能以你的名义,帮我替他遮掩一二过去。”

    济凡的目光轻轻一扫,最终落在了魏大年的身上。他的眼神中并没有流露出过多的好奇或疑问,而是保持了一种超然的平静。他微微点了点头,语气平和地回应道:“没问题,这件事我应下了。就当作是对天尊刚才对我指点迷津的一点小小回报。从今往后,这位施主便是我龙隐寺外门弟子。”

    夏风听到济凡这么说,便知道事情已经有了结果,所以他立刻对魏大年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然后对他说道:“魏伯,这位是济凡大师,今后你就是龙隐寺的外门弟子了。”

    魏大年听到夏风的话,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仿佛突然间有所触动,他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地,恭敬地说道:“弟子魏大年,拜见师父。”

    夏风没想到魏大年会有这样的举动,刚想阻止,却没想到济凡一脸笑容地转过身来,巧妙地挡在了他的面前,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魏大年的拜礼。济凡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对魏大年说道:“难得我们有缘,我就收你为记名弟子吧,你的法号就叫时从。我龙隐寺的弟子按照济、时、行、道四字的顺序排列,从今往后,你就是我龙隐寺的第二代记名弟子。”

    魏大年还有些懵懂,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为何两个人神色不一样。而夏风则是无奈地叹了口气,对济凡说道:“济凡,这样做并不妥当。”

    济凡却是开怀大笑,丝毫不在意夏风变得有些难看的面色,反而是向夏风问道:“天尊觉得有何不妥?我龙隐寺的二代记名弟子,难道还辱没了他不成?”

    夏风知道济凡这是在说反话,只能摇头说道:“这身份太重了,他恐怕承受不起。”

    济凡知道夏风想的是什么,但他也有自己的打算,所以直截了当地说道:“如果不是我的弟子,我又如何出面护住他呢?”

    济凡这么一说,倒是让夏风有些无言以对。毕竟济凡所说的也有道理,以特殊事务局在世俗社会的强势,普通的宗门弟子并不能够让对方忌惮,甚至还喜欢去处罚一些作奸犯科的宗门弟子来彰显特殊事务局的权威。可如果是一位陆地神仙的记名弟子,那特殊事务局想要处理时,就不得不再考虑再三了。

    济凡的目光在夏风身上停留了片刻,察觉到对方眼中的犹豫,他不禁放声大笑,用一种轻松愉快的语气打破了沉默:“天尊,不妨随我移步至禅房,那里有我亲自采摘的一些新春茶芽。我想泡上一壶清香扑鼻的青茶,与天尊共同品鉴一番。”

    夏风也感受到了济凡对这件事上的态度坚决,也明白现在是有求与他,再没有继续争论的必要了,便跟随着他的步伐,穿过寺院的回廊,来到了后院的禅房。

    随着房门轻轻推开,夏风的目光扫过这间简朴的禅房,不由得有些惊讶。房间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低矮的茶几,周围摆放着几块已经略显磨损的蒲团,除此之外,四壁空旷,仿佛一切都被剥离,只留下最纯粹的宁静。茶几上,摆放着一把色泽深沉的陶制茶壶和四个同色系的陶杯,它们静静地诉说着简朴的美学。

    然而,济凡却对自己的禅房显得非常满意,他热情地邀请夏风和魏大年落座,然后轻巧地拿起茶壶,运用一缕灵力,瞬间激发了茶香,一壶热气腾腾的青茶就这样在他们面前悄然绽放。

    济凡小心翼翼地将沸腾的青茶倒入那些朴素无华的黑色陶杯中,然后递给夏风一杯,带着一丝期待和自信地说道:“天尊,请品尝这茶。这是我亲手从龙隐寺后山移植而来,经过六十余载的精心培育,它们的品质已经不亚于龙隐寺后山的那几棵古茶树了。我相信,您一定能品出这茶中的独特风味。”

    夏风轻抚着那只外表不起眼,甚至略显粗糙的茶杯,却感受到了一种出乎意料的舒适。杯中的茶水,尽管色泽不深,却散发出一股清新而迷人的香气,那香味犹如山间清泉,直扑鼻端,令人心旷神怡。他轻轻抿了一口那清澈见底的青茶,只觉得一股凉爽之气在口中弥漫开来,生津止渴,仿佛连带着夏日的燥热都随之消散了。

    夏风不禁赞叹出声,半是惊讶半是玩笑地对坐在对面的济凡说道:“你这和尚,难道是将龙隐寺后山那几株古茶树给移植到了这里?这茶的味道,怎么如此相似,与我之前品尝到的青茶简直一模一样。”

    济凡闻言,连忙摇头,一脸诚恳地反驳道:“怎么可能。我岂是那种不顾寺规、擅自动用寺中之物的人?”

    夏风不以为然,轻蔑地斜了济凡一眼,语带讽刺地揭穿道:“若是换了你那两位品行端正的师兄,我或许还会相信他们不会做出这种事。但对于你这个既好酒又嗜茶的三贪和尚,实在是难以让人信服,你有什么出格的事情做不出来的。”

    面对夏风的调侃,济凡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愤怒,反而放声大笑,笑声中透着几分自嘲和豁达,他回应道:“天尊的嘴,依旧是那么的锋利,毫不留情啊。”

    两人的对话,就这样在茶香四溢的禅房内,伴随着夏风的轻拂和茶水的清香,渐渐在宁静的时光中淡去。

    突然间,门口悄然推开,一位身着僧袍的人物缓步进入,他的出现立即吸引了在场众人的目光。进入到禅房正是不久前与夏风有过一番交手的那个中年和尚。

    这位和尚的出现,似乎并没有引起房内两人的惊讶,反而是一种意料之中的态度。他走进房间后,济凡对着他招了招手,以一种亲切而又威严的语气说道:“行愿,你快过来拜见天尊,今后见到天尊犹如见到我一般。”

    听到这番话,那位名叫行愿的和尚没有丝毫犹豫,仿佛先前的交锋只是一场误会,他立刻放下身段,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向夏风行礼,口中念叨着:“徒孙行愿,见过天尊。”

    夏风对于这突如其来的转变感到有些无奈,他看向一旁面带微笑的济凡,叹了口气,半是玩笑地说道:“你这和尚是一点亏也不吃啊,你让徒孙拜我,我又没带见面礼,如何是好?。”

    当然,夏风这么说也只是开玩笑,他看了看拜倒在地上的行愿,沉思了片刻后,对行愿说道:“我也不能白受你这一礼,我看你走的是‘见性成佛’之道,那便送你一朵灵花吧。”

    随着夏风的话音落下,他轻轻地弹了弹指尖,一朵黄色的小花突然出现在了他的指尖,又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黄色小花从他的指尖飞出,缓缓地飘向行愿。这朵小花宛如随风微摆的蒲公英一般飘了起来,最终轻轻地落在了行愿的头顶,没入了他的百会穴中,仿佛是一种无形的传承。

    当行愿头顶上那朵璀璨的黄花悄然消融,这次轮到济凡的神情顿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对夏风说道:“天尊,您给的这份见面礼实在是过于珍贵,恐怕行愿他还承受不起这样的恩赐。”

    夏风闻言,也是不禁放声大笑,他的语气轻松而洒脱,仿佛在嘲笑济凡的过于拘谨:“和尚啊,这不过是一点小感悟而已,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的。况且,如今的我已是身无余物,你让徒孙拜我,我也不能一毛不拔不是?”

    听到夏风的话,济凡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心中暗自叹息。然而,他担心行愿无法理解刚才那一朵黄花的真正价值,便忍不住开口向行愿详细解释:“行愿,你可知道,刚才天尊赠予你的那一朵灵花,它并不是寻常之物。它是道家三花之中的地灵花,乃是道门修行三花之一。如果你将来有机会修炼至大宗师境界,便可以凭借地灵之花进军罗汉菩提果位。这朵地灵花将会成为你的护身符,帮助你逢凶化吉,一帆风顺。”

    行愿听到济凡的解释,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为何济凡会说这份礼物太过沉重。他不再犹豫,立刻再次俯下身子,跪在地上,表情庄重而诚恳,向夏风表示感激之情:“徒孙行愿在此,深深感谢天尊的慷慨赐予,此恩此德,行愿铭记于心。”

    在行愿再次向夏风表达了感激之情后,济凡便转向了行愿,开始向他介绍一旁的魏大年,他说道:“行愿,这位是时从,他是师祖今日收的记名弟子,也是你的师叔。”

    行愿心中虽然充满了疑惑,不明白师祖为何会收一个修为并不出众,甚至可以说是修为低下的半百老者作为记名弟子。但他想到这其中或许与那位天尊有所关联,因此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敬的态度。他尊敬地称呼魏大年为“师叔”,并向他行了一礼。魏大年见状,感到有些手足无措,急忙站起身来,向行愿回礼。

    看着两人相识并互相行礼,济凡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他没有绕弯子,直接对行愿说道:“行愿,你的师叔时从被特殊事务局盯上了。你现在就带你的师叔去一趟特殊事务局,告诉他们,时从是我的弟子,如果他有什么过错,自会有我龙隐寺的寺规来处理,不劳他们操心。要是他们有异议,就让林放过来亲自找我。”

    济凡这番话说得霸气十足,行愿听到师祖的吩咐后,没有多言,只是恭敬地颔首行礼,然后带着魏大年离开了禅房,准备前往特殊事务局处理此事。

    当两人的身影渐渐远去,济凡轻轻地为夏风斟满了一杯清澈的青茶,同时也为自己倒了一杯。他缓缓地举起茶杯,细细地品味着杯中那如同宝石般晶莹剔透的茶水,每一口都仿佛在品尝着宁静的时光。

    夏风坐在对面,同样没有开口说话,只是静静地与济凡一同享受着这份宁静,默默地啜饮着手中的茶。茶香在空气中缓缓弥漫,仿佛能洗净尘世的烦恼。

    随着第三杯茶的余温散去,济凡终于没能忍住心中的好奇,不由自主地开口打破了沉默:“天尊今日来找我,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时从之事吧?”

    夏风轻轻放下茶杯,面带微笑地看着济凡,反问道:“和尚何以见得?”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玩味,似乎早已预料到济凡会有此一问。

    济凡微微一笑,回答道:“以贫僧对天尊的了解,只为些许小事还惊动不了天尊大驾,更何况天尊为此还赠予了一朵地灵之花。”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夏风的深刻了解,以及对这位老朋友的熟悉。

    听到济凡的回答,夏风不由得笑出声来,他知道他的心思是瞒不过济凡,也没想到要瞒过济凡,所以他点了点头,坦率地说道:“的确,无事不登三宝殿。如果仅仅是魏伯的事情,我是不会特意来找和尚的。”

    济凡听到夏风这么一说,便正色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此前,我还是想冒昧地问天尊一事,不知天尊可愿意……?”

    夏风略作思考,便明白了济凡想要问的是什么。他直接了当地说道:“我知道你想问我是否是通过投胎转世来到这一世的。没错,当年我在敌寇的火炮下陨落后,我的神魂沉入轮回,直到20年前我才重返阳世。”

    看到济凡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夏风却又冷冷地给他泼了一盆冷水,继续说道:“我以破境神仙之高深修为,又借华夏奋起龙腾之气运,故意借了敌寇之手去兵解转世,这才护住了我大法不失、神魂不灭,真灵不迷。可即便如此,我也在轮回之中沉沦了不知几何才于今世重新转生入世。你佛门也有着转世之法,也可破解胎中迷。可是转世而来的高僧大德又有多少回归你佛门?转生而来的高僧大德又有多少可以修行?转生而来的那些高僧大德又有多少能够修回到前世之修为的?济凡,不要有侥幸。”

    夏风的言辞中蕴含了一种刺骨的寒意,这股寒意仿佛来自深不见底的现世深渊,它无情地浸透了济凡的全身,从发梢到足尖,无一幸免。这种彻骨的寒冷,瞬间唤醒了济凡沉迷的心神,迫使他回到了现实之中。

    济凡露出了一丝苦笑,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无奈的弧度,轻声念出了佛号:“阿弥陀佛!”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哀愁,仿佛在诉说着佛修者的无奈与辛酸。“我们这些修行之人,已经不知道从何年何月起,罗汉菩提境已经是我们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了。世间的凡人,他们不断地膜拜那些被称为佛门大德的高僧,颂扬菩萨,赞颂佛祖,却哪里知道,这些被尊为高德大贤的人,他们在背后是如何苦修秘法,只为了能够破解生命中的迷团,期望来世能有机会再次修行。然而,他们最终,一个接一个,都白白浪费了宝贵的一生,沦为了愚昧无知的众生。”

    刚才济凡在从夏风口中得知了他是通过转世重修时,心中的确泛起了一阵激动的波澜,幻想着自己是否也可以如同夏风一样转世重修。可是在聆听了夏风那一番如同醍醐灌顶般的言语后,他迅速收敛了自己的佛心,开始默默地念诵心经,让自己的心灵回归到了那个宁静如水的平常状态。

    在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之后,济凡仿佛脱胎换骨,再次化身为那位不羁的三贪和尚。他望着夏风,眼中流露出一丝感激,开口说道:“感谢天尊的指点,是我突生贪念,竟然萌生了那些不该有的念头,要不是天尊一番醍醐灌顶之言,恐怕我要坠入阿鼻地狱了。”

    关于转世重修的话题,其实在很久以前,夏风就和济凡师兄弟三人就有过非常深入的讨论。相比道家,佛门更加注重轮回转世,所以有着许多秘法可以护住佛门的高僧大德的神魂不昧,轮回转世之后重新被接引回佛门的。可是这种取巧的路径在人间和天界发生了天人隔绝之后,其实也是断绝了。

    不过在那次探讨中,夏风提出了一个非常奇特的观点,佛门的轮回转世其实是取巧钻了六道轮回法则的空挡。而现世因为天人隔绝使得这个漏洞被屏蔽掉了,所以还想要转世重修可以借用道家的兵解之法。修行者借助国家腾势的气运和大世变更的机缘,然后借机获得天道的认可死于敌手,完成兵解之后,天道为了完成对修行者的补偿,就会让兵解者进入轮回时留下一线生机。

    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当修行者能够在这茫茫人海中,捕捉到那仅有的万分之一的机会,将修为、气运、机缘三者合一,才能够在生死轮回的漩涡中,抓住那一线生机,实现转世重修的伟大愿望,而不致于迷失自己本真的本性。

    在当时,济凡和他两位师兄都是对夏风所描述的事情是半信半疑的,他认为夏风所说的不过是自己臆想,难以成真。毕竟,在龙隐寺中有过不少修行至罗汉菩提境的高僧大德,他们以大毅力破解了“胎中迷”转世重修又活了也一世,更是得以重新踏上修行之路。这些高僧大德中,不少人是重回了龙隐寺,继续他们的修行之旅。然而,令人悲哀的是,这些转世而来的高僧大德,大多数都只是天资平平之辈,哪怕是其中少数几个天分异禀之人,也往往没有了前世的那份机缘和福分在同辈之中并不能领先,基本上是没有人能够再次攀登到罗汉菩提境的人间佛门至高的境界。

    但是,现在夏风以一具年轻而鲜活的身体,只有20来岁的年纪,重新出现在济凡面前,与他坐而论道,这让济凡意识到夏风真的做到了。

    可是济凡也深知,要想效仿夏风那样兵解转世,已经不是依靠个人修为就能达到的,他不认为现今的世界自己能够拥有夏风当初那样的机会,所以济凡非常坦然的将转世重修这个念头掐灭了。

    此已经恢复本心的济凡认真向夏风问道:“不知道天尊今日寻我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