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风的故事
繁体版

38、蟠螭龙珠

    在确认了夏风竟然真的是转世重修之人的消息后,济凡经历了一番内心的波折,但很快他便平复了心绪。他的目光变得清澈透亮,直视着夏风,语气平和而缓慢地询问道:“不知天尊有何吩咐,需要我为您做些什么?”

    面对济凡的询问,夏风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请求:“我想要向你借一件能够辟邪护身的宝物,必须是凡人也能够使用的那种。”

    然而,夏风的这个请求一出,济凡却不由得愣住了。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狐疑,不确定地打量着夏风,小心翼翼地问道:“天尊,您这是认真的吗?在这世间,若论宝物的珍贵,您若是自称第二,恐怕无人敢称第一。”

    对于济凡的疑惑,夏风只能苦笑着摸了摸鼻子,有些无奈地解释道:“我的法宝对使用者的修为要求比较高,普通人用不了。”

    若是换做其他人说出这样的话,济凡或许会认为对方是在讥讽龙隐寺的宝物不够贵重,但这话从南冥天尊夏风口中说出,济凡却觉得这似乎是合情合理,毕竟天尊的眼光和境界,自然是远超常人。

    尽管夏风对于借用一件法宝显得颇为犹豫不决,这让济凡感到有些不解,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从宽大的袖筒中摸出了一串古朴的佛珠,递向夏风,并解释道:“这串念珠共有十八颗,每一颗都是由后山一棵被雷击中的老松精心制作而成。我随身携带它已近一甲子了,日日用佛法熏陶,它的法力非同小可。别说是寻常的鬼魅邪灵,哪怕是阴司地府中的凶鬼厉煞,都不敢轻易接近。”

    夏风接过那串佛珠,目光落在那些色泽深沉,表面布满了斑驳痕迹和凹凸不平的珠子上。他心中暗想,沐柠夏或许会将其作为辟邪,日夜放置在行李箱中以驱邪避害。

    所以夏风却摇了摇头,将那串佛珠递还给了济凡,口中不无遗憾地说道:“不要,太丑了。”

    “太丑了?”济凡听到这话,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夏风,他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要知道,当济凡拿出这串佛珠时,心中还带着一丝自豪。这不仅仅是一串普通的佛珠,而是他近年来倾注了大量心血孕育出的得意之作。这串佛念珠不仅孕育出了佛性与佛光,更融入了他最擅长的“琉璃莲花印”。通过日夜不断的炼化,他已经将这门印记深深地烙印在了佛珠之中,使其能够在遇到敌人时自动激发“琉璃莲花印”进行防御。

    夏风也知道济凡手中的那串佛珠并非寻常宝物,而是一件珍贵的佛宝念珠,蕴含着深厚的佛力。但无论这串佛珠多么珍贵,如果沐柠夏不喜欢,那么它的价值也就无法得到体现。因此,夏风不得不硬着头皮,再次向济凡提出请求,希望能得到一件既实用又符合女性审美的护身符。

    “济凡啊,我有个朋友,最近似乎有些不太平,我感觉她可能被人盯上了。但我又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她身边,所以我想向你借一件能够随身携带的宝物,最好是外观精美一些,更适合女性佩戴的。”夏风尽量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请求。

    济凡听后,眉头紧锁,显得有些为难。在佛教中,能够驱邪避魔的物品并不多,龙隐寺乃是净宗佛修,宗门内的法器大多形制都是以古法佛器为主,确实难以找到既符合夏风要求又适合女性的法器。

    “好看的?还要适合女性的?”济凡反复思考,却始终无法找到合适的物品。

    最终,济凡无奈地摇了摇头,像是拨浪鼓一般,表示自己实在是没有办法满足夏风的要求。他坦白地说:“除了这串念珠,我真的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给你了。”

    只是夏风此行来找济凡并非是毫无目的的,他心中早已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此,他带着探询的语气,向济凡问道:“七宝翡翠法螺可在?”

    夏风的话音刚落,济凡便立刻洞悉了夏风之所以会显得如此犹豫不决的原因。毕竟,七宝翡翠法螺并非寻常之物,它乃是龙隐寺镇寺三宝之一,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难怪夏风会显得如此迟疑,如此欲言又止。

    然而,济凡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语气中透露出一丝遗憾:“恐怕要让天尊您失望了,那件法螺已经随着济真师兄一同消失,至今无人知晓其下落。”

    虽然听到这样的消息,夏风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但他也知道,华夏大地经历了长达百年的战火洗礼,许多修行宗门在这场波及广泛的世俗战争中遭受了重创,甚至有不少宗门在战乱中灰飞烟灭。就连昔日佛门中的顶级大宗门——龙隐寺,如今也风光不再,仅剩下济凡一人孤力支撑,处境堪忧。

    但就在夏风眼中流露出的那一丝失望时,济凡似乎想起了什么,他突然站起身来,对夏风告了一声退,随后缓步走向禅房内的里屋。不一会儿,他便重新出现在夏风的视线中,手中捧着一个小巧精致的木盒,缓缓坐回到了矮几旁的位置上。

    夏风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那个小木盒吸引,而济凡就把手中的木盒递给了夏风,说道:“就这东西了,爱要不要,再也没了。”夏风心中充满了好奇,他从未想过竟然还会有佛宝被装在盒子里。通常来说,佛宝要么是佩戴在身上,要么就是供奉在佛堂里,享受着信徒们的香火,很少有佛宝会被装起来存放的。

    “和尚,这到底是什么好东西,竟然还要特意装起来?”夏风疑惑地问道。

    “呵呵,自己看。”济凡神秘一笑,那笑容中似乎隐藏着无尽的秘密,他并没有直接回答夏风的问题,而是用手指轻轻地指了指那个木盒,示意夏风自己打开来看。

    那个木盒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松木盒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普通。但是,这个木盒似乎已经有些年头了,四角已经被磨出了不少毛边,那些毛边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木盒的历史。整个木盒的颜色也因为时间的流逝,变得有些灰暗,那种颜色仿佛是岁月的痕迹,让人感到一种沉重的历史感。

    济凡和尚的态度,不经意间激起了夏风内心深处的好奇心。他犹豫了片刻,终于忍不住伸出手,轻轻地推开了那个古朴的木盒盖。木盒缓缓打开,露出了里面的物品,只见一片黑色的绸布铺底,上面静静地躺着一枚琉璃珠,大小恰似鸽子蛋。

    这颗琉璃珠散发着淡淡的琥珀色泽,仿佛蕴含着岁月的温润与沉静。当阳光透过树梢的缝隙,斑驳地洒在珠子上时,夏风惊讶地发现,那珠子内部竟然隐约显现出绿色的蛟龙纹路,它们若隐若现,仿佛是活的一般,随着光线的移动而轻轻摇曳。

    然而,当夏风认出这颗珠子的来历后,他的心脏猛地一跳,从来没有过的情绪瞬间涌上心头,他的手差点就要将木盒连同那颗珠子一起扔掉。他急忙对济凡说道:“济凡,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东西我怎么能要?”

    济凡和尚面带微笑,双手合十,口中念着“阿弥陀佛”,他的声音平和的说道:“全寺上下,能入你法眼的恐怕也就这枚珠子了,你就拿去吧。”

    济凡的这种态度,让夏风吓得把头摇成了拨浪鼓,连语气中都带了几分恳求:“我说,济凡大师,这可是你们龙隐寺的传承之宝。你怎么可以给我?我也不能要啊。我要是拿了这龙珠,我怕你们龙隐寺历代先人都得从塔林里爬出来找我算账。”

    这颗珠子,外表酷似琉璃,晶莹剔透,犹如世间稀有的宝石,但实际上,它是一颗真正的龙珠,龙生九子之中的蟠螭的龙珠。在龙隐寺中,这枚龙珠不仅仅是一件宝物,更是历代方丈主持的身份象征,代表着龙隐寺的权威与传承。

    世人所知的龙隐寺是它得名于宋代皇帝南逃避难的历史事件。然而,真正的龙隐寺得名是因为龙隐寺是一个真正的真龙隐身之所在。

    在一千多年前,当时天人隔绝并没有产生,那时的仙界与凡间还是相同的。而湖城中的澜湖之中就居住着一条从天上跌落凡尘的蟠螭。这条蟠螭并不是个安分主,它整日里兴风作浪,搅动湖水,甚至以吞食岸边无辜的百姓为食,给当时湖城的百姓带来了无尽的恐惧与灾难。

    就在这个危难之际,龙隐寺的开山祖师大方禅师游历至湖城。他看到了碧绿的澜湖四周,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生怜悯。于是,他在澜湖旁结庐而居,不分昼夜地用佛法感化那条已经修为大成的蟠螭。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蟠螭被大方禅师的深厚佛力所感动,放弃了龙身,化身为一名凡人,成为了大方禅师座下的大弟子,参习佛法。

    而大方禅师似乎也感应到了天命所归,就留在湖城定居下来,并且在澜湖北面的湖山北山中建造了一座寺庙,就是夏风现在所在的白草禅庐。大方禅师圆寂之后就是他的大弟子蟠螭接任了主持,他凭借着自己强悍的真龙血脉和高深的佛法修为,彻底将宗门推高至了江南地区首屈一指的佛教圣地,同时也在湖山北山的显眼之处重新建造了一座广大的寺庙,并取名“龙隐寺”,也就是现在的世人所知的那座龙隐寺。

    后来,蟠螭在积累了足够的功德之后,飞升去了西方极乐世界。而在他离开时,只是带走了他的龙身,却留下这颗蟠螭真龙的龙珠,作为龙隐寺最后的底蕴能够替宗门镇压气运。

    所以当夏风看到木盒中那颗散发着淡淡光晕的龙珠时,他的脸上才会露出那样震惊的表情。龙隐寺自蟠螭主持飞升之后,历经数百年风雨,始终稳坐江南净宗之首的宝座,这颗龙珠其实是龙隐寺能够屹立不倒的关键所在。它经过龙珠主人蟠螭以深厚的佛法洗练,将龙珠炼化成了一种类似佛舍利子的神圣存在。这种转化,使得龙珠拥有了无法估量的佛法威力,尤其是在配合龙隐寺独有的佛印法诀时,其力量更是无穷无尽。

    面对夏风的犹豫和拒绝,济凡却似乎并不在意他的反应。似乎在他看来,他既然已经拿出了这颗龙珠,夏风无论愿不愿意,都必须要接受。济凡甚至还带着一丝玩笑的语气说道:“若是先师先祖们有一天真的来找你,你一定要记得通知我,我也好有机会向他们请教,看看他们是否已经修成菩萨,我这个徒子徒孙留在这尘世间实在是太过苦恼了。”

    夏风的脸色显得异常苦涩,他握着木盒,看着盒中的龙珠,仿佛那不是修真界中的至宝,而更像是一颗随时都可能引爆的炸弹,让他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甚至连说话的语气中都带了一丝弱势了:“和尚,你还是收回去吧,这颗珠子,我是真的不能收。”

    夏风对济凡说的并不是假话,以他之无所畏惧的性格也对因果报应的力量忌惮万分。这颗龙珠是千年之前的真龙蟠螭为了替龙隐寺镇压气运所留的。不仅关联到了那位已经飞升西方极乐已经获得了菩萨果位的真龙蟠螭,还有那数百年来飞升西方极乐的大大小小的龙隐寺历代高僧们,都可能是今后因果的来源。

    尽管现世人间与天界的通道已经断裂,但夏风却能感知到天界本身却并未消失,只是与人间失去了联系而已。这种天地大变造成的混乱而导致了天人之间的隔绝,总有一天,天路将会重新开启,仙佛们还能重新降临凡世。如果今天他贸然收下了这颗龙珠,那么在未来,当天地大道再次贯通时,所有的因果都会如影随形,他将不得不一一偿还。

    济凡望着夏风,他能感受到夏风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如果你再逼我,我就立刻逃之夭夭的坚决态度。济凡决定坦诚相对,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天尊,请您听我说。如果我将话说完,您还是不愿意接受,我自然不会强求您收下这枚龙珠。”

    夏风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济凡继续说道:“这枚龙珠,在经历了数场保卫寺庙的激烈战斗后,已经出现了裂痕。我用尽了八十余年的时间,借助佛法的力量去滋养它,勉强修复了那些裂缝。但要想让龙珠恢复到它原本的完美状态,恐怕还得需要百年之功,而我这一生,显然是已经做不到了。”

    说到此处,济凡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深深的苦涩,他的目光转向窗外,那里郁郁葱葱的树木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往事。“你刚才也见到了,与你交手的行愿,他已经是我寺中最优秀的弟子了。龙隐寺在那些年内遭遇了连年大战,济字辈的师兄弟们除了我外无一幸存,时字辈的弟子也是死伤惨重所剩不多,许多还没熬过我这老和尚走在了前头。我也已经别无选择了,只能将重建寺庙的希望寄托在行愿他们这一代身上。然而,我内心深处担忧,行愿他们是否能够真正地扛起这份重任。”

    面对济凡所述的一切,夏风发现自己无法提供任何安慰。这是那个年代的神州大地上,无数修真者共同的悲痛。许多珍贵的修真传承,都在那场持续了数十年的战争中灰飞烟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济凡缓缓地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拿起了那只古朴的木盒子,他的动作充满了郑重。在一片宁静的氛围中,他将盒子递到了夏风的手中,目光坚定地说道:“我希望用这颗龙珠,能够请求天尊答应我一件事。”

    夏风这一次没有像刚才那样退缩,他紧紧地握住了盒子,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沉甸甸的期望。他回望着济凡,认真的说道:“你想要我做什么,尽管说吧。”

    济凡深吸了一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期盼:“我知天尊是有大福德之人,这颗龙珠若是交由你来保管,我相信你有能力守护它并且修复龙珠使它能够再次完整无缺。如果将来有一天,龙珠得以恢复原貌,而我龙隐寺的血脉尚未断绝,那么,我请求天尊,将这颗完整的龙珠归还给我龙隐寺,让它回到龙隐寺中,继续守护龙隐寺的传承。”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哀伤:“倘若我龙隐寺一脉不幸断绝,那么,这颗龙珠就当作是我龙隐寺对天尊您长久以来保管它的一点心意,一份感激之礼。阿弥陀佛!”

    夏风听着济凡的话,他的脸上的表情像是变幻莫测的云彩,瞬息万变。最终,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似乎在这一刻,他承担起了一个沉重的负担。他缓缓地将盒子收好,目光坚定,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承诺:“只要我夏风还在这个世界上,龙珠一定会安全无恙地回到龙隐寺传承的手中。”

    一股几乎可以触摸得到的淡淡悲伤,在两个人之间缓缓流转,无论是济凡还是夏风,都陷入了沉默。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无奈,这是一种属于末法修行者的深深悲哀,仿佛被一层浓雾笼罩,无法窥见未来的路径,希望之光似乎已经熄灭。

    在这沉闷的气氛中,夏风的心境也变得复杂起来。他从济凡手中获得了一件传承之物,尽管这并不是他最初想要获得的东西,但对他来说,结果其实是一样的,他替沐柠夏找到了一件可以护她周全的宝物。只是除了这颗龙珠之外,他还多了一份责任,当做借用这颗龙珠的代价。

    夏风感到自己有些不想继续承受当前这种压抑的氛围,他的内心有了一丝渴望逃离,于是,他决定不再停留,心念一动,法随心动他用法术施展出了遁法,整个人的身形渐渐淡出禅房,离开了这个让人感到沉重的地方。

    在他消失之前,夏风转过身,目光深邃地看着济凡,留下了一句话:“努力将龙隐寺传下去,我不想以后下一世还得替你保管这珠子。”这句话,既是对济凡的嘱托,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承诺,言罢,他的身影彻底消失在了禅房之中,只留下济凡一人,面对着未知的未来,默默地思索着。

    济凡静静地注视着那张蒲团,它现在空无一人,显得格外冷清。夏风的离去,如同一阵风,悄无声息,连一丝法力的波动都未曾留下,这让济凡感到既惊讶又无奈。他忍不住轻声笑骂:“这个混蛋还是这么厉害。看来,看来天意不让龙隐寺绝后,有了他替我龙隐寺补全了龙珠。我龙隐寺仍旧是净宗的大派,是不是这样,两位师兄?”

    话音刚落,济凡的情绪突然发生了转变。他不再保持平日的高僧风范,而是突然间跪倒在地,面朝着仅有一帘之隔的内室,双手合十,虔诚地跪拜着。他的口中,不断念诵着佛经,声音中透露出无尽的哀伤与怀念。他的双眼,此刻也是泪水盈眶,泪水沿着脸颊滑落,显露出他内心深处的悲痛。

    透过那层薄薄的门帘,可以模糊地看到济凡的寮房内,墙壁上摆满了一排排的灵位。那些灵位牌密密麻麻,整齐排列,共有387具,每一具都代表着一位在抗击外敌、保卫华夏神州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龙隐寺僧人。他们不仅是寺庙的守护者,更是这片土地上的英雄。在这些灵位中,也包括了与济凡从小一起长大的主持师兄和首座师兄,他们的离去,曾给济凡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创伤。

    济凡的泪水和佛经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在向那些逝去的师兄弟们诉说着他的思念与不舍,也在为龙隐寺的未来祈祷着,希望它能够继续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