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知后世六百年
繁体版

第5章 你是孤伴读了

    次日,天还没亮。

    常茂睡得正香着,便被人给摇醒了。

    “茂子,茂子...”

    常茂睡眼惺忪的瞥了眼来人,随之便懒洋洋地翻到了另一边,道:“殿下尽管去上课吧,臣自己一人可以。”

    这儿吃喝不愁的,他也不是非得回去。

    “你也赶快起来洗漱吧,你也得和孤一块儿去上课了。”

    “昨天晚上二虎过来传父皇的话说让你做孤伴读随孤一块儿去大本堂读书,孤看你睡了就没让人再叫你。”

    常茂大脑空白了片刻才终于反应了过来。

    “伴读?”

    历史上,朱标的伴读里可没有他。

    毕竟,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可谓是倾尽了心血。

    不仅教授他的先生都是数一数二的名家大儒,就连给他做伴读的人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筛出来的。

    就以他这种水平,恐还远远不够格吧?

    那位爷到底怎么个意思,他是想不明白了。

    “殿下...”

    常茂本想直接问问朱标原因,话到嘴边想想还是算了。

    别看他穿越而来两世为人好像是多了些经验,但并不见得能玩过只有十几岁的朱标。

    既打听不出真话,又何必浪费口舌。

    话说多了,好像显得是他有鬼了。

    就凭朱标在朱元璋跟前那受宠的地位,能牢牢抱住朱标的大腿倒也算是个好事。

    “行啊,没问题。”

    常茂二话不说,当即欣然应允。

    “那就快着些吧。”

    “今天是宋先生的课,宋先生很严厉的。”

    在朱标的催促之下,有人端来了水盆有人拿来了衣服。

    一阵手忙脚乱的收拾,才算勉强没误了时辰。

    跟着朱标一路直奔大本堂,等他们过去时整个大本堂早就已是灯火通明了。

    现在的大本堂还在敕建当中,只有前面几间用来上课的大殿盖起来了,后面放藏书的地方还没完工呢。

    “大哥来了,大哥来了...”

    见朱标进来,屋里打闹的诸王这才终于各回各位安静了下来。

    对,还不能叫王爷。

    洪武三年,朱元璋才册封的这些人。

    现在只能叫皇子。

    最小的是将来的齐王,排行老七的朱榑。

    老六朱桢,将来的楚王。

    比朱榑年长了几个月,两人都不过刚刚满四岁,去年才开始正式启蒙。

    剩下的便是七岁的周王朱橚,八岁的燕王朱棣,十岁的晋王朱棡,十二岁的秦王朱樉。

    全都是人嫌狗不待见的主儿,整天招猫逗狗惹事生非的。

    有他们在,大本堂就没安静过。

    朱标瞥了几人一眼,正色道:“宋先生马上就来了,先自己温习一下昨天的功课。”

    随后,又才指了指身后的常茂,介绍道:“父皇旨意,常茂往后就做伴读和我们一块儿上课了。”

    马皇后为帮朱元璋安抚武将,在他们出征期间常会把常茂这些人叫到身边照应。

    因而,那些皇子们与常茂也算是很熟了。

    就他是个什么尿性,他们可都门清的很。

    能在大本堂当伴读的哪个不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就常茂这厮他够资格吗?

    “大哥,不是臣弟说常大他连我都不如,他能当得了伴读吗?”

    最先提出质疑的是朱棣。

    现在的朱棣不过才八岁,长得虎头虎脑的,圆嘟嘟的脸上满都是不服气。

    “父皇这么做当有这么做的道理。”

    “你听着就是了。”

    很显然,朱标对朱棣的说法并不否认。

    只不过其中具体原因,没办法与朱棣细说罢了。

    不等朱棣多说,又给常茂介绍了其他几个伴读。

    “这个是国琦。”

    “这个是王璞。”

    “这个是张杰。”

    “他们都是国子监的监生。”

    现在的国子监门槛可是相当高的,能入国子监本就已是莫大的荣耀了,再被选入大本堂陪皇子读书那更是万里挑一。

    他们引以为傲之事,自然不满常茂走后门。

    眼神中透露出的鄙夷,傻子都能看出来了。

    常茂却好像没看出来似的,上前一步笑着道:“某常茂,往后还请诸位多多指教。”

    不过,不管怎么说毕竟是当着朱标的面,又有朱元璋的旨意摆着。

    他们尽管看不上常茂,却也都抬手回了礼。

    “我等既都是殿下们的伴读,便要做好带头表率作用。”

    “每日要早于殿下们过来,先生布置的功课尤其定要认真完成。”

    国琦以师兄的身份,对常茂做了指点。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嘛。”

    “某明白。”

    常茂武将子弟出身,肌肉记忆中就有些吊儿郎当,他也就顺其自然了。

    这些人既看不上他,他也没必要非上赶着。

    同样都是伴读,他也没比他们少了什么。

    “常同窗,你这是什么态度。”

    旁边的王璞瞧着这,更觉常茂粗鄙了,大有羞与他为伍的架势。

    “我态度挺好啊。”

    “我这不是谨遵这位国同窗的教诲嘛。“

    他好歹也是勋贵之后,将来的国公爷。

    在朱元璋面前是得夹着尾巴做人,但却可没必要惯着这些人的。

    他们谁不满他做这伴读有本事去找朱元璋,与他吱吱歪歪的有什么意思。

    “你...”

    旁边的朱标瞧着即将一触即发的大战,赶紧上前搂住常茂换了个话题,道:“大茂,你的座位在那儿。”

    “二虎一早就让人给你准备好了笔墨。”

    常茂要在这儿和国琦那些人动了手,那朱元璋安排常茂做伴读的计划可就要泡汤了。

    不远处看热闹的那些皇子们不知其中内情,他们巴不得因处理常茂和国琦等人之间的事情暂时不用上课呢。

    眼瞅着朱标熄灭了即将而起的战斗,朱樉当即再次拱火道:“常大,你怎么能怂了。”

    “国琦他们明显是看不上你这伴读啊,同样都是伴读你怎能屈居于别人之下?”

    “他们不就是比你早来了几天吗,凭什么对你指手画脚的。”

    说的好像他们能看他似的。

    “老二!”

    朱标打心底害怕常茂这个伴读干不下去,不等常茂做回应便把朱樉呵斥了下去。

    那些皇子们放在外面那都是耀武扬威的主儿,但等到了朱标跟前可全成了温顺的小绵羊。

    对朱标他们是发自内心的敬畏。

    被朱标这么一呵斥,谁再有坏心思也不敢说了。

    正当众人各回各位落座时,门外的脚步声便由远及近的传了进来。

    片刻后,一个身着绯色官袍,面上胡子有些花白的人走了进来。

    对这人,常茂脑中有些记忆。

    这就是写出《送东阳马生序》,被收入后世初中课本的那人。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这篇文章不知为多少迷茫期的少年增添了学习的动力。

    尽管距离初中毕业已经十多年了,但这篇文章中的几句话常茂还是深入进了脑海。

    当年,他可也从中受了很大启发。

    只是想不到造化弄人,有一天竟还能见到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