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晋
繁体版

第24章,手足

    南阳郡隶归荆州,地处平原腹地,本是水土丰茂的鱼米之乡,奈何离洛都过近,这些年晋室诸王内斗,动辄就会牵连此处。

    再加上流年不利,人祸大于天灾,一些封疆大吏、外镇亲王,贪赃枉法,鱼肉百姓,越是富庶之地,底层黎民反而越是痛苦。

    一如最近发生在荆州的张昌暴乱,起因就是新野郡王、荆州都督司马歆治下刻薄寡恩,强迫百姓远征入蜀,参与镇压蜀地流民李流的叛乱。

    昔日人丁兴旺的村落,转眼之间只剩破壁残垣,在目下时代实属常有之事。

    至于征发幼年入军旅,亦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今世道,基层的县府、兵头为了完成出征任务,早已是不择手段了。

    “你们私藏了伙食,如何转交给这些弟妹?”沉默片刻,陆蔚问道。

    “小人入营前,与弟妹们约定好,每隔一日来杜湾营,小人趁夜从营墙缝隙递出去。”郭前不敢多有隐瞒,如实交代道。

    “你可知入伏的天,你们私藏这些食物,不可能保存一日夜的么?”

    “小人……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站在郭前身后的费慈、乔邵二人,听完这一席话,皆有怜恸之色。

    尤其是费慈,身为读圣贤书的儒学生,哪怕身为士族的他,亦有与生俱来对底层平民的漠视,可亲闻亲睹人间疾苦之后,也不可能一点人性同理心都没有。

    陆蔚沉默片刻,随后说道:

    “乔邵,稍后传令每日值营的兵士,凡遇少年在军营附近游荡,及时来报。若是本营营手足的亲人,预备一些粮水,给予接济。”

    “领命。”乔邵应下。

    “伯义,稍后你我再作详议,寻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妥善安置本营手足的家眷。”陆蔚又对费慈说道。

    “是。”费慈立刻应下。

    “大郎君?”跪在地上的郭前,听到这番话,惊讶的抬起头来,不敢相信的看着陆蔚。

    “既入我营,便是手足。你若有困难,第一时间需向上官汇报,而不是擅作主张,明白吗?”陆蔚依然用教训的口吻说道。

    “是,是,小人记下了,多谢,多谢大郎君。”郭前声泪俱下,一边含着泪声谢恩,一边连连叩首。

    “你且别高兴太早,私藏军粮,终究是僭制,我若不追究,难以服众。”陆蔚又道。

    “小人甘愿伏罚。”

    “我且问你,上次全营评比,可入了名次?”

    “小人……小人未能入名次。”

    这倒是让陆蔚有些意外,纵观这些南阳郡乡党,素日都会进行搏击戏,又且有过从戎经历,岂能在一群流民中夺不得名次?

    片刻寻思,他估测着,大抵还是因为这几人每日节省口粮,致体能跟不上训练强度。

    “我先记你军棍二十,许你两次机会,往后的两轮全营评比里,你若能进一次百人名次,我便赦了你今日之过。”他当即说道。

    “小人,一定不负大郎君期许。”郭前感激涕零的应下。

    于他而言,大郎君能够接济幼亲,已是天大幸事,哪怕两次全营评比都落选,尤是挨了军棍,自己也一定会誓死追随大郎君。

    “好了,起来吧,先归队去吧。”陆蔚交代道。

    郭前犹是多叩了三、五下首,这才站起身来,擦着涕泪,告退出去。

    陆蔚接着与费慈略作商议,可在后将军府幕僚中,拜托一些在邺城有产业的吏掾,协助安顿郭前等人的弟妹。除此之外,新募兵士中其他有需要帮助的,也可酌情进行协调。

    当然,他相信郭前等人的情况始终属于少数。

    后将军府此次募兵所选的流民,几经颠沛流离,无论是其本人还是身边亲友,如若没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多数只怕早于半途中就已被社会法则淘汰去了。

    对于他来说,安置郭前这些弟妹并不难,哪怕再多出一二百人也都不在话下,自己与父亲、叔叔等人,但凡一个月能少喝几顿酒,就足以匀出一二百人七八天的口粮了。

    难就难在,大军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要开拔,要想让全营兵士死心塌地跟着自己干,他们的家人还得做长远安置的准备。

    此事只能且行且看了。

    尔后一月,陆蔚将全身心投入了督导杜湾营训练,以及个人武艺的精进上。

    尽管杜湾营在伙食上有所加餐,但这些加餐也只是在比同时代下的其他部队好一些,实则也很难让所有士兵的身体素质,达到如陆蔚这样优渥。

    再加上流民们积弱已久,连着日子进行训练,时长上终究不能太久。

    练的太狠,都能把这些人给练废了。

    故而,每日训练时长,合起来最多也就只有两个时辰。之所以要保持连日训练,主要还是为了让枪刺、步操尽快形成肌肉记忆。

    按照后世军事训练,将一名普通人训练成一名标准士兵只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当然,后世军事训练是在物资、营养、技术经验充分保障下,方才能有这样的成效。不过,眼下身处冷兵器时代,实则无需花时间去克服太多技术与硬件上的障碍。

    除弓、骑需要长期训练之外,上阵所用的步战枪法、刀法,也就是那么几个套路,更多的还是靠蛮力和意志力。

    故此,经过一二月的时间训练,还是很有可能将这支流民打造成精兵。又或者说,这个时代的“精兵”门槛,原本就没那么高。陆蔚只要求自己部曲,比外军强一点就行。

    郭前、赵满、赵憨等几位宛县出来的乡党,在这些时日里尤其勤勉。几人本是青壮年岁,又有多年军中杂役的经验,但凡吃饱了肚子,使起力气来当真不输其他人。

    他们打心底里无比倾慕陆蔚,不仅是因为这位郎君治营优渥、与下同心,更是因为追随对方,让自己看到了一种希望。

    “希望”,是底层人民唯一的奢侈品。

    “奢侈品”,有时能激励一个人,有时却也能拖垮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