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衰录
繁体版

第9.3章:征边章张温挂帅,攻榆中孙坚献计

    当初,皇甫嵩征讨张角途经邺城,见中常侍赵忠的房屋太高大,逾制,于是上奏朝廷,没收他的房屋。中常侍张让私下向皇甫嵩要钱五千万,皇甫嵩不给。赵、张二人痛恨皇甫嵩。七月,两人向刘宏进谗言,说皇甫嵩作战耗费钱多,没有功劳。刘宏大怒,召回皇甫嵩,免去左车骑将军一职,收回左车骑将军印绶,削户六千,改封都乡侯。

    朝廷欲命朱儁出征凉州,恰好朱儁母丧守制不能成行。司徒张温送钱给刘宏,刘宏遂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为主将。执金吾袁滂为副将,拜中郎将董卓为破虏将军、周慎为荡寇将军、赵岐为长史,陶谦为参军事。出兵讨伐边章、北宫伯玉。张温,字伯慎,南阳穰县人。

    张温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毫无作战经验,于是向朱儁登门求教,朱儁道:“您把孙文台带在身边,随时向他咨询,他计谋多,很会打仗,可保你战无不胜!”张温问道:“孙文台我略有耳闻,不知他的作战能力如何?”朱儁道:“我手下那么多将领,他们与文台相比,就像星星和月亮相比,根本不是同一层次,我在某些方面也自愧不如啊。”于是张温上表孙坚为参军事。

    张温率部到达长安,用皇帝诏书召见董卓,董卓过了好几天才慢慢吞吞赶到。张温责备他,董卓傲慢地回道:“明公你真的不懂军事啊,真是站前讲话不腰疼。我军务繁忙,怎么能够随便脱得了身呢?边章势力那么大,我们这么一点人马就去讨伐,这不是送死吗?”说完傲然转身就走,张温怔怔地呆在那里不知所措。参军事孙坚走到张温旁边,对张温耳语道:“董卓出言狂妄,不遵军令,应当以‘不按时应召前来’之罪,杀掉他。”张温道:“董卓在陇、蜀一带享有威名,对凉州的情况非常熟悉,现在杀掉,西进讨伐岂不是失去依靠?”孙坚道:“您亲领朝廷军队,威震天下,还依赖什么董卓?我看董卓今天的谈话,根本不想听您指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则,董卓如此轻上无礼,这是第一条罪状。边章、韩遂胡作非为已一年多,应当及时进讨,董卓反说不可,这是沮丧军心,疑惑将士,这是第二条罪状。董卓接受重任而毫无战功,召其前来又滞缓不前,反倒狂妄自傲,这是第三条罪状。古代名将,带兵临阵,无不果断地斩处违犯军纪者显扬威严,故此有了穰苴斩庄贾、魏绛杀杨干。现在您对董卓留情,不立即斩杀,如此必然使军威受损,以后还会有人违反军令,如此下去就无法指挥全军了。”参军事陶谦道:“董仲颖虽然有不对的地方,但毕竟是我方重要将领,如果还没有碰到敌人,就先把自己的大将杀了,以后这仗也没有办法打啊?明公你前段时间向幽州征调三千骑兵,由公孙瓒率领,至今也没有到达(公孙瓒之事详见第十章第三回),难道也要把他给杀了吗?于情于理都不合啊!”张温不忍执行军法,于是对孙坚道:“你暂时先回营,此事休得再提,免得董卓怀疑你。”

    张温统率诸郡步、骑十余万驻扎在美阳。不久,边章、韩遂的军队也来到美阳,张温率军与他们交战,首战失利。孙坚对张温道:“敌人远道而来,粮草供应困难,意在速胜,不如我们就地坚守,如果情况有变,再相机行事。”张温马上采纳,双方在美阳对峙。边章逐渐感到粮草供应困难,心里有撤军之意。到了严冬十一月,北风呼啸,天寒地冻,一天夜晚,天上流星雨点般地落下,光芒长十余丈,整个夜空如同白昼。边章、韩遂军中驴马受惊,嘶鸣不止。边章找来巫师询问,巫师道:“这是不吉利之兆!”边章想回金城。早有细作向董卓报告,董卓大喜,边章的军队刚开始撤军,董卓就与右扶风鲍鸿合兵进攻。斩杀敌军首级数千级,张温大喜,命令军队全线进击,边章大败,叛军落荒而逃。

    张温召集众将商议,张温道:“我欲令周慎追击边章,董卓进剿先零羌部落,本帅率领其余人马居中策应,如此可一战彻底平定凉州,不知各位将军意下如何?”董卓不屑一顾道:“末将身为陇西人,对凉州情况非常熟悉,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小心为上。边章的老巢在金城,金城离我军大本营美阳实在太远,周将军孤军深入,万一被边章截断退路,后果不堪设想。末将建议周将军在前,末将远远跟随在后,作为周将军的后续军队,一则可以对周将军支援,以防万一。二则可以为周将军提供后勤保障,使周将军无后顾之忧。我们只要打败边章,占领金城,我军就算取得彻底胜利。我们回师时再进剿先零羌部落也不迟。”张温问孙坚道:“文台有什么看法?”孙坚道:“末将同意董将军意见,边章虽败,实力仍不可小觑,现在不宜分兵,还望将军三思。”张温问周慎道:“周将军有何看法?”周慎恭恭敬敬地对张温道:“边章不过是匹夫之勇,西凉军队只是乌合之众,现在既已被我军打得大败而逃,对付这样的军队像狂风扫落叶一样简单。末将愿率本部人马狂飙猛进,将边章斩落马下。”张温大喜道:“金城路远,我们粮草不多,我看就不必麻烦董将军了。众将听令,按原计划行事!”

    边章、韩遂败逃到榆中,周慎率领三万人马随后就到,将榆中城池包围。参军事孙坚向周慎建议道:“城内叛军众多,粮草一定不足,敌人不可能持久,对方当务之急是从城外运粮。请将军给我一万人马,末将愿率军截断敌军的粮道,劫掠敌人的粮食作为我们军资,然后趁机占领金城,俘获他们的家属。如此,叛军坚守榆中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他们必会投降。”周慎心道:“你以前领兵最多不到二千,现在开口向我要兵一万,哪有这种道理?万一敌人突围,我兵少不能应付,这可怎么办?现在边章主力尽在榆中,只要我攻下榆中,金城同样不攻自破。”于是没有听从孙坚建议。不久边章命令韩遂分兵驻守葵园峡,保护自己的粮道,守住通往金城必经之路。同时调集各路残兵败将截断官军的粮道,周慎见军中无粮,内心恐慌,后悔没听孙坚建议,只得匆匆撤军。边章率军一路追击掩杀,周慎大败,损失惨重,所有辎重全部丢弃。

    再说董卓率领三万人马讨伐先零羌部落。董卓命校尉邹靖率军四千驻扎在安定郡,建造大营,多插旗帜,虚张声势,自率牛辅、李催、郭汜、张济等将领进军汉阳,攻打先零羌部落。周慎战败,边章、韩遂率羌人与胡人滚滚而来,在望垣以北与董卓隔河对峙。董卓军中缺粮,见边章人多势众,心知不能取胜,想将军队安全撤回。于是派兵在上游筑起堤堰,假装要捕鱼充饥。几日后深夜,董卓悄然率军撤退。次日等到羌人发觉想要追赶,董卓将堤堰决开,河水猛然暴涨,边章无法过河。待到河水消退,董卓军队早已不知去向。

    边章、韩遂引军回师。羌人头领雕马有万夫不当之勇,年轻气盛,不服,自率精骑追赶,追了一日,眼看就要追上董卓大军,突然,董卓后军闪出猛将华雄,率领骑兵冲了过去,华雄手起刀落,一刀将雕马砍落马下,羌人不敢再追,一哄而散。于是董卓全军而回,驻军右扶风,皇帝刘宏加封董卓为帘乡侯,食邑一千户。

    张温又给刘宏送钱,上书隐瞒败绩,声称西征大获全胜,边章、北宫伯玉已经损失严重,不足为患。刘宏大喜,将张温召回朝廷,任命张温为太尉。洛阳人听说孙坚指陈董卓三条罪状,劝张温诛杀董卓,都非常震惊。朝廷拜孙坚为议郎。

    话说边章、韩遂率军打败张温,自身损失也很严重。此后韩遂对边章不服,两人矛盾不断加深。中平三年(公元186年),韩遂发动兵变,杀死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及其亲信数百人,自己掌握大权。

    中平三年三月,皇帝刘宏诏令中常侍、车骑将军赵忠再次评定讨伐黄巾军有功之臣。执金吾甄举等人向赵忠推荐道:“傅燮跟随皇甫嵩出征东郡,立有战功却未封侯,这不是让天下人失望吗?如今将军您亲自评定讨伐黄巾军的功劳,应该厚赏傅燮,顺应大家的期望。”赵忠认为有道理,派弟弟城门校尉赵延拜访傅燮,对傅燮道:“只要你以后少管中常侍的事,就算万户侯也不难封啊。”傅燮与中常侍势若水火,严正拒绝道:“我未封侯只不过命运不济罢了,我绝不会私下求官!”赵延悻悻而归。赵忠闻言,愈加愤恨,畏惧傅燮的声望不便直接加害,于是将他外调出京,迁为凉州汉阳太守,欲借叛军之手除掉傅燮。傅燮到任后体恤百姓,采取宽松政策,减轻百姓负担,善待并抚恤羌人、胡人。叛乱的羌人被他感动,纷纷到汉阳郡归降,傅燮安排他们在城外屯田。

    次年(公元187年)三月,韩遂率军十余万,进兵陇西。凉州刺史耿鄙征调六郡兵马讨伐,汉阳太守傅燮劝阻道:“您到职时间不长。贼军人多势众,骁勇善战,锋锐难挡。我军刚由六郡军队临时拼凑而成,号令不一,内部缺乏协调,相互配合生疏,不如进行训练休整。如果我们不去讨伐,他们内部反而争权夺利,离心离德。到时候您率领训练好的军队征伐贼军,一定大功可成!”耿鄙不听,依旧出兵征讨。结果耿鄙连战连败,士气低落,军心不稳,不久军队哗变,陇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黄衍与韩遂联合,反叛耿鄙,凉州司马扶风人马腾也拥兵反叛,耿鄙被部下所杀。

    汉阳人王国自称合众将军,与韩遂联合,进军包围汉阳。胡人对傅燮感恩,在城外叩头,愿送傅燮离开,傅燮严辞拒绝,傅燮的儿子傅干年方十三岁,晓得他父亲性情刚正,不会屈服,劝道:“皇帝昏乱,您在朝中无法容身。如今兵少,无法坚守。您应该听从羌、胡人请求,回归故乡,训练那些有气节的羌胡人,遇上贤明的君主,您再出来辅佐,拯救天下……”傅燮叹了一口气,打断傅干道:“我食汉禄,当守节操,遇到战乱,怎能想着逃跑?我定当忠于职守,在这里战死。你有才干,一定要努力!”傅干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左右都泪流不止,傅燮命人偷偷地将傅干送出汉阳。

    王国请求傅燮当他们的统帅,傅燮一口回绝。最后王国率军攻破汉阳,傅燮战死。就这样赵忠害死傅燮。韩遂等人共推王国为主帅,攻掠三辅地区。太尉张温因此免职。西凉之事暂且不表,那么曹操此时又怎么样了呢?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