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衰录
繁体版

第9.2章:边章凉州起事,盖勋苦守阿阳

    且说凉州是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战事连绵不断,近十多年来局势已趋于平静,湟中义从胡、先零羌等少数民族名义上已归顺大汉。后来太平道传入凉州,凉州信众如云。张角起事后,派人鼓动他们一同造反。他们推举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为将军,于中平元年(公元184年)11月起兵,杀死护羌校尉泠征,响应黄巾起义。

    北宫伯玉和李文侯很有自知之明,深感自己能力不足,担心不能长期与官军对抗,两人一合计,认为凉州督军从事边允和凉州从事韩约有能力、有威望,只要他俩加入,大事一定可成。于是派人来找凉州刺史左昌,假称愿意与朝廷谈判,请左昌派边允、韩约和谈。边允、韩约一到,北宫伯玉将他们扣为人质,强迫两人出谋划策,马上挥军进攻官军。

    当初,左昌抗击北宫伯玉和李文侯,曾经偷盗军粮数万石,盖勋坚决劝阻,左昌对盖勋怀恨在心。现在叛军进攻官军,左昌趁机报复,命令盖勋与从事辛曾、孔常等与自己有矛盾的官员率少量官军前往阿阳县驻防,欲借北宫伯玉之手除掉他们。如果盖勋他们不能取胜,就找个借口加罪于他。盖勋明知左昌要陷害自己,但他视死如归,与部下众志成城,拼死抵抗,北宫伯玉屡攻不下,无奈之下挥军奔袭四百里外的金城郡,就这样盖勋奇迹般地守住城池。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为人正直,为官刚正不阿。

    金城太守陈懿没料到北宫伯玉会来攻打,没有准备任何防御措施,匆忙之下只得苦守城池。盖勋建议左昌率军救援,北宫伯玉势大,左昌胆小怕死,没有采纳,不久金城陷落。

    边允是金城人氏,全家被俘,韩约也有亲戚被擒。北宫伯玉命人把刀架在边允父亲的脖子上,以杀他父亲相威胁,逼迫边允杀死金城太守陈懿,边允无奈,为了保全家人只得照办。接着叛军依葫芦画瓢,威逼韩约杀死金城长史。边允、韩约无路可退,这才加入叛军,成为叛军将领,边允更名为边章,韩约更名为韩遂。北宫伯玉大喜,为边章、韩遂设宴压惊,率众人推举边章为帅。韩遂,字文约,金城郡人。

    边章率叛军攻打冀县,左昌见叛军攻势如潮,形势危急,也顾不上面子,急召盖勋救援。盖勋召集部下商议,辛曾、孔常两人不肯出兵相救,辛曾道:“左刺史以前想害死我们,现在又想叫我们去送死,我们的兵力太少,根本救不了他,将军应该回绝,让他自取灭亡!”盖勋怒道:“这是军令,救得了要救,救不了也要救,请勿迟疑!”于是整军而出。盖勋到达冀县,双方列阵相对,盖勋出阵,怒骂边章背叛朝廷,晓以大义要边章投降。北宫伯玉对边章道:“他们就这点人马也敢来救援,只要我率军冲杀过去,他们马上就成刀下之鬼!”边章道:“你们既然推我为帅,应该听我的指挥,否则我就不干!”于是出阵对盖勋道:“假如左刺史早些听从您的意见,出兵来救金城,或许我还能有机会改过自新。如今我罪过已重,不能归降了。”说完边章、韩遂放声大哭,下令撤军而去,冀县之围遂解。接着边章率军包围护羌校尉夏育。左昌、盖勋联合州郡人马前往救援,这下子边章就不客气了,把他们打得大败,盖勋也身负重伤。边章的军队迅速发展到十万,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杀向三辅地区,逼近皇家园陵。

    告急文书如雪片一般飞向洛阳,中平二年(公元185年)三月,皇帝刘宏命左车骑将军皇甫嵩为主将、中郎将董卓为副将、陶谦为扬武校尉率军讨伐边章。皇甫嵩与边章、韩遂在三辅地区大战,双方互有胜负,战事陷入僵局。

    司徒崔烈向皇帝刘宏建议道:“微臣以为边章势大,凉州已失,三辅地区战争旷日持久,军费开支巨大,现在国库缺钱,粮草不济,微臣建议放弃三辅地区,将兵力用于东方,如此方为上策。”皇帝刘宏犹豫不决,议郎傅燮力谏道:“凉州是地方官员治理失当,才引起全州造反。如果胡人到三辅地区居住,他们兵强马壮,铠甲坚实,趁机作乱,天下危矣!朝廷危矣!崔烈身为司徒,不为国家考虑如何平定叛乱,反而要舍弃这块广袤万里的国土。崔烈当斩!”刘宏听从了傅燮的意见,决定不放弃西北地区。那么凉州的战局又会出现什么变化呢?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