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衰录
繁体版

第12.2章:皇甫嵩自投罗网,董仲颖迁都长安

    且说董卓听说各地起兵,担心弘农王刘辩复辟,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弘农王刘辩囚禁在阁楼。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十二日,董卓派郎中令李儒进献毒酒,李儒道:“服此药,可以辟恶。”弘农王刘辩道:“我没有病,这是想杀我罢了!”李儒见刘辩不肯喝,拔出宝剑道:“要剑还是酒,你自己选择吧!”刘辩不得已,乃与妻唐姬及随从宫人饮酒道别,弘农王泪流满面悲歌道:“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李儒等得不耐烦,不断催促刘辩。刘辩根本不理会,又令唐姬起舞,唐姬举袖而歌,唱着唱着,唐姬流着泪,哽咽着,实在唱不下去了,弘农王刘辩对唐姬道:“你是王者之妃,以后不能嫁给吏民为妻,请自爱,我们就此长辞!”于是刘辩喝毒酒而死,年仅十五岁。

    董卓召集众大臣商议,打算马上大举出兵攻打关东诸侯。群臣都很害怕,不敢出声反对,尚书郑泰心想董卓军队兵多,强悍难制,山东之兵刚起,战斗力不强,一定不是董卓军队对手,想为山东诸侯争取时间,于是上奏道:“微臣反对出兵!”董卓心中怒火顿起,想杀郑泰,气愤地说道:“难道山东之兵会自己退去吗?”郑泰道:“为政在于德,而不在于兵多。”董卓勃然大怒,厉声道:“照你这么讲,军队就没有用吗?”众人无不变色,害怕得发抖,郑泰害怕起来,于是灵机一动,言不由衷地编了一套假话,骗董卓道:“不是这个意思,微臣认为山东不值得出动大军讨伐!您在西边崛起,年轻时就出任将帅,熟悉军事,名震当世,人人害怕您,服从您,这是其一。袁绍是公卿子弟,生长在京城;张邈是东平郡的忠厚长者,坐在堂上,眼睛都不会东张西望;孔伷就会高谈阔论,褒贬是非;这帮兔崽子全无军事才能,临阵交锋绝不是您的对手,这是其二。他们的官职都是自己封的,未得朝廷任命,没有尊卑次序。如果两军对阵,这些人必将各自保存实力,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合力,共进共退,这是其三。山东地区太平的时间很长,百姓不熟悉作战,关西地区新近受过羌人攻击,连妇女都能弯弓杀敌。天下人最畏惧的无非是并州、凉州军队和羌、胡之人,而您恰好拥有并州、凉州的军队作为爪牙,作起战来犹如驱赶老虎猛兽去捕捉狗和羊,刮起强风去扫除枯叶,试看天下谁能抵抗!这是其四……从前燕、赵、齐、梁不是不强盛,终究被秦国灭亡;吴、楚七国不是兵不多,终究在被周亚夫打败。何况现在德政昭彰,贤良辅佐,郑玄、邴原那样的高士难道会赞成他们的谋划,制造叛乱,助长寇害吗?一定不会,这是其十。如果我所说的以上十点,只要有一点可以采纳,就没有必要出兵惊动天下,使得怕服兵役的人聚集作乱。放弃德政而依仗着势力,是损害自己的威望。”董卓听了这才高兴,于是命尚书郑泰为将军,统率诸军对抗山东诸侯。后来有人对董卓道:“郑泰智略过人,其实暗中与敌人合谋,给他兵马就是让他交给同党。”董卓大惊,于是收回郑泰兵权,改拜郑泰为议郎。任命徐荣为将军,对抗山东诸侯。

    董卓感到洛阳已不安全,内心害怕,想要迁都长安,于是召集公卿商议。太尉黄琬、司徒杨彪、朱儁等人坚决反对,言辞激烈。董卓大怒,司空荀爽担心董卓会杀他们,为了缓和气氛说道:“难道董相国乐于这样做吗?山东诸侯起兵,不是一天可以平定,所以要先迁都应对他们。这正与秦朝和汉初的情况相同。”董卓的怒气这才稍有平息,盛怒之下还是将黄琬、杨彪两人免职。董卓虽然厌恶朱儁和自己作对,但贪图他的高名,于是上表奏请朱儁为太仆,做自己的副手,朱儁坚决推辞,不肯接受。董卓命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

    伍琼、周毖也极力劝阻董卓迁都,董卓大怒道:“当初,我刚刚入朝,你们二人劝我用有德之士,我听从了,他们到任却举兵叛我。就是你们二位出卖我,我有什么对不起他们的!”于是下令斩了伍琼、周毖。杨彪、黄琬害怕,到董卓那里道歉道:“小人只是留恋旧地,不是想要阻止国家大事,请治我们考虑不周之罪。”董卓杀了伍琼、周毖,很快后悔,于是上表任命杨彪、黄琬为光禄大夫。于是迁都长安之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然而另一棘手的事情却摆在董卓面前,长安并非控制在董卓手中,控制长安的是京兆尹盖勋。就在董卓鸩杀何太后不久,盖勋写信给董卓道:“从前伊尹和霍光有那么大的功劳,结局仍然令人寒心,你只是个小丑,凭什么下场会比他们好?祝贺的人在你门外,吊丧的人就在你坟前!你还不小心一点!”董卓看罢,心惊肉跳,非常忌惮。

    长安西边是右扶风,由皇甫嵩统兵三万驻守。皇甫嵩乃世之名将,实力强悍,董卓最为忌惮。万一皇甫嵩也起兵反对自己,董卓自感不是对手,自己只有死路一条。

    如今东方诸侯已反,局势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董卓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硬着头皮以皇帝刘协的名义下诏调盖勋到洛阳任议郎,调皇甫嵩到洛阳任城门校尉。

    盖勋接到诏书,知道董卓醉翁之意不在酒,马上写密信给皇甫嵩,对皇甫嵩道:“董卓盗取大汉权柄危害天下,现在山东诸侯已经起兵反董,放眼天下只有将军您德高望重,有能力力挽狂澜,扶大汉江山于即倒。望将军登高一呼,兴义兵响应山东诸侯,董卓匹夫一定可以手到擒来,如此大汉可兴,我盖勋愿率本部人马一万为前锋,任凭将军驱使!如今董卓最忌惮将军,想把你调到洛阳,意在夺你兵权,陷害于你,将军您千万不能去啊!”皇甫嵩回信道:“我身为大将只听命于皇帝,如今是皇帝诏我而非董卓诏我,我当领命而去。”盖勋收到回信,含泪长叹一声:“皇甫将军真是枉为一代名将,大汉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没了,你必为董贼所害啊!”盖勋见皇甫嵩不愿起兵反董,自己兵少孤掌难鸣,只得到洛阳赴任。

    皇甫嵩应召欲行,长史梁衍劝皇甫嵩道:“以前汉朝微弱,宦官乱朝,董卓虽然杀了宦官,却不能尽忠国家。掳掠京师邑县,废立皇帝,全凭自己个人意愿。如今征召将军,将军你就是不遭大祸也要受到困辱啊。现在董卓在洛阳,天子要从洛阳向西而来,将军可率本部精兵三万迎接皇上,然后奉令讨伐叛逆,向海内发布命令,征集兵力,集合诸帅,袁氏从东面打他,将军自西面打他,捉拿董卓不成问题。望将军三思!”皇甫嵩不听,执意前往洛阳。皇甫嵩一到,马上被抓,董卓最大的隐忧就这样迎刃而解。

    董卓想把皇甫嵩杀掉。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跟董卓有交情,连忙从长安跑到洛阳。董卓正大摆宴席,大会宾朋,皇甫坚寿抢步向前,与董卓辩理,晓之以大义,为父亲苦苦求情,叩头叩得血流满面。在座的宾客深受感动,也纷纷替皇甫嵩求情。董卓心想皇甫嵩已无兵权,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掀不起风浪,西部已经被自己的手下平安接管,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离席而起,对皇甫坚寿道:“既然有各位相求,我也相信皇甫将军他一定无罪,我是开明的人,我为你作主。”于是董卓拉皇甫坚寿和自己同坐,派人将皇甫嵩押来,董卓亲自为皇甫嵩松绑,假惺惺地对皇甫嵩道:“皇甫将军,让您受惊了,有人告你的状,说你要造反,现在大家都为您求情,我想这个事情可能有误会。这样吧,暂时委屈你一下,你就先当议郎,等事情调查清楚再说。”皇甫嵩连忙谢恩,董卓命人添加案几,赐与皇甫嵩酒肉,大家一起饮酒,后来皇甫嵩升任御史中丞。

    二月二十七日,董卓正式下令迁都长安,董卓是一介武夫,根本没有对迁都进行周密地安排,洛阳百姓都不愿离开,董卓命令军队强行驱赶,大批百姓饿死、冻死、踩死于路上,尸体成堆摆放道路两旁,酿成一场惨重的灾难。此后洛阳方圆二百里荒芜凋敝,毫无人烟。东观、辟庸、兰台、石室、宣明、鸿都的诸藏、典策、文章、图书在西迁中损失惨重,造成中国文化史上少有的灾难。董卓自己则留守洛阳毕圭苑,对抗关东联军。关东联军和董卓之间下一步究竟会怎样发展呢?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