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兴衰录
繁体版

第24.4章 枣祗献计屯田,曹操智迎天子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八月,曹操率于禁、乐进将雍丘包围,命军队日夜攻城。张超对部下道:“现在雍丘危如累卵,也许只有臧洪会来救我。”部下道:“袁绍与曹操关系密切,臧洪为袁绍重用,他岂会以自毁前程前来送死?”张超道:“子源是天下首屈一指的义士,绝不会背弃自己的原则。可能会被袁绍约束,来不及救我。”

    臧洪听说张超被围,危在旦夕,光着脚大哭,想要率军前去救援,于是向袁绍请求增加军队,袁绍严辞拒绝。臧洪怨恨袁绍,宣布与袁绍断绝关系,东郡独立。袁绍大怒,亲自率兵来攻东武阳。

    张邈听说张超被围,于是告别吕布,到淮南向袁术求援,张邈还没有走到半路,就被部下所杀。十月,天子封曹操为兖州牧。

    十二月,雍丘无粮,乐进率军突入城内,雍丘城防崩溃,张超自杀,曹操灭张邈、张超三族。曹操终于用了两年时间重新将兖州置于自己掌控之下。

    曹操命夏侯惇为陈留济阴太守、任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任命曹洪为鹰扬校尉,迁为扬武中郎将,乐进先登陷阵而有功,封广昌亭侯。

    曹操东略陈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正月,曹操率军到达豫州陈国武平,陈国相袁嗣(袁术所置)投降。曹操召集手下人商议,曹操道:“我想去迎天子,不知各位意下如何?”曹洪道:“韩暹、杨奉现在与张扬联合,我们不可能很快将他们制伏。以前我们攻打徐州功亏一篑,如今兖州已定,我们应该趁机把徐州收入囊中,此乃上策,否则徐州可能会被袁术抢走。”众将纷纷附和。荀彧道:“以前晋文公奉迎周襄王,诸侯像影子一样随从。汉高祖东伐项羽,为楚义帝穿丧服,令天下人真心归附。自从天子流亡,将军您首兴义兵,只因山东一带纷扰战乱,没能远赴长安保驾,您还是分派将领冒险与朝廷联系。虽然您在外面抵御乱贼,心中却无时不思念王室,这是将军匡扶天下的夙愿。如今天子想要回到洛阳,可洛阳却是一片荒芜。忠义之士应该有保护朝廷的想法,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奉迎皇上以顺民望,这是大顺;秉持最大的公心使天下豪杰归服,这是大谋略;匡扶并弘扬正义来招收才智出众的人,这是大德。如果这样,天下虽有不服从的人,必定不能成为大患,这是很明显的。韩暹、杨奉怎么敢作乱为害!此事如果不及时定下来,全国各地的人都产生奉迎天子的想法,以后我们即使想这样做也来不及了。”程昱也赞同荀彧的意见,曹操马上采纳,命曹洪率军西去迎接皇帝刘协。卫将军董承和袁术部将苌奴凭险据守,曹洪不能通过。

    二月,曹操以于禁为折冲校尉、乐进为先登校尉,曹仁统率骑兵,亲率大军进入汝南、颖川两郡,屯兵版梁。此地有黄巾军何仪、刘辟、黄邵、阿曼各部,各有部众数万,先响应袁术,后依附孙坚。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见曹军来了,急忙聚集一起商议,黄邵道:“曹操大军初来乍到,人困马乏,不如我们今晚就去劫营,如此一战可定。”于是他们分头准备。三更时分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率军杀入曹军大营,曹军大乱。于禁严令部下不得慌张乱跑,全军向自己靠拢,然后列阵而出,迎着黄邵冲杀过去,将黄邵斩于阵前,黄邵所部投降。接着于禁率军进入其它营寨大战,何仪、刘辟等人见势不妙,摸黑撤退。曹操升于禁为平虏校尉。

    何仪、刘辟、何曼等人商议道:“如今黄邵已死,我军实力大损,如此下去,我们迟早为曹操所破,不如趁早投降曹操。”三人议定,派使者向曹操乞降。曹操马上同意,悉数收纳汝南、颖川两郡黄巾军,占领许县。接着曹操派人到河东向天子禀报。

    曹操召集部下商议,枣祗向曹操建议道:“我军缴获大量的耕牛、农具,依在下愚见,我们应该组织屯田,此乃长远之计。”韩浩也赞同枣祗建议。曹操听了大喜,对手下道:“自从战乱以来,很多地方缺乏粮谷。那么多军队同时起事都没有全年的打算,饥饿时就去抢夺,吃饱了就扔掉多余的粮食,军队因此分崩流离,没有敌人自已瓦解者不可胜数。天灾时,袁绍在河北的军队采食桑椹充饥;袁术在江淮一带到江河里去摸蚌蛤度日;百姓就人吃人,州里一片萧条。我看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把农业放在首位而得天下,汉帝武因屯田而定西域,这些都是前辈的好方法。为今之计当未雨绸缪,大力发展农业,这才是万全之策。”于是发布屯田令,设置田官,命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命枣祗为屯田都尉、与韩浩一起招募百姓,在许县一带屯田。

    任峻、枣祗、韩浩收集荒芜的无主土地,召集流民,又命投降的黄巾一起屯田,是为民屯。又命令军队一边戍守一边屯田,是为军屯。屯田以四十人至六十人为一营,下发耕牛、农具、种子,以营为单位组织农业生产。凡有收成,由官方提供耕牛的交四留六,不提供耕牛的交三留七。从此以后曹操粮食比其他诸侯丰足。

    就在此时戏志才病故,曹操非常伤心,写信给荀彧道:“戏志才不幸走了,我现在没有能够商议大事的人,汝南、颖川多奇士,请问谁可接替戏志才?”荀彧回信道:“颍川阳翟酒色之徒郭嘉有大才,请主公留意。”曹操大喜,马上召见郭嘉,曹操问郭嘉道:“听说你以前投奔袁绍,为何离开?”郭嘉道:“聪明的人要小心地衡量主人,如果百举百全则功名可立。袁绍只是欲效仿周公礼贤下士,却不知道怎么用人。思虑很多却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要与他共同拯救天下危难,建立霸王之业,实在太难了!”曹操与郭嘉纵论天下之事,郭嘉对答如流,见解精辟。曹操道:“使我成就大业的人,一定就是这个人了。”郭嘉从曹操大帐出来,也高兴地说道:“这才是我的主人啊!”于是郭嘉成为曹操谋士。

    董昭见皇帝刘协到了安邑,马上前去拜谒,朝廷被任命董昭为议郎。董昭认为杨奉兵马最强,但没有外部力量支援,得知曹操在许县,就以曹操的名义写信给杨奉道:“末将久闻将军大名,仰幕将军高义,便将我的红心坦诚地送到将军面前,与将军赤诚相交。现在将军把皇上从艰难困苦中解救出来,准备返回旧都,翼佐之功没有人能与将军您相比,这是多么美好啊!现在群凶扰乱华夏,四海未宁,朝廷和天子权威极度重要,我们的责任在于维护和辅佐;重建王朝的秩序必须依靠众位贤士,这确实不是一个人能够独力完成的,就像心腹与四肢是相互依赖和互为支持的,一个物件不存在,那就有缺损了。将军您应当作为京城内的主要力量,我作外部的援军。现在我有军粮,您有军队,我们互通有无,互相接济,我愿与将军您同生死共患难。”杨奉接到来信非常高兴,对众将道:“曹兖州的军队就驻扎在许县,他有兵有粮,这是皇帝可以依靠仰仗的。”六月,众臣一同上表,举荐曹操为镇东将军,继承他父亲曹嵩的爵位(费亭侯),董昭调任符节令。

    董承将洛阳的宫殿修缮了一部分,张扬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所以就用“扬”字来给宫殿命名,命名为“扬安殿”。于是张扬派人沿途预备好粮食,请求皇帝东归,七月,皇帝回到洛阳,入住已故宦官赵忠家,八月辛丑入住扬安殿。

    张扬见诸将心不齐,尔虞我诈,相互争斗,洛阳没有百姓和粮食,于是决定不在洛阳久留。张扬对诸将道:“天子应该是天下人的天子,人人都有保护的责任,朝廷里自有公卿大臣,我应该出外抵御外患。”于是返回了野王。杨奉也离开洛阳,驻扎在梁。于是朝廷封张扬为大司马,韩暹为大将军,兼任司隶校尉,杨奉为车骑将军,全都授予符节斧钹。韩暹和董承留在京中守卫皇宫。

    这时洛阳残破,宫室烧尽,公卿百官亲自斩除荆棘,居住在断垣残壁之间。各州郡各拥强兵,不理朝廷,朝贡断绝。朝廷官员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己外出采稆充饥,有的饿死在墙壁间,有的被兵士杀死分而食之。

    韩暹居功自傲,为所欲为,扰乱政事,董承深感忧虑,密召兖州牧曹操进京,想以曹操制衡韩暹。曹操领命,带着军队和粮食进入洛阳,将贡品、粮食献给皇帝和公卿大臣。皇帝和群臣终于吃了一顿饱饭。

    曹操率军进入扬安殿,对皇帝刘协道:“微臣兖州牧曹操勤王来迟,请皇上恕罪。”刘协道:“爱卿能来勤王,是我大汉之福,何言来迟?”曹操道:“微臣早就备好贡品要来勤王,可是韩暹百般阻拦,微臣来迟。”刘协问道:“可有此事?”董承道:“都是韩暹下的命令。”曹操道:“现在洛阳破落成这个样子,南宫才修复了这么一点点,这些身居高位的将军却将皇上扔在这里,让皇上和众大臣在此受苦,对皇上不闻不问,微臣认为应该严肃处理杨奉、韩暹、张扬他们!”刘协道:“他们都是护驾有功之臣。此事以后不要再提。”韩暹听到消息,见洛阳城内到处都是曹军,内心惊恐,生怕曹操要害自己,连部队都来不及带,单骑逃往粱县投奔杨奉。

    曹操见洛阳已成一片废墟,想起当年何进、袁绍谋诛宦官之事,内心感慨万千,不禁泪水连连,挥毫赋诗一首: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曹操带领军队清理大将军府,欲将军队驻扎于此。不久部下来报,大将军府内竟然有人居住生活。曹操大奇,连忙前去一探究竟。曹操走进断壁残垣,只见士兵围住一名妇女和一个小孩,两人吓得瑟瑟发抖。曹操迈步上前,那妇人扑通一声跪在曹操面前,怯生生道:“您可是典军校尉曹孟德将军?”曹操惊问道:“你是何人,怎么认得我?”那妇人道:“我乃大将军何进之媳,何咸之妻尹氏。”曹操问道:“这小孩是?”尹氏答道:“此乃我子何晏。”原来何进被杀,树倒猢狲散,众人纷纷离开大将军府,尹氏一直留在府内。后来洛阳被毁,尹氏在府内自己动手种粮种菜,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尹氏是出了名的大美女,以前曹操出入大将军府,偶遇尹氏都要停下脚步侧目而视,直到尹氏走远,仍不忍离去。袁绍打趣道:“你怎么敢打大将军儿媳的主意?”曹操哈哈一笑,答道:“非也,我停下脚步只是听从内心召唤。”曹操见到尹氏感慨万千,命尹氏随自己回营,当晚让她梳妆打扮,纳她为妾,史称“尹夫人”,收何晏为养子。

    八月十八,镇东将军曹操假节钺,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封卫将军董承为辅国将军。伏完等十三人为列侯,赠沮鯭为弘农太守,皇帝身边的人皆大欢喜。

    曹操召董昭商议,曹操问道:“我现在应该怎么办?请您教我!”董昭道:“将军兴义兵诛暴乱,入京朝拜天子,辅翼王室,此乃五伯之功。但下面的将领各怀异心,未必服从于您,如今您留在这里匡正辅佐天子,情势对您不利,最好转移圣驾到许县。然而朝廷流亡迁徒之后,刚刚回到旧京,远近之人都在期待着,希望很快能够安定下来。现在又一次迁移圣驾,不能让众人满意。做非常之事,才有非常之功,希望将军权衡,采取最有利的方案。”曹操道:“这正是我的本意。但杨奉就在梁县,离得很近,听说他的军队非常精良,他会不会成为我的负担?”董昭道:“杨奉缺少同党援助,将会独自归顺。镇东将军、费亭侯的事情都是杨奉确定的,我听说他写信命令约束自己的士兵,足以看出他是可信之人,将军应该派遗使者送上优厚的礼物,答谢他的好意,以安其心。就说‘京城缺乏粮食,想将圣驾暂时移至鲁阳,鲁阳离许县近,转移运输较为容易,如此就没有缺粮之忧了。’杨奉为人勇猛却缺少思虑,一定不会怀疑,等到双方使者有了往来,就可以定计了。杨奉还有什么能力成为将军的负担呢?”曹操大喜,一拍大腿,道:“好!”立即遣使拜见杨奉,杨奉果然轻信,放松了警惕。

    曹操上奏道:“微臣带来的粮食快要吃完了,洛阳残破无粮,皇上不可在此长期居住。微臣今年攻克陈国、汝南、颖川三郡,招纳流民从事农业生产,今年种了春小麦,现已大获丰收,收粮食百万斛之巨,不如临时移驾到鲁阳,那里离许县近,运输粮食更为方便。待微臣将洛阳重新整修,您再迁回,不知陛下意下如何。”司徒赵温道:“曹操所言甚是,望皇上定夺。”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人力谏道:“皇上历尽千难万险,才回到洛阳,这里有您的宗庙,岂能再移驾到其它地方。皇上,切不可听曹操、赵温之言。”太尉杨彪、司空张喜也赞同台崇之言,朝臣分成两派争执不下。曹操大怒,下令斩了台崇,皇帝刘协与公卿大臣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得同意。

    八月二十七日,曹操带着皇帝刘协前往鲁阳,尚书冯硕等人跪在皇帝的车驾前阻拦,不让皇帝刘协启程,曹操向曹洪使了一个眼色,曹洪带着士兵将冯硕等人拉下去斩了,皇帝车驾这才得以启程。刘协在鲁阳住了一晚,次日一早,曹操带着皇帝往东而去。杨奉得到消息方知中计,都亭侯徐晃向杨奉建议道:“既然皇帝已跟曹操走了,我们不如投奔曹操,这样还可为皇帝分忧,也不违背我们的初衷。”杨奉本想听从徐晃的建议,韩暹对杨奉道:“如果不将皇帝车驾截回,我等以后哪里还有什么地位啊!”于是杨奉不听徐晃之言,与韩暹率兵拦截车驾。曹操命曹洪、于禁断后,自己带着皇帝和百官前往许县。杨奉追上曹洪、于禁,与两人交战,占不到半点便宜。曹洪、于禁与韩暹战了两日,料想曹操已经到达许县,于是率军而回。杨奉不能截住皇帝,不想空手而归,领兵到定陵抄掠骚扰。曹操见梁县空虚,命令曹仁、乐进率军进攻,双方打得难分难解。徐晃见曹操大军到来,遣使向曹仁求降,曹仁大喜,命徐晃里应外合,曹军一下子攻下梁县。杨奉听说大本营被抄,无家可归,无奈之下率军投奔袁术,在扬州、徐州一带肆意作恶。

    曹操在许县大兴土木、建造皇宫,依规给公卿大臣发放俸禄,这样朝廷终于又安定下来。曹操成功地将都城迁到了许县,从此许县也叫许都。

    刘协大摆筵席庆祝,曹操道:“这里是我的地盘,我曹操可确保皇上和各位大臣安全。从今以后,不再遭受董卓、李傕那样的苦难。以后我要扫平天下,让天下定会重归一统。”曹操与百官一起举杯向刘协道贺,曹操猛见杨彪神情严肃,似乎不高兴,仔细一看,宴会的主角是刘协,百官都围着刘协转。曹操心里一惊,心想:“要是有人想谋害我,我岂能保全性命。”曹操越想越怕,于是借上厕所之机离开。

    不久,太尉杨彪、司空张喜罢去,刘协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从此掌控朝廷大权。又命夏侯惇为河南尹,荀彧为侍中,兼任尚书令,程昱为侍中,曹洪为谏议大夫。从此荀彧居中执重、折节下士、坐不累席,深得曹操和刘协的喜爱。

    曹操以皇帝的名义下诏书给袁绍,责备他土地广、军队多、一味拉帮结派,没出兵援救天子,擅自攻打他人。袁绍收诏书后浑身不自在,连忙上书辩解。刘协又命袁绍为太尉,封邺侯。袁绍很不高兴,耻于居曹操之下,上书朝廷辞让,不接受太尉之职。曹操感到害怕,将大将军之位让出,曹操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

    曹操以皇帝刘协的名义下令:如今大汉朝廷已经迁都于许,各地的官员应恪尽职守、报效朝廷。各路诸侯应放下纷争,投靠朝廷。不久李通率部众前来投奔。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闻名于江、汝之间。曹操大喜,任命李通为振威中郎将,屯驻汝南郡西界。

    曹操问荀彧道:“谁可代替您为我谋划?”荀彧道:“荀攸、钟繇可以,不过荀攸是我的从子。”曹操大喜道:“荀攸我听说过、钟繇我早就认得。”于是命钟繇为侍中,接着曹操又给荀攸写信道:“现在今天下大乱,正是智士劳心之时,而您却在蜀汉观望天下的变化,您不觉得待得太久了吗!”于是下令征召荀攸为汝南太守。荀攸离开荆州,投奔曹操。荀攸一到许都,曹操马上改任荀攸为尚书。不久曹操召见荀攸,与荀攸交谈,两人相谈甚欢。曹操非常高兴,对荀彧、钟繇道:“公达可不是一般人,我能和他一起商议国家大事,天下还有什么可以担忧呢!”于是任命荀攸为军师。

    曹操迎接天子至许都的事暂且不表(曹操的事详见后文第二十六章第一回),就在曹操迎接天子之时,一直令曹操念念不忘的徐州究竟又会发生什么呢?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