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辅佐刘备从徐州开始
繁体版

第十九章 公孙来信

    刘备简略的将面见陶谦的过程,以及与陈登还有糜竺二人见面说了一遍。

    陈群看了一眼糜良,“玄德公,万不可接受徐州啊。现在徐州内部势力犬牙交错,政治环境波云诡谲,再加上徐州周围虎狼环伺,是个四战之地,况且这里无险可守。玄德公,你得三思啊。”

    糜良则颇感尴尬,“若是站在糜家的角度,我一定劝玄德公毫不犹豫的接下徐州牧。”

    “但站在私人角度,我觉得也可取徐州。但还得思虑利弊。”

    糜良还没说利弊,刘备就打断了,“子能,长文,我就想让你们替我分析一下徐州现在的局势。”

    二人同时开口,话虽不相同,但表达的意思确是相同的。

    糜良道,“陶谦想让他儿子上位。”

    陈群道,“陶谦想让他的儿子接任徐州牧。”

    二人对视了一眼,最终糜良开口道,“陶谦表将军为豫州刺史,是为强援,为徐州抵挡中原诸侯。”

    “陶谦又让他的儿子迎娶陈登家族女,是为取徐州陈家之势。前几日兄长和我说陶谦想要我给他的儿子当伴读,拉拢糜家,是为取糜家之财。”

    陈群接着开口补充道,“曹家对陶谦忠心耿耿,已有徐州之军。军政财在手,外部又有玄德公为强援,自然可保徐州无恙,让他的儿子得以顺利接手徐州牧的大印。”

    “恭祖公何至于如此啊!”

    “陶家二子我见过,是暗弱的性格,撑不起徐州这个重担。”糜良补充道。

    “但也不能让玄德公接手这个烂摊子。”陈群同样反驳道。

    “那谁能知道这里会不会是龙兴之地。”

    “子能慎言。”刘备听到这话连声喝止。

    “良妄言。”糜良先是起身表达自己的歉意,而后道,“先不论徐州将来如何,将军还须耕耘好鲁沛两国。北抵高平,南倚小沛,以这两地为核心串联起这两国。另外将军还需与兖州的陈宫多多联络。”

    “再就是汝颖多奇士,这里的一个颍川人可就好好说道说道了。”

    陈群瞪了糜良一眼,而后苦笑道,“玄德公,非是群推脱,虽有汝颖多奇士一说,但**往的人并不多,不过与荀彧荀文若他交往的人就多了。”

    “郭嘉郭奉孝?”

    糜良的突然开口,以及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名字都使陈群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满脸厌恶之色,“不过是个酒鬼,虽有才不足道也。”

    “若论才,荀文若、荀公达、荀休若、荀友若、荀仲豫,当今无双。其中,又以荀文若为当今最。”

    “他的女儿长大,我必然娶她。”陈群豪情励志的立了一个flag。

    丝毫不理会荀彧的年纪与他相差不大。

    糜良的嘴角抽了抽:这算不算追星的最高境界,崇拜他,就成为他的女婿,我愿称他为世界最强。

    还有你竟如此轻视郭奉孝,脸呢,或许郭嘉治国理政不如你,但论临机决策,筹画军机几个陈长文都不如一个郭奉孝。

    “子能,这个郭嘉郭奉孝是谁?”刘备好奇了。

    糜良想了想,“大概是张良陈平般的人物吧。”

    刘备更好奇了,而陈群嘴角撇了撇,略有不屑。

    “那这个郭嘉郭奉孝在哪?”

    “大概在哪个酒馆里买醉,或者在某个妓院勾栏里。”陈群没好气的道。

    “嗯,据我所知,郭嘉从袁绍离去后,一直在颍川隐居。”糜良说出印象里的记忆,不确定的说道。

    能得到糜良如此的夸赞外加引起了陈群如此大的情绪波动,刘备现在想见这个人的冲动更甚了。

    刘备经历了陈宫与糜良的为他谋划,深切的感觉到一个顶尖谋士对自己的重要性。

    现在陈宫为吕布谋,糜良因为他的身份太敏感,是糜竺的弟弟,不能实时跟在他身边为他筹谋划策。

    在他身边的其余几位文士:

    陈群擅内政;田豫擅军,是个将才,可以很好的完成既定的任务;而简雍擅说;余者皆中人之资,只能用来打理俗物或者清谈。

    刘备到豫州去,迫切希望能有一个擅军略的谋士能在自己的耳边耳提命面。

    刘备走后,糜良颇有些好奇的向陈群问道,“这郭奉孝是如何得罪你了,往常也没有见你如此针对一个人。”

    陈群苦笑,“你见过这种明明有天赋,却不珍惜,肆意妄为浪费自己天赋的人吗?郭奉孝就是这样的人。”说起这三个字还是有些咬牙切齿。

    哦,这么说,糜良就懂了。

    就是班上两个学霸,一个每天只抽出一点点时间学习,其余时间都在玩闹,考试次次全班第一。另一个每天努力学习,学习到深夜,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的人,却每次都是第二,这事是真的没地方讲理。

    糜良颇有些同情的看着陈群,要是他身边有这种同学,他的心态肯定得爆炸。

    “你真的决定出仕了?”糜良转移了话题,问起了刚刚刘备的邀请。

    “既然得遇明主,岂有不出仕的道理?”

    “是啊,你家人丁简单,你与你父二人皆在徐州,倒也洒脱。我却不行,家族是一个人的根,是很难舍弃也是最不能舍弃的。”糜良颇有些感慨的说道。

    “你真的要去给陶谦的两个儿子当伴读?”

    “去啊,不去不行啊。”糜良长叹一口气,“不能什么事都让兄长一个人抗下来,我也得学会分担了。”

    “慢慢来,会好的。”

    ...

    天气已经变得寒冷,刘备就在严寒中带着张飞与陈群回了小沛。

    高平由关羽和徐盛驻守,而留守小沛的则是田豫。

    回到小沛的刘备意外的收到了一份北方的信,由公孙瓒寄过来的信件。

    “玄德吾弟:自汝派兵援徐,已一岁有余,兄甚是想念,闻你为救徐州,亲赴徐州,此乃大勇大义,兄甚是佩服。然兄自初平二年与袁氏交战已来,屡有损伤,兄身心俱疲。又青州田刺史求援,言:贼子凶猛,青州难以久守。然兄兵困马乏,且青州隔悬于外,求援甚难。闻弟回徐,甚是欢喜。青州之事,若事不可为,则保全自身为要,兄必不会怪弟。唯念弟珍重。大兄,公孙瓒留笔。”

    望着田豫期待的眼神,若自己不能给出回应,那么一直对自己侍奉的尽心尽力的田豫田国让将要离去。

    “此事滋事甚大,国让,可否让某想一想。”

    “诺。”田豫的眼神还是掩饰不住的有一抹失望。

    “伯珪大兄,你给我出了一个好大的难题啊?”刘备看着出去的田豫的背影,呢喃道。

    片刻后,有数名骑兵自小沛向徐州而去。

    “长文,你看一看这封信。”

    陈群接到刘备的传令,刚安置好房子就匆匆赶来。

    “主公,群认为不当救。袁氏势大,现在不是我们说能力及的。”

    “可是,我知晓伯珪兄的性子,给我写这份信,已是他最大的努力了,若是当真置之不理,恐怕伯珪兄会恼怒异常,我怕的倒不是这个,我怕手下会离心离德啊。”

    陈群默然。

    几天后,糜良的信件到了,“战,大张旗鼓的战。”

    “成则显我军之威,败则养使君之名。”

    几天的纠结瞬间豁然开朗。

    “国让,我准备出兵救援。”

    “我将写信给陶使君,温侯向他们借兵,救青州。”

    “此次由你统兵,你本部人马,外加借来的兵马都由你来统领。”

    “这次援青之事,由你全权负责。”

    田豫的眼神里闪过异色,前几日的刘备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让他很是失望。

    没想到一旦做出决定后如此果断,如此的有魄力。

    仿佛回到了北疆,第一次与刘备的见面,也是有这般的英雄气。

    只是,伴随着刘备一路走来,从幽州到青州到徐州又到豫州,刘备身上的那股英雄气好像也在逐渐消磨,消失在无形之中。

    但经过亲赴兖州,田豫好像看到那股英雄气又回来了。

    没想到,这次变得这般犹豫。

    他也渐渐变得失望。

    原本,他都打算以母亲年老为由回北疆了。

    没想到,刘备陡然给了他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千言万语只化成了一句。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