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辅佐刘备从徐州开始
繁体版

第二十章 陶谦病重

    风云万变一瞬息。

    局势往往不会因人的意志而变化。

    陶谦再一次的病重,这次的病重陶谦再也没有从床上爬起来。

    这种情况下让所有人都明白陶谦熬不住了,他的大限要至了。

    这个冬天格外的寒冷。

    整个郯城都有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这场郯城的变故直接影响到刘备的计划,原本吕布倒是很爽快的借兵了,毕竟他已经没粮了,当场雇佣兵赚点外快,对于他来说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但当刘备的目光望向陶谦时,陶谦病了。

    陶谦的病重使他失去了最大的兵员和钱粮供给者。

    这场出兵自然戛然而止。

    或许这也在糜良的意料之中。

    因为他知道这场仗现在根本打不起来。

    这虽让刘备略显郁闷,但这却让刘备急公好义的形象再次显著起来,让刘备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在天下人的眼中。

    最为委屈的某过于袁绍莫属。

    袁绍成为了刘备扬名的背景板,惹得袁绍破口大骂,“好一个织布贩履的大耳贼。”

    ...

    郯城内,人生百态,各显不同。

    糜竺与陈登正在密谋迎刘备进徐州,当这徐州之主。

    陈登云,“在此关键时刻,我陈糜两家应该守望相助,齐迎玄德公。”

    “是啊,徐州之局唯有玄德公能稳。”糜竺也赞同,而后又有点忧虑,“若玄德公不同意怎么办?”

    “我听说上古时代请有贤德的人做官,必定得要三请才行。”

    “是啊,只要我等足够诚恳,玄德公应当不会将徐州百姓置之不理。”

    与此同时,徐州牧伯府里。

    糜良正陪同陶谦的两个儿子陶商与陶应在读书,请的是一个通经传的老儒。

    原本陶谦想请的是郑玄,请郑玄教自己的儿子。

    但是郑玄说《孝经》没有编著完,他是不会下山的,谢言婉拒了。

    陶谦无法,也不敢逼迫太甚。

    在东汉末年,郑玄就是一张名片,因为郑玄已经算是东汉最后一个大儒,名望无有出其右者。

    在原本历史上,袁曹官渡之战,袁绍就想利用郑玄的名望逼迫曹操,没想到在到邺城的路上他病死了。

    这导致的后果就是袁绍名望一落千丈,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哥,你说父亲天天把我们关在家里,学这晦涩难懂的经书作甚?前几天曹雄见到我就说春燕阁新进了一个姑娘,那叫一个绝色。那嘚瑟劲让我恨的牙痒痒,都怪父亲,害得我不能跟小娘子一亲芳泽。”

    “应,应弟,不怪父亲,父亲让我们读书也是为我们好。”陶商小声道。

    “哥,你刚才说什么,我没听见。再说一遍。”陶应仅仅感觉有轻微的声音传入到耳中,但具体说的是什么却是没听清。

    “我,我,我,父亲病重,你怎么还是如此胡闹?”

    “哎呀,不都病了这么多次了,到后头来不也一点事没有,安心啦,我的哥哥。”陶应嬉笑道。

    “你,你,你简直禽兽不如。”陶商愤怒的脸上憋的通红。

    糜良看着陶商陶应的举止,心里不禁涌出一股悲哀来,“这真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英雄了一辈子的人老年突地昏聩,儿子也不能立起来,真是悲哀啊!甚至糜良有这种感觉,一旦陶谦亡故,陶家的家业恐怕会迅速的败下来。”

    而后糜良也不看他们兄弟俩的争执,而是神游天外,“不知玄德公会做如何的选择?”

    糜良当然知道他的哥哥正在与陈登进行密谋,密谋的内容糜良都不用想,无非是商量如何在陶谦死后,迎刘备当这个徐州之主罢了。

    他们不避讳,那么糜良他也不避讳,只是只听,只看,不说。

    糜竺也向他旁敲侧击过,只不过顾着兄长的威严,没有说的直白,但糜良听懂了,可是每次他都打哈哈搪塞过去。

    糜竺每次都失望而归,失望多了,也琢磨出了意味,明白了糜良并不想说,或者来说他不想过多的参与到这件事上来。

    因为糜良突然想矫情一回,在徐州由刘备入主这个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刘备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这让糜良很是好奇,又或是隐隐有考究的意思在里面。

    在刘备入主徐州,糜良终会在刘备手底下出仕,他想想看看刘备在这场开学摸底测试能答的怎么样,是否真的对得起历史上蜀汉昭烈帝的称号。

    在糜良神游时,郯县曹府内。

    曹雄搭拢着肩跪在祖宗牌位前,面前一个略显富态的中年男子正在破口大骂,吐沫横飞或许对早已经习惯父亲的打骂的年轻男子没有丝毫的作用,也许早几年的他还会反驳,但只会遭来更大的责骂,渐渐的他也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仿佛父亲骂的不是他就是了。

    骂完后再打,永远就是这一套。

    他倒也是自觉,眼看这曹豹即将骂完,自觉的趴下。

    看到他如此乖顺的样子,曹豹气性更甚,“逆子,你这个逆子。”

    “徐州之事也是你能够参与的啊。”

    听到这话,曹雄突然爬起来,曹豹拿着的棍子突地一顿,好似惊讶这个在他面前逆来顺受的儿子竟然会反抗。

    曹雄他突然地感觉到父亲的棍子已经没有以往的威势,打在他的身上竟然让他感觉到没有以往的疼痛。

    父亲惊讶的神情,倒是让他觉得他的父亲有点色厉内荏。

    他笑了,“父亲,你老了,你已经适应不了如今的形势了。”

    “你该休息了。”

    说完,他也不在意在后面气的直踮脚的曹豹。

    “来人,家主病了,将闭府修养,这段时间不见客。”

    门后的曹豹愕然,满脸的不可置信。

    他这是被软禁了?曹豹看着慢慢要紧闭的门,喃喃自语,“这逆子何时将我架空了?”

    说完,哈哈大笑起来,“我儿,这才是我儿,我儿胜过我多矣。”

    随即阴沉下脸,“但是陶使君对我有大恩,是使君力排众议给予我如此高位,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如是而已。”

    “你以为策反了我身边的人就能掌控丹阳军了,那就太可笑了,逆子,你还是太嫩了点。”

    果然。

    曹雄带着曹豹的印信去调用丹阳军时,没有调出一兵一卒。

    气的回来的曹雄将杯子全都摔的粉碎,而后直接奔春燕阁而去。

    …

    外间虽是寒冬腊月,但人心鼎沸。

    与之相反的是,陶谦的屋里虽是暖意洋洋,但人却死气沉沉。

    已经无法独立下床的陶谦看着床帷,不知怎么的想起了自己的一生。

    青年时行为放浪,唯独同乡甘公看重他,并许以妻子。

    稍年长些,喜欢上读书,没想到考上了诸生。

    后在州郡为官,又被举为茂才,而后历任尚书郎,舒县令,卢县令,后又迁为幽州刺史,征拜为议郎。

    之后凉州兵乱,他随军出征,履有战功。

    再之后,青徐黄巾复起,朝廷派他担任徐州刺史,镇压黄巾,他就在徐州一直待到如今。

    在徐州他明升糜家暗降陈家,挑起两家矛盾,又大力扶持曹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后大力推行屯田,于是徐州民富粮足。

    陶谦先是想到自己前半生的辉煌功绩,不禁露出笑容,而后突然露出狰狞的神色。

    只可恨那曹贼毁掉了我所有,又有那刘贼将要夺我基业。

    “咳咳,我恨啊!可惜天不假年,又为之奈何?”

    没有人在意他陶谦的意愿,所有人都在等他死,也没有人愿意听他的话,所有人都想听到他们想要听的话。

    这些人的越发的恭敬,陶谦的心里就会越加的愤恨。

    在这痛苦的煎熬中,陶谦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他预感到自己终于到了极限,于是便把他的两个孩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商儿,你出生时为父已外出做官,将你养在祖母手上,也不知你怎么的就成了这般懦弱,不知变通的样子。”

    陶商既难过又惶恐。

    陶谦看了一眼陶商,叹了一口气,而后咳嗽起来,之后看向陶应,陶应依旧是那副无所谓的表情。

    “至于应儿,应儿虽在我身边长大,但我公务繁忙,时常关注不到他,再加上本就是幼子,家里人偏疼了一些,不知何时养成了这般混帐的性格,都是为父的过错啊。”

    “咳咳咳”陶谦说到这剧烈的咳嗽起来。

    陶商瞪了一眼陶应,而后哭了起来,边哭边帮陶谦顺平他的气息,“父亲,父亲你不要再说话了。”

    陶应望着床上中气不足的声音,突然难过起来,父亲的这几次生病最后不都痊愈了吗?最后应该会没事的。

    他虽然混帐,但也不是不知好歹之人,他好似意识到父亲这次是真的不行了,突然恐慌起来,继而难过。

    嚎啕大哭起来,“父亲,父亲我错了。”

    待到陶谦的气息平息,“我原本想将徐州牧之印交于你二人,但终究是我妄想了。”

    “按照你二人性格,接手徐州牧之印,对于你们是来说必死无疑的。”

    二人皆大哭。

    “哎,为父最后再为你们谋划一番吧,虽然会失去权势,但最终能保住性命,弄不好也能保住你们的富贵,不求你们能有多大的成就,但求你们能富贵一生,不至于使我陶家绝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