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古籍之刺客信条
繁体版

总057为你而往21:访游

    专诸听了伍子胥的话,不禁哈哈大笑:“伍兄真是仁义之人!既然我们是兄弟,又还说这些客气话做什么!”

    说罢,一行人将野猪、鳄鱼用木杠扛起来抬回村子。

    专诸看着伍子胥身边那人,只觉得很是熟悉,但又不敢相认。

    伍子胥叹口气:“熊胜公子,怎么不与专义士致礼?救过你们父子的。”

    熊胜满脸羞红着致礼;专诸也就看清这个消瘦得几乎脱形的人,就是那个总是在心中打自己小算盘的楚国废太子熊建之子,熊胜。

    不想理会他,专诸只是边走边听伍子胥慨叹着诉说在郑国的遭遇。

    熊建、熊胜和伍子胥一起奔至郑国后,也还受到了郑国国君及贵人们的礼遇。

    不久后,熊建于四处结交贵人,想要借兵回楚国的活动中,再次发现了令他欣喜的事情:郑国也有几个大家族和贵人相争不断!

    熊建回到住处后,与熊胜、伍子胥商议,想要从中挑拨,然后得到最大势力的一方的支持。

    伍子胥虽然想返回楚国报仇心切,但想着刚在宋国受到排挤,甚至险些有性命之忧,就极力劝阻;

    熊胜却又想着此事成功自不必说,失败就由老爹熊建一人承担的打算,极力怂恿熊胜为此事奔走。

    二比一的“投票”结果,使得熊建开始努力地寻隙挑拨贵人之争。

    贵人果然开始动兵争斗,熊建却并未有“天遂人愿”之感。他的挑拨被贵人省悟发觉,就找了个机会先杀了他。

    闻听熊建身死的噩耗,伍子胥还在呆愣,熊胜已经做出最英明的选择:快跑!

    跑到哪里去呢?

    哪里也别去了!熊胜当即说:“专诸侠义,必可相容!”

    伍子胥只得认同,两人就乔装改扮做农夫模样,一路乞讨来寻专诸。

    看看快到堂邑,二人饥渴难耐,就暂在林中饮水休歇,没想到被鳄鱼盯上,险些做了它的腹中餐。

    专诸听罢,对熊胜更是厌恶。虽是如此,他倒也对伍子胥忠于旧主的仁德很感动。

    回到家中,伍子胥和熊胜拜见、见礼了专诸的老娘、妻,再和孙武等人会见。

    专诸连忙找人帮忙快些做好饭食、备好酒肉,给伍子胥二人接风洗尘。

    伍子胥和熊胜得到丰盛的酒宴接待,从身体到精神都舒缓下来。

    专诸安慰伍子胥后,也说了分别后的遭遇。他说到分金给村民时,熊胜脸上尽是惋惜之色,伍子胥却大声赞好。

    专诸致谢谦辞后,再想起公子姬光,就又笑着将反击吴国讨伐宋国,与吴国公子姬光结识的事说了出来。

    伍子胥听了沉默不语,熊胜却立即来了精神,不停地询问姬光与专诸的交往点滴。

    专诸说着说着,猛然觉得异样,不禁问道:“熊公子莫非是要结交姬光吗?”

    熊胜呵呵地笑着说:“姬光虽然时常带兵作战,但并不受到吴王的重视。”

    专诸和孙武等人略作诧异,伍子胥也缓缓说了姬光的处境。

    前几代吴国国君,都是兄死弟承。但这三兄弟死后,原本应该由各人子嗣依次继位。

    姬光本以为轮到自己,却没料到姬僚先入为主,率先抢了国君大位。

    姬光心中肯定是郁闷非常,那本是应该由他来承继的大位啊!况且,姬光自认本领比在为这个姬僚高得太多太多了。

    但这又能怎么样呢?这世上本来也不是比本事才能成功的。成功,的确有许多意外因素或者所谓机遇来相辅相成。

    伍子胥面色沉黯地说着姬光的事,似乎心情很焦虑。

    专诸知道伍子胥心怀大志,而这大志中首要的就是向楚王讨回公道、报得家人被屠杀之仇。

    想了许久,专诸终于在心中长叹一声:为伍兄,我不必顾忌许多。

    “伍兄,我想与你去吴国都城姑苏做访游。”专诸淡淡地说。

    伍子胥脸上一喜,随即又沉黯下来:“我知道你不喜欢与贵人交往,你是要介绍姬光给我吗?不必。我就在堂邑安顿下来,思考一段时间后再作计议吧。”

    专诸看看伍子胥,再看看孙武、卫冕。他心中暗叹:这几人都是当世奇才,怎能让他们陪着自己呆在偏僻的小村子里空耗岁月?

    伸手要过伍子胥的佩剑,专诸拔出来观看:雪亮的剑身上没有丝毫灰尘、污渍。但这柄剑肯定沾染过专诸的血迹的,即便现在什么也看不到。或许,那血迹早就渗入了伍子胥随身携带的,这柄家传宝剑剑身内了。

    “这柄剑,怎能总在剑鞘里封存呢?总要见到天日的!”专诸慨叹一声后还剑入鞘,递还给伍子胥。

    孙武沉默许久后,对伍子胥说:“我的兵法著作已近完成,说来先要感谢专兄提供的好环境。你的剑,我的书,都要于世间大有作为。伍兄,专义士既已开口,就不是虚言。”

    计议已定,专诸安抚了老娘、段玉和儿子专仁。

    老娘和段玉都是哭哭啼啼,专诸好言安慰许久:“去到都城,自然会更好的。来日得到富贵,必来接你们同去!”

    老娘和段玉哀伤不已:“原来穷困时,我们在一起也是开心。现在家中已有你带回来的许多黄金,还要什么富贵?”

    专诸忍下与亲人离别的悲痛,致礼告罪:“许多朋友与我相好,我若不去,他们也是留在这窄小的村子里。我怎能忍心这些当世英豪与我困居此地?”

    段玉走近,仰头看着专诸:“夫君,你怎知那些人就是当世英豪?即便是,与我们又有何相干?”

    专诸听着她这简单的问话,一时不能作答,只好轻轻地揽住她的肩膀安慰。

    儿子专仁也拉住专诸的衣角,哭叫着不肯放手。

    专诸让卫冕拿来一张硬弓,俯身蹲下来交在专仁手中:“你能拉开这张硬弓时,就也已是天地间的好汉了。只是记得,万勿作恶。”

    专仁抹去眼泪,认真地对爹爹专诸点头承诺。

    专诸笑着站起身,拍拍他的肩膀后,就对围在院落的村民拱手道:“专诸拜请诸位乡亲照顾我家眷!”

    乡亲们连连回礼,再回应:“你放心外出,家中自有我们照应。”

    专诸放下心来,再与老娘、段玉和专仁道别后,大步走去村口。

    伍子胥、熊胜、孙武、卫冕也都拜礼道别专诸家人及乡亲后,跟行在后。

    秋风刮得落叶漫天飞舞。大雁从天空排队南飞。乡亲们站在村口的路边,围拢着两辆马车。

    朝阳中,专诸再回身拜礼亲眷和乡亲们,就登上马车。进入车厢内,专诸把车帘挂好,马车随即摇晃着启程。

    伍子胥对坐在对面的专诸说:“兄弟,让你受委屈了。”

    专诸淡然一笑:“只愿伍兄能够得遂心愿。”

    分别载乘着伍子胥、专诸,孙武、熊胜和卫冕,两辆马车摇摇晃晃着,向东南方向的吴国都城姑苏前行。

    车外亲人和乡亲们的呼唤道别声,和头上大雁的嘹亮的高鸣声,都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