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异变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请旨出征

    姜齐进入宫殿,漆黑的环境中仅有一座烛台在半空中摇曳,四周异常安静,空气中仅能嗅到阵阵幽香和隐隐的呼吸声,姜齐屏住内心的情绪,恭敬地拱手道:“外臣深夜惊扰娘娘休息,叩请见谅。”纱幔中传来温柔女声:“无需多礼,上前说话。”姜齐轻轻掀开纱幔,只见何皇后娇躯曼妙、薄纱半褪,双眸似水、面目含情,随着胸口起伏速率不断增快,带动着脸上的红晕在暗淡的烛光下更加显得撩人心魄。有了第一次,姜齐便不再唯唯诺诺,走上前去单袖扇灭蜡烛,大步走到床前俯下身子,单手托起何皇后脖颈,热唇朝着何皇后樱桃小嘴吻去,何皇后像触电了一样,嘤咛一身后也用双臂环绕姜齐脖子,配合着扭动着。经过一个时辰的鏖战,何皇后求饶般的中断了身体交融,喘着粗气依偎在姜齐怀里娇嗔道:“坏人,这么久不来看我,我以为你娶了娇妻便忘了我呐。”姜齐紧了紧手臂力道回道:“公务缠身,不得寸闲,再者怕出入宫闱频繁,恐引起皇上疑心。”何皇后略带心疼道:“皇上那里你不必担心,宫中都是我的眼线,持我令牌可保无忧,皇上贪图享乐,没有闲心关注后宫。”姜齐稍微安心道:“我听说皇上要对鲜卑人用兵,可否让我领本部兵马前往草原,以为奇兵,兵力指挥不受任何人节制,最好行动也不要让任何人知晓。”何皇后惊道:“茫茫草原,本就对大汉不利,胡人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加之对外用兵胜少败多,我怕你有不测。”何皇后担心的语气发于真心,姜齐抚慰道:“不要担心,我去自有胜算,此行也是打磨锤炼部队,挣取军内声望,为保护你增加砝码。”

    何皇后见姜齐时时不忘她们母子俩,更大感动,翻身压在姜齐身上,亲吻起姜齐来,姜齐也不客气,两人迅速交织在一起,缠绵得如胶似漆,房屋内也弥漫着荷尔蒙的味道。又是近一个时辰,两人全部瘫倒在床上,姜齐艰难的起身从衣服中取出一枚发冠道:“此物是一个银鎏金花丝多宝发冠,今天送你,宫中遇有危险,可令人持此物面见我,我自会设法营救。”何皇后把发冠放在床头,点头说:“我知道了,你在外也要以自身安危为重,切不可自陷于危难之中。”姜齐轻抚着她的头发,两人依偎着睡去。等待鸡鸣时分,何皇后睡眼惺忪的睁开眼,发现姜齐已经离去,若有所失的抚摸着发冠再次昏昏睡去。

    至于鲜卑人,他们祖先是被匈奴单于冒顿征服的东胡部落之一。东汉初年,鲜卑族在受到匈奴控制的同时,还派出使节向汉廷称臣纳贡。明章二帝时期,汉朝多次征伐西域并兵发漠北,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实力,大批大批的部众南下降汉,成为南匈奴部落。鲜卑趁机摆脱了匈奴人的控制而走向强大。汉朝为了彻底解决北匈奴这个宿敌,派窦固率领汉军会合南匈奴军队一起讨伐北匈奴,最终在金微山大破北匈奴,勒石燕然,北单于率领部众被迫西迁,余众皆投降汉朝。鲜卑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作为汉朝进攻匈奴人的盟友和小弟存在的,他们也兢兢业业地为汉廷打了几十年的工。但是北匈奴被打跑后草原空虚,鲜卑人趁机占领草原,成为漠北新的主人。而汉朝此时受羌乱和南匈奴叛乱的牵制,无暇顾及漠北,使得鲜卑人在草原上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在130年左右,汉朝虽然经历了一段混乱的政局更迭,但是强大的国力仍在,鲜卑尽管有时会捣乱,但还是会听汉朝的调遣参与作战,双方处于时战时和的状态。但等到新的单于檀石槐即位后,双方就彻底撕破脸开打了。

    檀石槐是鲜卑部落首领投鹿侯的儿子,从小孔武有力又富有谋略,十四五岁就敢从别的部族手里武力夺回被抢的牛羊。在部落中他执法严明,一诺千金,很快就获得了部族的拥戴,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首领,于公元156年在弹汗山(今内蒙古商都县)和歠仇水(今东洋河)畔建立王庭。

    檀石槐明白要想与强大的东汉王朝抗衡,必须要统一草原各部。于是他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先是整合了鲜卑部落,效仿匈奴人的管理模式,在草原上建立了一个“鲜卑军事大联盟”,整个联盟分为东、中、西三部,各设立大人为首领。东部从右北平到辽东的20余邑为东部,弥加、阙机、素利和槐兴为大人。从右北平至上谷的10余邑为中部,柯最、阙居和慕容为大人。从上谷以西至敦煌的20余邑为西部,置鞬落罗、日律推演、燕荔游(阳)为大人。

    檀石槐通过组建大联盟的方式,完成了草原部落的整合,整个鲜卑汗国的人口达到了60多万。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草原上还养不了这么多人。于是他四处侵扰周边的部族,北边击溃丁零部落,东边操翻扶余人,西边干到了乌孙国境,除了没有占领西域外,几乎恢复了当初匈奴全盛时期的版图。东汉王朝迎来了一个更可怕的敌人——鲜卑人。

    檀石槐在征服其他游牧部落的同时,也对汉朝边境发起多次试探性进攻,被平定羌乱的名将张奂击退。但汉朝国势日下,这都被檀石槐看在了眼里。汉灵帝即位后,檀石槐对汉朝边境的寇钞变本加厉,幽州、并州、凉州每年都会遭到鲜卑人攻打,多位太守战死,大批边民被抢掠杀戮。汉灵帝试图采取和亲政策,封檀石槐为王,将公主嫁给檀石槐。然而檀石槐对东汉朝廷的虚弱深信不疑,拒绝封王和亲,一心和汉朝作对。

    面对鲜卑咄咄逼人的挑衅,朝廷形成了两派意见。以辽东太守夏育和护羌校尉田晏为代表的主战派认为龟缩防守不是办法,也堕了强汉的面子,必须征集大军再次“勒石燕然”,永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