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女帝传
繁体版

第22章 大楚太子遇害

    话说,皇太子赵庸进宫后,皇太后以懿旨的方式确立了赵庸的皇帝之位。

    “皇祖母垂爱,孙儿定以先皇为楷模,兢兢业业,保大楚江山永固。”

    皇太后道:“庸儿有心了,当务之急是大行皇帝的丧事。”

    赵庸道:“皇孙明白,父皇的丧礼将以最体面的天子之礼举行,邀请各国在京使臣参加,彰显我大楚礼仪之邦风范。”

    皇太后微微点头道:“这才有新君的样子,以后祖母就靠孙儿你了!”

    赵庸道:“皇祖母放心,孙儿定会恪守孝道,让您安享晚年。”

    大行皇帝的灵位前,大臣们在哭灵,如丧考妣,有真有假。

    有的重臣害怕新君继位后,丧失了原有的权势,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而太子的亲信们则心中窃喜,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前,满朝文武都不太看得起太子的时候,他们选择追随太子,不管内心如何,至少表面上看是忠心耿耿,太子对这些雪中送炭的人自然记在心里。

    昔日,大臣们心中都打着如意算盘,皇帝春秋正盛,他很不喜欢皇太子,废除其储君之位只是迟早的事情,他们不能急着站队,以免新任太子记恨。

    可人算不如天算,哪知皇帝竟以壮年暴毙于宫内,成了一桩悬案。

    此事扑朔迷离,凶手到底是敌国的卧底还是大楚国内对皇帝心怀不满之徒,没人说得清。

    不过,楚影卫指挥使陆斌大人已亲自彻查此案,想必真相很快就会水落石出了。

    内阁首辅宇文杰和次辅吕调阳哭得最凶,有点带节奏的感觉,其他大臣见他们都如此卖力,也不得不依葫芦画瓢,哭得声震宫宇。

    “上官军侯到!”

    随着太监的一声唱喏,诸位皇子、公主和大行皇帝的妃嫔们都起身相迎。

    一品军侯上官青云是大行皇帝生前最信赖的侯爷,他在军中威望甚高,即便是改朝换代,他的地位也难以动摇。

    近年来,军侯虽没在外掌兵,却也兼着兵部的差事,不用如普通的官员点卯,但比任何兵部官员都要尽职尽力,为边疆安稳出力良多,不然,大楚皇朝早就四面楚歌了。

    “先皇啊,老臣来看您了,您为何走得如此匆忙?您还没看到雪儿和灵王成婚呢!”

    “上官军侯,请节哀!”太子赵庸以皇长子和储君的身份主持灵堂事务,看到上官青云来哭灵,他出来代表皇室回礼。

    上官青云看到平日庸碌无能的太子,今日处理事情倒是井井有条,好似已演练过多次一般。

    二十岁的九皇子定王赵瑜则跪在角落里,看上去满脸泪痕,当他看到岳父上官青云的时候,目光有些躲闪,仿佛藏着什么天大的秘密。

    上官青云知道皇家灵堂并非他们翁婿两人说话之所,并未上前叙谈。

    六皇子灵王赵翎,时年二十三,他在诸位皇子中最受先皇宠爱,楚帝赵雍曾有意册立他为天子,后阻力太大,才作废。

    灵王从未想过参与夺嫡之争,却被其他有野心的皇子视为眼中钉。

    如今,皇太子赵庸得到了皇太后的明确支持,又有大楚储君的大义名分,没有谁敢在此时跳出来反对,除非大行皇帝留有不传位于太子的遗诏。

    上官青云提出要为先行皇帝守灵,虽不合礼节,但皇室也同意了,毕竟这些年,上官军侯与皇帝名为君臣,情同兄弟,参与晚上守灵也无可厚非。

    楚影卫指挥使陆斌到皇帝灵堂拜祭后就匆匆离开了,他脸色杀气腾腾,吓得太监宫女们都不敢说话。

    大行皇帝并非寿终正寝,而是死于非命,陆斌心道:“如果让我查出来,凶手是你们当中的任何人所指使,别怪我无情。”

    等到太阳落山,拜祭的大臣们除了上官青云留下外,其余都出宫去了,今晚,对大楚的朝臣们来说,注定是无眠之夜。

    而此时,帝都五百里外的军营里,四十五岁的燕王赵笛脸上全无悲伤,甚至有些许喜色。

    他是驻守大楚北部边境的藩王,手下战将千员,精兵十万,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仍对父皇不传位于他耿耿于怀。

    “皇兄,你终于死了,你那愚蠢的皇太子不配坐拥大楚江山,现在,皇位也该轮到我了!”

    皇帝驾崩不到六个时辰,他已经获悉了死讯,而宫内派去燕王军营送信的宦官还在路上呢!

    “王爷,赵雍已死,您有何打算?”说话者是燕王的首席军师姚广孝,他年轻时在江南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后来,投靠燕王,为其出谋划策,屡有军功,他出言对大行皇帝不敬,燕王却并未怪罪他。

    “军师有何妙计可教予本王?”燕王问道,对姚广孝是满脸的信任。

    姚广孝道:“王爷,我们暂且按兵不动,飞龙卫从帝都传来的消息,定王野心勃勃,估计,他马上就会有动作了,届时,我们再兵围帝都,才算是师出有名!”

    燕王赵笛笑道:“军师高见,那我们就再等一等!”

    话说,父亲上官青云进宫后,上官雪总是忐忑不安,她想要开天眼窥伺天机,但灵力不够,只能看到些许模糊的画面。

    “定王谋反看来是无法改变了,但他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路,等他谋反后,很快就会遭遇杀身之祸。而真正的权谋高手,才会慢慢走到前台。”

    上官雪觉得如今的大楚最有野心的人物就是拥兵自重的燕王,他是诸位皇子的四皇叔。

    据说,当年他才是最得宠的皇子,而大行皇帝赵雍不管文才武略都不及他,只是因为皇长子的身份才被册封为储君,继而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现在的大楚帝京,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我的实力要保住上官军侯府就很不错了!”

    大楚皇宫内,哀声一片,皇太子赵庸挤出两行清泪,在大行皇帝的灵位前尽情地表演着身为储君的纯孝。

    此时,太监们给守孝的皇子公主们送来夜宵,“太子殿下,请用茶!”

    赵庸并未在意给他端茶的太监是个陌生面孔,他迎来送往,他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说辞,早已口干舌燥。

    他将茶杯拿过来,一饮而尽,早已顾不得皇室成员品茶的讲究了,突然,他发出一阵哀嚎,倒在地上,不知生死。

    有宫女大叫一声,“太子不行了!”

    大内太监总管冯全闻听此言,吓得魂飞魄散,心道:“上午刚死了皇帝,晚上不会太子也不行吧?”

    他尚未洗清毒害大行皇帝的嫌疑,大内总管之位已摇摇欲坠,皇太后并未将他治罪,而是让他“戴罪立功”,他已是感恩戴德。

    现在皇宫又出事,他如何受得了,他尖叫道:“传御医!”

    晚上给大行皇帝守灵,皇太后担心皇子和公主们身子金贵,受不住劳累,保不齐有什么意外,特意安排了十名经验丰富的御医在偏殿伺候着。

    当御医们听到总管大人的喊声后,马上从偏殿进入正殿给皇太子诊脉,一番手忙脚乱的诊断后,只听领头的王太医言之凿凿地道:“太子殿下已经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