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魔之狱
繁体版

第一章:边疆急报

    中央大陆,莽莽不知何其辽阔。

    四方海域,更是不见尽头。

    这一个浩瀚的世界被称为魔界。

    魔界的碧蓝天空上飘扬着宁静的悠悠白云,辽阔的大地上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无垠大海更是生命的摇篮。

    万载之前,魔界生机初绽,万灵竞相争辉。

    彼时有莽荒魔兽统治世界,屹立于万灵顶端;彼时有一小族——名唤为人,于生死边缘挣扎;彼时有人文之祖领悟天地之理,开创修行之道,为人族谋生。

    人族虽势弱,但人族会争。于万灵间争出一片人族天地;于魔界中争出人族王朝。

    时光仿若白驹过隙,历史被埋葬于过去。

    千年之前,混乱的战国岁月被终结。世间有五帝治世,五贤布道。

    魔界一派欣欣向荣之势。

    本源大陆中央,圣冥国幅员辽阔。位于国度中心的国都圣冥城矗立在平原上。

    四方纵横各约百里之距,庞大辽阔的城市,犹如巨兽般匍匐在大地上,四周广袤的平原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次一级的城镇。蜿蜒的河流流淌在平原上的森林间,岁月不变地流向天际。

    巨大的圣冥城中人群往来不绝,马车行驶在其中,叫卖声不绝于耳的集市街道热闹无比。平民住宅区里充斥着贫穷的抱怨和孩童天真的欢笑。而贵族住宅区就显得安静的多,除了树舞与鸟鸣再无其他了。

    游园中游人人来人往,欢声笑语,络绎不绝。

    城市中各色建筑林立其中,天空不时掠过的飞鸟啼鸣。一切是如此的宁静。

    漫漫悠长的四方城墙护卫着圣冥城,高约五十米的城墙有着近二十米的厚度,皆由一块块三丈长、一丈宽、三尺厚的漆黑厚重玄阴冥石砖组成,数以亿计的玄阴冥石砖砌成的百里城墙辉煌无比,城墙四方皆只有一道城门,东轩门、西华门、南仓门、北清门,四大城门耸立,连通着圣冥城内外。

    每一方城门都是一道正大门,四道偏门,平民百姓想进入圣冥城,便是走右侧偏门,若是王公贵族或是朝中臣将便走左侧偏门,中间大门只有帝君才能通过。各自有着一百位士兵护卫,护卫镔铁玄甲着身,手持丈八长枪,红缨飘扬,目光炯炯,气势森然。这一百位护卫竟都是兵卒境的修士,更有两位将军境五重的守门偏将披坚执锐,腰挎玄铁剑,统领这一百位兵卒境护卫,一身气势慑人。

    城门楼上一座瞭望楼,楼中常驻一位统帅境的统领,楼外同样是百位兵卒境的士兵矗立城头,眺望远方,守卫城门。

    时值朝阳初升,突然间,只见东边天际一股烟尘升起,一对人马疾驰而来,一位将军加上十几位士兵,都是骑着迅风马快马加鞭,一骑绝尘。“闪开!快闪开!十万火急!十万火急!”将军骑马一路大吼,吓得路上行人急忙躲避,生怕快马撞死自己,到时候可没地方说理去。

    不过一会,那将军便是骑马临近城门,“这是十万火急之报!快快放行!”离城门还有数十丈,将军依旧大吼,两位护卫迅速拉开拦路的木质路障,让出左侧一条通道,骑马将军随手扔出一块令牌落在其中一位守门偏将手上,也不做停歇,依旧骑着马飞快进入城中,只有那十几位士兵牵住马绳,停下马匹,翻身下马,神色肃穆的站在一旁。

    将军进入城中,城中人员繁多复杂,更加奋力的大吼“十万火急!闪开!快闪开!”一路上不知吓坏了多少孩童,那些稍微有些见识的老人们更是好奇,这圣冥国立国至今一千余年,不知多久没有听到这十万火急的快马传书了。

    将军一路疾驰,穿过数十条街道,直奔皇宫而去。

    圣冥国皇宫,也叫夜央宫。夜央宫占地刚好四方各是九里,宫中殿宇过百,琼楼千座,连廊漫长,还有一座繁花锦簇,碧绿盎然的御花园和锦鳞游荡的华阳池。皇宫主体以黑色为主,辅以红色,也有少许其他颜色,显得森然肃穆,庄严无比。

    皇宫城墙不过九丈,统一玄色庄严,正门武德门,宫门大开,四位统帅境的侍卫庄严守卫着皇宫。

    “踏踏踏踏……”

    一阵急促的马蹄踏着青石疾驰的声音传来,“十万火急之报,要禀报帝君!”一个声音紧随其后而来,那传令将军骑着马迅速靠近,将马匹停下,飞速翻身下马。也不理会那四位统领,迅速解下腰间兵器,便快速奔向皇中。

    穿过武德门,便是衍道场,过了衍道场,再过清净殿,才是圣冥大贤王帝暝平时上朝的夜央殿。

    传令将军一路飞奔,穿过清净殿,登上九十九阶登天梯,在夜央殿外,此时夜央殿中,圣冥帝君帝暝正在召开朝会。

    将军不敢硬闯,向着一旁的司礼监传令太监说道:“公公容禀,御冥卫传令将李济有十万火急的军情要立马见帝君!”

    司礼监传令太监神色一变,他也是知道十万火急的军情是有多么紧急,容不得多想,立马动身,走进夜央殿。

    庄严威武的大殿中,帝暝心不在焉地听着殿下大臣们的奏折,微皱着眉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待到右丞相赵彰在向帝暝禀奏河漠郡旱灾之事,帝暝回过神听了听,听得帝暝是阵阵头疼,这都已经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民间大灾了,第一次刚过完年京畿之地就来了一场大雪灾,这夜央宫都被压塌了好几座宫殿,到现在都还没修啊;第二次初春之时,渤辽郡暴雨连降五天五夜,渤辽河爆发洪水,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现在再来一场旱灾,让帝暝头疼不已啊。

    随意一句“让户部去处理吧!”便将赵彰打发了。

    户部尚书连忙出来,跪地叩首“臣领旨!”

    赵彰还想要说什么,却是被身边的左丞相李晟拦下,隐晦地对他摇了摇头。赵彰被李晟这一栏,也只好作罢。

    帝暝摆了摆手,一旁的总管老太监那副公鸭嗓响起,“有事禀奏,无事退朝。”那尖细的阴柔声音听着就让人不舒服。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从群臣中走出,向着帝暝说道:“老臣有事禀奏。”

    帝暝突然来了兴致,这几年,这老家伙和另一个老家伙平日里可没少“劝谏”自己,阳奉阴违的家伙,而且要没记错的话,这两老东西已经有半年没来上过朝了。

    “不知礼部尚书杨老大人有什么事啊,你老辅佐我也快四百年了,也是这朝中为数不多的老臣了。你要有什么事,跟我说,我能做的一定做到。”帝暝皮笑肉不笑地说到。

    “老臣乃是一文官,也就将军境的修为,寿元也就五百年而已,我现在已是四百五十岁,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希望帝君能应允老臣告老还乡。在离职之前,我推荐我儿子礼部侍郎杨忠全担任下一任礼部尚书。”礼部尚书深情款款地说到。

    帝暝神色淡漠地看着下方的礼部尚书。心中冷哼,告老还乡,早不走完不走,偏偏这个时候要跑,真当我不敢杀你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