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屋情
繁体版

第10章:天灾降临围屋遭殃

    世间的事情变幻莫测、错综复杂,很难预料到会发生什么事情。

    一场不可抗力的天灾降临人间。人们面对天灾无计可施;面对困境,束手无策。围屋在灾难中动荡,人们在悲哀中呻吟,人员伤亡惨重......

    夏天的中午,蓝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围屋大门的小巷子是人们的休闲地,两边墙脚下用木头拼成长条櫈,人们倚墙而坐。大门敞开,一阵阵凉风掠过,吹散了热浪,吹在人们身上凉飕飕的舒服极了。

    女人们没有午睡的习惯,做完家务都聚在这里乘凉、聊天。

    一对难民夫妇来到这里乞讨。丈夫搀着挺着肚子的妻子,艰难地一步步向这里走来。

    永兴围有规矩,但凡乞丐来了要好生接待,饭菜管够。

    孙大嫂招呼难民朋友在长条櫈坐好,自己回家取饭菜给他们吃。难民夫妇衣衫褴褛臭气难闻,大家以为是没有洗澡换衣服所致。丈夫给妻子喝水、喂饭。妇人只吃了几口饭,就摸着肚子要找厕所。丈夫扶着她刚站起来,只见孕妇上吐下泻,面如土色。大家慌了神,不知所措。

    “快!把她背到我家里去。”孙大嫂催难民兄弟把孕妇背到家里,打来水把身上的污物洗干净,找来一套合适的衣服穿上。

    “她是不是要生了?”

    “生?不会吧。应该是生病了,现在天气炎热,吃了不卫生的食物害了肠胃,就会上吐下泻。”外面的人一边清理污物一边议论。

    一个小伙子跑步去南坑圩,要把诊所的刘泰元大伯叫回来给孕妇诊病。

    刘泰元是刘鹏波的第四代中医传人,医术精湛、赫赫有名。他闻讯后不敢怠慢,吩咐儿子亦喜留在药铺坐堂,自己背起医药箱跟在侄子后面往家里赶。

    中医诊病“望、闻、问、切”。

    刘大夫一边切脉,一边追溯病情起因,询问最近几天的主要症状。

    这对夫妇是AH人,家乡遭水灾房屋和农作物被冲毁,为了求生只好在外逃荒要饭。

    前几天,他们在路上遇上了浙江乐清的几个逃荒者,同是落难人,免不了相互倾吐苦水,抱怨命运不公。他们互换了一些乞讨的食物,一起在人家屋檐下住了下来。

    浙江乐清的逃荒者口述,他们家乡遭遇历史罕见洪涝灾害,造成房屋物资农田庄稼被毁,人员伤亡过半。

    洪灾过后疫情爆发,人们四处逃散求生存。疫情传播很快,感染者得不到医治,没有足够的食物增强免疫力,很多病人死在逃难的途中。

    刘泰元听完口述结合孕妇的症状,心里已知孕妇得了什么病。他不好向这对夫妇明说,开了药方叫侄子去取药。

    刘泰元立即叫孙景祥大哥过来,要求召开紧急会议,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商量。

    会议在密室召开,在家的大人都到场。

    刘泰元说:“现在有个最坏的消息要告诉大家,那对难民夫妇已经感染了瘟疫(霍乱)。这种瘟疫感染性强,死亡率高。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下了,我们该这么办?”

    刘泰元提出两个方案:

    一是立即把这对夫妇赶出家门,然后彻底清除污物,用石灰对周边进行消毒。今天接触过病人或触及过污物的人,还要隔离观察,服用预防药物。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这对夫妇把疫情扩散在南坑村爆发,危及更多父老乡亲。那对夫妇也可能会得不到医治而死亡。

    二是把这对夫妇留下来医治,关围门封围屋任何人不得进出。搞卫生、灭苍蝇,该隔离的隔离该医治的医治。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人与人相互感染,一旦全围屋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生死存亡大家作何选择?孙景祥大哥说:“扶贫济困、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围屋精神。我们不能见死不救,更不能让疫情扩散殃及全村。”

    他的观点明确要大家采纳第二方案,做好牺牲自己及家人的最坏打算。

    孙景祥是孙家的老大,说话很有分量也很受大家的尊敬。

    刘象禹站了起来说:“我同意景祥哥的意见。我们要传承围屋精神,不要给祖公丢脸。”

    围屋人都是好样的,一致同意第二方案,决心与瘟疫作斗争与围屋共存亡。

    紧急会议过后是紧急部署紧急落实。孙大嫂的家已经污染了,就留给难民夫妇居住,自己一家搬到三嫂家里住。

    大家动手打扫卫生,厕所和水沟撒石灰消毒。白天接触过患者和触及过污物的那几个人,隔离在自己房间不许出门。关上围屋大门栓上门栓,在大门外面张贴告示“围屋内有瘟疫,任何人不得进出”。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笼罩了永兴围屋,这里注定是一场血雨腥风的战斗。

    刘泰元把这里发生的情况以及应对的措施,写短信呈报保长,要求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保长接到刘泰元大夫的来信,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立即通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部署防控措施。

    参加会议的有各甲甲长、牌长、各族族长及有关人员。

    保长说:“有一对难民夫妇把瘟疫源带进了我们村。好在刘大夫发现及时,采取了隔离措施,不让疫情扩散。”他接着又说:“永兴围的兄弟为了控制疫情,已经采取封围隔离措施,切断与外界的联系,确保全村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们不惜牺牲自己去拯救他人的精神是我们的楷模。我们要众志成城战瘟疫,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感恩永兴围好兄弟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

    会议通过乡规民约和疫情防控议案。大概内容是:全员动手,全面、彻底卫生大扫除,对场地进行石灰消毒;加强饮水和食品的管理,确保水和食物的安全性,同时要进行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限制村民不必要的外出和相互间走动串门;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在村口设立关卡,不让外人进村。

    “围屋几十口人困在里面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大家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里面的人生活无忧。”保长最后说。

    从此,每天早上都有人给围屋送蔬菜、鱼肉、水果、大米等物资。人们把物资放在围屋大门口就转身离开,上面瞭望口放哨的人看见了会及时派人取回去。

    那个好心的孙大嫂主动请缨负责那对夫妇的日常生活,送茶水、送饭、煎药。洗衣服和处理污物由孕妇的丈夫自己负责。刘泰元大夫每天要给孕妇搭脉诊疗,依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调整药方。

    刘泰元大夫吩咐外面的人采摘大量的草药,熬水当茶饮,清热解毒除菌起预防作用。新鲜的“鱼腥草”榨汁兑凉开水喝,那种腥臭味很难入口。刘泰元大夫说加一些蜂蜜可以增加疗效调味可口,小孩子容易接受。

    这种瘟疫是烈性肠道传染病,通过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饮用水、食物、接触、苍蝇都可以带菌传播。一旦感染这种病菌,就当时的医疗水平,别说医术高超的刘大夫,就是华佗在世也会束手无策。那个孕妇虽然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但是效果不佳上吐下泻症状不减,病情危急几乎奄奄一息。

    “老公,我恐怕熬不过去了。你今天晚上趁天黑悄悄把我背出去,不要株连围屋这么多好心人。”孕妇吃力地说。

    丈夫紧紧抱着妻子泪流满面,安慰道:“老婆,你要坚强,相信刘大夫的医术,一定会把你的病治好,不要辜负了这么多好心人。你要记住,保护好自己,好好的把儿子生下来,为我传宗接代。”

    他自己也感染了病菌,近几天吐泻不止,知道是命中注定在劫难逃。妻子目光呆滞欲哭无泪,无力的双手抱住丈夫久久不放。

    第二天早上,隔离房传来噩耗,孕妇撇开丈夫带着宝宝归天。丈夫哭得死去活来魂飞魄散。

    大家心情沉重悲痛万分,这么年轻善良的妇女还没有把孩子生下来就这么匆匆地走了。

    紧急,紧急,为了安全必须抓紧把尸体处理。

    刘象文大哥愿意把自己的棺材奉献给逝者。四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顾不了什么禁忌,把逝者入殓,经围屋后门淌水过河,把棺材抬到对面景山窝挖坑深埋。

    “大哥,我们到水深的地方凉快凉快,洗洗身上的脏污和晦气。”小弟说。

    “不行,我们处理尸体身上难免感染病菌,在河里洗澡会污染水源殃及下游的村民。”大哥接着说:“我们回家冲洗,把衣服用肥皂洗干净,污水倒入厕所撒石灰消毒。”

    大家醒悟,夸老大想得周到。

    这才是噩梦的开始,大家没有预料到灭顶之灾提前来临。

    那位难民兄弟因妻子去世悲痛万分,茶饭不思卧床不起,病情危急;好心的孙大嫂护理孕妇,处理污物也感染病菌,肠胃紊乱老往厕所跑;几个小孩也陆续出现症状;接触过患者或触摸过污物的人都存在危险。这些人各自在家中与家人同吃住,也有相互交叉感染的可能。那么多的不确定因素使人们产生了恐惧心理,围屋笼罩在阴影之中。

    围屋外面的人也心急如焚。

    每日派人送物资,送草药,其他的爱莫能助。闻讯里面死人了,还有人已经感染了,大家心如刀绞又不知所措。有几个胆大的绕着围墙向里面喊话:“围屋的英雄们加油!我们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共同抗疫,战胜瘟疫夺取胜利!”还有人请来巫婆在围屋门口作法斩妖除魔。

    面对这种瘟疫,刘泰元大夫也不知如何应对。看到这种惨景,他寝食不安,不住地责备自己:“亲人遭难,我无法解救,还算什么名医,愧对祖宗!”。

    其实用中医药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缓解危急的困境,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最可怕的是很难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尤其是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

    围屋内有一排四间混合型厕所,每家每户有木制马桶,那些污物都是用马桶盛装然后倒入厕所。

    厕所的粪池是敞开的,虽然每天都会撒石灰消毒,但不能彻底杀死病菌。

    怎么隔离?怎么预防?刘泰元大夫已经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

    随着疫情的扩散,每天病倒的人数逐渐增加。

    难民兄弟、好心的孙大嫂、那几位小孩现在已经命悬一线,不日可能命丧黄泉。

    人们难以摆脱心魔,围屋充满了悲观、绝望的气氛。

    这场灾难他们恐怕无力回天了。

    不知后续结局如何?

    请看第10章:返祖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