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屋情
繁体版

第27章:穿针引线兄弟做媒

    南坑真君庙乃刘氏殷公团队所建,主堂塑造一高大魁梧的许真君铜像。信民求神得福香火旺盛,尤其药签更是了得,如华佗显灵拯救苍生。南坑村自从修建这庙以来,香火异常旺盛,据说去庙里祈福许愿很灵验。纠缠多年的痛症也好了;头疼的老毛病也痊愈......好多人都说是许真君菩萨显灵了。

    八月初一是许真君飞升成仙纪念日。那天将会是人山人海,祭拜的信民要排队进场。香客为赶早往往点松香火把半夜出门;远客索性提前一两天到来,在附近村庄亲戚朋友家居住,没有亲戚朋友的住旅店,待吉日良辰趁早去庙里烧香祈福许愿。

    前来真君庙烧香跪拜的信民,不管是闲暇时间随便逛一逛,还是有所祈求,多多少少都会放一些钱到功德箱里,这也是庙堂获得收银的一种方式。有的游客资金比较充足,便会多放一些钱。长年累月积少成多,时间久了便可以赚取不少资金。有些资金宽裕的成功人士也会主动捐赠银两,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随着信民的增多香火越旺,仅有的庙堂满足不了众多香客需求。理事会动用庙堂已有资金,不足部分化缘募捐,向东扩建了一幢万寿宫宝殿。

    万寿宫宝殿分正殿和厢房。正殿琉璃为瓦,重檐画栋,金碧辉煌,气势宏伟。

    正殿分上殿和下殿。上殿绣金帷里,真君塑像端坐中央。下殿落差一米,后边是一米高的戏台。上殿和下殿交界处是三级一米余宽的台阶,上面是盖透明瓦的天窗。宝殿宽敞明亮富丽堂皇。大门在宝殿中央两侧,方便香客流通。

    殿堂两侧是厢房。厢房宽阔,下上层都是住房。东厢房旁边是厨房和餐厅,几百号人用膳不成问题。

    宝殿外边有个广场。广场四周参天古柏苍老遒劲,四季常青。庙会日,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摊点小商品琳琅满目,耍猴的、演杂戏的、卖狗皮膏药的,东一堆西一蔟被人们围个水泄不通。

    万寿宫宝殿只供八月初一庙会使用。庙会前天晚上把真君神像请到万寿宫神台安座,庙会日祭拜结束后把真君神像请回老庙堂宝座。

    平时这里是闲置房,用于办学堂是最好的场所,都是公益事业没有人反对。

    理事会请工匠日以继夜赶工时把庙堂修饰一新,派人员外出采购办学设备。刘世春则忙于招聘老师,制订教学大纲,采购教学资料。

    年底已万事俱备只待翌年吉日开学。

    正年十六日,新学堂开学。四面八方的学子在父母的陪同下,穿新衣戴新帽高高兴兴来新学堂报名读书。

    新学堂开班三个,招生一百三十余人。聘任教师五人,职工一人。理事会和老师们共同协商,命名新学堂为“南坑初级学堂”,选举刘世春为校长。

    从此,安远五保第一所集体学校诞生了。

    刘世春暨是校长又是总务主任。新聘请的老师都是外地人,理事会不放心把财务权交外人管理,要刘世春暂时兼任。

    刚开学需要添置的教学物资多,刘世春几乎每逢圩日都往天心跑。好在兄弟张金宝在天心经商,有个落脚点,还能帮忙采购部分文化用品、教学用具。有时采购的货物多还要请挑夫肩运回家。

    “大哥,您早!”刘世春每次来到天心圩刚放下胆子,张金宝夫人就微笑着打招呼。张金宝也凑过来调侃:“刘校长大人,您早!”还深深地鞠上一躬,惹得店里的顾客呵呵大笑。店里的顾客多数是常客,张金宝的生意也依赖这些熟人的惠顾,久而久之大家亲如一家。

    张金宝的老婆是天心孔目人,娘家父母是食品加工小作坊的老板。两家商户联姻真乃门当户对。

    刘世春身上像贴了标签似的,每每逛大街都有一双双眼睛盯着他,有的私下议论:“太可惜了,高材生大文豪在小山村当孩儿王,大材小用。”然而更多的是赞美声。那些胆大的姑娘会正眼瞟上一眼,然后红着脸快速离开。

    刘世春虽然家境贫寒,但一味讨好溜须拍马的人却不少,有女儿待嫁的豪商阔户更是削尖脑袋要把女儿相送,到处找媒婆牵线搭桥,有的还厚着脸皮登门求婚。

    “春儿,你也老大不小了,挑个差不多的姑娘把婚结了。你看金宝比你小,孩子已经两个了。趁我现在还能行,帮你把孩子拉扯大,也有个婆娘料理家务,你也安心在外做事。”每次回家,母亲会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妈妈,婚姻大事不能草率,虽然很多媒婆登门说的天花璀璨,不知几分真几分假。我不求天仙美貌但求善良孝道。以后我不在家要能婆媳和谐,家庭温暖幸福,能让我在外安心就够了。”刘世春不是挑剔而是要找个有担当能孝敬母亲的好姑娘成眷属。那些大户人家姑娘娇生惯养要不得。

    且说张金宝老婆是天心孔目人,娘家人来天心赶集会来店里落脚,把袋子箩筐之类的寄放在店里,做完买卖坐下来喝茶聊天。

    有位姑娘几乎三日一圩都赶场,家中祖辈是打草鞋的,父母年迈靠这位姑娘挑到集市去卖,然后换回粮米油盐生活物品担回家。姑娘是金宝老婆娘家堂妹,每次来店里不会呆很久,低着头不说话,看见生人红着脸躲得远远的。

    “惠惠,歇会儿喝口茶再回去。”金宝老婆走过去细声说道。

    “大姐,不了,我要早些回去做饭。父母白天干农活,晚上还要打草鞋够忙的,不要让老人家太劳累。”

    惠惠敷衍几句低着头匆匆往外走,与刚进门的刘世春撞个满怀。

    惠惠抬头看了一眼,红着脸一溜烟跑了出去。刘世春也有些尴尬,虽然是见过世面的人,像这般与姑娘碰个结实乃是首次,况且满屋子的人都在看着。

    有些人趁机打趣道:“刘老师要走桃花运了,哈哈哈!”。张金宝也来凑热闹:“世春哥,要不要请您弟妹做媒啊!”

    金宝老婆走过去,在老公背上拍了一掌,接着说:“你开什么玩笑,世春能看上卖草鞋的村姑?”

    “怎么就不可能?世春需要的是一个善良贤惠能孝敬婆婆的好女子。即使以后官运亨通在外理政,家里的老母亲也有人照顾,况且两个弟弟还未成年。你们妇道人家咋知道男人的心事?”只有张金宝知道,兄弟刘世春为什么拒绝那些高官富豪千金的托媒与纠缠。他需要的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能操持家务且尊老爱幼的女子,以后才能放心外出闯世界。

    刘世春听了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金宝老婆听了恍然大悟,这么多媒婆上门为啥都吃闭门羹。原来世春哥看得远,为家庭前景想得周全。她暗想:自己的堂妹能嫁给他也许是前世修福今世有缘。

    “金宝,世春哥好久没在这里吃饭了。你叫他不要急着回去,我弄几个好菜你们哥俩喝几盅。”金宝说完就闪进厨房做饭了。

    张金宝理会老婆的意思,笑了笑向柜台外走去。

    刘世春刚想挑起担子回家,金宝走过去按住扁担说:“世春哥,不要急于回去,你弟妹要你吃完饭再走。我也想回去一趟,大家结伴而行。”刘世春知道弟妹俩妇唱夫和的醉翁之意,兄弟情分不好推辞只得顺从地放下担子坐下来喝茶聊天。

    赶集的大多是附近的村民,一般到午时交易完成都会回去。饭做好了,金宝打发孩子在外面吃饭兼顾看店。

    三人一桌吃饭没有外人,金宝老婆直入话题:“世春哥,刚才金宝说的是不是实话,你们兄弟俩是不是商量过了,真的不嫌弃乡下的村姑?”

    刘世春说:“弟妹,我跟金宝没有商量过这件事,但他说的话跟我想的相同。我的家庭确实需要这样的人,母亲年迈需要一个孝顺的儿媳在身边陪伴,将来期颐之年行动不便要端屎端尿需要一个温馨体贴的女人服侍。”

    “如果真是这样,我认为惠惠最合适。”金宝老婆接着说起了这位女孩子的情况:“我是看着她长大的......”两个大男人认真听着也不打岔,有时候相互看看微微点点头。

    金宝老婆看见世春不说话,知道有这个意思也不好明说。婚姻大事父母做主,祖辈传承的规矩还是要遵守的。

    “世春哥,如果你没话说我就明天回娘家跟惠惠父母商量商量,怎样?”金宝老婆想趁热打铁把这婚事促成,也想尝试尝试做媒婆的滋味。

    “你去试试吧!”刘世春回答道。

    “好极了,我这次回家也顺便问问伯母,看她老人家意下如何?”张金宝兴奋地说。

    不知婚姻成否?请看2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