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忘记那片荒野
繁体版

第四十章巧儿的新书包

    巧儿也到了读书的年龄,瘦弱娇小的个子,看起来,她要比实际年龄小。

    在一起玩耍的伙伴一个个都被她们的妈妈领进了学校,她只能一个人呆在原来玩耍的草坪上,静静地看着一朵朵小花,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绿色的草地上,开满了各色鲜花,有几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远处的小鸟儿不厌其烦地唱起了欢乐的歌。

    今天,巧儿觉得一点也没劲。

    学校是什么样的?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像其他伙伴们一样,背上书包去学校?她期盼那一天早点到来。

    “你叫巧儿,那天,谢谢你悄悄告诉了我你的小名,我不能再陪你贪玩,因为,明天我就要背着新书包去上学了。”

    巧儿一想起那个名字叫“荣”的姑娘,心里好一阵失落,她好可爱,好美,好幸福的模样!今天,又远远地看见了她。

    “你叫李德明,我想起来了,十年前,在医院门前就见过你的,瞧我这记性,差一点不认识你了。”万绍兴从学校出来,正往他的家里赶,他刚刚去学校看了他的侄女。

    李德明是第一次从学校前面经过。十几间瓦房里面,传出来孩子们的读书声和歌唱声,声音是那么清脆,洪亮。他不由地停下了脚步,朝学校方向看了几眼,想起了自己家的柱子,他一定正坐在课堂上,手捧着书,认真地朗读。

    李德明脸上不知不觉地泛起轻松的笑意。

    柱子开始学习知识了,李德明如释重负。这样,总算对得起柱子死去的爹了。

    接下来还有巧儿,虽然,她是女孩,但是,不能因为是姑娘就亏待了她,男女平等,一定也要和她哥哥一样,送去学校读书识字。

    巧儿读书的事不急,她年龄还小,加之身体也不如她哥哥长的结实,她个子总是小小的,看了就使人不得不担心她的安全问题,担心她弱小,走出去会不会被人欺负?最好是晚些时候才启蒙读书,也更让人放心一些。

    李德明又朝学校看了一眼,见有人过来说话,只是“嗯!”了一声,没多在意。

    学校坐落在一个不错的地方,背靠着青山,四周绿树环绕,景色葱郁,是块育人的好地。

    李德明这样想着,在心里默默地感慨:学生能在这样安静,优美又和谐的环境中念书真好!山里的每一个娃都是土生土长,祖祖辈辈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许许多多的人,依然过着足不出户的日子,如果有一天,这些孩子能够长了见识,有机会去看一看到外面的新世界多好!这一定是学校里每一位学生希望的…

    万绍兴突然而来地招呼声,打断了李德明的思绪。李德明朝来说话的人认真地看了一眼。

    面前的“小个子”好像是在哪里见过,他听对方提起“十年前的医院”,脑海里飞速回忆起了十年前的事。

    那天,大女儿晓絮得了病,还是面前这位兄弟帮忙才找到了医生。算起来,他是晓絮的恩人,分别后,这么些年,一直没有再见过面。

    由于刚才走神,怠慢了万绍兴,李德明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兄弟,真的该谢谢你,在那天,是你帮了我的忙。”

    万绍兴仰望着天空,见李德明说谢,立刻“哈哈!”大笑起来,接着又说:“哪里的话,遇见就是缘,顺路带了你一程,哪算什么帮忙?不要谢我,举手之劳的事嘛!那是我姨父当时不在医院,不然,你也用不着多跑几里路,帮你的忙,多少也是应该的。

    今天,万绍兴手下的一个工人出了点事,工人伤了手指头,血流不止,后来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就又开始做工了,他不放心,所以趁看侄女的时间,顺便到卫生院的姨父那里去了一趟,还专门从医院里弄到了一些消毒用品。

    说来也是巧,今天,万绍兴来的时候,他的姨父又不在,说是家里的老母亲身体欠安,就急着赶回山上去了,所以耽搁了时间。

    万绍兴的姨父是卫生院的一位好医生,孝顺他的老母亲更是出了名的好。

    百善孝为先,所以,万医生有时候因此耽搁上班时间,加之上下山的路不好走,也就没有人责怪过他。

    “你是送娃上学?还是去医院看病的?”

    这年头,穷可以,最好不要生病。万绍兴刚问完,就发现自己的话有些不妥,于是改了口:“真是巧啊!咱们又遇上了。”

    李德明朝万绍兴笑了笑,表示不介意他刚才的话,答到:“我不去医院,只是经过学校一段路,听见从学校传出的读书声,想起自己家女儿要上学的事。”

    “你女儿”,万绍兴追问到:“你有几个女儿?”

    李德明把万绍兴给农弄糊涂了,乡里只有小学,还没有初中学校,十年多了,难不成,晓絮姑娘还在念小学?

    李德明见万绍兴诧异,连忙解释到:“我离过一次婚,又成家了,有四个孩子,其中两个是她前夫留下的,这不,转眼,这两个娃也到了读书的年龄,大的是个男孩,已经坐在教室里头了,小的是姑娘,生的聪明伶俐,也准备送她读书的,我想,两个娃早早就死去了亲爹,再不能委屈了他们,现在,虽然负担不轻,但是,我得做一个称职的继父,对她们要像对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才行,这样,问心无愧。”

    本来,李德明不愿向人提起自己的家事。

    生活再苦再难,都需自己细细品其中的酸甜苦辣味,在别人那里,永远不要轻易提起。

    万绍兴是十年前的一位朋友,还帮了忙,再次遇到,李德明心里很是惊喜,一时也十分激动。

    万绍兴见李德明是一个耿直的人,毫不隐瞒自己那点羞涩的私事,朝李德明笑了笑,跟着,嘴里“哦”了一声。

    李德明从衣服袋里摸出一只卷好的烟。

    “兄弟,来,抽支烟吧!”

    “谢谢!我不抽那个。”

    万绍兴摆了个手势,回了李德明递烟的好意,李德明这时显得有些尴尬,也朝对方笑了笑,然后,不好意思地把烟又揣进原来的衣兜里。

    他衣服的肩膀上补着碗大两个补丁,两只袖口也磨破了皮,几丝脱落的旧线吊在袖口边上,飘着,他注意到这点,接着,挽起了衣袖。

    “嘿嘿!真是巧,今天又碰见了你这位兄弟!”他话里带着真诚和感恩。

    李德明若无其事地卷起自己破烂的衣袖,像旁边没有人看见。

    他落寞,寒酸,却什么也没不在意似的,他明明过的不好,还很糟糕,可是,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他平静的让人吃惊!

    “他虽有些贫穷,却是一个可以做朋友的人。”万绍兴肯定了这点。

    不知为什么,万绍兴的话多起来,他也开始介绍起自己。

    “我今天是去学校看我的侄女的,她叫万蓉,她说长大了以后要当一位老师,她十分聪明,所以我这当舅舅的不能落后,当然该去学校关心她,顺便看看她的学习怎么样?侄女从小就有自己的理想一定是件好事,这些年,社会在告诉世人一个道理,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应有念书受教育的思想才好啊!”万绍兴说起自己的侄女,兴奋不已。

    正好,李德明和万绍兴是往同一个方向走,在路上,万绍兴谈起了他的事,现在,他已经拥有一个小煤窑,当起了煤老板。

    李德明和杨玉莲结婚的那年,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年份,远近的大山里出现了不少小煤窑,人们像发现“黑金子”一样,到处挖煤,许多人的命运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万绍兴的话提醒了李德明一件事,要送孩子念书,让他们受教育,才能懂更多的道理,不然,永远只能“脸朝黄土背朝天。”

    巧儿也到了该读书的年龄,可以让她跟着柱子一起去学校,这样兄妹俩在学校里还能有个照应,也省大人的心。

    柱子是男孩,上学那天,他没有要求要什么书包,只用手夹着老师发下来的课本,就兴冲冲地回到家,以后每天一样,有时候,也用衣服口袋当成书包。

    他大概知道一点,家里的情况并不富裕,上学时候,连一身新衣服都没有准备,就别再指望什么新书包。

    巧儿是姑娘,再怎样也得给她买一个书包。巧儿平时就乖巧听话,每次一喊她的名字就都能听到她清脆响亮的答应声。

    有时候,巧儿也不声不响。这几天,她好像有心事。在柱子上学的时候,她远远地瞅着;她喜欢盯着柱子拿回家的书目不转睛地看,在柱子放学的时候,早早地在他回来的路上等着哥哥。

    李德明和杨玉莲的感觉一样,巧儿一定想上学,是想和哥哥一起去念书。

    杨玉莲不好意思再提起让巧儿去读书的事,毕竟,巧儿和柱子都不是李德明的亲生骨肉。

    他爸能让柱子去上学,已经做的很厚道了,现在,又要让巧儿也早早地上学,就算他同意了这事,家里的经济上也不允许。

    谁都知道,李德明山上还有一个家,在山里那个家里,有他的父亲和母亲,还有大女儿李晓絮。

    有时候,李德明自己也不能明确,倒底哪一个家才是自己最重要的家?当一个孝顺的好儿子难,做一个好父亲更难。

    李德明现在的家在山下,家里有妻子,有妻子前夫的两个娃,也有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

    命运是在给李德明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责任和义务同等重要,对他来说,爱的天平最好是不偏不倚。

    李德明打算送给巧儿一个小小的惊喜。

    前一次在晓絮过生日的时候,给她买回两块布料做衣裳,一块花布,一块蓝布,她奶奶说,蓝布的颜色看起来老气,就把蓝布一直留着,之后没有谁动过那块布,也没有想到用的地方。

    是不是可以把那块蓝布借用一下,拿来给巧儿做一个新书包,等以后有了布,再还给晓絮,顺便给她挑一种喜欢的,更加鲜艳的颜色。

    李德明虽然是两个家的一家之主,可他不糊涂,在两个家的事情上分的清楚,无论什么东西,该是谁就是谁的,绝不能含混不清。

    李德明在和万绍兴分开路走后,转身去了山上的家。

    他要亲自给大女儿讲起妹妹巧儿需要书包这件事情,得到晓絮的同意后,才能借走那块蓝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