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忘记那片荒野
繁体版

第四十一章分家

    自从答应儿子去当杨家的赘婿,李文早就为这事后悔不已,可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本来,李文早是不希望有外人来干涉自己家的事。

    人非圣贤,总有些事,把不好关。李文早把五女儿德润留在身边,是极不情愿的,却又不得不这样做了。

    女婿熊健虽然是个不错的人,但决不能让他做这个家的主。

    熊健还算是本分,也知道有些事不该做,不该管,他凡事都顺着德润的意思,这让他的丈人多少能放心了一些。

    一天,李德润路过山下的青石坝,眼睛朝“老屋”偷瞄了一眼。

    这里的“老屋”不是某一家人的私房,是指青石坝上所有的老房旧屋。在外人眼里,“老屋”始终罩着一层神秘面纱,超有吸引力。在李德润的心里,“老屋”是个永远也琢磨不透的地方,虽然苍老,破旧,却依然魅力十足。

    当年,她没有选择去青石坝,大概是与“老屋”的缘分浅。

    见四周没人,她索性找了一块青石板坐下来,想仔细朝老屋那边瞧一瞧。

    青春时候,李德润喜欢在外面疯,尽情地玩耍,转了些地方,也没有发现有像“老屋”这样的,看起来普普通通,却又并非普通。

    第一次踏进老屋,是在秋收时候,李德润不自觉地想起了老屋住的吴思珍。那时候,见了她,一口一个珍姐,叫的好甜蜜。

    吴思珍到底是有福气的,她男人熊天棒后来跟人合伙办了煤厂,她也跟着比从前更加风光。

    现在,连珍姐的人影也看不见了。

    李德润一个人静静地呆看着,心里不是个滋味。

    “老屋果然不同凡响,好一处大宅子,住在里面的人每一天一定十分热闹!”李德润这样想着,眼神里满满是羡慕。

    从远处看,青石大坝四面环山,在青石大坝上,矗立着一排排瓦房,错落有致,富丽又壮观,宛如山中野市,不觉让人惊叹不已。难怪小姐妹们做梦都想成为青石坝上的一员。

    走进看,“老屋”大有几分跌眼镜,在沟壑的瓦棱中间,早已是杂草丛生。

    李德润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到青石坝上老屋的样子。那时候,老屋没有半点吸引她的地方。

    听说,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几个姐妹,在青石坝上的日子也都过的不好,一大家人挤在一起,连一点私人活动的空间也腾不出来,更别说独自做些个随心所欲的事情了。

    她们中,也有人不诉心中苦脑。即使现在后悔了,还依然爱在人前显摆,说什么爱的就是“老屋”热闹,嫁进去还是好;或者把自己打扮的体体面面,做作出一副很开心的模样。其实,背地里的苦,只有她们自己心里知道。

    原来,她们只不过是想到“老屋”看稀奇,去凑一场热闹,便嫁了自己,真是可怜。

    想到这些,在李德润的脸上,浮现出几抹得意的笑。

    她这一看不要紧,青石坝上有人注意到了她,正向她走来。

    “妹子,你在看啥呢?这么入神。”

    熊世平看了一眼面前的女人。

    “你管我看啥,难不成,看啥还得通报你一声?”

    “不,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

    说,你没有看见面前有人来吗?”

    一双挑逗地眼神落在女人身上。

    “没有看见,不过,倒是被人吓了一跳,你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走到了这里?”

    李德润奇怪地看着对方。

    熊世平嬉皮笑脸。

    “嘿嘿!妹子,瞧你说的,把我当成了怪物一样,见外了不是?遇见是有缘分,要不是熊健抢先一步,咱俩现在已经是一家人了,怎么会吓着你呢?”

    熊世平再不是以前那个,见人低头,走路只看自己的脚尖,人群里不声不响的闷葫芦,他变了,还接手了宋义达的石灰矿,正是春风得意时。

    李德润认出他是熊世平,没有多说话。

    熊世平走近了一步,快要挨着女人的身体。

    “你是要去哪里?要不,我送送你,外面世乱,孤身一人的,也不怕有人欺侮,熊健怎么不陪你一起呢?难道,他没有听说过,这年头,夫妻出门也要成双是对,有漂亮的老婆最会临近危险吗?看来,你家那位,不懂得恩爱。”

    李德润后退了两步,想赶紧离开,对这个多嘴多舌的家伙,她没有兴趣和他搭讪。

    今天出门,除了买面粉,她是想出来走走,总是闷在家里,恐怕对肚子里的小生命不好,她没有告诉雄健,自己有了身孕。

    家里的大米不多,要省着点,每天用玉米和杂粮做主食,一日三餐都一样,都吃腻了,昨天,她突然想吃面,所以就亲自下山,去镇上买了一些。

    前几天,她问过值女,晓絮也说,家里有好久都没有吃过面条了。

    李德润还买回来一瓶陈醋,想吃酸酸辣辣的味道。

    李德润提起背篓,准备回山上的家。

    熊世平赶紧凑上去,顺手帮了一把力:“德润,说你啥好呢?当初,要不是你自作主张,现在,也不用像这样受苦,一大家子人,老老少少的,里里外外的活,还全都要顾好,你倒是有三头六臂,将来,未必有人肯领你这情,你这样,没事吧?”

    李德润被熊世平的几句话镇住了,她先是瞪了熊世平一眼,接着,朝他笑了笑。

    对今后的事,她没有考虑过。大哥不在山上的日子,总算是熬过来了,好在侄女晓絮已经长成大了大姑娘。

    熊世平今天的话真多,出于礼貌,李德润没有责怪,相反,她刚才还给了他一个笑脸,算是对他刚才出的力气表示一点谢意。

    “没什么,都是自己家的事。”

    像熊世平这那样的话,李德润听得多了。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话,其中意思好坏难定,以前,李德润根本没把它当一回事。

    今天不一样,李德润像被一只蚊子叮咬了一口,感觉不自在,痒痒的,很难受。

    “对了,德润,你哥呢?有好多年没有见到他的面了,听说,他出去当了上门汉,唉,呆在山上,本来好好的,何必呢?但凡是男人,都不会踏出这一步,他走的是臭棋,反正,我是不会;谁都知道,我家兄弟多,所以才会穷,可是,再穷的时候,我也没有想过去“倒插门”,现在,更不会有那种想法,自从有了矿场,我终于尝到了被别人巴结的滋味,哈哈!真是太过瘾了!说起来,我现在的矿场,还多亏了你哥,当年,宋义达和你哥情同兄弟,石灰窑自然是由你哥接手管理,轮不到我,宋义达看不起我,石灰窑根本没有我的份。”

    提到有矿场,好不掩饰得意神情,当提到宋义达,熊世平用冷冷的口吻,表达出心中积压的怨气和不满。

    “哦,哥哥有事正忙着,一直也没听他提起过这些事;看样子,你现在是发财了,恭喜!”

    “嗯,石灰矿现在是我的了,千真万确,也难怪你不知道,被那样高的山挡着,恐怕只有风才能把消息吹上你们李家寨去。”

    “去!”

    李德润再次朝熊世平笑了笑。

    从镇上买了一趟面回来,李德润的心思悄悄起了些变化。

    一天,李德润对丈夫熊健提出来分家的想法。

    熊健当听到德润突然说要分家,除了惊讶还是惊讶:

    “啊?分家,为什么要分?一家人住在一起不是很好吗?”

    熊健从来还没有想过分家这事,大哥李德明不在山上,如果分了家,两位老人由谁来照顾?李晓絮今后怎么办,难道也让她一辈子住在山上,一辈子守着山吗?老人明明有儿有女,哪有由孙女来代替上一辈人尽孝的道理?

    李德润提出分家的事,是想看看丈夫有什么反应。

    熊杰的话有些道理,李德润并不觉得意外。家里人多,平时在一起也热闹,可是,有人多有人多的烦恼,生活压力大。

    李德润有自己的想法,分家能迫使家里每个成员更勤快,更省劳力多做活,好处大于坏处。

    “德润,你是不是想懒惰了,担心被人知道,所以才想分家,听别人说,女人只要结了婚,就会变的贪玩,懒惰起来。”熊杰打趣地看着老婆。

    “啊?什么?你到底想说什么话?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在想一件事,能不能也像别人那样分家致富,将来有一天,两家人总要分开的,早分家,对谁都是好事。”

    其实,自从那天听熊世平点了一句,李德润好像警觉起来,想使自己变得更聪明的一点。她认为,熊世平说的对,今天所做的,将来不一定有人领情。凡事还得替自己打算,自私一点,未必是坏事。

    有时候,李德润心里也苦,大哥离开家,李家寨大大小小的事都落在自己的肩上,肚子里的苦水,谁能理解,这些年,她觉得自己活的不容易,眼看着侄女快要长大成人,也该是替自己好好打算一下的时候了。

    其实,熊杰也早有分家的想法,只是害怕说出来,会惹德润不高兴,现在好,由德润先把这事提出来,他心里正偷着乐。

    “分家,我都听你的。”熊健同意老婆的提议。

    不久,李家寨上的小院子正式分成了两半。一半住着李晓絮和她的爷爷奶奶,另一半住着姑姑李德润的一家。从此,两家人各忙各的活。

    在某种意义上,分家的确是有利的,生活是由无趣数个繁琐的小事组成,各自都有自己的打算。熊健干起活来的精神劲明显比分家以前好许多,毕竟,再自私的人,也会为自己的小家奔幸福。

    分家等于思想独立,不依赖别人,自食其力,也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顾虑其他人的想法。

    李晓絮纵有万般不舍,也留住姑姑一家,眼看着大家又一次变成了一个小家。她从姑姑的眼神里,也看到过几丝犹豫,很快,那种眼神就消失了。

    于是,只能听爷爷的话:“分就分了吧。”

    明摆着,李德润希望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自己的家里,她难以承受日渐沉重的负担。对她来说,早一天分家,早轻松。

    李德明是家中的儿子,尽管他成了家,做了杨家的上门女婿,但是,李家寨对于他,依然有着谁也不能替代的特殊意义。两个家的大事和小事都得由李德明做主。

    李家的担子搁在儿子的肩膀上,李文早放心。

    从此,李德明要肩负两家人的担子,他担得起来吗?从此会举步维艰吗?

    李晓絮长大了,她比同龄的孩子成熟的早,也更懂事。

    在和父亲不断重逢又离别的日子里,她渐渐地意识到,父亲的脚步已经不可能再停下来。

    李德明不能不离开,不能不在两个家来回地奔走。他的离开,决不是因为绝情,他不是抛弃了山上的亲人,他永远也不会抛弃父母双亲和他的女儿。他是男人,有担当,他还有另一份担当,还有另外一个家也和李家寨一样,需要他,有家就有责任,有家一定要有担当。

    李晓絮不像以前那样黏着。

    每次在爸爸从山下回家来的时候,她总是想找个机会,好好地撒撒娇,调调皮。

    现在,她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她要逼着自己,把爱的思念悄悄地埋进心底里,让这份爱像深深的思念,一天比一天浓,更醇厚,她觉得,自己必须得这样做。

    李晓絮相信,父亲肯定也像女儿思念他一样思念山上的亲人,只是,多少事,已是身不由己。

    李家终于还是分家了,早晚都会有这么一天,只不过,对于晓絮,分家后的孤独来的更早了一些罢了。

    现在,李晓絮多么不想别人来分走父亲的爱,可是,在另外一个家里,还有四个比自己年龄小的兄弟和妹妹,他们更需要有人去关爱,更需要父爱。事实就是这样残酷,父亲的爱将永远被抢走好大一部分。

    多少次,李晓絮对着李家寨青山,一个人默默地哭泣,哭够了,就跑进竹林里,看窜来窜去的小野兔,它们太可爱了,简直把竹林当成了家。看见它们,晓絮不哭了,追起了小野兔,又一次一个人坚强地笑了。

    分家以后,姑姑好像很少来往了,她成天都在忙碌着,也不知道在忙些啥。

    晓絮并不想天天都往姑姑家跑。

    有时候,她感觉姑姑看她的眼神和从前不一样,她想躲避那种目光,每次走到姑姑家门口,还没有迈过门槛,又自觉地离开了。一个院子的两家人,就这样,渐渐变得生疏起来。

    每当这个时候,李晓絮又气又恨,彷徨,孤独,失落,埋怨,所有不快乐一起涌上心头,难道都是分家遗留的错吗?能怨谁?

    她气自己天生命苦,母亲离她而去,在陌生人的眼里,缺失母爱,等于让留下里来的女儿不是弃儿甚是弃儿;她恨另外那四个兄妹,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至少,还能拥有父亲完整的爱;她甚至很恨自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像是多余的。

    世间本来是美丽平静的,只因为那些多余的事情,所以变得麻烦,掀起了波澜。

    李晓絮马上中学就毕业了。是继续念书,还是回到山上照顾爷爷和奶奶?她对自己的未来还没有设想过。在班级里,她的成绩不算拔尖,也不差,听老师说,成绩一般的同学,只有最后加把劲,努力是能创造出奇迹来的。

    虽然,学校的老师总是这样,激情高昂地鼓励上进的学生,但是,一些同学还是题前做好了毕业的准备,拿出喜爱的礼物,互留纪念。

    其实,李晓絮早已隐隐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初中毕业后,最想回到的地方,是魂牵梦绕的李家寨大山。

    山上有各种花草树木,有可爱的山鸡野兔,有神奇的竹海飞雾,有宠她如心肝宝贝的爷爷和奶奶。陪伴她一天天长大的,是李家寨那片大山。李家寨山不是纯粹的山,他像父亲和母亲一样,时时刻刻在温暖着女儿孤独寂寞的心。

    分家后的李晓絮更加恋山了,她的这种情怀早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生下了根。

    在姑娘明亮而深邃的大眼睛里,李家寨山永远是一处芬芬净土,如果可以不孤独,能守护好这片洁净的土地,能够快乐生活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