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忘记那片荒野
繁体版

第七十二章别了,师徒缘

    簸箕里是刚刚才晒干的竹笋,只要屏住呼吸,闻一闻,就会闻出竹笋干后的清香,那香味很特别!

    李晓絮把包裹放进包袱,包裹里面装着晒干了的竹笋,把包袱挂在墙上,再把簸箕靠墙竖起。

    几个月过去了,杨玉莲的左眼前面,依然感觉模糊一片,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眼睛前遮挡着光线。

    李家亭医生把他平生所学,有关眼科的治疗办法都用上了,尽管他很想给杨玉莲医好眼睛,可结果却不尽人意。

    在杨玉莲左眼睛的眼球上面,有一小团障碍,怎么也化不掉,最终影响到左眼睛的视力,真的如李医生早先预料到的那样。

    以后,恐怕也很难去掉眼睛上那小块阴影,杨玉莲的生活就像注定了的,又要经历一次磨难。

    没有人有能力提前预知将要降临的痛苦,灾祸总是来的措不及防。

    杨玉莲是女人,再坚强的女人也有柔弱的一面,背着丈夫和几个孩子,她伤心过,也哭过。

    可是,伤心有什么用?眼泪有什么用?也只能这样了,现实残酷,总是在逼迫人去接受。

    一只眼睛看不清就看不清吧,世界有另一只看的清的眼睛足够,杨玉莲打翻了刚从水缸里舀满木盆的水。

    对于杨玉莲的眼睛,李医生感到抱歉,以他的医术,目前只有这样,他是真的尽力了。

    想起徒弟李晓絮,到现在也还没有来继续学习,半年前,她还信心满满,满心心欢喜而来。

    李医生又想起杨玉莲受伤的左眼睛,经过几个月的治疗,还是没能恢复到原来的视力,这对一个女人,肯定打击不小。

    女人都有一双明媚的眼,杨玉莲为了贴补家用,一个人上山砍柴,没想到眼睛却出现了这种意外。

    眼睛看世界,更是一扇心灵的窗,对人何其重要,可是,李家亭很清楚,这个忙,自己已无能为力。

    徒弟李晓絮偏偏是李德明的女儿,也是杨玉莲的女儿,在这件事情上,她会怎么想?今后该如何面对这个徒弟?她会对师傅有看法吗?是继续让她跟着学艺?还是叫她以后再也别来了?

    该不该收徒弟?李家亭第一次用怀疑的眼光,苛刻地检查自己。

    至于李晓絮的去和留,李医生做不了她的主,只能是一种结果,徒弟愿意学,师傅愿意教平生所学,徒弟想走,也绝不拦着。

    茫茫人海,每一种相遇皆是因缘,是就让一切随缘吧!

    李晓絮从墙上取下洗的干干净净的白布包袱,摸了摸里面的包裹,轻轻拍了拍上面的灰尘。

    “竹娃,你这是要出门吗?”

    “爷爷,我回来好几个月了,突然想到爸爸那里去看看他,还想再去看看师傅,走的时候,我向师傅请假,说过几天就去的,一回到李家寨,竟把那事忘在脑后了,就算再也不去,也该向师傅道个别。”

    “你啊!不是爷爷说你,早该下山一趟,是该去看看你师傅,李医生一定在盼望徒弟回去,都像你这样,想学就学,不想学就请假,是不受师傅欢迎的,遇上凶一点的师傅,肯定还会罚你。”

    “爷爷,罚就罚,正好,不去当什么徒弟了,到时候,师傅就是希望我去,我也舍不得离开你和奶奶了呢!”

    李晓絮回到李家寨是有些日子了,听见爷爷刚才说,凶一点的师傅会罚徒弟,不觉思念起师傅来。

    学艺学不好,就会半途而废,李晓絮回李家寨,是因为心里放不下山上的爷爷和奶奶,想回来看看,回来的这些日子,也常想起师傅。

    李晓絮突然发现,自己的确是个不合格的徒弟,不但我行我素,还欺骗师傅。

    李医生对徒儿李晓絮很是照顾,是一点也凶不起来的那种,他那样做,根本就没多想过,也不知道其结果对徒弟是好还是坏?

    当李晓絮突然提起要请假,想回李家寨看看爷爷和奶奶时,李医生立刻就答应下来,李晓絮没想到,平日严厉的师傅如此菩萨心肠,原来,师傅也有柔情的一面。

    一别多日,每次想起师傅的好,想起师傅的知遇之恩,李晓絮就觉得心里愧疚,觉得自己对不起师傅,也许,师傅凶一点,她就不会请假,不会找借口耽搁这么久的时间才去。

    李晓絮差一点忘记了自己学医的初衷,爷爷和奶奶年纪大了,他们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如果学会了医生,至少可以帮他们减轻点身体上的负担,方便看病。

    李晓絮也想起自己答应过父亲,一定好好学医,不为别的,是为了自己的将来。

    想起父亲两次回到李家寨,走时,两次都没有问起,什么时候再去李医生那里学医?父亲相信女儿已经长大成人,相信她对他说过的话。

    李德明对女儿并不是只寄予厚望,他是真的希望看到女儿每天都开心的模样。

    希望后辈出人头地和希望后辈光宗耀祖的事,李德明从来没有想过,不能给孩子压力,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会压垮他们稚嫩的羽翼,这个道理,李德明懂。

    晓絮一句“舍不得”,说到爷爷的心坎上,多好的孙女,只可惜,她是生在李家寨的人,身为李家寨人,是要本着一份不舍的心,时时刻刻都有守候李家寨的责任感。

    “竹娃,去吧!下山去看看你师傅。”

    “嗯,爷爷!我会快去快回的。”

    下山的路比上山容易的多,李晓絮先要去看看父亲,然后去拜见师傅。

    李晓絮决定下山,并没有事先告诉父亲,李德明也要出门,还好,李晓絮在他出门之前到来,也。

    看见女儿,李德明又惊又喜,因为出门的事不能耽搁,出门前,他只跟女儿说了一会儿话,说晚上等他回来,然后嘱咐晓絮,这次来,一定要去拜见师傅。

    “嗯,爸,我知道。”

    李晓絮答应了父亲,想和母亲先说一会话,然后再去师傅那里。

    “妈,我来晚了,早该来看望爸爸和您的。”

    李晓絮从父亲那里得知,母亲的眼睛受伤了,很可能会留下后遗症,遗憾的是,自己才刚开始学医,还耽搁了这么久,现在,出了这事,心有余而力不足,什么忙也帮不上。

    在很小的时候,晓絮的亲生母亲离开了李家寨,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杨玉莲总会抽出时间,和李德明一起去李家寨,也是从那时候起,她就记住了杨玉莲的名字,开始喊杨玉莲“妈妈”。

    “晓絮啊,你来了就好,好久没有看见你,还真的有些想你了。”

    杨玉莲见李晓絮亲口喊了一声“妈”,不觉动了真情,拉起晓絮姑娘的手,舍不得放下来:

    “山上的爷爷和奶奶他们都好吧?”

    “妈,爷爷和奶奶他们都好,我才下山来的!”

    “哦,那就好!那就好!”

    杨玉莲连连说好,夸晓絮越发懂事了。

    李晓絮被杨玉莲夸的不好意思,低头,没多说话。

    杨玉莲夸晓絮姑娘大概有两层意思,她当然知道,晓絮喊自己一声“妈”,不是出于情愿,可晓絮姑娘还是喊出口了,而且不止一次地喊,对于不是自己的亲生,这很难得,该夸!

    李家寨从来就是是李德明的根,不会因为在别处安家而改变,杨玉莲最清楚丈夫这点,丈夫心里有牵挂,却又只能以这个家为重,丈夫心里的苦,杨玉莲怎么会不知道?

    正是有晓絮姑娘在李家寨,守着爷爷和奶奶,替她父亲孝敬,才使李德明能够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这个家里,如果有谁说,李德明这辈子欠她女儿的,杨玉莲会说,欠晓絮姑娘的,不只李德明,还有很多人,也包括自己,像这样知世的姑娘就该夸!

    杨玉莲想起自己左眼睛上的伤,突然想提醒晓絮姑娘,回去这么久,应该回到李医生那里,去继续学医,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她最终还是犹豫了,没有把心里想的话说出口。

    七姑对晓絮姑娘有怜悯之心,那天竟然当着杨玉莲的面说,要是晓絮姑娘留在她爸这里多好!她大概忘了,什么叫言多必失?什么叫胳膊不该朝外拐的道理了吧!

    七姑那张快嘴,也真够管闲事的,就算杨玉莲是应该对晓絮姑娘做点什么,也不用她来提醒,何况,她是杨玉莲的弟媳呢?

    可是,杨玉莲真的又能为晓絮姑娘做些什么呢?

    李晓絮发现,在母亲的左眼睛的眼球上面,有一个很小的白点,母亲真的伤到了眼睛,说话的时候,她没有提起这事,怕再次让母亲伤心。

    “我说今天这小院咋就突然热闹起来,原来是晓絮姑娘到了。”

    七姑从外面走进杨玉莲家的院子。

    “七姑,是我,我来看看爸爸和妈,还有弟弟妹妹们的。”李晓絮转头一看,见是七姑。

    “晓絮啊!你早该来的,你妈的左眼睛被刺伤了,什么也看不见,那天,是你爸背到李家亭医生家去看病的,听说你没在那里,要是你当时在就好了!”

    李晓絮默默听着,她明白,七姑话里有埋怨的意思。

    杨玉莲看了七姑一眼,想打断她说话,没来得及,接着,七姑又说了一通:

    “唉!什么都可以伤,哪能伤到眼睛?如果当时晓絮姑娘在,说不定李家亭医生看病更认真一些,会使出用他最好的医术来医治,结果就会不一样了,再怎样,李医生也会看在你这个徒弟的份上,更加关心病人的伤。”

    “七姑,你在说些啥呢?我眼睛这样,跟李医生有什么关系?也和晓絮姑娘在不在那里,没有一点关系。”

    七姑越说越乱,杨玉莲只好打住她的话。

    “七姑,以前的事我不清楚,我只知道,跟着师傅学艺的时候,师傅对每一个病人都一样,我想,医生都是尽自己的能力,在全力医治他们的病人吧!”

    李晓絮真的听不懂,七姑到底想表达什么?

    每到忙的时候,师傅那里人手不够,这种情况倒是常有的事,自己请假这么长时间,师妹红英一定长进了不少。

    七姑听到李晓絮的话,赶紧闭上了嘴,李晓絮转过头来,轻轻问到:

    “妈,现在眼睛好些了吗?”

    “好的差不多了!晓絮,别听七姑瞎说,快去看看你师傅吧,说不定,他真的在盼着你去呢!”

    “嗯,妈,那我去师傅那里看看,回来再看你。”

    李晓絮起身,拿过包袱,挎在肩上,就往门外走。

    身后又传来七姑说话的声音:

    “也不知道晓絮姑娘这一去,还能不能见到她师傅,李医生也是,决定要走,就该提早通知徒弟一声,毕竟师徒一场。”

    从七姑嘴里,李晓絮隐约感到一丝忧郁,师傅家好像发生了事情?他怎么啦?

    李晓絮往上提了提包袱,包袱里装着师傅给她的那本发黄的书,他叫她每天看一遍,不管看的懂还是看不懂。

    书上好多东西是真的看不懂,李晓絮按师傅说的那样,每天看一遍,硬生生地像囫囵吞枣,有太多的问题堆积在心里,必须尽快请教师傅,还请师傅解疑释惑。

    李晓絮加快脚步,赶往李医生的住处。

    李家亭医生要离开他行医的地方,这事在外面早就传开了,但是,在李德明看来,消息来源不一定是真的,他没有告诉女儿有关她师傅将要走的事。

    师傅家已经发生了一些事,李晓絮远在消息闭塞的李家寨,所以,对她离开后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

    李医生是一名老中医,医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这些年来,不图名利,甘愿成为山村里的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他看好过无数病人的病。

    李晓絮初中毕业后,李德明旅行多年前和李医生的那个约定,让晓絮跟着李医生学医,这件事是李德明认为自己做得最对的一次决定,对女儿也绝对有好处的。

    送女儿拜师的前一天晚上,李德明兴奋的整夜没睡,睁着眼睛,盼天亮。

    如果李医生走的事情是真的,女儿今后怎么办?李德明不愿相信,李医生会突然离开他行医几十年的地方。

    李德明多么希望,李医生能继续教徒弟学医,继续给山村里的病人看病,继续留在他已扎根几十年的第二故乡。

    也许,每一个人,生来就有一个曲折的故事,前世今生早已经注定。

    “呵呵!怎么是你呀晓絮姐!什么风把你吹来的?”

    红雅姑娘听见有人敲门,以为是病人来看病的,跑过来开了门,一看是李晓絮姐姐,十分高兴。

    李医生最近略感不舒服,他的身体日渐肥胖,情绪也不好,所以吩咐家里没事的时候关起门来,不想有人打扰到他。

    红雅姑娘是李医生的二女儿,比红英小两岁,整天看姐姐跟着父亲学医,自己心里也萌发起长大要当一名医生的想法,当她把心里的想法大胆地告诉父亲时,没想到,一下子就得到准许,这让她欣喜若狂。

    红雅比起她姐姐红英,最大的优点是率直,不像她姐姐红英,有时候阴阳怪气,聪明过头。

    李医生对她的这个二姑娘,很是偏爱,当初红英姑娘提出要跟他学医时,他考虑了一个月后才答复,到红雅这里,就立刻应允下来。

    李晓絮见了红雅姑娘,小声问到:“红雅,我师傅在家吗?”

    “在,我师傅在家的,你进来吧!”

    李晓絮记得,红雅称自己父亲为师傅,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情况。

    “师姐,恭喜你!又多了一个小师妹。”

    李红雅重新把门关上,师傅的意思,她不敢违抗,只见她突然改口,喊了李晓絮一声“师姐”。

    李晓絮恍然明白,在她回到李家寨的日子里,师傅又收下一个徒弟,不是别人,正是喊她“师姐”的红雅姑娘。

    说话间,李晓絮随红雅姑娘走到师傅平日休息的小房间。

    看来,今天没有来看病的病人,格外冷清。

    李晓絮拿下肩膀上的包袱,从里面取出一个包东西,是她亲自晒干的竹笋,这是她送给师傅的礼物。

    李医生说,竹笋炖腊肉味道特别美,李家寨的竹笋和别的地方不一样,炖的时候,什么佐料都不放,照样甜脆清香,吃过一次就直叫人回味!还当着他几个病人的面,对李家寨的竹笋赞不绝口。

    李晓絮回到李家寨,就想着亲自晒些竹笋,下山的时候,要专门带给师傅。

    “师傅,这是刚晒好的竹笋,走的急,只带了一包来,家里还有一些,还要再晒些太阳,等到晒好,再拿来送给师傅品尝!”

    李晓絮把包好的竹笋轻轻放在师傅的书桌上。

    李家亭看见李晓絮,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只是随便地“嗯”了一声,他本想责备她几句。

    也许是桌上那一包竹笋起了作用,李晓絮没有忘记,师傅喜欢李家寨的竹笋。

    李家亭对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徒弟很是恼火。学艺难,贵在坚持,要有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不然,学而不专,等于放弃。

    像李晓絮这样,以请假为借口耽搁,放任自己,我行我素,这样的情况,哪能学到东西?李医生之所以没有责备她,他知道,眼前的这个徒弟和其他徒弟不一样。

    李晓絮生活在李家寨,常年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是个特殊家庭出身的姑娘,她的孝顺让她安不下心来学医,她的善良让她过早地就背负起一种不该属于她的责任。

    李医生也不知道,李晓絮与他的师徒之情还能不能延续下去,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李晓絮以后不会再跟他学医了,也许,她今天就是来道别的。

    李晓絮放在桌上的东西,里面有李医生最喜欢的竹笋,看似普通的礼物,却装着徒弟对师傅的最大敬意,质朴的姑娘,有一颗感恩的心。

    李家亭今天的态度有些反常,看见徒弟回来,他应该高兴才是,可他高兴不起来,心里难受的很。

    李晓絮拜见完师傅,赶忙帮红雅姑娘收拾起屋里乱糟糟的东西。师傅今天的话特别少,这让李晓絮感动紧张,小心翼翼地,不敢多和人说话。

    李医生没有问徒弟,为什么回去这么久?也没有问徒弟,书上的知识是否记住?看见到来的李晓絮,没有半句多余的话,甚至连一声责备都没有。

    李晓絮诧异,师傅像是变了,难道是自己欺骗了师傅,所以,师傅才懒得理会,她为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

    如果师傅是真的生气了,那么,他该狠狠地批评一次,也好让徒弟长点记性,以后保证不在再犯同样的毛病才是。

    李晓絮正静静等着师傅向她发威,她觉的,这次是自己犯了错,师傅再怎样重罚也不过分。

    “晓絮姑娘,你过来,我有话对你说。”

    听见师傅突然叫“过去”,这让李晓絮神经更加紧张。

    “师傅,我错了,以后,我保证再也不请假,保证一心一意地跟着师傅学艺,请师傅息怒,别气坏了身体。”

    李晓絮走到李家亭面前,双腿一跪,表示自己有错在先,认罚。

    “你起来吧!别跪着,师傅有话要给你说,过了今天,也许你以后再也听不到了。”

    看见徒弟跪下来,李家亭和颜悦色,并没有要责备她的意思。

    李晓絮站起身,恭敬地听师傅说话,这时,红英和红雅姐妹俩也悄悄地朝这边看过来。

    “都过来坐着听吧,别站着。”

    李家亭早已察觉,自己的两个丫头在旁边偷听,徒弟这次来看他,让他心情不错,于是就叫红英和红雅过来,和李晓絮一起坐着听。

    李晓絮坐在师傅的对面,红英和红雅姐妹俩挨着,坐在李医生的侧面。

    “晓絮姑娘,你今天来的正好,我本来也想去你父亲那里的,有事要要交待一下。你我师徒一场,想来都是缘分,不管今后会发生什么事?不管将来你还认不认我这个师傅?该了的事情还得了。”

    李医生想了好久的话,在今天,当着两个女儿和徒弟李晓絮的面,师傅要推心置腹。

    “医生有个光荣的使命,给病人减轻身体上的疾病,很高兴,我是一名医生,还有三个徒弟,两个是自己的女儿,一个是李晓絮姑娘,只可惜,我不是一个好师傅,没有严格要求你们,也没能让徒弟学到更多的知识,作为师傅深感惭愧,有时候,甚至怀疑起自己,是不是适合再当你们的师傅?”

    “爸,你今天怎么啦?”

    红雅和红英异口同声,姐妹俩一致认为,父亲的话听起来就伤感,像是在作别,他以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犹豫,低沉。

    “师傅,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将来不管怎样,您永远是徒弟心中的好师傅。”

    李晓絮被李医生的话吓了一跳,莫非,七姑说的事会真的发生?

    “晓絮啊!我早就听人说起过,你是个孝顺好姑娘,人之初性本善,百善孝为先!作为你的长辈,我要称赞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一定记着孝敬老人,这是对的!今后,红英和红雅也能像晓絮姐姐这样,我就放心了。”

    李晓絮见师傅当着两个女儿的面夸自己,不好意思地朝她们笑了笑。

    李家亭是祖传中医,他当然希望自己的两个女儿学好中医,领悟中医精髓,奇怪了,今天偏偏当着女儿的面,大赞李晓絮,有让她俩向李晓絮学习的意思。

    红英和红雅姐妹俩看了看对方,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忽然摸不着头脑了,只好继续往下听。

    “本来,是要去通知李德明,让他转告晓絮姑娘,我打算离开一段时间,要回一趟祖籍,全家人都随我一道走,离开这里,人哪,就如同树叶,在风中漂泊不定,总有一天是要落叶归根的,所以得先回去打点。”

    李家亭去意已决,多少年的漂泊,迁居,好不容易地安定,熬到最后,还是累了,终归平静。

    “爸,您真的要带我们一起离开这里吗?太突然了,那天,以为你是心情郁闷,说说而已的。”

    红雅姑娘惊奇地望着父亲,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还没有做好离开的准备。

    红英扯了扯妹妹的手,叫她别吱声。

    “我决定了的事,谁也不许改变,大家一起离开,马上就搬家,我这一走,恐怕不能带上徒弟,只能委屈晓絮姑娘了,你我师徒缘分要告一段落,若是有缘,他日自会相见,若是无缘,就在今日别过。”

    “师傅,你真的要走了吗?”

    突然间,听师傅说要离开,师徒之情就此诀别,惶恐、失望、不安、悲伤…

    李晓絮心里像翻江的海,一时千层浪,无法平静下来。

    “嗯,是真的,晓絮姑娘,你回去吧!替我谢谢你父亲,他是个正直的人,对兄弟和朋友不会落井下石的人,当初就没有看错他,你父亲和我有些交情,你我师徒也有些缘分,我会记得他,会记得你们一家人的。”

    师傅真的要走,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往后,再也见不到师傅,学医之路要终止了,谁也不能挽留住师傅。

    李晓絮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次下山,竟是如此伤感的结局。

    离别的时候,李晓絮如往常一样,给师傅磕了三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