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忘记那片荒野
繁体版

第七十三章小纸条

    李晓絮突然觉得又一次失去了什么,现在,真的只能回李家寨了吗?

    本来,下山前是想好的,从今以后,再也不耽搁了,然后,定下心来学艺,正式跟着师傅学习医术,然后,治病救人,可是…

    才离开没多久时间,事情怎么会这样?

    李晓絮脑子里一片空白,不是思维方式出现了严重问题,而是什么也不愿继续往下想了…

    师傅要离开,谁也无法求他留下来,该来的时候他来了,该走的时候,他是有理由决然要走的。

    徒弟做不成了,将来当一名医生的梦想的愿望也落空了,梦想就这样像刚刚初生的羊羔,还未行走几步就夭折在荒草地里。

    望着头顶上高高的天空,李晓絮无赖地摇摇头,也许,这就是命吧!

    一番失落,一番惆怅,刚刚才走出家门,还没有来得及看一路风景,一个转身,又在归途中了。

    怨谁?李晓絮只能感叹,世道变化真的快。

    李德明让女儿李晓絮学医,是他认为自己做得最对的一件事,一路走来,磕磕碰碰的,遇上许多事,总在曲折中,一切的一切都不如愿,如逆水行舟,根本没办法改变,也就大女儿学医这件事,顺心如意。

    晓絮聪明,懂事懂得早,她能学有所成,那将是件多好的事情,如果收获,将是她的福气。

    事情又一次出现了意。

    李德明万万没想到,大女儿学医的机会没有了,要被迫接受这种灰暗的结果,真是当初希望有多美,现在落差就有多惨。

    可怜天下父母心!李晓絮几乎能猜到,这次的事情是父亲的心伤,父亲的额头上,又会添出一条深深的皱纹来,唉!有什么办法,自己太不争气了,现在,最对不起的人,是满怀期待的父亲。

    将来能当个医生,固然是好,可那是将来的事,将来本就遥远,可不可以不去想遥不可及的事情,还是回到现实中来比较好,谁会预知,学会医生将来一定会怎样?

    将来,将来,怎么又想到将来?

    不去想将来的事,从实际出发,从李家寨下山,出来不能干点啥,不如回李家寨,让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在李医生家回来的路上,李晓絮从不愿多想到心事重重,脑筋从不想到想了许多,不知道是为什么,现在,她想通了,心里反倒觉得轻松了些,不去考虑往后的事,不必再希望什么,也不必再担心什么了。

    李家寨人,生活有其独特的一面,安静地居住在李家寨山,享受青山赋予的美好,恬静而自在,素雅而纯朴,或许,这种与世无争,岁月静好,正是李家寨人最好的期待。

    李晓絮想通了,往后,哪儿也不去,外面世界变幻莫测,让人很陌生,还是李家寨的青山更亲。

    守候在爷爷和奶奶身边,做一个孝顺的好孙女,做一个父亲的好女儿,让爷爷和奶奶从此不再孤单。

    李晓絮对自己以后没有太多设想,反倒是关于父亲的多些,能够替父亲减轻些负担就减轻些,他总是山上山下来来回回地跑,往返在狭窄的山路之中,他身上挑着两个家的担子,是担当,是责任,是义务,父亲是真的不容易。

    李晓絮真的很担心,有一天,父亲的身体会累垮,他的身影会突然消失,会被密密麻麻的树林吞噬…

    她这样想着,一边向前走着。能不能继续学医,真的已经不重要了。

    对晓絮姑娘来说,李家寨山上有太多不舍的东西,出门学医本就是一种奢望,能回到现实中来,对她,对大家都好,山上有爷爷和奶奶在的一天,就有孙女在的一天,她不会让李家寨孤单。

    前面再走几步就是父亲的家,李晓絮又不知所措起来,是把今天的事告诉父亲?还是直接回李家寨?

    多好的一次学习机会,遇到的时候,没有珍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到现在,还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真是愧对父亲,愧对师傅,愧对所有好心好意的人。

    李晓絮又一次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站在原地,半天没有动步。

    “唉,怨不了谁,世事难料哦!”

    李晓絮仿佛听见前方父亲的叹息声。

    天空中,几只燕子飞着飞着,忽然调转了方向,飞向别处去了,中途返转,怎能不让人失望?世事难料,自己现在犹如那几只落单的小燕子。

    “晓絮姑娘,你回来啦!今天咋这么快?”

    杨玉莲嘴里的话刚出口,就后悔了,她发现自己不该问,晓絮姑娘的眼睛躲闪不定,明明面前有人,却只朝别处在看,好像有什么心事。

    她出门的时候还好好的,到底遇上了什么事?杨玉莲心里纳闷。

    晓絮姑娘既然不愿意说出来,想必有不想说给别人听的心事,旁人自然不便多问。

    杨玉莲用手摸了摸受伤的眼睛,假装没有发现姑娘与先前不一样,免得场面尴尬。

    “妈,您好好休息,别太累了,请给爸爸说一声,我先回李家寨去了,下一次再来看您们。”

    李晓絮不想久留,她知道,向别人诉苦无用,现在,自己就像一只可怜虫。

    这里是驿站,是父亲现在的家,可以常来看看,却不适合自己驻足,李晓絮十分清楚,这里不是自己久待的地方。

    “晓絮姑娘,你难得来,等你爸回来再走嘛!”杨玉莲想让李晓絮留下来,住一个晚上再走。

    “不了,妈,我走的时候,就对爷爷和奶奶说,今天一定要赶回去的。”

    李德明不在家,李晓絮执意要走,杨玉莲留不住晓絮姑娘,只好随她。

    “晓絮啊,你这样匆匆地来,为啥又要匆匆地回去?”杨玉莲忍不住,还是轻轻问了一句,声音很低,像是自言自语的样子。

    继母是在追问什么,听得出,她并没有坏意,像平常关心事情的那种,也是,要走就该有个理由才好。

    李晓絮一动脑筋,想出个主意来,从衣服里面的兜里掏出笔和一张折叠好的纸条,然后工工整整地写上了几句话。

    “妈,请您把小纸条交给爸爸,就说我先回李家寨去了。”

    李晓絮把纸条折了又折,连续对折叠了好几次,她是担心被人偷看,被人发现里面里面的秘密。

    她脸上带着浅浅的微笑,想到父亲,想到小纸条里面的秘密,用小纸条传递心里想说的话,是她和父亲之间的秘密,在李家寨的时候,她就以这种方式,把闷在心里的话说给父亲听,小纸条是她平时准备在衣兜里的,现在真的发挥了大作用。

    其实,小纸条里只有三行字,就简简单单的三句话,却是她告诉父亲的秘密,看着小纸条,她好像看到父亲温和的影子。

    李晓絮这样做,不是不相信希望继母,她早就从父亲那里知道,继母没有读过书,不识字,不像自己的母亲那样,能说会写,所以,不用担心,继母不会看小纸条里写的什么,可她还是把小纸条折得严严实实的,因为里面是秘密,是需要被保护好的东西。

    她清楚地记得,父亲在爷爷奶奶面前得意地夸过继母,夸继母勤劳,还赞美继母心灵手巧,会缝衣缝褥,赞美继母不识字却有惊人的口算能力,听得出,父亲对家里的这位女主人不但满意,而且十分欣赏。

    父亲对继母的夸奖和赞美,让李晓絮对自己母亲的样子越来越模糊,大概,世界上所有母亲的形象都和继母一样,勤劳又聪慧!

    李晓絮没有同继母说多余的话,留下小纸条,就匆匆赶回李家寨。

    冥冥之中,事情像是先就预料到的,李晓絮刚才没有对杨玉莲撒慌,她从李家寨出来时,对爷爷说,这次出门会“快去快回”,那是她对爷爷随口撒的一个慌,不曾想,却真的说中了。

    这次,她答应“快去快回”,其实是随口说出来的,原本,情况一切正常,她会留下来跟着李医生学医,不能再找理由随随便便就耽搁,至少也要过上一段时间,才会向师傅请假,再回李家寨。

    李家寨有李晓絮的牵挂,爷爷和奶奶是孙女的牵挂,她比谁都知道,自己留在李家寨的意义。

    在下山的一天夜里,晓絮偷听到爷爷和奶奶在房间里悄声说话。

    “一个姑娘家,能学出个啥名堂来?学会也远不如男娃出息,还下山做啥?”爷爷话里带着抱怨。

    “你还是以前的思想,当初竹娃是你和她爸一起定的名儿,不就是想把她当男娃养吗?不该反悔答应下来的事。”

    “是,是,是,一辈子就依你这一回,不重男轻女,别人不行,竹娃例外。”

    奶奶是爷爷花钱买来的媳妇,奶奶怕爷爷,在人前,不敢多说半个字,奶奶包揽家里各种杂活,总是悄无声息地默默地干活,低微的不像是李家寨的女主人。

    小时候,看到平日里温顺的奶奶,因为这样那样的事被爷爷训斥,李晓絮总想找机会替奶奶出头,可是,她也怕爷爷,于是打消了念头,长大以后,她才渐渐懂,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相处方式,那是爷爷和奶奶的相处方式。

    奶奶敢顶撞爷爷?晓絮侧耳偷听,紧张地屏住呼吸。

    爷爷这次破天荒地给了奶奶一个面子,他说一辈子就此一回,而这个面子居然是因为孙女才破例。

    想起奶奶,李晓絮心里好一阵心酸,同样是女性,奶奶活在卑微里,自己活在宠溺中,讽刺的是,一种特别的爱却是因为女孩被当成男孩养才拥有的一种偏爱。

    如果这样,那自己将来的肩膀上就会多了一种责任,得像父亲那样,扛起李家寨的天。

    看来,下山真的很重要,把自己当成是男孩,名正言顺地去跟师傅学医,然后,学成归来,了却每一位长辈的心愿。

    有谁知道,其实李晓絮没有抱什么幻想,她对学医并没有多少兴趣,仅仅是为了爷爷和奶奶,为了父亲,为了自己所谓的未来,她才愿意把医生想的美好!然后,满怀希望地下山去学医。

    现在,唯一和父亲有些交情的李医生决定要离开这里,这下真的不用再往外面跑,不用去学医了。

    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心情有点糟糕,无法面对父亲,真的只能用一张小纸条向他说明一下了。

    想到这里,李晓絮心里突然觉得好难受,觉得对不起满怀期待的父亲,他是最希望女儿去学点东西的,他说过,不管女孩还是男孩,学点东西总是好过什么都不学的。

    不难想象,李德明若是知道,女儿根本就无心学医,他会多么失望,况且,谁也没有预料到,失望来的如此之快,又如此意外。

    作为儿子,李德明不能成为天底下最好的儿子,命运使他离家,离开父母,纳为人婿,他因此被人讥笑,诟病,说成有失孝敬,可他无时无刻不在挂念李家寨山上的爹和娘。

    作为父亲,李德明希望每一个儿女都健康,不管是不是自己亲生的,希望他们将来都能过上好日子,幸福一生,他正朝着好父亲的方向努力着。

    尽管李德明一心想要兼顾太多,却常常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人当着他的面数落到:“你这样忙来忙去的,根本不顶用,到头来,累死累活的,也不过是白忙活一场。”

    那些听着刺耳的话,李德明不是不懂,因为命运,使得两个家庭重组,重组的家庭日子更难,不顺心时,更会使人觉得每一天都是煎熬,有时候,还不得不忍受这样那样的非议和各种各样的委屈。

    李德明没有三头六臂,整日的忙碌和操心,也曾让他倍感疲惫,可他一刻也不能松懈,常常提醒自己:“我不是别人,上有老下有小,我是几个孩子的父亲。”

    他尽量不去想心酸的事情,只想做好自己,哪怕不被外人理解,哪怕被人当着面嘲笑和讥讽,哪怕将来真的没有人记得你现在的好,为了下一辈,也要挺直起脊梁骨,志气做人,再难熬也要坚持住,在儿女们面前,永远做到一个父亲该有的样子。

    夜幕降临,活力四射的村庄像往常一样,又变得严肃起来。

    “这是晓絮姑娘让我转交给你的。”

    杨玉莲远远就听见丈夫从外面回来了,沉稳的脚步由远而近,这是她最熟悉的声音,是孩子们最想听到的声音。

    孩子们小的时候,只要一听到熟悉的脚步声,就知道是他们爸爸从外面回家来了,立刻丢下手里的活,小的在前面,大的在后面,一个一个排好位置,像士兵迎接胜利归来的将军,那样子着实可爱。

    时间过的真快,孩子们转眼都长大了,大人肩膀上担子也变得更加沉重,在杨玉莲的那只受伤的眼睛前面,依然是模糊一片,想到自己的几个孩子,她隐隐作痛的心就会马上平静下来。

    听到熟悉的脚步声快要靠近家门口的时候,杨玉莲把捏在手心里的那张纸条轻轻拿出来,她不识字,也不会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

    “爸,我不想再继续学医,不用问为什么,先回李家寨去了,谢谢您和李医生的好意!过阵子再来看您。竹娃。”

    看见留在纸条上面的字,李德明明白女儿的意思。她已经知道了李医生要离开,不得不接受现实,说什么已是多余。

    杨玉莲没有说话,可她心里还是很想知道,在那张纸条里到底写了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晓絮姑娘为什么不等她爸回来,然后亲自交给他。

    昏暗的夜光下,纸条上清清楚楚的几行字像把闪着寒星的利剑。

    竹娃还是那个竹娃,她没有变,很小的时候,她就用小纸条和父亲说着心里话,纯朴的姑娘心里知道,小纸条和爸爸一样,能听懂她说话。

    “她说不打算学医了。”

    虽然杨玉莲没有出声,但是李德明还是觉得有必要把纸条里写的什么说出来。

    “哦,原来是这事。”

    杨玉莲不会知道,晓絮姑娘和她父亲之间有秘密,其实,这也算不了什么秘密,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这娃暂时只能呆在李家寨的爷爷和奶奶身边了。”

    李德明嘴里自言自语,声音低沉。

    杨玉莲看了丈夫一眼,想安慰他一下,该说什么话好呢?晓絮姑娘学医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偏偏遇上李医生临时决定要走。

    “晓絮姑娘最懂事,孝顺是远近出了名的,她是舍不得爷爷和奶奶,才马上回李家寨的,李家寨可以没有你,不可以没有晓絮,爷爷和奶奶身边不能没有这样听话又乖巧的孙女,不然,他们谁都不会习惯的。”

    李德明心里难,如何建设好一个大家庭,他有许多种设想,杨玉莲能猜出过大概,可那些想法太美好,能力根本做不到,现在也只能这样安慰他几句。

    也许杨玉莲说的对,李晓絮离不开和她相依为命的爷爷和奶奶,只有回到李家寨她才会快乐,李家寨才是她的根。

    李德明想到上次回李家寨时,有意瞒着晓絮,没有把李医生要走的事说出来,是希望事情还有余地;希望李医生能改变要离开的想法;希望晓絮能够跟着师傅继续学艺的,没曾想到,事情不如所愿。

    也好,学艺不成,看见师傅,总要道个别。

    李德明没有想别的,只希望晓絮不要埋怨,理解父亲对她隐瞒了李医生要走的消息,他清楚女儿的脾气,最恨被自己亲人欺骗。

    “竹娃是最懂事,她该在这里住一夜才回的。”

    借清清的月光,李德明嘴里在夸女儿,又看了一眼女儿留下的那张小纸条,还是像以前那样,轻轻地,按原来对折的缝,折好,放进衣服袋子的最里面。